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8704发布日期:2019-11-06 02:4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市政公用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雨水浇灌绿化带,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以及缓解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是现有的雨水浇灌绿化带的方式,具有设置较为复杂,需要昂贵的设施以及另外的能源,例如电控制水泵、储水罐的阀门等的运行以及配合,才能够实现利用雨水自动浇灌绿化的功能,维修工作量大,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及施工方法,仅利用蓄渗水槽的自渗作用,有效自动浇灌绿化带,同时有效改善现有的维修工作量大,造价高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其包括引流管和蓄渗水槽。

其中,引流管用于汇集并引流雨水。

蓄渗水槽,埋置在绿化带对应的种植土中,蓄渗水槽具有互相连接形成容纳腔的侧板、顶板和底板,容纳腔与引流管的出水口连通,侧板靠近顶板的一端设有渗水部,以使容纳腔内的水仅经渗水部渗透至种植土中,侧板靠近顶板的一端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连通有用于收集和输送多余雨水的雨水输送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利用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控制器以及其他能源,其通过渗水部的自渗作用,使容纳腔内的水仅经渗水部渗透至种植土中,对绿化带对应的种植土,以及绿化带内的植物的根部实现自动、长效、稳定的提供水分,同时由于水分是自下而上的提供,有效避免自地上部浇灌导致的水分大量蒸发的现象,实现节能节水的作用。当雨水量过大时,过量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口自动输出至雨水输送系统,并且溢流口位于侧板靠近顶板的一端,也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雨水流失,保证了蓄渗水槽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进而保证渗水的稳定性。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结构简单,设置后无需额外的控制器或其他元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维修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以及造价较低的优点,适于大规模推广。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渗水部环设于容纳腔的周向,溢流口开设于渗水部。

换言之,环设于容纳腔的周向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容纳腔的周向渗水的均匀性,浇灌效果佳。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反滤层,反滤层填筑于侧板的外壁与种植土之间。

反滤层的设置,可防止种植土壤颗粒堵塞蓄渗水槽渗水部的渗水通道,保证雨水可以正常渗出。

可选地,反滤层包括叠加设置的砂石反滤层以及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砂石反滤层填筑于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和侧板的外壁之间。

可选地,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包括土工布。

通过上述两层的设置,有效保证雨水的正常渗出,同时,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将砂石和种植土分隔,防止种植土壤颗粒堵塞砂石反滤层的渗水通道,同时,后续拆除时,也便于将砂石和种植土分离,节省人力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板与侧板可拆卸连接,且顶板的外壁铺设有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

由于蓄渗水槽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会生长青苔等,青苔等会堵塞或影响渗水部的渗水通道,导致蓄渗水槽的自渗效果变差,无法满足植物的浇灌需求,因此,顶板与侧板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对容纳腔进行除杂,主要是去除青苔,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将顶板和种植土分隔,利于使用过程中养护维修。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通道,溢流口经排水通道与雨水输送系统连通,排水通道的顶壁与容纳腔的顶壁齐平,排水通道的底壁所在的平面高于容纳腔的底壁所在的平面。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排水通道以及蓄渗水槽之间的液面的高差实现蓄渗水沟的蓄排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侧板包括透水基板,以及形成于透水基板靠近底板的一端的防渗层,防渗层位于容纳腔内,透水基板未设有防渗层的部分构成渗水部。

换言之,此处透水基板由透水砖堆砌所得,设置方便,减少造价成本。

目前,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高架桥越修越多,高架桥面上的雨水都需要通过集中排水管收集并引入雨水管网排入河道沟渠,而高架桥下的绿化还需要取水浇灌,一方面,不仅雨水被白白浪费,而且还需要另外的水源进行浇灌,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一方面,绿化带的日常浇灌维护也需要增加人工劳动。

因此,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绿化带为高架桥下的绿化带,引流管设置于高架桥,蓄渗水槽成条状,蓄渗水槽的延伸方向与高架桥的延伸方向相同。

