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4606发布日期:2019-08-17 02:2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然而,在现实面前,红树林的原始生态环境或多或少会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例如,在红树林的水面上,不可避免的会漂浮着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遗弃的废弃物,此种废弃物长期漂浮在水面上,会对红树林的水体造成污染,进而会破坏整个红树林的生态系统。

因此,如何设计开发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用于对漂浮在红树林水面上的废弃物进行打捞,使得红树林的水体免遭污染,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是设计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用于对漂浮在红树林水面上的废弃物进行打捞,使得红树林的水体免遭污染,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包括:垃圾打捞船、垃圾打捞机构、垃圾抬升输送机构、垃圾回收箱;

所述垃圾打捞机构设于所述垃圾打捞船的船头处;

所述垃圾回收箱放置于所述垃圾打捞船的船体上;

所述垃圾抬升输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垃圾打捞船的船体上并衔接于所述垃圾打捞机构和所述垃圾回收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垃圾打捞机构包括:垃圾打捞仓体、垃圾入料滚筒筛、垃圾回拨滚筒筛、垃圾下料滚筒筛、滚筒驱动组件;

所述垃圾打捞仓体具有相互贯通的垃圾打捞腔室及垃圾下料腔室,所述垃圾打捞腔室处开设有垃圾入料口,所述垃圾下料腔室处开设有垃圾下料口;

所述垃圾入料滚筒筛包括入料滚筒及设于所述入料滚筒上的入料筛组件,所述垃圾回拨滚筒筛包括回拨滚筒及设于所述回拨滚筒上的回拨筛组件,所述垃圾下料滚筒筛包括下料滚筒及设于所述下料滚筒上的下料筛组件;

所述入料滚筒转动设于所述垃圾打捞腔室内,所述下料滚筒转动设于所述垃圾下料腔室内,所述回拨滚筒转动设于所述垃圾打捞腔室和所述垃圾下料腔室的衔接处,所述回拨滚筒位于所述入料滚筒和所述下料滚筒之间;

所述滚筒驱动组件与所述入料滚筒、回拨滚筒及下料滚筒驱动连接;

所述垃圾打捞机构还包括垃圾打捞格栅,所述垃圾打捞格栅设于所述垃圾入料口处;所述垃圾打捞格栅具有多条水流通过孔,多条所述水流通过孔依次间隔排布,每一所述水流通过孔为直线式长条形通孔结构;所述滚筒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入料滚筒转动,以使得所述入料筛组件可穿插于所述水流通过孔中;

所述滚筒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入料滚筒、回拨滚筒及下料滚筒转动,以使得所述入料筛组件与所述回拨筛组件可相互穿插,以使得所述回拨筛组件与所述下料筛组件可相互穿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驱动组件包括滚筒驱动部及滚筒传送部,所述滚筒驱动部通过所述滚筒传送部与所述入料滚筒、回拨滚筒及下料滚筒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传送部包括一级传送带及二级传送带,所述一级传送带绕设于所述下料滚筒与所述回拨滚筒之间,所述二级传送带绕设于所述回拨滚筒与所述入料滚筒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滚筒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驱动部为电机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筛组件包括多个入料筛排,多个所述入料筛排以所述入料滚筒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所述入料筛排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入料筛单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拨筛组件包括多个回拨筛排,多个所述回拨筛排以所述回拨滚筒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所述回拨筛排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回拨筛单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筛组件包括多个下料筛排,多个所述下料筛排以所述下料滚筒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所述下料筛排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下料筛单体。

本发明的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垃圾打捞船、垃圾打捞机构、垃圾抬升输送机构、垃圾回收箱,用于对漂浮在红树林水面上的废弃物进行打捞,使得红树林的水体免遭污染,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的局部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垃圾打捞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垃圾入料滚筒筛的结构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垃圾回拨滚筒筛的结构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垃圾下料滚筒筛的结构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垃圾打捞格栅的结构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垃圾抬升输送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10,包括:垃圾打捞船20、垃圾打捞机构30、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垃圾回收箱50。

垃圾打捞船20漂浮、游走于红树林湿地的水体上,垃圾打捞船20用于带动其上的垃圾打捞机构30、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垃圾回收箱50对漂浮于水体上的垃圾进行打捞及回收处理;

垃圾打捞机构30设于垃圾打捞船20的船头处;垃圾打捞机构30用于对漂浮于水体上的垃圾进行打捞;

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安装于垃圾打捞船20的船体上并衔接于垃圾打捞机构30和垃圾回收箱50之间;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用于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抬升式运输并送达至垃圾回收箱50处;

垃圾回收箱50放置于垃圾打捞船20的船体上;垃圾回收箱50用于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存储。

下面,对垃圾打捞机构3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垃圾打捞机构30包括:垃圾打捞仓体100、垃圾入料滚筒筛200、垃圾回拨滚筒筛300、垃圾下料滚筒筛400、滚筒驱动组件(图未示);

