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5580发布日期:2019-11-15 23:28阅读:1549来源:国知局
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井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良地层中建造沉井是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沉井的施工方法是在沉井的掩护下,边在沉井里面挖掘,边下沉将沉井下沉到工作位置的方法,在沉井施工中,对沉井进行封底是沉井施工的关键,因为沉井下沉到施工位置时,施工位置会存在泥土、水等物质,土质会比较疏松,这会导致沉井继续下沉,目前现有的做法时在沉井下沉到施工位置后,先垫碎石层,再浇筑素混凝土压制地下水。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垫碎石层与浇筑素混凝土进行防止继续下沉,由于混凝土固化需要时间比较久,此时素混凝土与沉井未形成一体,沉井对底部的泥土的压强较大,沉井会继续下沉,沉到施工位置以下,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避免施工过程中沉井继续下沉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提供一种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包括:

将沉井下沉到工作位置;

在沉井内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沉井内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包括:

在沉井内预制凸台;

将预制好的底板放置在所述预制凸台上。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其中,在预制好的底板放置在所述预制凸台上后,包括:

在预制好的底板上方设置限位件,对底板进行限位。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其中,将预制好的底板放置在所述预制凸台上,包括:

将预制到好的子底板及防水密封条依次放置在所述凸台上;

将子底板及防水封条依次拼接成完整的预制底板,其中两个相邻预制底板之间侧壁设置防水密封条。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其中,将子底板及防水封条依次拼接成完整的预制底板,其中两个相邻预制底板之间侧壁设置防水密封条,包括:

在预制好的中部子底板上设置抽水管,且抽水管下端伸出所述预制好的底板;

边下沉剩余预制好的子底板,边从所述抽水管中将水抽出。

本发明所述的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抽水管将水抽出后,将底板上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超过%后,将所述抽水管底部密封;

将灌浆料密封抽水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

井身,具有:

通道,设置在所述井身中;

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通道下部侧壁上;

预制板,与所述通道相配合,且可放置在所述限位凸台上。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制板包括:

子预制板,一端设置凸台,一端设置凹槽。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其中,包括:

抽水管,下端贯穿中部的所述预制板。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其中,包括:

预留管口,设置在所述通道上;

限位件,可拆卸插设在所述预留管口内;

楔形件,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预制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使用时,由于是在沉井沉到工作位置后,在沉井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施工过程中,对沉井内底部进行封底时,在将预制板安装在沉井内后可以直接完成对沉井的封底过程,由于沉井底部具有泥土,可以对预制板产生阻力,进而阻止整个沉井的下沉,完成对沉井的操作,与通过混凝土封底过程相比,封底速度快,可以有效避免水进入沉井内,同时不需要在井内固化混凝土,避免混凝土被地下水侵蚀导致坍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同时不需要垫碎石层,节省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抽水管的实施例图;

图3为本发明浇筑底板之后拆掉抽水管上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子预制板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垫碎石层与浇筑素混凝土进行防止继续下沉,由于混凝土固化需要时间比较久,此时素混凝土与沉井未形成一体,沉井对底部的泥土的压强较大,沉井会继续下沉,沉到施工位置以下,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同时,由于固化需要时间比较久,在固化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会被地下水侵蚀,导致坍塌,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沉井快速封底的方法,包括:

s101将沉井下沉到工作位置;

s102在沉井内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

本实施例使用时,由于是在沉井沉到工作位置后,在沉井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施工过程中,对沉井内底部进行封底时,在将预制板安装在沉井内后可以直接完成对沉井的封底过程,由于沉井底部具有泥土,可以对预制板产生阻力,进而阻止整个沉井的下沉,完成对沉井的操作,与通过混凝土封底过程相比,封底速度快,可以有效避免水进入沉井内,同时不需要在井内固化混凝土,避免混凝土被地下水侵蚀导致坍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同时不需要垫碎石层,节省施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底板预制时,当沉井过大时,可以将预制板做成各个预制板块,在对沉井进行封底时,一块一块拼接在一起,相邻两个拼接块之间设置防水密封条,可以避免水从拼接块之间漏出,如图4所示。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s102所述在沉井内底部安装预制好的底板包括:

s102a在沉井内预制凸台;

s102b将预制好的底板放置在所述预制凸台上;

