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4811发布日期:2019-10-08 21:2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因此渠道拦河装置被制造出来用于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渠道拦河装置一般是通过启闭机和启闭丝杆的配合进行拦河闸门的卡关操作,而现有的渠道拦河装置上的启闭机一般是直接暴露在外界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容易造成启闭机的故障率提升,当启闭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渠道拦河装置就无法继续使用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便;

2、现有渠道拦河装置上的拦河闸门直接在固定墩上的滑槽中滑动,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固定墩和拦河闸门上的密封条的磨损加重从而无法很好的起到密封挡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具有当启闭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使用和减小固定墩和拦河闸门之间的磨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包括预埋底座和桥板,所述预埋底座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固定墩,两个所述固定墩的顶部均固定有门框,两个所述门框的一端均与所述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门框之间固定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墩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所述固定墩之间通过两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拦河闸门,所述拦河闸门的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所述桥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有启闭机,两个所述启闭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桥板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启闭丝杆,两个所述启闭丝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启闭机、所述桥板以及所述固定板与两个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桥板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对称固定有电机,两个电机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有收卷盘,所述拦河闸门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定滑轮,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两个所述收卷盘的外表比上均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且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拦河闸门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对称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表壁两侧对称固定有密封条,两个所述密封条的内部均固定有多个伸缩弹簧,所述滚轮的外表壁与两个所述密封条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桥板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有安全护栏。

优选的,两个所述门框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梯。

优选的,两个所述门框的外表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绑带,多个所述绑带的外表壁上固定有磁铁,所述门框的外表壁上也固定有多个磁铁,多个所述磁铁与多个所述绑带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绑带的长度均大于所述收纳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拦河闸门的外表壁上喷涂有防静电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桥板的下表面上对称固定有电机,并且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收卷盘,同时收卷盘上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贯穿固定板的同时穿过拦河闸门上的定滑轮并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当启闭机发生故障无法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启闭机卸下同时通过打开电机的卡关通过电机带动收卷盘的转动从而带动牵引绳的运动进而控制拦河闸门的打开或关闭。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拦河闸门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对称转动连接有滚轮,宁且滚轮位于滑槽的内部,同时在滑槽的内表壁两侧均固定有密封条,密封条的内部固定有多个伸缩弹簧,并且滚轮与密封条紧密贴合,通过滚轮的滑动可以减小拦河闸门与固定墩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固定墩与密封条之间的磨损,同时通过多个伸缩弹簧弹力可以将密封条顶起从而更好的起到密封挡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墩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护栏;2、启闭丝杆;3、启闭机;4、桥板;5、电机;6、门框;7、固定墩;8、预埋底座;9、拦河闸门;10、连接块;11、定滑轮;12、牵引绳;13、固定板;14、收卷盘;15、密封条;16、伸缩弹簧;17、滚轮;18、滑槽;19、收纳槽;20、伸缩梯;21、绑带;22、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用渠道拦河装置,包括预埋底座8和桥板4,预埋底座8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固定墩7,两个固定墩7的顶部均固定有门框6,两个门框6的一端均与桥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门框6之间固定有固定板13,两个固定墩7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8,且两个固定墩7之间通过两个滑槽18滑动连接有拦河闸门9,拦河闸门9的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块10,桥板4的上表面对称固定有启闭机3,两个启闭机3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桥板4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启闭丝杆2,两个启闭丝杆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启闭机3、桥板4以及固定板13与两个连接块10固定连接,桥板4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对称固定有电机5,两个电机5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两个电机5的输出轴上均固定有收卷盘14,拦河闸门9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定滑轮11,两个定滑轮11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块10的一侧,两个收卷盘14的外表比上均缠绕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一端贯穿固定板13,且牵引绳12的一端穿过定滑轮11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当启闭机3出现故障无法继续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启闭机3从桥板上拆卸下来并通过打开电机5的开关通过电机5带动收卷盘14的转动从而带动牵引绳12的运动进而实现控制拦河闸门9的打开或关闭的操作,避免出现当启闭机3出现故障拦河装置就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发生,并且两个启闭机3的型号均为QLSD,两个电机5的型号均为YE2355M-4。

具体的,拦河闸门9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对称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滚轮17,滚轮17位于滑槽18的内部,通过滚轮17带动拦河闸门9在滑槽18中滑动从而减小了拦河闸门9与滑槽18之间的摩擦进而减小了固定墩7与密封条15之间的磨损,并且滚轮17为一种弹性良好的橡胶材质。

具体的,滑槽18的内表壁两侧对称固定有密封条15,两个密封条15的内部均固定有多个伸缩弹簧16,滚轮17的外表壁与两个密封条15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当滚轮17滚过后通过密封条15内部的伸缩弹簧16的弹力可以将密封条15弹起从而起到密封挡水的效果,避免当滚轮17滚过后密封条15与拦河闸门9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水的流出,并且两个密封条15均为一种弹性良好的橡胶材质。

具体的,桥板4的上表面边缘处固定有安全护栏1,通过安全护栏1的防护可以对桥板4上的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当检修人员在桥板4上对拦河装置进行检修的时候出现从桥板4上掉落的危险,并且安全护栏1为一种高强度的金属材质。

具体的,两个门框6的一侧均开设有收纳槽19,两个收纳槽19的内部均设置有伸缩梯20,检修人员可以将收纳槽19中的伸缩梯20拿出便于检修人员通过伸缩梯20爬到桥板4上对桥板4上的一些重要的零部件进行维护和检修。

具体的,两个门框6的外表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绑带21,多个绑带21的外表壁上固定有磁铁22,门框6的外表壁上也固定有多个磁铁22,多个磁铁22与多个绑带21一一对应,且多个绑带21的长度均大于收纳槽19的宽度,通过多个绑带21上的磁铁22和门框6上的多个磁铁22之间的磁力可以将绑带21固定住从而可以将伸缩梯20固定在收纳槽19中,避免伸缩梯20从收纳槽19中掉出,并且多个绑带21均为一种高强度的尼龙材质。

具体的,拦河闸门9的外表壁上喷涂有防静电涂层,避免空气中的静电离子吸附到拦河闸门9上从而在拦河闸门9上产生静电流导致在静电流的促进下金属材质的拦河闸门9与水反应从而产生锈蚀进而影响拦河闸门9的使用寿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启闭机3和启闭丝杆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拦河闸门9打开或关闭的目的,当启闭机3暴露在外界并且长时间的使用发生故障无法继续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启闭机3拆卸下来然后打开电机5的开关通过电机5带动收卷盘14的转动从而带动收卷盘14上的牵引绳12的运动进而可以实现拦河闸门9的打开和关闭,避免出现当启闭机3出现故障渠道拦河装置就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滚轮17带动拦河闸门9在滑槽18中进行滑动可以减小拦河闸门9与滑槽18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密封条15与固定墩7之间的磨损,同时检修人员可以将门框6上的收纳槽19中的伸缩梯20拿出便于攀爬到桥板4上从而对桥板4上的一些零部件进行维护和检修,同时桥板4上的安全护栏1可以保护检修人员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