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162发布日期:2019-12-14 01:29阅读:3021来源:国知局
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日渐成熟,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各方面的发展均较为迅速。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驱动和国家对ppp模式的提倡,为垃圾焚烧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逐渐在我国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也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最佳方式。

在生活垃圾炉排炉焚烧处理工艺中,常需要在焚烧厂内设置一个密闭的垃圾坑,用来堆放储存5~7天的额定垃圾焚烧量。城镇生活垃圾被收集压缩后,通过垃圾运输车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经卸料平台和垃圾卸料门卸入垃圾坑内堆放储存。垃圾坑内不仅利于垃圾堆放发酵、渗滤液导出以提高垃圾热值,而且还能保证在设备事故或检修时仍可以接收城镇生活垃圾,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垃圾堆放期间,可用垃圾吊车对垃圾池内的垃圾进行搅拌、混合、脱水等处理,使垃圾成分更加均匀,有利于焚烧。

为了使生活垃圾中的渗滤液能够顺利的从垃圾坑中排出,一般设置有渗滤液导排系统,以保证垃圾脱水效果,通常做法如下:在地下布置的垃圾坑底部往渗滤液排放方向设置一定坡度,并在矩形垃圾坑长边的一侧侧墙下部设置上、下两层格栅(网格状或条状),侧墙外侧底部设置渗滤液导排沟,导排沟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渗滤液收集池,收集池设置渗滤液输送泵,从而将垃圾坑内的渗滤液透过格栅后经导排沟流入收集池中缓存,继而在渗滤液输送泵的泵送作用下输送至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于垃圾焚烧厂。

然而实际运行中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绝大多数都存在格栅堵塞、垃圾坑渗滤液导排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导致垃圾坑中生活垃圾的脱水效果差,甚至形成垃圾坑下部渗滤液浸泡垃圾现象,严重影响生活垃圾入炉后的焚烧效率和焚烧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通常需要检修维护人员不定期下到渗滤液沟道间去人工疏通格栅。维护人员在疏通过程中,除受到垃圾和渗滤液发酵产生的沼气、臭气等有害气体伤害外,也极容易受到随时可能喷出的渗滤液伤害,存在严重的人身健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垃圾坑格栅和渗滤液导排沟堵塞而导致垃圾脱水效果差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垃圾坑和导排沟,所述垃圾坑的底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排沟位于所述垃圾坑的底面的坡底侧,所述垃圾坑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垃圾坑和导排沟,所述引流管的轴线与所述垃圾坑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导排沟的上方或侧边设有自动喷水装置,所述自动喷水装置的喷嘴对着所述导排沟。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泵液装置和连通于所述导排沟的收集池,所述泵液装置的进液端连通于所述收集池,所述泵液装置的排液端连通于渗滤液处理系统。

作为优选的,所述收集池包括沉淀池体、澄清池体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分隔墙,所述沉淀池体连通于所述导排沟,所述泵液装置的进液端连通于所述澄清池体,所述分隔墙的顶部设有允许液体通过的过滤部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将所述沉淀池体内的淤泥返送至所述垃圾坑的淤泥转运机构,所述淤泥转运机构包括具有淤泥抓斗的起重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淤泥转运机构还包括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一端穿入所述垃圾坑,另一端位于所述起重机的下方。

作为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管之间设有与二者相连接的连接板。

作为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管的中心距与所述引流管的管径的比值为1:2~1:3。

作为优选的,所述引流管预埋于所述垃圾坑的侧壁。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排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引流管的轴线相垂直。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具有多个对着所述引流管和导排沟的摄像头。

