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接头组件及室内供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6489发布日期:2019-10-29 21:2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内螺接头组件及室内供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螺接头组件及室内供水结构。



背景技术:

内螺接头,作为一种带内螺的管件,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通常用于与洗面盆、洗菜盆、马桶、淋浴房、热水器等的进水管相连。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部分热水管路采用循环热水,一个出水口有一进一出两路循环的热水管,其连接的接头为承口内螺接头,该承口内螺接头具有一个内螺出水端和两路平行的承口连接端,因此该承口内螺接头无法与连接冷水管路的内螺接头联结,因此,也存在单独安装冷水内螺接头和热水内螺接头时面临的问题,当两个独立的内螺接头被经水泥砂浆固封后,极易存在间距不固定,高度不平齐,从而导致两内螺接头的轴线出现不平行的情况,以致于安装相应的连接阀门等外部设备后,由于各连接阀门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较大,与淋浴龙头等间距的厨卫设施难以连接,易留下渗水、漏水等隐患。

另外,在部分家居中,出于洗浴和洗果蔬的需求,往往还需要加热软化水作为热水使用,而由于现有的软化水富含氯离子,易加速PPR管的老化和腐蚀,因此需要单独加装一套管路对软化水进行供应,以延长软化水管路的使用寿命,并避免软化水在通过多联接头与其他的冷水管路连接时,出现混串的现象。

此外,由于内螺接头时嵌入在墙面内的,因此需加装外丝直接才能安装三角阀等用于连接用水的设备,这样处理存在以下隐患:1、加装三角阀时,常因安装人员用力不当导致内螺接头爆裂;2、由于内螺接头是嵌入墙面内的,因此,内螺接头与外丝直接的连接处出现渗水等现象,也难以发现,因而常出现墙体另一面潮湿、变色、发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内螺接头组件及室内供水结构,以解决两个以上的内螺接头在墙体上安装时,出现各内螺接头之间的间距不固定、高度不齐平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螺接头组件,用于设置在墙体上,包括:

至少两个内螺接头;

联结杆,至少开设有两个卡合位和定位孔;

其中,各内螺接头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位相互配合的卡合部。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卡合位为开设在所述联结杆上的装配槽;所述卡合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装配槽中的插入件、与所述插入件和所述内螺接头的本体相连的连接件。

或者,所述卡合位为设置在所述联结杆上的插入件;所述卡合部为开设在所述内螺接头上用于配合插入所述插入件的装配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室内供水结构,包括:墙体,上述内螺接头组件;

所述内螺接头组件嵌入在所述墙体内,且所述内螺接头的进水端与所述墙体内的供水管热熔相连;

所述内螺接头的出水端从开设在所述墙体上的安装孔暴露出来,用于与外部供水设备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内螺接头的出水端与所述墙体外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mm。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墙体包括:嵌入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内螺接头的基层墙体、铺设在所述基层墙体上的水泥砂浆保护层、铺设在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上的水泥砂浆粘结层、铺设在所述水泥砂浆粘结层上的瓷砖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内螺接头为直角弯头,且其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端之间的端面距离h为28~38mm;所述供水管为PPR管,且通过开设在所述基层墙体上的槽体嵌入所述基层墙体内,并被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覆盖。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出水端的端面与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相互平行,所述端面距离h为30mm。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为15mm~16mm;所述水泥砂浆粘结层的厚度为6-10mm;所述瓷砖层的厚度为7~12mm。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墙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和所述水泥砂浆粘结层之间的防水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室内供水结构还包括:填充在安装孔内与所述内螺接头之间的缝隙中的密封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内螺接头组件主要是由一个联结杆和两个以上的内螺接头构成,并且,各内螺接头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位相互配合的卡合部,因此当联结杆借助相应的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将联结杆固定在墙体上后,通过卡合部和卡合位之间的配合连接,即可方便将联结杆和各内螺接头装配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联结杆上各卡合位之间的间距来限定各内螺接头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联结杆来衡量各内螺接头之间的轴线是否高低平齐。因此,通过联结杆即可方便的调节各内螺接头之间的间距,并确保各内螺接头的轴线高低齐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内螺接头组件在俯视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内丝接头组件在正面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联结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室内供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墙体1;内螺接头2;

