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196发布日期:2019-12-14 01:2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池塘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池塘水质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换水装置。



背景技术:

池塘作为静态水体,通常都是没有地面的入水口的,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而池塘在用作水产养殖或观赏性水体时,池水容易被杂物污染,需要时常换水以维持池水清洁。目前,常用的换水方式大多为先用水泵从池塘内抽出污染的池水,再用水泵泵入清水。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耗高、换水效率低;另一方面,一次性抽走部分水体后补入相应量的清水,容易导致池内生态环境失衡,影响池内生物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换水效率高,同时避免池内生态环境失衡的池塘换水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池塘换水装置,包括第一水仓、第二水仓、联动杆、清水进水管、清水出水管、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四电磁换向阀;

所述第一水仓内设有将其分隔为第一污水腔和第一清水腔的第一隔水膜;

所述第二水仓内设有将其分隔为第二污水腔和第二清水腔的第二隔水膜;

所述联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清水腔和第二清水腔与所述第一隔水膜和第二隔水膜连接,且所述联动杆与其插入所述第一清水腔和第二清水腔的位置作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污水腔内壁对应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污水腔内壁对应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

所述清水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腔和第二清水腔;

所述清水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入口端,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两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清水腔和第二清水腔;

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污水腔,所述第三电池阀的两出口端其一连接有污水出水管a,其二连接有所述污水进水管a;

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污水腔,所述第四电池阀的两出口端其一连接有污水出水管b,其二连接有污水进水管b。

工作原理:

将本装置安装于池塘污染较重的区域,清水进水管远离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外接清水源,清水出水管远离第二电磁换向阀的一端接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污水进水管a远离第三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和污水进水管b远离第四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均接入池塘污染较重的区域,污水出水管a远离第三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和污水出水管b远离第四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均接出池塘。

调节第一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通路、第二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断路,调节第二电磁换向阀使第二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通路、第一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断路,调节第三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a通路、第一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a断路,调节第四电磁换向阀第二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b通路、第二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b断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进入第一清水腔挤压第一隔水膜向第一污水腔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一污水腔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a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管b进入第二污水腔内;同时,联动杆由第一隔水膜向第一污水腔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二污水腔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一污水腔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二隔水膜向第二清水腔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二清水腔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当联动杆向第一污水腔方向行进至触到第一行程开关时,第一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断路、第二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通路,第二电磁换向阀使第二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断路、第一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通路,第三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a断路、第一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a通路,第四电磁换向阀第二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b断路、第二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b通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进入第二清水腔挤压第二隔水膜向第二污水腔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二污水腔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b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管a进入第一污水腔内;同时,联动杆由第二隔水膜向第二污水腔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一污水腔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二污水腔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一隔水膜向第一清水腔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一清水腔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当联动杆向第二污水腔方向行进至触到第二行程开关时,第一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通路、第二清水腔与清水进水管断路,第二电磁换向阀使第二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通路、第一清水腔与清水出水管断路,第三电磁换向阀使第一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a通路、第一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a断路,第四电磁换向阀第二污水腔与污水进水管b通路、第二污水腔与污水出水管b断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进入第一清水腔挤压第一隔水膜向第一污水腔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一污水腔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a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管b进入第二污水腔内;同时,联动杆由第一隔水膜向第一污水腔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二污水腔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一污水腔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二隔水膜向第二清水腔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二清水腔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如此往复循环对池塘内的水进行持续更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结构简单,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和第四电磁换向阀配合联动杆触动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开合相应的水路,结合第一污水腔和第一清水腔的压力差以及第二污水腔和第二清水腔的压力差,持续对池塘内的水进行更换,能耗低,污水排放和清水注入同步进行,换水效率高,并避免池塘内出现一次性抽走部分污水后再补入清水的状况,从而有效避免池内生态环境失衡。本装置尤其适用于与清水源有一定高低落差的池塘,利用与清水源的高度落差将清水源的清水经过本装置引入池塘,不仅能够确保换水顺利进行,还能够大大降低本装置引入清水带来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出水管上设有水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水泵提供负压促进第一清水腔或第二清水腔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进入池塘,加快本装置的运转速度,提升本装置的换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30w~100w功率的水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本装置顺畅运行的情况下,降低本装置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仓和第二水仓均呈球形,并采用塑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第一水仓和第二水仓具有适宜的浮力而浮于池塘水体内安装,便于安装和保养,避免本装置沉入池底导致各水路长期被污泥杂物包围而堵塞,能够有效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水进水主管,所述污水进水管a远离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一端与和污水进水管b远离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污水进水主管的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污水进水管a和污水进水管b的管路浪费。

进一步地,还包括污水出水主管,所述污水出水管a远离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的一端与和污水出水管b远离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的一端均连接所述污水出水主管的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污水出水管a和污水出水管b的管路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隔膜向第一污水腔形变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隔膜向第二污水腔形变的示意图

