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5174发布日期:2019-07-27 10:4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节水技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的山区,除却极为险峻崎岖的地形,其他的寻常山坡通常会被广大的劳动者利用起来,种植各类农林植物,如苹果树、桃树,杏树等,但山区地势陡峭,多旱少雨,雨水往往会顺着山坡快速的流失,无法留存,只有少量雨水会渗透地表下,难以进一步滋润山区农林植物根系,种植在山区的农林植物常常因缺水而生长不佳。山区人民手工灌溉,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现有的雨水收集蓄水装置,采用了蓄水层的结构,将雨水作为蓄水源,对农林植物进行灌溉,但操作复杂,成本昂贵,且对于山区农林植物在干旱季节根系土壤中水蒸汽易蒸发流失,不利于山区地区的使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山区农林植物在干旱季节根系土壤中水蒸汽易蒸发流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截水毡、薄膜、透水毡,其中截水毡、薄膜、透水毡上设有依次穿过的中空固定桩,中空固定桩轴向设有导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包括,

中空固定桩与截水毡接触部分设有翻边。

中空固定桩远离翻边的一端设有尖头。

截水毡、薄膜、透水毡通过订书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简洁、成本低廉且真正切实可行,可以更充分的留存雨水,防止雨水因快速冲刷而很少渗透至土壤表层之下,采用了截水毡,在陡峭的山坡截留雨水,并能将截留的水导入土壤内部,通过采用中空固定桩压紧截水毡、薄膜和透水毡,实现将截留的水导入土壤内部的同时,防止了水分在干旱天气反向挥发的问题,结构简单合理,铺设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且功能性强,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中中空固定桩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截水毡,2.薄膜,3.透水毡,4.钉状物,5.中空固定桩,6.翻边,7.导水孔,8.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贴合的截水毡1、薄膜2、透水毡3形成的三层结构,三者通过钉状物4固定,中空固定桩5依次穿过截水毡1、薄膜2、透水毡3形成的三层结构,其中中空固定桩5的结构如图2所示,中空固定桩5轴向设有导水孔7,导水孔7接通地面与空气,中空固定桩5与截水毡1接触部分设有翻边6,中空固定桩5远离翻边6一端,与土壤接触部分设有尖头8。

截水毡1可采用厚度较厚的稀松海绵材料,用来收集雨水。

薄膜2可使用一般材质的防水型薄膜,成本低廉,用来留存雨水。

透水毡3厚度较薄,接触于地面,目的是保护薄膜2不被地面划破,无需防水,以降低成本。

中空固定桩5是将一个空心圆管的一端管口,沿着与任一条直径相垂直的两端挤压,形成尖头8,方便插入土壤;另一端管口压成翻边6,翻边6可压紧由截水毡1、薄膜2和透水毡3组成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整体的厚度较厚,在中空固定桩5的翻边6压紧处,三层结构下沉,从而将三层结构截留的雨水倒灌入中空固定桩5所在的位置,进而雨水经由中空固定桩5圆管管心的导水孔7灌入土壤之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的使用方法为,在使用前,截水毡1、薄膜2和透水毡3组成的三层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裁剪为不同的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将截水毡、薄膜和透水毡组成的三层结构,可用订书钉等钉状物固定在一起,防止运输过程中此三层结构彼此分离,然后在山地上直接使用,也可以预制撕裂线,方便转运及现场取用。

中空固定桩5穿过由截水毡1、薄膜2和透水毡3组成的三层结构时,会撕裂薄膜2,但撕裂处随中空固定桩5的翻边6的压紧,保障了土壤水蒸汽不会经由此撕裂处向外挥发出去。

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区林木用截水保湿结构,减少了山区农林植物的人工灌溉成本,制作简单,布置方便,成本低廉,推广性好,在干旱季节,防止山区农林植物根系土壤中水蒸汽的蒸发流失,保障了在干旱季节植物根系仍能保持湿润的环境,不仅仅适用于山区农林植物保湿,还可以用于城市植物、其他地形条件下的植物等保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