通过在沉井内预制凸台,可以在安装预制底板时直接放置在凸台上,完成安装,安装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凸台是遍布在沉井四周的,形成一个圈状,对于沉井内部如果是圆形,则为一个圆圈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s102c在预制好的底板上方设置限位件,对底板进行限位;

通过限位件避免预制底板上下晃动,进而造成沉井晃动,具体可以在沉井内预制插孔,在预制底板放置在凸台上以后,将钢管或者钢筋插入预制插孔内,之后在钢管或者钢筋与预制底板之间插入楔形块,实现对预制底板的固定,如果预制底板是一块一块的,则每一块子预制底板放置好后均要在上方设置限位件。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s102b将预制好的底板放置在所述预制凸台上,包括:

将预制到好的子底板及防水密封条依次放置在所述凸台上;

将子底板及防水封条依次拼接成完整的预制底板,其中两个相邻预制底板之间侧壁设置防水密封条。

防水密封条的存在,可以在底板安装过程中,对两个子底板之间进行防水密封避免水从两个子底板之间漏出,同时在子底板与预制凸台之间设置防水封条,在子底板与沉井壁之间压入防水封条,防止漏水,在预制板与沉井接触口处还可以涂抹防水胶泥,进行防水,在安装防水封条时,可以在子预制板一侧壁开设承插口,另一侧设置与承插口配合的凸台,承插口与凸台均可以设置为梯形,在承插口内设置防水封条,通过相邻的子底板的凸台压入进去,实现两个子底板的连接与防水封条的安装,为了更好的防水,预制底板侧面可以设置成倒梯形,预制台相应侧设置为相应的倒梯形,通过两个倒梯形的配合实现预制底板与凸台的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最后一个预制子底板时,可以将子底板倾斜凸台一点点插入相邻的防水封条中,一点点旋转子底板到预制凸台上,即可完成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子底板及防水封条依次拼接成完整的预制底板,其中两个相邻预制底板之间侧壁设置防水密封条,包括:

在预制好的中部子底板上设置抽水管,且抽水管下端伸出所述预制好的底板;

边下沉剩余预制好的子底板,边从所述抽水管中将水抽出。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沉井内具有地下水,则在预制好的中部子底板上设置抽水管,在中部子底板安装到预制凸台上以后,通过抽水管下端抽出沉井内的水,边抽,边下沉剩余的子底板,抽水是可以通过外部水泵进行抽水,直至子底板下降到需要固定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如果底部水压过大,通过抽水管将水抽去,降低底部水压,避免由于底部水压过大将整个装置压的上浮,进而导致偏离施工位置,影响施工质量与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s1023在抽水管将水抽出后,将底板上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超过50%后,将所述抽水管底部密封;

s1024将灌浆料密封抽水管

在施工过程中,在底板上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形成支撑底板,为永久支撑底板,待混凝土强度超过50%时,将抽水管密封,之后将灌浆料密封抽水管,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强度超过50%可以通过装置检测或者通过施工时间估计,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进一步的灌浆料可以采用无收缩灌浆料,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

井身100,具有:

通道110,设置在井身100中;

限位凸台120,设置在通道110下部侧壁上;

预制板200,与通道相配合,且可放置在限位凸台120上。

施工过程中,在井身经过井筒下城到相应位置后,通过将预制板通井身的通道放下,下沉到限位凸台上,之后在预制板上制作永久底板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子预制底板210,一端设置凸台,一端设置凹槽;通过相邻的子预制底板210相互拼接,可以形成完整的预制底板。

抽水管300,下端贯穿中部的子预制板210,通过抽水管300与外界水泵连接,在中部子预制底板210安装以后,在剩余子预制板210下沉过程中,如果通道内有水,则通过抽水管将水抽出,将预制板210下沉到限位凸台位置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预留管口400,设置在通道上;

限位件500,可拆卸插设在预留管口内,

当预制板200下沉到限位凸台120上以后,通过预留管口400插入限位件500,对下方的预制板200进行限位,使井身100与预制板200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底部的受压泥土部分的受压面积会为整个底面,而不仅仅是井身的底面,增大了受压面积,减小压强,避免沉井下沉;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楔形件600,设置在限位件与预制板之间,通过楔形件600插设在限位件与预制板之间,可以使限位件与预制板之间不存在可以晃动的间隙,更好的使井身100与预制板200构成一个整体。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