进水端21;出水端22;插入件23;插入部231;

连接件24;

供水管3;密封胶4;

基层墙体11;水泥砂浆保护层12;水泥砂浆粘结层13;瓷砖层14;防水层15;

联结杆5;装配槽51;定位孔52;进口端511;限位端512;

紧固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螺接头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是由至少两个内螺接头2、至少开设有两个卡合位和定位孔52的联结杆5所构成。

其中,各内螺接头2上设有与卡合位相互配合的卡合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内螺接头组件主要是由一个联结杆5和两个以上的内螺接头2构成,并且,各内螺接头2上设有与卡合位相互配合的卡合部,因此当联结杆5借助相应的紧固件6穿过定位孔52,将联结杆5固定在墙体1上后,通过卡合部和卡合位之间的配合连接,即可方便将联结杆5和各内螺接头2装配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联结杆5上各卡合位之间的间距来限定各内螺接头2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联结杆5来衡量各内螺接头2之间的轴线是否高低平齐。因此,通过联结杆5即可实现多个或不同的内螺接头2的连接固定,并方便的调节各内螺接头2之间的间距,确保各内螺接头2的轴线高低齐平,满足了其与外部设备,如三角阀、洗脸盆、淋浴房、热水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等隐患。此外,内螺接头2与联结杆5分离后,彼此可以单独对应的供水管3熔接,不干涉其另一端与对应的供水管3之间的热熔连接,从而容易保持管路的平直。

具体地,作为优选地,卡合位为开设在联结杆5上的装配槽51;卡合部主要是由用于插入装配槽51中的插入件23、与插入件23和内螺接头2的本体相连的连接件24等构成。因此,通过将插入件23插入装配槽51的方式,即可方便的将内螺接头2卡合在对应的卡合位上。

详细地,本实施例的联结杆5上设有多个等距间隔设置的定位孔52,以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的内接螺头之间的间距来确定装配。并且,本实施例中装配槽51和定位孔52的个数仅以两个,且间距为150mm为例作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其他个数的,间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30mm、50mm、100mm等其他距离的。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插入件23的截面为圆形,且装配槽51的截面形状与插入件23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且装配槽51的开设方向大体上垂直于联结杆5的轴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插入件23与装配槽51之间是过盈配合的,并且插入件23的形状还可以为楔形等其他形状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卡合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设置在联结杆5上的插入件23;卡合部可以为开设在内螺接头2上用于配合插入插入件23的装配槽51,以实现内螺接头2和联结杆5之间的装配和定位。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各内螺接头2以双联内螺接头为例作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为单联内螺接头,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螺接头组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装配槽51的形状为弧形槽,且弧形槽具有一用于通过插入件23的进口端511、一用于对插入件23进行限位的限位端512,并且,插入件23具有用于插入弧形槽的插入部231。

具体地说,当插入件23的插入部231从进口端511滑入弧形槽,沿弧形槽的轨迹滑动至限位端512并被限位端512勾住,因此无需借助额外的锁止工具即可实现对插入件23的锁止。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供水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墙体1、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内螺接头组件。

其中,内螺接头组件嵌入在墙体1内,且内螺接头2的进水端21与墙体1内的供水管3热熔相连;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从开设在墙体上的安装孔暴露出来,用于与外部供水设备相连。