垃圾打捞仓体100具有相互贯通的垃圾打捞腔室110及垃圾下料腔室120,垃圾打捞腔室110处开设有垃圾入料口111,垃圾下料腔室120处开设有垃圾下料口121;

请一并参阅图4,垃圾入料滚筒筛200包括入料滚筒210及设于入料滚筒210上的入料筛组件220;具体的,入料筛组件220包括多个入料筛排221,多个入料筛排221以入料滚筒210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入料筛排221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入料筛单体。

请一并参阅图5,垃圾回拨滚筒筛300包括回拨滚筒310及设于回拨滚筒310上的回拨筛组件320;具体的,回拨筛组件320包括多个回拨筛排321,多个回拨筛排321以回拨滚筒310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回拨筛排321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回拨筛单体。

请一并参阅图6,垃圾下料滚筒筛400包括下料滚筒410及设于下料滚筒410上的下料筛组件420;具体的,下料筛组件420包括多个下料筛排421,多个下料筛排421以下料滚筒410的转动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一下料筛排421包括多个呈直线依次间隔排布的下料筛单体。

如图3所示,入料滚筒210转动设于垃圾打捞腔室110内,下料滚筒410转动设于垃圾下料腔室120内,回拨滚筒310转动设于垃圾打捞腔室110和垃圾下料腔室120的衔接处,回拨滚筒310位于入料滚筒210和下料滚筒410之间;

滚筒驱动组件与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驱动连接;

如图3所示,垃圾打捞机构30还包括垃圾打捞格栅500,垃圾打捞格栅500设于垃圾入料口111处;如图7所示,垃圾打捞格栅500具有多条水流通过孔510,多条水流通过孔510依次间隔排布,每一水流通过孔510为直线式长条形通孔结构;滚筒驱动组件驱动入料滚筒210转动,以使得入料筛组件220可穿插于水流通过孔510中;

如图3所示,滚筒驱动组件驱动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转动,以使得入料筛组件220与回拨筛组件320可相互穿插,以使得回拨筛组件320与下料筛组件420可相互穿插。

下面,对垃圾打捞机构3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将垃圾打捞机构30放置于垃圾打捞船20的船头处,此时,垃圾打捞机构30的垃圾入料口111部分位于水面之上,部分位于水面之下;

垃圾打捞船20在水面上航行,垃圾打捞机构30会冲击水体,于是,水流以及水面上的垃圾会通过垃圾入料口111而到达垃圾打捞格栅500处;

由于垃圾打捞格栅500具有多条水流通过孔510,这样,水流会顺畅的通过水流通过孔510,而水面上的垃圾则会被垃圾打捞格栅500阻挡;

滚筒驱动组件驱动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沿同一个方向转动,例如同时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同时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此,要说明的是,顺时针方向转动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观察者的视角方向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但是,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不管是所谓的顺时针还是所谓的逆时针,都需要能够实现将垃圾打捞格栅500处的垃圾打捞进腔室内;

滚筒驱动组件驱动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转动,入料滚筒210上的入料筛组件220将垃圾打捞格栅500上的垃圾带走并送入垃圾打捞腔室110中;与此同时的,回拨滚筒310也在转动,由于入料筛组件220与回拨筛组件320可相互穿插,于是,回拨筛组件320可将入料筛组件220上的垃圾刮离并送入垃圾下料腔室120中;与此同时的,下料滚筒410也在转动,由于回拨筛组件320与下料筛组件420可相互穿插,于是,下料筛组件420可将回拨筛组件320上的垃圾进一步的刮离,防止回拨筛组件320上的垃圾由于惯性的作用又重新回到垃圾打捞腔室110中;

进入到垃圾下料腔室120中的垃圾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垃圾下料口121而掉落于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上;

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抬升式运输并送达至垃圾回收箱50处;

垃圾回收箱50对打捞上来的垃圾进行存储。

下面,对上述的垃圾打捞机构30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1、垃圾入料滚筒筛200是通过转动的方式对垃圾进行打捞,因此,从垃圾打捞格栅500打捞上来的部分垃圾会由于转动的惯性作用而重新回到垃圾打捞格栅500处,因此,经过优化设计,使得入料筛组件220与回拨筛组件320可相互穿插,这样,回拨筛组件320可以更完全的将入料筛组件220上的垃圾刮离出来,防止入料筛组件220上的垃圾由于惯性的作用又重新回到垃圾打捞格栅500处;

2、为了配合垃圾入料滚筒筛200,垃圾回拨滚筒筛300也是转动结构的设计,可知,垃圾回拨滚筒筛300上的部分垃圾也会由于转动的惯性作用而重新回到垃圾打捞腔室110中,因此,经过优化设计,回拨筛组件320与下料筛组件420可相互穿插,这样,下料筛组件420可将回拨筛组件320上的垃圾进一步的刮离,防止回拨筛组件320上的垃圾由于惯性的作用又重新回到垃圾打捞腔室110中;

