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柱脚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3787发布日期:2019-11-25 22:5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厂房柱脚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脚,尤其是涉及一种厂房柱脚节点。



背景技术:

柱脚的作用是把柱固定于基础上,并把柱的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基础。厂房通常采用钢结构,即采用型钢梁和型钢柱,而基础常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脚是连接立柱和基础的结构。也就是说,柱脚是一个连接型钢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如图3所示,现有的厂房柱脚包括基础1、设置于基础1上方的立柱3,立柱3与基础1之间设置有砼块2。砼块2顶部通过高强螺栓23连接有钢板31,钢板31焊接于立柱3的底部。立柱3的周向固定有多个竖向的加固板32,加固板32焊接于钢板31和立柱3之间。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厂房的立柱需要承受偏心荷载时,砼块会受到弯矩,从而导致砼块和立柱、砼块和基础之间脱离。

需要提供一种厂房柱脚节点,能够提高砼块和立柱、砼块和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厂房柱脚节点,能够提高立柱和砼块、砼块和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厂房柱脚节点,包括基础和设置于所述基础上方的立柱,立柱与基础之间增设有砼块;所述立柱底部焊接有钢板,钢板固定于所述砼块的顶部;所述基础内嵌设有竖直设置的预埋筋,且所述预埋筋顶部延伸至砼块内;所述砼块和立柱之间增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砼块内部的连接钢组,所述连接钢组上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连接钢组之间通过螺母固定;螺杆的顶端向上延伸并穿过钢板,且螺杆与钢板之间通过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预埋筋将砼块和基础连接为整体,由于钢筋具有极强的抗拉强度,从而在立柱受到偏心荷载时,砼块和基础之间的连接能够阻止砼块的位移。连接钢组嵌设于砼块内部,与砼块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而连接钢组和钢板之间通过螺杆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了立柱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钢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体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钢体,两个所述第一钢体和两个第二钢体形成井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组呈井字形设置,能够增加与砼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钢组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连接钢组中部形成有开口,使得砼块与连接钢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也能够提高钢板和连接钢组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选用角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具有更好的抗弯和抗拉性能,能够提高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其次,能够使得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的外表面的面积增加,从而能够提高连接钢组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体的一侧水平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钢体的一侧,第一钢体的另一侧竖直向上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钢体竖直向上设置的一侧朝向彼此设置;所述第二钢体的一侧水平设置,另一侧竖直向下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钢体竖直向下设置的一侧朝向彼此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组合形成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连接钢组的结构强度和结构整体性,并且增强了连接钢组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筋设置有至少八根,且所述第一钢体的两个端部和第二钢体的两个端部均穿设有至少一根预埋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预埋筋与连接钢组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体的中部和第二钢体的中部也穿设有至少一根的预埋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预埋筋与连接钢组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体和第二钢体上穿设有至少两根的螺杆,且位于所述第一钢体或者第二钢体中部的预埋筋位于两根相邻的所述螺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连接钢组、预埋筋和螺杆之间的结构对称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受力均匀性,进而增强结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筋选用螺纹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预埋筋和砼块之间的机械咬合力,使得砼块和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和砼块之间增设有砂浆连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浆连接层能够对砼块顶部进行找平,从而提高钢板和砼块之间的受力均匀性。并且,砂浆连接层能够将钢板更好地固定于砼块上,提高了钢板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设置预埋筋提高基础和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在砼块内嵌设连接钢组,并利用螺杆连接连接钢组和钢板,从而提高砼块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2.连接钢组由两块第一钢体和两块第二钢体拼合形成,且形成井字形的形状,以提高与砼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钢体和两块第二钢体选用角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2、砼块;21、预埋筋;22、砂浆连接层;23、高强螺栓;3、立柱;31、钢板;32、加固板;4、连接组件;41、连接钢组;411、第一钢体;412、第二钢体;4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厂房柱脚节点,包括自下而上一次设置的基础1、砼块2和立柱3,立柱3的底部焊接有长方形的钢板31,且钢板31和立柱3侧壁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固板32。钢板31和砼块2顶部之间增设有砂浆连接层22。

砼块2与立柱3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钢组41和螺杆42。

结合图1和图2,连接钢组41沿水平嵌设于砼块2内部,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钢体411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钢体412,第一钢体411和第二钢体412选用角钢。两个第一钢体411和两个第二钢体412形成井字形。

第一钢体411的一侧水平设置并固定于第二钢体412的一侧,第一钢体411的另一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且两个第一钢体411竖直设置的一侧朝向彼此设置;第二钢体412的一侧水平设置,另一侧竖直向下延伸设置,且两个第二钢体412竖直向下设置的一侧朝向彼此设置。

螺杆42沿竖向设置有八根,每一根第一钢体411或者第二钢体412的中部位置均设置了两根螺杆42。以穿过第一钢体411的螺杆42为例进行说明。穿过第一钢体411的螺杆42的底部位于第一钢体411下方,且螺杆42上对应第一钢体411的上、下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使得第一钢体411的水平一侧夹紧于两个螺母之间;该螺杆42的顶部向上延伸至钢板31上方,并螺纹配合有螺母,螺母抵紧于钢板31的上表面。

基础1与砼块2通过预埋筋21进行连接,预埋筋21选用螺纹钢,且预埋筋21设置有十二根。预埋筋21沿竖向设置,其底端位于基础1内部,其顶部向上延伸并分别穿过第一钢体411的两个端部、第二钢体412的两个端部、第一钢体411上位于两根螺杆42之间的中心位置、第二钢体412上位于两根螺杆42之间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基础1时,现将预埋筋21预留于基础1内。然后将第一钢体411和第二钢体412组成的连接钢组41穿过十二根预埋筋21并焊接于预埋筋21上,将八根螺杆42连接于第一钢体411或者第二钢体412上。接着搭设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砼块2,使得螺杆42的顶部位于砼块2外部。在砼块2顶部铺设水泥砂浆,将焊接于立柱3底部的钢板31穿过螺杆42固定于水泥砂浆上,水泥砂浆凝固后形成砂浆连接层22。最后利用螺母将螺杆42固定于钢板31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