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井沉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633发布日期:2019-11-12 23:0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水井沉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水井沉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的方式,在下井管时,通常采用四根钢管井字形夹持控制,形成矩形下井管口,井管安装采用钢丝绳兜底,依靠钢丝绳与钢管缠绕摩擦力分节下放安装井管,后将送入井底的钢丝绳通过运输车抽出,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存在井管安装垂直度偏差大,操作复杂且浪费人力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降水井沉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井管安装垂直度偏差较大且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降水井沉管装置,包括:可移动操作平台、置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上的沉井装置和升降装置;其中,所述沉井装置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可翻转连接,用于放置待下放井管以及保持所述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的垂直度;所述升降装置置于所述沉井装置的一侧,两者相配合,以将所述待下放井管下放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沉井装置包括:第一嵌固槽和第二嵌固槽;其中,所述第一嵌固槽竖直连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的一端;

所述第二嵌固槽沿水平方向可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上开设的安装通道中,用以在翻转至竖直方向后与所述第一嵌固槽相配合,以防止所述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第一嵌固槽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二嵌固槽呈半圆弧状。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固槽一侧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固槽两侧的卷筒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卷筒之间的传动轴;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卷筒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卷筒牵引其上绕设的绳索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以带动另一侧的所述卷筒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另一所述卷筒上的绳索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两个所述卷筒上的绳索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二嵌固槽远离所述待下放井管顶部的一端和所述待下放井管的底部,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牵引所述待下放井管下移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第二嵌固槽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以限制所述绳索固定位置的绳索限位槽。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待下放井管的底部设置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绳索相配合的第一垫板。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第一垫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底部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横杆,用以将所述绳索限制在所述待下放井管底部的预设位置;所述第二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二板体嵌设于所述待下放井管底部内侧,用以限制所述待下放井管沿水平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本体;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底部的若干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两侧的把手。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以对其进行调平的调平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降水井沉管装置中,所述调平装置包括:立柱、调整螺栓及第二垫板;其中,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的底部两侧;所述调整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和所述立柱,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调整至水平后,将其紧固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垫板设置于所述立柱底部,用于增大所述立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通过在可移动操作平台上安装的沉井装置和升降装置,通过沉井装置放置待下放井管并保持所述待下放井管沿竖直方向下放,有效的保证了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的垂直度;通过升降装置与沉井装置相配合,以将待下放井管下放至预设位置,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并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管安装垂直度偏差较大且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井沉管装置包括:可移动操作平台1、置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上的沉井装置2和升降装置3;其中,所述沉井装置2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可翻转连接,用于放置待下放井管(图中未示出)以及保持所述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的垂直度;所述升降装置3置于所述沉井装置2的一侧,两者相配合,以将所述待下放井管下放至预设位置。

具体而言,可移动操作平台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种能够移动的平台,能将沉井装置2移动至预设位置即可。本实施例中,可移动操作平台1可以包括:平台本体11、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11底部的若干滚轮组件12、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11两侧的把手13。平台本体11可以为以方形、圆形平板,其中部可以开设有用以放置沉井装置2的安装通道。滚轮组件12可以由两个车轮121、连接在两个车轮之间的转动轴122以及轴承123组成。把手13可以为柱状结构,其焊接在平台本体11的两侧。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通过在可移动操作平台上安装的沉井装置和升降装置,通过沉井装置放置待下放井管并保持所述待下放井管沿竖直方向下放,有效的保证了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的垂直度;通过升降装置与沉井装置相配合,以将待下放井管下放至预设位置,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并提高了施工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管安装垂直度偏差较大且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沉井装置2包括:第一嵌固槽21和第二嵌固槽22;其中,所述第一嵌固槽21竖直连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的一端;所述第二嵌固槽22沿水平方向可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上开设的安装通道中,用以在翻转至竖直方向后与所述第一嵌固槽21相配合,以防止所述待下放井管在下放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