通过蓄渗水槽的延伸方向与高架桥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减小施工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蓄渗水槽的蓄渗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层,垫层设置于底板背离容纳腔的一侧,以承载蓄渗水槽。

通过垫层的设置,保证蓄渗水槽的施工后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

于绿化带内填种植土至预设高度,设置蓄渗水槽的垫层,将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的一侧边放在垫层上,砌筑蓄渗水槽的底板,使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的一侧被底板压边进行固定后,于底板背离垫层的一侧砌筑透水基板,并预留溢流口。

在底板远离垫层的一侧,以及透水基板靠近底板的一侧的周向涂抹防渗层,以在透水基板未涂抹防渗层的部分形成渗水部,透水基板和水泥砂浆抹面共同构成蓄渗水槽的侧板。

将顶板盖合至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形成侧板、顶板以及底板围成的容纳腔,顶板或侧板预留有用于安装引流管的安装孔,容纳腔经安装孔与引流管连通后,在侧板的外壁填筑砂石以形成砂石反滤层。

用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把砂石反滤层包裹在蓄渗水沟的外壁,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远离垫层的一侧在顶板处弯折并覆盖于顶板的外壁,以形成与顶板配合的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然后填筑种植土至目标高度后种植植物。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获得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利用蓄渗水槽的自渗作用,有效自动浇灌绿化带,同时有效改善现有的维修工作量大,造价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蓄渗水槽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蓄渗水槽位于溢流口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排水通道的c-c剖面示意图。

图标:10-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0-引流管;110-蓄渗水槽;111-顶板;113-底板;115-侧板;1151-渗水部;1153-溢流口;1155-透水基板;1157-防渗层;116-第一侧板;117-第二侧板;118-第三侧板;119-第四侧板;120-容纳腔;130-垫层;141-砂石反滤层;143-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50-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160-排水通道;20-种植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其包括引流管100和蓄渗水槽110。

其中,引流管100用于汇集并引流雨水,其中,此处的雨水可以来自写字楼或住宅下、高架桥、马路等,在此不做限定,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以及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高架桥下的绿化带为例,进行描述。

具体地,以高架桥下的绿化带为例时,引流管100设置于高架桥,用于汇集并引流高架桥路面的雨水。

可选地,为了使引流的雨水不含有大块的杂质,引流管100的引流入口设有过滤网(图未示)。

蓄渗水槽110埋置在绿化带对应的种植土20中,通过自渗作用为种植土20提供水分。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4以及图5,蓄渗水槽110包括侧板115、顶板111、底板113和容纳腔120,侧板115、顶板111、底板113互相连接形成容纳腔120,容纳腔120用于蓄水并渗水。

其中,容纳腔120与引流管100的出水口连通,侧板115靠近顶板111的一端设有渗水部1151,以使容纳腔120内的水仅经渗水部1151渗透至种植土20中,侧板115靠近顶板111的一端开设有溢流口1153,溢流口1153连通有用于收集和输送多余雨水的雨水输送系统(图未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利用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控制器以及其他能源,其通过渗水部1151的自渗作用,使容纳腔120内的水仅经渗水部1151渗透至种植土20中,对绿化带对应的种植土20,以及绿化带内的植物的根部实现自动、长效、稳定的提供水分,同时由于水分是自下而上的提供,有效避免自地上部浇灌导致的水分大量蒸发的现象,实现节能节水的作用。当雨水量过大时,过量的雨水能够通过溢流口1153自动输出至雨水输送系统,并且溢流口1153位于侧板115靠近顶板111的一端,也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雨水流失,与渗水部1151设置于侧板115靠近顶板111的一端共同配合,保证了蓄渗水槽110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进而保证渗水的稳定性。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结构简单,设置后无需额外的控制器或其他元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维修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以及造价较低的优点,适于大规模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雨水输送系统包括城市雨水管网的集水井,也包括水渠、河道等。

