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286发布日期:2019-10-19 04:10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箱,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音水箱。



背景技术:

水箱按材质分为玻璃钢水箱、不锈钢水箱、不锈钢内胆玻璃钢水箱、海水玻璃钢水箱、搪瓷水箱、镀锌钢板水箱六种。水箱一般配有HYFI远传液位电动阀、水位监控系统和自动清洗系统以及自洁消毒器,水箱的溢流管与水箱的排水管阀后连接并设防虫网,水箱应有高低不同的两个通气管(设防虫网),水箱设内外爬梯;水箱一般有进水管、出水管(生活出水管、消防出水管)、溢流管、排水管,水箱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水箱、消防水箱、生产水箱、人防水箱、家用水塔五种。

常规水箱进水管为保证进水管与溢流管之间的空气间隙,水箱进水是水流直接与水面碰撞,而一般情况下,水箱由市政管网直接进水,水压约0.15-0.30MPa之间,水流速度较大,造成进水噪音较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水箱,有利于减小水流进入水箱内产生的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音水箱,包括水箱本体、穿设在水箱本体侧壁上的进水管以及设置在进水管侧壁上的遥控浮球阀,还包括与进水管远离水箱本体一端连接的静音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水箱本体内用于固定静音管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静音管组件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水位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水箱本体时,利用支撑组件将进水管组件固定在水箱本体上,再将静音管组件与进水管连接,通过静音管组件一端淹没在水箱本体水位以下,当水流沿着进水管输送到静音管组件内,静音管组件将水输送至水箱本体水位以下,从而可以减少水流撞击水面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水流撞击水面产生的噪声,减少了水流进入水箱本体内产生的噪声,进而有利于减少噪音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静音管组件包括输水管、第一弯头、供水管、第二弯头以及排水管;

所述输水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弯头、进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与水箱本体内底壁的高度大于水箱本体的最高水位;

所述第一弯头与输水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头靠近输水管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真空破坏孔;

所述供水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弯头、第二弯头连接,所述供水管的轴线与输水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弯头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排水管连接;

所述排水管与水箱本体内底壁的高度小于水箱本体的最低水位,所述排水管的轴线与输水管的轴线平行,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背离遥控浮球阀的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沿着进水管沿着输水管、第一弯头、供水管、第二弯头以及排水管输出,输水管设置在最高水位以上,真空破坏孔从而可以防止水流回流,通过排水管背离遥控浮球阀的浮球,减少水流扰动对浮球阀的影响,利用排水管位于最低水位以下,代替水流直接冲击水面的方式,有利于减少水流撞击水面产生的噪音,进而减少水流进入水箱本体内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远离第二弯头的一端连通设有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的侧壁上且沿其轴向均布有若干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直径小于排水管的直径,若干个所述出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输送至排水管,再输送至分支水管内,最后从多个出水管排出,从而分散水流输出的水压,有利于降低水流撞击水箱本体内水的声音,进而有利于降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头的拐角内侧壁上设有挡板,进水水流冲击在挡板上;

所述第二弯头的拐角内侧壁上设有隔板,进水水流冲击在隔板上,所述挡板与第一弯头的拐角内侧壁之间、隔板与第二弯头的拐角内侧壁之间均填充有消音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输水管经过第一弯头时,水流冲击挡板产生噪声,利用消音棉噪声进行吸收,减少水流在第一弯头内产生的噪声;当水流沿着供水管经过第二弯头时,再通过消音棉将水流撞击隔板的声音进行吸收,有利于减少水流在第二弯头内产生的噪声,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水流进入水箱本体内的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第一弯头、供水管、第二弯头、排水管、分支水管以及出水管均有不锈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不锈钢光滑的内侧壁,有利于便于水流输送,进一步减少水流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利用其耐腐蚀性,有利于减少污染水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隔音管、支撑架、吸音管和支撑杆,所述隔音管包裹在输水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吸音管包裹在供水管的外侧壁上,所述隔音管与输水管之间、吸音管与供水管之间均填充有隔音棉;

所述支撑架一端与水箱本体的顶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隔音管的侧壁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水箱本体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吸音管的侧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架连接隔音管,隔音管包裹输水管,通过支撑杆连接供水管,吸音管包裹供水管,有利于将输水管和供水管固定在水箱本体内,便于输水管和供水管顺利输送水,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输水管和供水管在输送水时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均布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水箱本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隔音管的侧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支架,有利于加强支撑架与水箱本体内侧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第二支架,有利于加强支撑架与隔音管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本体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远离水箱本体的一端与隔音管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过斜撑杆支撑隔音管,斜撑杆与水箱本体内侧壁、消音管形成三角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输水管在水箱本体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静音管组件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水位以下,水流沿着进水管、静音管组件进入水箱本体内,代替水流之间冲击水面,有利于减少水流在水箱本体内产生的噪音;

2、当水流经过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时,撞击在挡板和隔板上,再利用消音棉将噪声进行吸收,进一步降低传输水流的噪声,有利于降低水流进入水箱本体内的噪声;