具体而言,第一嵌固槽21可以固定连接在可移动操作平台1中安装通道的一端。第二嵌固槽22的开口可以与安装通道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嵌固槽22可以通过转轴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连接,转轴穿设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上的轴套。这样可以在人工将第二嵌固槽22扶起时,翻转至竖直位置。两个嵌固槽的长度可以根据待下放井管的长度进行确定。由于待下放井管多为圆形管,因此,所述第一嵌固槽21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二嵌固槽22呈半圆弧状,以便在第二嵌固槽22被扶起来后与第一嵌固槽21围设成一与待下放井管外径相当的柱形区域。实际中,两个嵌固槽的圆弧半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优选的,所述第二嵌固槽22的半圆弧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嵌固槽21的半圆弧直径。

继续参阅图4,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固槽21一侧的驱动机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固槽21两侧的卷筒32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卷筒32之间的传动轴33;其中,所述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卷筒32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卷筒32牵引其上绕设的绳索移动;所述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传动齿轮34与所述传动轴33相连接,以带动另一侧的所述卷筒3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另一所述卷筒上的绳索同步移动。

具体而言,驱动机构31和与其连接的卷筒32可以组成卷扬机装置。绳索可以为具有一定承载力的钢丝绳。通过两侧卷筒32的同步转动可以使得绕设在待下放井管底部的钢丝绳匀速运动,以保证待下放井管的稳定下降。

继续参阅图1和图4,两个所述卷筒32上的绳索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二嵌固槽22远离所述待下放井管顶部的一端(图1所示的右侧)和所述待下放井管的底部(图1所示的左侧),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牵引所述待下放井管下移至预设位置。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和运输车牵拉钢丝绳下管的操作,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嵌固槽22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以限制所述绳索(图中未示出)固定位置的绳索限位槽4。也就是说,两侧卷筒32上的钢丝绳分别依次绕设于其中一个绳索限位槽4和井管的底部,钢丝绳的绕设成开口朝向绳索限位槽4的“U”形结构。绳索限位槽4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将绳索卡设于其中的结构。

参阅图5,所述待下放井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绳索相配合第一垫板5。

具体而言,第一垫板5上可以设置有限制绳索在待下放井管底部位置的结构,以防止绳索从待下放井管底部滑脱,造成待下放井管底部偏离竖直方向的不良后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板5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其中,所述第一板体51底部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横杆511,用以将所述绳索限制在所述待下放井管底部的预设位置,有利于保证钢丝绳位于待下放井管中部的托底位置,从而能稳定控制待下放井管的下沉操作;同时,第一板体51还可以起到承载待下放井管的作用;所述第二板体5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51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二板体52嵌设于所述待下放井管底部内侧,用以限制所述待下放井管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以保证待下放井管在水平方向不会有偏移。

为了保证操作平台的水平,以便于确保待下放井管的垂直度,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以对其进行调平的调平装置6。

具体而言,所述调平装置6包括:立柱61、调整螺栓62及第二垫板63;其中,所述立柱61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的底部两侧;所述调整螺栓62依次穿设于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和所述立柱61,以在所述可移动操作平台1调整至水平后,将其紧固于所述立柱61上;所述第二垫板63设置于所述立柱61底部,用于增大所述立柱6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请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降水井沉管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测量放线,定位井点位置,将可移动操作平台1移动至合适位置,并通过调整螺栓62(例如M12螺栓)调整装置至水平;将井管置于第二嵌固槽22中,将两侧卷筒32上的钢丝绳分别依次绕设于其中一个绳索限位槽和井管的底部;扶起第二嵌固槽22,并利用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缓缓下沉井管,在第一节井管放置平台以下后,继续放置第二节井管,直至沉井完毕;在沉管完毕后,进入收取钢丝绳程序,将钢丝绳固定端一侧松开,在另一端通过卷扬机收集钢丝绳;回填滤料,洗井,管井施工完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水井沉管装置,管嵌固装置、沉井装置的共同配合,可适应不同的施工场地,沉管过程操作简单,节省人力,防止在沉井过程中出现的井管脱节,垂直度出现偏差,及回收钢丝绳困难的问题。平台装有车轮,移动方便快捷,井管嵌固装置,防止在沉井过程中出现滑脱,偏位,造成垂直度存在偏差,操作简单方便,可单人操作,通过翻转,对井管进行扶直,调节螺栓可对平台进行整平,有效的保证了井管的垂直度,管底有限位垫板,通过升降装置有效控制井管的升降,井管下放完毕后可收回钢丝绳,方便快捷;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物力,沉井质量高,使用范围广,安全可靠等优点,不仅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保障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