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6557发布日期:2020-02-11 13:20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压电缆落地工程较为普遍,高压电缆由铁塔到地下过程须经历土方开挖,管沟主体施工及土方回填三个主要阶段,在土方回填阶段须采用素土对称回填并进行分层压实,在对称回填时由于电力管沟属于单舱小截面管廊,在土方回填时如果没有进行对称回填,由于土的侧压力会导致电力管廊主体发生位移。故亟需发明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通过简易的工具和方法轻松的解决基坑土方对称回填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管廊基坑内的电力管廊主体的顶板上通过测量设备确定中线位置并进行标记;

2)、在电力管廊主体的顶板上标记的中线位置安装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该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整体呈三棱柱状,底面宽度与电力管廊主体的顶板宽度相同;

3)、通过装载机运输土体至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的正上方并倾倒,土体沿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的两侧坡面分流落入电力管廊主体两侧的管廊基坑内;

4)、当电力管廊主体两侧的管廊基坑内回填的土体达到要求后,往后移动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再通过装载机完成下一处管廊基坑的土体对称回填,按此步骤直至土体全部回填完成。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装载机运输土体并回填时,采用分层回填方式。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由两个呈直角三棱柱状的分流装置模块左右对称接装而成,每个分流装置模块的外侧设置有模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装置模块呈等腰直角三棱柱状。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装置模块由钢管或槽钢或角钢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使得基坑回填质量提高,施工速度加快,其方法简单,可尽早投入现场使用,节约工期,且该施工方法中使用的简易土体分流装置安装简单,可周转使用,效果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电力管廊顶板中线位置确定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电力管廊顶板安装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通过装载机回填土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通过装载机回填土方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管廊基坑;2、电力管廊主体;3、简易土体分流装置;31、分流装置模块;4、装载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一种电力沟道基坑两侧对称回填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管廊基坑1内的电力管廊主体2的顶板上通过测量设备确定中线位置并进行标记;

2)、在电力管廊主体2的顶板上标记的中线位置安装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该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整体呈三棱柱状,底面宽度与电力管廊主体2的顶板宽度相同;

3)、通过装载机4运输土体至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的正上方并倾倒,土体沿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的两侧坡面分流落入电力管廊主体2两侧的管廊基坑1内;

4)、当电力管廊主体2两侧的管廊基坑1内回填的土体达到要求后,往后移动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再通过装载机4完成下一处管廊基坑1的土体对称回填,按此步骤直至土体全部回填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装载机4运输土体并回填时,采用分层回填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简易土体对称分流装置3由两个呈直角三棱柱状的分流装置模块31左右对称接装而成,每个分流装置模块31的外侧设置有模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模块31呈等腰直角三棱柱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模块31由钢管或槽钢或角钢制作而成。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