3、利用支撑组件,有利于将静音管组件固定在水箱本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静音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水箱本体;2、进水管;3、遥控浮球阀;4、静音管组件;40、输水管;41、第一弯头;42、供水管;43、第二弯头;44、排水管;45、真空破坏孔;46、分支水管;47、出水管;48、挡板;49、隔板;490、消音棉;5、支撑组件;50、隔音管;51、支撑架;52、吸音管;53、支撑杆;54、隔音棉;55、第一支架;56、第二支架;57、斜撑杆;58、第一支杆;59、第二支杆;6、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静音水箱,其包括水箱本体1、穿设在水箱本体1侧壁上的进水管2以及设置在进水管2侧壁上的遥控浮球阀3,还包括与进水管2远离水箱本体1一端连接的静音管组件4以及设置在水箱本体1内用于固定静音管组件4的支撑组件5,静音管组件4远离进水管2的一端延伸至水箱本体1水位的下方,水箱本体1的顶壁上设有人孔6;在安装时,利用支撑组件5将静音管组件4固定在水箱本体1内,当水流沿着进水管2和静音管组件4进入水箱本体1内,通过静音管组件4远离进水管2的一端淹没在水位下,代替水直接撞击在水面上,减少水撞击水面的产生的噪音,有利于水流进入水箱本体1产生的噪音。

参照图2,静音管组件4包括输水管40、第一弯头41、供水管42、第二弯头43以及排水管44;

参照图2,输水管40两端分别与第一弯头41、进水管2连接,输水管40与水箱本体1内底壁的高度大于水箱本体1的最高水位;

参照图2,供水管42两端分别与第一弯头41、第二弯头43连接,供水管42的轴线与输水管40的轴线相互垂直;

参照图2,第一弯头41与输水管40远离进水管2的一端连接,第一弯头41靠近输水管40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真空破坏孔45(参考图3);第二弯头43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42、排水管44连接;

参照图4,由于水流在输送的过程中,水流会撞击第一弯头41和第二弯头43的内侧壁,产生噪声,所以在第一弯头41的拐角内侧壁上设有挡板48,进水水流冲击在挡板48上;第二弯头43的拐角内侧壁上设有隔板49,进水水流冲击在隔板49上,挡板48与第一弯头41的拐角内侧壁之间、隔板49与第二弯头43的拐角内侧壁之间均填充有消音棉490;

参照图4,排水管44与水箱本体1内底壁的高度小于水箱本体1的最低水位,排水管44的轴线与输水管40的轴线平行,排水管44的出水口背离遥控浮球阀3的浮球;

参照图4,排水管44远离第二弯头43的一端连通设有分支水管46,分支水管46的侧壁上且沿其轴向均布有三个出水管47,三个出水管47的截面面积小于排水管44的截面面积;输水管40、第一弯头41、供水管42、第二弯头43、排水管44、分支水管46以及出水管47均有不锈钢制成;利用不锈钢光滑的内侧壁,便于水流顺利输出,同时利用不锈钢的防腐特性,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的可能性;

参照图2,出水管47的直径小于排水管44的直径,若干个出水管4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水流沿着输水管40、第一弯头41、供水管42、第二弯头43、排水管44、分支水管46以及出水管47输出,当水流经过第一弯头41,水流撞击在挡板48上,通过消音棉490对撞击的噪声进行吸收,水流再沿着供水管42进入第二弯头43,水流撞击在隔板49上,再利用消音棉490对撞击的噪声进行吸收,以此可以减少水流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最后水流从出水管47中输出,减少水流输出的水压,可以进一步减少水流输出的噪声,以此有利于降低水流输送至水箱本体1内的噪声。

参照图4,支撑组件5包括隔音管50、支撑架51、吸音管52和支撑杆53,隔音管50包裹在输水管40的外侧壁上,吸音管52包裹在供水管42的外侧壁上,隔音管50与输水管40之间、吸音管52与供水管42之间均填充有隔音棉54;水流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隔音棉54包裹输水管40和供水管42,有利于将水流在传输的过程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绝,进一步降低水流进入水箱本体1内的噪声。

参照图4,支撑架51一端与水箱本体1的顶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隔音管50的侧壁连接,支撑杆53一端与水箱本体1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吸音管52的侧壁连接;

参照图4,为了加强对输水管40和供水管42的支撑,所以在支撑架51的侧壁上均布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架55和第二支架56,优选两个,第一支架55远离支撑架51的一端与水箱本体1的内侧壁连接,第二支架56远离支撑架51的一端与隔音管50的侧壁连接;支撑杆53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支杆58和第二支杆59,第一支杆58的一端与水箱本体1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53的侧壁连接,第二支杆59的一端与吸音管52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53的侧壁连接;

参照图4,水箱本体1靠近支撑杆53的一侧设有斜撑杆57,斜撑杆57远离水箱本体1的一端与隔音管50远离支撑架51的一侧连接;通过支撑架51、第一支架55、第二支架56、支撑杆53、第一支杆58、第二支杆59对隔音管50和吸音管52进行支撑,再利用斜撑杆57支撑隔音管50的底壁上,形成三角结构,有利于输水管40和供水管42顺利将水输送。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时,利用支撑组件5将静音管组件4固定在水箱本体1内,水沿着进水管2进入静音管组件4内,利用静音管组件4远离进水管2的一端淹没在水箱本体1内,代替水流撞击水面,有利于减少水流进入水箱本体1内产生的噪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