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9784发布日期:2020-01-21 19:1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和“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考虑市政设施供应一体化、安全性、均等性等方面,并结合给水、污水、再生水、电力、电信、燃气等不同系统之间的差异,采取干线和支线综合管廊以及缆线管廊将城市各片区主要干管系统进行串联,形成以输送为主,兼有配给功能的干、支线系统,支线综合管廊以分区供应为主,最终综合管廊形成“三横六纵,分片区供应”的系统格局。

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

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同沟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

且现有的地下管廊等防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采用卷材类防水材料,受环境条件等影响粘接不好,普遍漏水;

2)变形缝采用钢边止水带防水,普遍渗水严重;

3)外墙保温板难以固定(实际上未进行固定)。

因此,为了保证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现亟需开发一种保温板不易脱落,整体防水性较好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保温板不易脱落,整体防水性能较好;其变形缝采用中温灌封胶填充密实,不会漏水。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效率较高,施工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水泥砂浆找平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油毡隔离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在底板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素混凝土垫层、背水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层、局部防水涂料加强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底板;

在侧墙上变形缝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中温改性防水胶、挤塑板,钢模板,防水涂料加强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

变形缝包括侧墙变形缝、底板变形缝、顶板变形缝;所述侧墙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处均喷涂中温改性防水涂料,侧墙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处灌注中温改性防水胶。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底板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

1)用滚筒在预留变形缝处涂刷800mm宽、1.5mm厚背水涂;

2)设备调试、试喷,a料压力范围15~20kpa,b料压力范围7.5~10kpa,固化剂加入量1/10~1/12,仪表运行平衡表明施工正常,反之,应及时停机检查;

3)作业喷涂:先从细部开始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从左至右的方式进行喷涂施工作业,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喷涂;

4)喷涂施工完毕,及时检验喷涂防水质量,并对机械及时清洗;

步骤二:变形缝采用中温改性防水胶施工;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对变形缝的杂物及时清理;

2)在管廊的立墙两侧变形缝处固定0.5mm厚度的钢模板,在钢模板与立墙的接触面预先粘贴1cm挤塑板,使钢模板与立墙固定;

3)钢模板宽度为15~22cm,调整钢模板的宽度、高度,使钢模板的尺寸与立墙一致;

4)在侧墙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处灌注中温沥青改性防水胶;

5)在底板变形缝处使用背水涂,并在底板变形缝与背水投之间喷涂中温沥青改性防水胶。

步骤三:侧墙、顶板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1)设备调试、试喷,a料压力范围15~20kpa,b料压力范围7.5~10kpa,固化剂加入量1/10~1/12,仪表运行平衡表明施工正常,反之,应及时停机检查;

2)作业喷涂:先从细部开始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喷涂施工作业,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喷涂;

3)喷涂施工完毕及时检验喷涂防水质量,并对机械及时清洗;

步骤四:管廊外保温

待管廊的立墙完成中温改性防水胶施工后,铺贴保温板;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预先用长5cm的保温钉固定在管廊混凝土的基面上,根据保温板的尺寸合理固定保温钉的数量,确保保温钉固定严实;

2)将保温板通过锚喷螺丝自上而下铺贴在立墙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板为聚乙烯泡沫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一中,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为乳化沥青和丁苯橡胶的混合物;

所述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技术指标如下:

1)固体含量≥45%;2)耐热度(110±2)℃;3)不透水性0.1mpa,30min无渗水;4)粘接强度≥0.3mpa;5)表干时间≤8h;6)实干时间≤24h;7)低温柔度:标准条件0度,无裂纹、断裂;8)断裂伸长率:标准条件≥60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二中,中温改性防水胶的技术指标如下:

1)针入度25度,5s,100g(0.1mm);2)软化点≥65度;3)延度5度,1cm/min(cm)≥60;4)弹性回复度≥70度。

所述顶板、底板和侧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板通过锚喷螺丝铺贴在立墙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保温板固定在铝质保温钉上,保温板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技术外墙保温板难以固定的难题;

(2)本发明将变形缝用中温灌封胶填充密实,不会漏水,整体防水性能较好;解决了现有技术解决地下管廊等大型地下构建物外防水、变形缝渗水的问题;

(3)本发明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

(4)本发明减少了综合管廊变形缝处漏水,增强了管廊防水材料使用寿命,降低了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成本;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在已设置防水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侧墙变形缝整体防水构造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模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2中,a表示顶板迎水面;b表示顶板背水面;c表示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图3中,d表示回填土;c表示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图4中,c表示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e表示底板背水面;f表示底板迎水面。

图5中,h表示钢模板;g表示螺丝安装孔;q表示钢模板固定螺栓。

图中1-综合管廊,2-顶板,3-侧墙,4-底板,5-变形缝,5.1-侧墙变形缝,5.2-底板变形缝,5.3-顶板变形缝,6-保温板,7-锚喷螺丝,8-中温改性防水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在顶板2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水泥砂浆找平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层、油毡隔离层、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其中,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由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喷涂而成,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为市场上采购的产品;在底板4上自下而上依次设有c20素混凝土垫层、800mm宽1.5mm厚背水涂、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的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层、1000mm宽的局部防水涂料加强层、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底板;