其中,底板113可以采用砖砌后在其朝向容纳腔120的一侧形成水泥砂浆抹面,防止渗水,此处的砖例如为非透水砖,防渗水效果好,也可以采用防渗水的混凝土浇筑板或混凝土预制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保证蓄渗水槽110的施工后的稳定性,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还包括垫层130,垫层130设置于底板113背离容纳腔120的一侧,以承载蓄渗水槽110。其中,垫层130例如采用混凝土浇筑,不仅可保证蓄渗水槽110的施工后的稳定性,还可以防止渗水。

侧板115设有渗水部1151,例如渗水部1151由透水砖堆砌得到。侧板115位于非渗水部1151的位置为非渗水性材质,例如混凝土浇筑板、混凝土预制板的至少一种一体成型或堆砌所得,或由非透水砖堆砌、并且侧板115内壁或外壁设置防渗层1157所得。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侧板115包括透水基板1155,以及形成于透水基板1155靠近底板113的一端的防渗层1157,防渗层1157位于容纳腔120内,透水基板1155未设有防渗层1157的部分构成渗水部1151。可选地,透水基板1155由透水砖堆砌得到。也即是,此处渗水部1151为透水砖堆砌所得,更易于制备,同时防渗层1157可以有效防止渗水,保证蓄渗水槽110的蓄水效果。

其中,防渗层1157包括但不局限于为水泥砂浆抹面,其还可以为其他例如复合材料层等,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其中,侧板115在水平面的投影可以为矩形、椭圆、圆形等,也即是,容纳腔12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条状、圆柱体、圆台体等。

为了适应于高架桥,蓄渗水槽110成条状,蓄渗水槽110的延伸方向与高架桥的延伸方向相同,此处的延伸方向是指高架桥的相邻的两个桥墩之间的连线方向。

具体例如,侧板115在水平面的投影可以为矩形,其包括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的第一侧板116、第二侧板117、第三侧板118、第四侧板119,第一侧板116、第二侧板117、第三侧板118、第四侧板119的一端分别与底板11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顶板111连接,其中,第一侧板116自靠近第二侧板117的一端至远离第二侧板117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作为l1,第二侧板117自靠近第一侧板116的一端至远离第一侧板116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作为l2,l1大于l2,此时形成条状的蓄渗水槽110,以第一侧板116至第三侧板118所在的方向为条状的蓄渗水槽110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第一侧板116、第二侧板117、第三侧板118、第四侧板119垂直设置于底板113,能够使渗流的水分向上输送的时候无遮挡,提供灌溉效率的同时,提供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渗水部1151环设于容纳腔120的周向,溢流口1153开设于渗水部1151,通过保证容纳腔120的周向渗水的均匀性,保证浇灌效果佳。

其中,渗水部1151可以连续设置,也即是渗水部1151整体呈环状;也可以非连续设置,例如,渗水部1151沿容纳腔120的周向具有由多组间隔设置的渗水单元组(图未示)组成,每组渗水单元组包括沿容纳腔120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一个渗水单元(图未示)或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渗水单元。

本实施例中,渗水部1151连续设置,保证容纳腔120的侧壁的渗水均匀性最佳,同时施工方便。

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还包括反滤层,反滤层填筑于侧板115的外壁与种植土20之间,可防止种植土20壤颗粒堵塞蓄渗水槽110渗水部1151的渗水通道,保证雨水可以正常渗出。

可选地,反滤层包括叠加设置的砂石反滤层141以及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砂石反滤层141填筑于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和侧板115的外壁之间。

可选地,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包括土工布。

通过上述两层的设置,有效保证雨水的正常渗出,同时,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150将砂石和种植土20分隔,防止种植土20壤颗粒堵塞砂石反滤层141的渗水通道,同时,后续拆除时,也便于将砂石和种植土20分离,节省人力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砂石反滤层141以及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可以分别为一层或多层,例如两层、三层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填筑于砂石反滤层141和侧板115的外壁之间。