综上可知,本申请室内供水结构的内螺接头组件主要是由一个联结杆和两个以上的内螺接头构成,并且,各内螺接头上设有与卡合位相互配合的卡合部,因此当联结杆借助相应的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将联结杆固定在墙体上后,通过卡合部和卡合位之间的配合连接,即可方便将联结杆和各内螺接头装配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联结杆上各卡合位之间的间距来限定各内螺接头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联结杆来衡量各内螺接头之间的轴线是否高低平齐。因此,通过联结杆即可实现多个或不同的内螺接头的连接固定,并方便的调节各内螺接头之间的间距,确保各内螺接头的轴线高低齐平,满足了其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避免出现留下渗水、漏水等隐患。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螺接头的出水端与墙体外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mm。由于内螺接头的出水端22与墙体1外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mm,因此无需通过外丝接头,即可方便的连接外部供水设备,如三角阀等,不易出现因用力不当导致内螺接头2爆裂的现象。此外,由于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距离墙体1外部较近,因此便于密封处理,不易出现渗水的现象。此外,即使出现渗水的现象,也可及时发现进行处理。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墙体主要是由嵌入供水管3和内螺接头的基层墙体11(如毛坯墙体)、铺设在基层墙体11上的水泥砂浆保护层12、铺设在水泥砂浆保护层12上的水泥砂浆粘结层13、铺设在水泥砂浆粘结层13上的瓷砖层14等构成。以通过瓷砖层14对墙体的外观起到美观作用的同时,防止内螺接头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处出现渗水时,造成墙体1的外表面出现潮湿、变色、发霉等现象。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螺接头2仅以直角弯头为例作说明,且其进水端21与出水端22之间的端面距离h为28~38mm。并且,供水管3为PPR管,且通过开设在基层墙体11上的槽体嵌入基层墙体11内,并被水泥砂浆保护层12所覆盖。从而可较好防止内螺接头在安装时,其内缩深度过大,因而不得不加装外丝接头直接才能安装三角阀等外部供水设备,加装三角阀常因安装人员用力不当导致内螺接头爆裂;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的设计和装潢需求,且节约制造成本,上述出水端22的端面与水泥砂浆保护层12相互平行,端面距离h为30mm。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端面距离h为进水端21的内径缘部与出水端22之间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饰需求,水泥砂浆保护层12的厚度为15mm~16mm。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饰需求,水泥砂浆粘结层13的厚度为6-10mm。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装饰需求,瓷砖层14的厚度为7~12mm。

由上综合可知,当水泥砂浆保护层12、水泥砂浆粘结层13和瓷砖层14的厚度都恰好为最小值,即水泥砂浆保护层12的厚度为15mm、水泥砂浆粘结层13的厚度为6mm以及瓷砖层14的厚度为7mm时,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与墙体1的外表面,即瓷砖层1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mm,即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从墙体1内向外部伸出2mm,因而不影响水龙头装饰盖等外部供水设备的安装,以及密封胶4的密封处理。

而当水泥砂浆保护层12、水泥砂浆粘结层13和瓷砖层14的厚度都恰好为最大值,即水泥砂浆保护层12的厚度为16mm、水泥砂浆粘结层13的厚度为10mm以及瓷砖层14的厚度为12mm时,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与墙体1的外表面,即瓷砖层14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mm,即内螺接头2的出水端22嵌入墙体1内8mm,因而可在不加装外丝接头的情况下,不影响三角阀等外部供水设备的安装,以及密封胶4的密封处理。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墙体1还包括:设置于水泥砂浆保护层12和水泥砂浆粘结层13之间的防水层15。以防止内螺接头2与外部供水设备的连接处因密封不严出现渗水时,由水泥砂浆粘结层13向水泥砂浆保护层12和基层墙体11渗透,从而导致墙体1相对瓷砖层的另一面渗透,而造成墙体1的另一面出现潮湿、变色、发霉等现象。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内螺接头2的进水端21与墙体1内的供水管3热熔相连,以防止内螺接头2在墙体11内出现渗水。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连接结构还包括:填充在安装孔与内螺接头2之间的缝隙中的密封胶体4,以阻止连接处渗出的水流入墙体1内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内螺接头的内径dn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采择为20mm或25mm。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