附图中,1-污水进水主管,2-污水进水管b,3-清水出水管,4-污水进水管a,5-第一污水腔,6-第一水仓,7-第一清水腔,8-水泵,9-第三电磁换向阀,10-第一行程开关,11-污水出水管a,12-第一隔水膜,13-第二电磁换向阀,14-第一电磁换向阀,15-清水进水管,16-联动杆,17-第二清水腔,18-第二水仓,19-第二污水腔,20-第二行程开关,21-第四电磁换向阀,22-第二隔水膜,23-污水出水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一种池塘换水装置,包括第一水仓6、第二水仓18、联动杆16、清水进水管15、清水出水管3、第一电磁换向阀14、第二电磁换向阀13、第三电磁换向阀9和第四电磁换向阀21;

第一水仓6内设有将其分隔为第一污水腔5和第一清水腔7的第一隔水膜12;

第二水仓18内设有将其分隔为第二污水腔19和第二清水腔17的第二隔水膜22;

联动杆16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清水腔7和第二清水腔17与第一隔水膜12和第二隔水膜22连接,且联动杆16与其插入第一清水腔7和第二清水腔17的位置作滑动密封配合,第一污水腔5内壁对应联动杆16的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10,第二污水腔19内壁对应联动杆1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20;

清水进水管15的一端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14的入口端,第一电磁换向阀14的两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清水腔7和第二清水腔17;

清水出水管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入口端,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两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清水腔7和第二清水腔17,清水出水管3上设有30w~100w功率的水泵8;

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污水腔5,第三电池阀的两出口端其一连接有污水出水管a11,其二连接有污水进水管a4;

第四电磁换向阀21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二污水腔19,第四电池阀的两出口端其一连接有污水出水管b,其二连接有污水进水管b2。

优选地,第一水仓6和第二水仓18均呈球形,并采用塑料制成。

优选地,还包括污水进水主管1,污水进水管a4远离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一端与和污水进水管b2远离第四电磁换向阀21的一端均连接污水进水主管1的一端;还包括污水出水主管23,污水出水管a11远离第三电磁换向阀9的一端与和污水出水管b远离第四电磁换向阀21的一端均连接污水出水主管23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

将本装置安装于池塘污染较重的区域,清水进水管15远离第一电磁换向阀14的一端外接清水源,清水出水管3远离第二电磁换向阀13的一端接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污水进水主管1远离污水进水管a4和污水进水管b2的一端接入池塘污染较重的区域,污水出水主管23远离污水出水管a11和污水出水管b的一端接出池塘。

如图2所示,调节第一电磁换向阀14使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进水管15通路、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进水管15断路,调节第二电磁换向阀13使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出水管3通路、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出水管3断路,调节第三电磁换向阀9使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出水管a11通路、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进水管a4断路,调节第四电磁换向阀21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进水管b2通路、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出水管b断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15进入第一清水腔7挤压第一隔水膜12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一污水腔5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a11和污水出水主管23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主管1和污水进水管b2进入第二污水腔19内;同时,联动杆16由第一隔水膜12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二污水腔19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二隔水膜22向第二清水腔17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二清水腔17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3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如图3所示,当联动杆16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行进至触到第一行程开关10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4使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进水管15断路、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进水管15通路,第二电磁换向阀13使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出水管3断路、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出水管3通路,第三电磁换向阀9使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出水管a11断路、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进水管a4通路,第四电磁换向阀21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进水管b2断路、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出水管b通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15进入第二清水腔17挤压第二隔水膜22向第二污水腔19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二污水腔19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b和污水出水主管23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主管1和污水进水管a4进入第一污水腔5内;同时,联动杆16由第二隔水膜22向第二污水腔19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一污水腔5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二污水腔19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一隔水膜12向第一清水腔7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一清水腔7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3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如图2所示,当联动杆16向第二污水腔19方向行进至触到第二行程开关20时,第一电磁换向阀14使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进水管15通路、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进水管15断路,第二电磁换向阀13使第二清水腔17与清水出水管3通路、第一清水腔7与清水出水管3断路,第三电磁换向阀9使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出水管a11通路、第一污水腔5与污水进水管a4断路,第四电磁换向阀21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进水管b2通路、第二污水腔19与污水出水管b断路;清水经过清水进水管15进入第一清水腔7挤压第一隔水膜12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形变,从而将第一污水腔5内的污水经过污水出水管a11和污水出水主管23排出,池塘内的污水则经过污水进水主管1和污水进水管b2进入第二污水腔19内;同时,联动杆16由第一隔水膜12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的形变结合污水进入第二污水腔19内的水压带动向第一污水腔5方向行进,从而带动第二隔水膜22向第二清水腔17方向形变,进而将第二清水腔17内的清水经过清水出水管3排入池塘污染较轻的区域。

如此往复循环对池塘内的水进行持续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