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32271发布日期:2020-02-04 12:34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线间沟是建筑施工排水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我国使用广泛。在线间沟施工过程中因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常常会导致线间沟种种问题出现。目前,线间沟施工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1、采用竹胶板施工,材质轻便,方便施工,但竹胶板损坏严重,重复利用率不高,使得工程成本大大增加,施工质量不可控;2、采用钢模板施工,施工成品质量较好,但模板笨重,人员不好操作,需配合机械施工,所需作业人员和机械增加,施工进度缓慢,且施工工期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线间沟施工存在的竹胶板施工易损坏,重复利用率低,工程成本高,施工质量不可控,而钢模板施工操作困难,增加作业人员和机械,施工进度缓慢,且施工工期不可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塑料模板代替竹胶板或钢模板进行线间沟施工,保证塑料模板线性的施工措施如下:a.水沟顶面标高的控制:通过固定矩管的顶标高,控制水沟的顶面高程;b.模板安装时,在距管上口5-15cm处内侧采用方管对两侧塑料模板进行加固,模板线形跟着方管走,两侧方管之间采用钢筋进行支撑;c.每次模板立模不超过40m;d.第二次立模时,模板与前一次立模浇筑的混凝土有不小于0.5m的搭接长度。

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测定水沟中心并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尺寸,测定水沟中心,在测定的中心位置做记号,以此为中心并根据水沟尺寸撒石灰线,开挖沟槽,槽底开挖时,机械开挖深度控制在距设计槽底标高10cm处,开挖槽壁两侧时,每侧各留有10cm人工开挖至设计槽壁位置,然后人工清理干净槽内余土,当槽内有虚土时,采用小夯机夯实槽底;

基槽开挖完成并夯实槽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搭架立模,排水纵坡高程需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水沟高程及位置,模板安装时需清理干净表面并涂刷涂膜剂,脱模剂需涂刷均匀,模板安装时上口用钢丝与钢管支架绑扎牢固;

水沟分两步搭架立模施工,先施工水沟底板,待水沟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搭设水沟墙身模板;

而后,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沉降缝设置;安装盖板;成品质量检测。

混凝土浇筑具体如下:

待模板加固牢固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前,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模板及支架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进行排水沟侧壁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充分振捣,振动棒快插慢拔,收面时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混凝土初凝后采取二次压光再次抹面,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如下:

(1)底板和墙身施工缝连接方式:浇筑完底板混凝土时,在墙身中心位置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为15d,间距为20cm;

(2)在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之前,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润湿,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采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采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

(3)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

(4)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5)振捣时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

(6)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为30—50cm;

(7)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同时用锤子轻击模板。

拆模养护要求如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应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先拆除支架,后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拆模后进行洒水薄膜覆盖养护。

沉降缝设置要求如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沉降缝设置,底板和墙身的沉降缝要在一个垂直面上,沉降缝贯通水沟底板和上部墙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情况如下:

从施工时间上分析:对于排水沟施工,常规采用钢模板施工时,两天才能施工40m,本方法只需要一天即可施工完成,节约一半时间,缩短工期的同时使项目管服费用成本得到明显节约;

从材料使用上分析:塑料模板稳定耐用,不易损坏,且耐水防腐,周转次数多,降低使用成本。

社会效益:采用塑料模板施工排水沟,施工安全、质量可靠且方便快捷、成本低,工期短,效益良好,以玉磨铁路22标磨憨车站为例,该项目排水沟设计有23700m,共28000方,工期紧、施工任务艰巨,采用此方法后,更加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车站内排水沟施工,保证下一步车站站后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期间,受到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高度赞誉。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1.成品质量可靠,采用塑料模板施工后的水沟成品线形顺直,混凝土表面光滑不粗糙,外观美观。

2.工艺适应性强,可随意组成任何几何形状,根据施工要求定制,满足各种形状水沟支模需要。

3.所用机械少,施工时不需要挖机等施工机械配合施工,减少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4.相对于竹胶板,塑料模板减少了次楞加固的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减少了劳动力。

5.塑料模板根据施工部位荷载情况,在加工塑料模板时通过调整模板的次楞间距或模板厚度,使模板的承受能力满足混凝土侧压力,最大化利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间沟塑料模型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1)测定水沟中心并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尺寸,测定水沟中心,在测定的桩位做记号,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撒石灰线,进行开挖。槽底开挖时,机械开挖深度控制在距设计槽底标高10cm处,开挖槽壁两侧时,每侧各留有10cm人工开挖至设计槽壁位置,然后人工清理干净槽内余土,当槽内有虚土时,采用小夯机夯实槽底。

2)基槽开挖完成并夯实槽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搭架立模。每10m放一个水沟底板高程,严格控制排水纵坡。测量人员需按照路基断面图上排水沟坡度的详细标高逐段复核,严格控制高程及位置,不得倾斜、弯曲。模板安装时需清理干净表面并涂刷涂膜剂,脱模剂需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模板安装时上口需用钢丝与钢管支架绑扎牢固。

3)水沟分两步搭架立模施工,先施工水沟底板,待水沟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搭设水沟墙身模板。

塑料模板材质较软,为保证模板线性采取措施:

a.水沟顶面标高的控制:通过固定矩管(预留出盖板卡槽的方管)的顶标高,控制水沟的顶面高程。根据断面每20m设置一个水沟顶标高,拉线,通过固定矩管标高,控制水沟顶面标高。

b.为保证塑料模板顺直,模板安装时,在水沟顶标高上口5~8cm处内侧采用0.3cm厚的方管对两侧塑料模板进行加固,模板线形跟着方管走。两侧方管之间采用钢筋进行支撑。

c.为保证混凝土施工后顺直,每次模板立模不得超过40m。

d.第二次立模时,模板与前一次立模浇筑的混凝土有不小于0.5m的搭接长度。

4)混凝土浇筑:

待模板加固牢固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前,试验员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模板及支架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进行排水沟侧壁混凝土浇筑,浇筑时需充分振捣,振动棒快插慢拔。收面时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混凝土初凝后采取二次压光再次抹面。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浇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

(1)底板和墙身施工缝连接方式:浇筑完底板混凝土时,在墙身中心位置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带肋钢筋不设弯钩)。连接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为15d(d为钢筋直径),间距为20cm。

(2)在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润湿,但不应有积水。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75%。采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2.5mpa;采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10mpa。

(3)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4)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5)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6)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7)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8)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锤子轻击模板

5)拆模养护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可拆模,模板拆除应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故应先拆除支架,后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拆模后进行洒水薄膜覆盖养护。

6)沉降缝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沉降缝设置。底板和墙身的沉降缝要在一个垂直面上,沉降缝应贯通水沟底板和上部墙身。

7)成品质量检测。

工艺原理为:安装塑料模板时,在塑料模板安放到设计位置时,直接加固主楞和斜撑,不需要增加次楞,同时塑料模板具有较好的弹性,模板不易变形。同等体积下,塑料模板的自重相较于钢模板大幅度减小,施工作业难度小,较大幅度减小施工时转运模板和安装模板的时间,本方法尤其适用于车站排水沟的施工,水沟高度不一且方量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