在侧墙3上变形缝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中温改性防水胶、0.3mm厚的挤塑板,0.5mm厚的钢模板,1000mm宽的防水涂料加强层,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的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如图1所示);

变形缝5包括侧墙变形5.1、底板变形缝5.2、顶板变形缝5.3;所述侧墙变形缝5.1、底板变形缝5.2和顶板变形缝5.3处均喷涂中温改性防水涂料,侧墙变形缝5.1、和顶板变形缝5.3处灌注中温改性防水胶(如图3、图4所示);整体防水性能较好;

有保温板6通过锚喷螺丝7铺贴在立墙上;保温性能较好。

参阅附图可知: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底板4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

1)用滚筒在预留变形缝处涂刷800mm、宽1.5mm厚背水涂(背水涂为市场采购材料);

2)设备调试、试喷,a料压力范围15~20kpa,b料压力范围7.5~10kpa,固化剂加入量1/10~1/12(固化剂加入量是相对于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总重量的1/10~1/12),仪表运行平衡表明施工正常,反之,应及时停机检查;(其中,a料、b料、固化剂这三类材料均为喷涂速凝防水材料的三个组分,使用时参照其使用说明,此为公知技术)

3)作业喷涂:先从细部(如阴阳角)开始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从左至右的方式进行喷涂施工作业,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喷涂;

4)喷涂施工完毕,及时检验喷涂防水质量,并对机械及时清洗;

步骤二:变形缝5采用中温改性防水胶施工;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对变形缝5的杂物及时清理干净;

2)在管廊的立墙两侧变形缝处应设计制作固定0.5mm厚度的钢模板6,在钢模板与立墙的接触面预先粘贴挤塑板,使钢模板与立墙固定(如图5所示);挤塑板的作用是防止中温改性防水胶外溢;

3)根据管廊的结构特点设计模板(有平面模板,也有异形模板,如直角模板),钢模板宽度为15~22cm,调整钢模板的宽度、高度,使钢模板的尺寸与立墙一致(如图5所示);

4)在侧墙变形缝5.1和顶板变形缝5.3处灌注中温沥青改性防水胶;

5)在底板变形缝5.2处使用背水涂,并在底板变形缝5.2与背水投之间喷涂中温沥青改性防水胶。

步骤三:侧墙、顶板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

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1)设备调试、试喷,a料压力范围15~20kpa,b料压力范围7.5~10kpa,固化剂加入量1/10~1/12(固化剂加入量是相对于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总重量的1/10~1/12),仪表运行平衡表明施工正常,反之,应及时停机检查;

2)作业喷涂:先从细部(如阴阳角)开始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喷涂施工作业,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喷涂;

3)喷涂施工完毕及时检验喷涂防水质量,并对机械及时清洗;

步骤四:管廊外保温

待管廊的立墙完成中温改性防水胶施工后,铺贴保温板;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预先用长5cm的铝质保温钉固定在管廊混凝土的基面上,根据保温板6的尺寸合理固定保温钉的数量,确保保温钉固定严实;

2)将保温板6通过锚喷螺丝7自上而下铺贴在立墙上、且固定在铝质保温钉上,保证保温板6表面铺贴平整、铆固严实(管廊立墙喷涂防水、变形模板处理作业完成后,方可铺贴保温板);锚喷螺丝用工具打在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上,再在锚喷螺丝上挂保温板;保温板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技术外墙保温板难以固定的难题。

采用本发明方法,保温板不易脱落,整体防水性能较好;其变形缝采用中温灌封胶填充密实,不会漏水;施工效率较高,施工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所述保温板为聚乙烯泡沫板;易于固定、且保温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为乳化沥青和丁苯橡胶的混合物;

所述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技术指标如下:

1)固体含量≥45%;2)耐热度(110±2)℃;3)不透水性0.1mpa,30min无渗水;4)粘接强度≥0.3mpa;5)表干时间≤8h;6)实干时间≤24h;7)低温柔度:标准条件0度,无裂纹、断裂;8)断裂伸长率:标准条件≥600%;保证本发明达到其使用效果。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中温改性防水胶的技术指标如下:

1)针入度25度,5s,100g(0.1mm);2)软化点≥65度;3)延度5度,1cm/min(cm)≥60;4)弹性回复度≥70度;保证本发明达到其使用效果。

上述中,所述中温改性防水胶为本公司已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1610079651.3、专利名称为《中温改性灌缝胶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工作人员将这两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其对比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类构造物整体防水保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保温板固定在铝质保温钉上不易脱落,整体防水,变形缝用中温灌封胶填充密实,不会漏水,施工效率较高,施工成本较低。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