由于蓄渗水槽110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会生长青苔等,青苔等会堵塞或影响渗水部1151的渗水通道,导致蓄渗水槽110的自渗效果变差,无法满足植物的浇灌需求。

因此,可选地,顶板111与侧板115可拆卸连接,且顶板111的外壁铺设有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150;便于后续对容纳腔120进行除杂,主要是去除青苔,土工布将顶板111和种植土20分隔,利于使用过程中养护维修。

请参阅图3以及图6,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排水通道160,溢流口1153经排水通道160与雨水输送系统连通,排水通道160的顶壁与容纳腔120的顶壁齐平,排水通道160的底壁所在的平面高于容纳腔120的底壁所在的平面,也即是排水通道160的底壁所在的平面位于容纳腔120的底壁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排水通道160以及蓄渗水槽110之间的液面的高差实现蓄渗水沟的蓄排功能。

其中,排水通道160例如为排水管,或者由砖堆砌后得到的通道。当排水通道160由砖堆砌后所得时,可以在排水通道160的内壁和/或外壁涂覆水泥砂浆抹面等防渗涂层,防止渗水,同时可以在其底部设置防渗垫层130。

需要说明的是,蓄渗水槽110的蓄水能力与渗水部1151距离底板113的高度、蓄渗水槽110的容量等相关,其蓄水能力可以根据最大暴雨流量,以及绿化带浇灌需要确定。同时蓄渗水槽110的数量、间距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蓄水能力、渗水波及的范围以及绿化带宽度确定,保证雨水灌溉能够覆盖到全绿化带范围,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其使用时,具体流程为:

高架桥面雨水通过引流管100流入蓄渗水槽110;蓄渗水槽110的水通过渗水部1151渗入反滤层,然后渗入种植土20中。

当雨水量较大,雨水充满蓄渗水槽110,蓄渗水槽110内的水面高于排水通道160的底面,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口1153流入排水通道160,然后流入雨水输送系统。

蓄渗水沟长期使用后,被雨水带入的杂物可以去除土,打开顶板111后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恢复原状,可以保证蓄渗水沟和排水沟的长期使用性能。

最后,本实施例提供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的施工方法,其包括:

于绿化带内填种植土20至预设高度,设置蓄渗水槽110的垫层130,将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的一侧边放在垫层130上,砌筑蓄渗水槽110的底板113,使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的一侧被底板113压边进行固定后,利用例如透水砖沿底板113背离所述垫层130的一侧砌筑透水基板1155,并预留溢流口1153。

在底板113远离垫层130的一侧,以及透水基板1155靠近底板113的一侧的周向涂抹防渗层1157,例如水泥砂浆抹面,以在透水基板1155未涂抹水泥砂浆抹面的部分形成渗水部1151。

将顶板111盖合至侧板115远离底板113的一侧,形成侧板115、顶板111以及底板113围成的容纳腔120,顶板111或侧板115预留有用于安装引流管100的安装孔,以使容纳腔120经安装孔与引流管100连通后,在侧板115的外壁填筑砂石以形成砂石反滤层141。

用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把砂石反滤层141包裹在蓄渗水沟的外壁,土工布远离垫层130的一侧在顶板111处弯折并覆盖于顶板111的外壁,以形成与所述顶板111配合的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150,填筑种植土20至目标高度后种植植物。

上述施工方法有效保证第一土工织物反滤层143与第二土工织物反滤层150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有效防止种植土堵塞侧板115的渗水通道,同时便于施工,节省劳动成本以及节省材料。

获得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10能够利用蓄渗水槽110的自渗作用,有效自动浇灌绿化带,同时有效改善现有的维修工作量大,造价高的问题。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绿化带的雨水利用系统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简单可控,得到的雨水利用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控制器以及其他能源,利用蓄渗水槽的自渗作用,对绿化带内的植物的根部实现自动、长效、稳定的提供水分,同时结构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维修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以及造价较低的优点,适于大规模推广。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