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其导排沟设于垃圾坑的底面的坡底侧,垃圾坑内的渗滤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垃圾坑的坡底侧,垃圾坑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引流管,引流管将垃圾坑和导排沟连通,引流管可避免垃圾侵入堵塞渗滤液的通流,减少维护人员通堵的频率,导排沟的上方或侧边设有喷水装置,该喷水装置的喷嘴可喷射高压水以冲刷导排沟,有效解决导排沟内的垃圾和泥渣沉淀而堵塞导排沟的问题,同样能够减少维护人员前往导排沟处理堵塞问题的频率以及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引流管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垃圾坑;2、导排沟;3、引流管;31、连接板;4、喷水装置;5、收集池;51、泵液装置;52、沉淀池体;53、澄清池体;54、分隔墙;55、过滤部件;6、起重机;61、导轨;7、螺旋输送机;8、上层结构;9、下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垃圾坑1和导排沟2。垃圾坑1的底面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导排沟2位于垃圾坑1的底面的坡底侧,垃圾坑1用于储存待焚烧的垃圾,垃圾的渗滤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垃圾坑1的底面,且垃圾坑1的底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引导渗滤液流动至垃圾坑1的底面的坡底侧。垃圾坑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引流管3,通流性更佳,引流管3预埋于垃圾坑1的侧壁,引流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垃圾坑1和导排沟2,引流管3的轴线与垃圾坑1的底面平行设置。渗滤液可从垃圾坑1经引流管3引流至导排沟2,管状的引流管3可防止垃圾侵入后堵塞引流管3,同时,该结构的多个引流管3还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有利于垃圾坑1的侧壁的结构设计。导排沟2的上方或侧边设有喷水装置4,喷水装置4的喷嘴对着导排沟2,喷水装置4可通过其喷嘴喷射出高压水,以冲刷导排沟2,有效解决导排沟2内的垃圾和泥渣沉淀而堵塞导排沟2的问题,能够减少维护人员前往导排沟2处理堵塞问题的频率以及工作量。

优选的,喷嘴连通于电磁阀,电磁阀可远程控制其阀门的通断,进而远程控制喷水装置4喷射高压水,维护人员可在监控室内远程操作电磁阀。

如图1和图3,该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还包括泵液装置51和连通于导排沟2的收集池5,收集池5包括沉淀池体52、澄清池体53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分隔墙54,沉淀池体52连通于导排沟2,泵液装置51的进液端连通于澄清池体53,泵液装置51的排液端连通于现有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分隔墙54的顶部设有允许液体通过的过滤部件55,其中,过滤部件55为格栅。导排沟2排入沉淀池体52的渗滤液难免会夹杂着泥渣或体积较小的垃圾等固体颗粒,渗滤液及固体颗粒在沉淀池体52内暂存,固体颗粒逐渐沉淀,当渗滤液的液位高于分隔墙54后,渗滤液流经格栅并流入澄清池体53中。该收集池5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固体颗粒被泵液装置51吸入而导致泵液装置51损坏或固体颗粒侵入渗滤液处理系统。优选的,泵液装置51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泵液装置51在正常情况下一用一备,紧急情况下可同时运行,当澄清池体53内的液位较高时,两个泵液装置51同时运行,避免澄清池体53内的渗滤液溢出。

为了对沉淀池体52内的沉积物进行清理,沉淀池体52的上方设有用于将沉淀池体52内的淤泥返送至垃圾坑1的淤泥转运机构,淤泥转运机构包括螺旋输送机7和具有淤泥抓斗的起重机6,螺旋输送机7的一端穿入垃圾坑1,另一端位于起重机6的下方,起重机6的抓斗可下降至沉淀池体52并抓取沉淀池体52内的沉积物,抓斗再上升至螺旋输送机7的上方,并将沉积物投放至螺旋输送机7内,螺旋输送机7将沉积物输送回垃圾坑1。

位于最底部的引流管3的标高与垃圾坑1的底面的标高齐平,引流管3的公称直径在dn80~dn250之间,优选的公称直径为dn150。相邻的两个引流管3的中心距与引流管3的管径的比值为1:2~1:3,相邻的两个引流管3的中心距优选为300mm。而且,如图4,相邻的两个引流管3之间设有与二者相连接的连接板31,进一步避免多个引流管3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并有利于通过连接板31将引流管3组合成整体以提高结构强度。

如图2,垃圾坑1的一侧设有两层建筑结构,导排沟2、沉淀池体52和澄清池体53均设于下层结构9,导排沟2的长度方向与引流管3的轴线相垂直,螺旋输送机7和起重机6均设于上层结构8。上层结构8还设有导轨61,起重机6可滑动地设于导轨61上,即起重机6能够在导轨61上滑移,导轨61与螺旋输送机7的布置方向相垂直。

为了便于维护人员对引流管3和导排沟2进行远程监控,以尽早发现堵塞区域,该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具有多个对着引流管3和导排沟2的摄像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其导排沟2设于垃圾坑1的底面的坡底侧,垃圾坑1内的渗滤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垃圾坑1的坡底侧,垃圾坑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引流管3,引流管3将垃圾坑1和导排沟2连通,引流管3可避免垃圾侵入堵塞渗滤液的通流,减少维护人员通堵的频率,导排沟2的上方或侧边设有喷水装置4,该喷水装置4的喷嘴可喷射高压水以冲刷导排沟2,有效解决导排沟2内的垃圾和泥渣沉淀而堵塞导排沟2的问题,同样能够减少维护人员前往导排沟2处理堵塞问题的频率以及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