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7080发布日期:2020-03-27 19:1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

检查井一般包括一体式和装配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体式,因为装配式检查井其在施工时存在两个缺陷:(1)施工难度大、效率低;(2)装配后井室结构的稳定性、密封性较差,易晃动,特别是对于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为此,需要对现有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其解决了现有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存在的施工难度大、效率低以及装配后井室结构的稳定性、密封性较差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包括井室预制件和井筒预制件,所述井室预制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搭接的井室下部、井室中部、井室上部和井室盖板预制件,所述井室下部和井室中部搭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管道接口,所述井筒预制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搭接的井筒调节块和井圈预制件,所述井筒调节块上开有侧向通口,所述井圈顶端固定连接有井盖;

所述井室盖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井筒调节块搭接于井室盖板的开口位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室预制件中各预制件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部搭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位于上方预制件底端的凸条,以及位于下方预制件顶端的凹槽,所述凸条的内部设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一端延伸至凸条底面,另一端延伸至预制件内壁,所述凸条的纵向厚度小于凹槽的纵向深度,当凸条嵌入凹槽内后在凹槽内留有空隙,所述注浆孔用于为空隙内注入混凝土。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呈倒梯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条的内部每隔20~30cm设置一个注浆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筒预制件中井筒调节块和井圈之间以及井筒调节块与井室盖板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接部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上方预制件底端的外侧凸沿,以及位于下方预制件顶端的内侧凸沿,所述外侧凸沿与内侧凸沿交错咬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侧凸沿的外侧边与预制件的外壁平齐,所述内侧凸沿的内侧边与预制件的内壁平齐,且外侧凸沿的内侧边与内侧凸沿的外侧边具有相互匹配的弯折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筒调节块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圈上设有预埋螺栓,所述井盖通过预埋螺栓与井圈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室盖板底端在开口边缘的位置处形成有盖板梁。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井室下部的底端布满有凸柱,井室下部的顶端设有管道托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检查井预制件分为井室下部、井室中部、井室上部、井室盖板、井筒调节块和井圈等部分,先分开成型,再在施工现场依次装配,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在装配时预制件各部分之间能实现稳定牢固的连接,不易晃动,有利于保障施工质量,且井室部分能保证较好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井室渗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井室下部;2、井室中部;3、井室上部;4、井室盖板;5、管道接口;6、井筒调节块;7、井圈;8、侧向通口;9、井盖;10、开口;11、第一连接部;111、凸条;112、凹槽;113、注浆孔;114、空隙;12、第二连接部;121、外侧凸沿;122、内侧凸沿;13、预埋螺栓;14、盖板梁;15、凸柱;16、管道托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矩形检查井预制件,包括井室预制件和井筒预制件,井室预制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搭接的井室下部1、井室中部2、井室上部3和井室盖板4预制件,井室下部1和井室中部2搭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管道接口5,井筒预制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搭接的井筒调节块6和井圈7预制件,井筒调节块6上开有侧向通口8,井圈7顶端固定连接有井盖9;井室盖板4上设有开口10,开口10一般位于井室盖板4的其中一个边角处,井筒调节块6搭接于井室盖板4的开口10位置,实现井室预制件和井筒预制件的装配。

其中,井室预制件中各预制件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部11搭接,第一连接部11包括位于上方预制件底端的凸条111,以及位于下方预制件顶端的凹槽112,凸条111的内部设有注浆孔113,注浆孔113一端延伸至凸条111底面,另一端延伸至预制件内壁,凸条111的纵向厚度小于凹槽112的纵向深度,当凸条111嵌入凹槽112内后在凹槽112内留有空隙114,注浆孔113用于为空隙114内注入混凝土。凸条111的横截面呈倒梯形,便于插接;凸条111的内部每隔20~30cm设置一个注浆孔113。

其中,井筒预制件中井筒调节块6和井圈7之间以及井筒调节块6与井室盖板4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接部12搭接,第二连接部12包括位于上方预制件底端的外侧凸沿121,以及位于下方预制件顶端的内侧凸沿122,外侧凸沿121与内侧凸沿122错位咬合。具体的,外侧凸沿121的外侧边与预制件的外壁平齐,内侧凸沿122的内侧边与预制件的内壁平齐,且外侧凸沿121的内侧边与内侧凸沿122的外侧边具有相互匹配的弯折面,这样搭接时能自动对准,且基本不会晃动,预制件内壁整体平滑美观。

特别的,井筒调节块6有一个或多个,根据井筒需要的高度决定。井圈7上设有预埋螺栓13,井盖9通过预埋螺栓13与井圈7连接为一体,这样能有效防止井盖9被盗。井室盖板4底端在开口10边缘的位置处形成有盖板梁14,起加固作用。井室下部1的底端布满有凸柱15,用于避免井室下部1安装时发生滑动,井室下部1的顶端设有管道托块16,用于承托支管,便于施工。

本发明在装配时,先在沟槽内填砂石,压实,再按顺序将井室下部1、井室中部2、井室上部3、井室盖板4安装好,再通过各个注浆孔113往各部分之间的空隙114内注入混凝土浆,直到每个注浆孔113均被混凝土浆填满,然后再将支管插接到管道接口5内,并用混凝土浆将管口外部的缝隙填充,最后将井筒调节块6和井圈7搭接到井室顶部,并在井筒内安装防坠网、防坠落井篦等装置,即完成装配,最后用灰土、砂砾等材料回填至道路结构层以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