3、设置垃圾入料滚筒筛200、垃圾回拨滚筒筛300、垃圾下料滚筒筛400,形成了三级联动结构,可以更加完全的将垃圾打捞上来;

4、垃圾打捞格栅500具有多条水流通过孔510,多条水流通过孔510依次间隔排布,每一水流通过孔510为直线式长条形通孔结构,这样,直线式长条形通孔结构设计的水流通过孔510则很好顺应了入料筛组件22的转动方向,使得入料筛组件22可以更加顺畅的沿着水流通过孔510的延伸方向将其上的垃圾带离;

5、入料筛组件220可穿插于水流通过孔510中,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入料筛组件220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上的入料筛单体可以插入于水流通过孔510内,从而更加完全的将垃圾打捞格栅500上的垃圾带离。

由上述可知,滚筒驱动组件是驱动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沿同一个方向转动的,为此,可以对滚筒驱动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置一个动力源及两条传送带的形式,对入料滚筒210、回拨滚筒310及下料滚筒410进行同时驱动,而无需每一个滚筒单独设立一个对应的动力驱动源。

例如,滚筒驱动组件包括滚筒驱动部及滚筒传送部,滚筒驱动部通过滚筒传送部与入料滚筒、回拨滚筒及下料滚筒驱动连接。

具体的,滚筒传送部包括一级传送带(图未示)及二级传送带(图未示),一级传送带绕设于下料滚筒410与回拨滚筒310之间,二级传送带绕设于回拨滚筒310与入料滚筒210之间。

滚筒驱动部的输出端与下料滚筒410驱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滚筒驱动部为电机驱动结构。

由此可知,滚筒驱动部驱动下料滚筒410转动,下料滚筒410通过一级传送带带动回拨滚筒310转动,回拨滚筒310进而通过二级传送带带动入料滚筒210转动。这样,在一个电机作为动力源的前提下,通过一级传送带和二级传送带的传送作用,下料滚筒410、回拨滚筒310以及入料滚筒210便可以同时实现转动,精简了机构的设置。

下面,对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包括:抬升输送通道600、抬升输送皮带700、抬升输送驱动部(图未示)。

抬升输送通道600的通道内依次形成垃圾进料腔室610、垃圾抬升腔室620、垃圾出料腔室630,垃圾进料腔室610处开设有垃圾进料口611,垃圾出料腔室630处开设有垃圾出料口631,垃圾进料腔室610与垃圾出料腔室630之间形成高度差,垃圾进料腔室610位于低地势处,垃圾出料腔室630位于高地势处,垃圾抬升腔室620衔接于垃圾进料腔室610和垃圾出料腔室630之间。

垃圾进料口611与垃圾下料口121衔接,垃圾出料口631与垃圾回收箱50的箱口衔接。

抬升输送皮带700首尾相接环绕收容于抬升输送通道600的腔室内,抬升输送驱动部与抬升输送皮带700驱动连接。

抬升输送皮带700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垃圾抬升隔挡(图未示),多个垃圾抬升隔挡沿抬升输送皮带700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垃圾进料口611处设有垃圾进料框800,垃圾进料框800环绕于垃圾进料口611的边缘设置。

下面,对上述的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垃圾下料口121处的垃圾会通过垃圾进料口611而掉落于垃圾进料腔室610的抬升输送皮带700上;

抬升输送驱动部驱动抬升输送皮带700作传送运动,抬升输送皮带700会带动其上的垃圾依次通过垃圾进料腔室610、垃圾抬升腔室620、垃圾出料腔室630,于是,被抬升后的垃圾会通过垃圾出料口631而掉落于垃圾回收箱50内;在此,要说明的是,将垃圾抬升后再进入到垃圾回收箱50,这样,便于垃圾回收箱50对垃圾进行回收装载;

要说明的是,抬升输送皮带700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垃圾抬升隔挡,这样,通过设置垃圾抬升隔挡,可以防止垃圾在抬升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提高了对垃圾抬升的稳定性;

要说明的是,垃圾进料口611处设有垃圾进料框800,垃圾进料框800环绕于垃圾进料口611的边缘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垃圾更加完全的进入到腔室内;

还要说明的是,抬升输送通道600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将抬升输送皮带700收容于抬升输送通道600的腔室内,这样,抬升输送通道600可以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包裹,使得垃圾可以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内运行,防止垃圾在输送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防止被风吹走。

本发明的一种红树林湿地保护装置10,通过设置垃圾打捞船20、垃圾打捞机构30、垃圾抬升输送机构40、垃圾回收箱50,用于对漂浮在红树林水面上的废弃物进行打捞,使得红树林的水体免遭污染,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