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089发布日期:2019-11-12 23:0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管道。



背景技术:

河水水管道主要用于将城市生活产生的河水排出,净化城市生活卫生环境,目前的河水水管大多为简单的一根管路,为了使水管排布更加美观和需要达到某个折弯设置需要时,通过排水弯头对水管进行接驳达到目的,使得排出的河水更好排出。

由于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而泥沙在经过排污管内时沉淀形成淤泥,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很容易造成排污管中排水弯头堵塞,影响河水排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对排污弯头进行淤泥清除,但由于淤泥在排水弯头内粘接牢固,不容易清除,因此依靠现有设备每次淤泥清理的时间较长,需要把整个排水系统停顿再能进行更换排水弯头,所以更换排水弯头带来极大麻烦。因此需要相隔较长时间才能进行一次清污工作,增大了河水管堵塞的风险。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效的清除河水中沙石等杂质的水利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清除河水中沙石等杂质的水利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管道,包括一条弯曲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水管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水管、水平设置的第二水管和通过两端设置排水弯头分别与第二水管和第二水管倾斜连接的第三水管;在第一水管内设置有三重减震过滤装置和用于固定三重减震过滤装置的固定件;所述三重减震过滤装置包括在第一水管管内从进水端向出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弹性减震件、第一吸附层、第二过滤网、弹性减震件、第二吸附层、第三过滤网、弹性减震件、第三吸附层;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网孔依次由大至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水灌入该水管道时,由第一水管注入,经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先通过第一过滤网,过滤体积较大的混杂物,由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孔径比第一过滤网大,体积较大的混杂物游离在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之间,进而被第一吸附层吸附,使得河水内的体积较大混杂物吸附在第一吸附层内,避免对三通造成堵塞影响河水在三通接头内分流的效果,河水每经过一次过滤吸附后经过弹性减震件进行一次缓冲。同样的,体积中等的混杂物被第二吸附层吸附,体积较小的混杂物被第三吸附层吸附。通过第一、二、三过滤网的设置把体积不一样的混杂物分开吸附,有效降低第一、二、三吸附层吸附的强度,延长了第一、二、三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另外经过三重弹性减震件的缓冲有效的减缓水利管道内由大量河水灌入带来的冲击力。在大量河水灌入通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过程中,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弹性减震件有效的缓冲这个冲击力,避免大量河水直接冲向排水弯头,导致排水弯头破裂。进而由第一水管流向第三水管再通过排水弯头流至第二水管,直至河水全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种水利管道还包括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量河水灌入第一水管内,通过三重减震过滤由分流管对大量的水流进行局部分流,使部分的水流由分流管流至第二水管,避免较大水流对第三水管冲击造成震动影响第三水管与排水弯头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水管分别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夹角呈135°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水管的135°倾斜设置代替传统的90°转弯接头驳接设置,有效的防止竖直设置的水管打落在排水弯头上造成较大的噪音并且减缓了水流竖直冲击产生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减震件为半径与第一水管内壁一致的减震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有效的缓冲大量河水灌入三重减震缓冲装置时的冲击力,避免河水带来的冲击力过大导致三重减震过滤装置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均是沿第一水管内壁环形设置的活性炭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的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耐热,不溶于水与有机溶剂,可以再生使用,并且有效的去除混杂在河水里的合成洗涤剂、微生物、一定量的重金属和沙石,除去河水内的混杂物,有效地保证第一水管内通畅性,进而保证整个水利管道的通畅性,避免由于整个水利管道的堵塞而影响整个河水传输系统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三角状的加强筋,其中一侧直角边与第三吸附层固定连接,另外一侧直角边与第一水管内壁固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加强筋加强了三重三重减震清淤装置与第一水管之间的机械连接性,利用三角形的特性,使得三通具有稳固、坚定、耐压的效果,不容易由于大量河水的冲击而损坏,延长了三重三重减震清淤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弯头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固定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排水弯头两端与水管连接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法兰盘连接使用方便,便于对第一、二、三水管和排水弯头的拆装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法兰盘内设置有橡胶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法兰盘处能够确保排水弯头两端连接水管处能够防水、防腐蚀,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有效的防止发生泄漏,避免由于泄漏而影响河水排出系统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该水利管道内设置的三重减震清淤装置有效对第一排水管灌入的河水进行清淤,防止由于河水内的沙石等杂物影响了水利管道使用时的通畅性;

2.第一排水管内设置的弹性减震件和排水弯头内设置的减震件有效的缓冲大量河水灌入水利管道时带来的冲击力,避免大量河水灌入水利管道对水利管道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3.第三排水管与排水弯头的设置代替了传统的90°排水弯头驳接竖直、水平设置的排水管,有效的减缓大量河水灌入排水管时对水利管道带来的震动以及噪音。

4.分流管的设置进一步缓冲了大量河水由第一水管朝向排水弯头和由第三水管朝向排水弯头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重减震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水管;2、第二水管;3、第三水管;4、排水弯头;5、三重减震过滤装置;51、第一过滤网;52、弹性减震件;53、第一吸附层;54、第二过滤网;55、第二吸附层;56、第三过滤网;57、第三吸附层;6、固定件;7、法兰盘;8、橡胶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利管道,包括第一水管1、第二水管2、第三水管3和排水弯头4。第三水管3通过两端的排水弯头4分别与第一水管1、第二水管2连接,其连接方式为通过法兰盘7固定连接。在法兰盘7内设置有橡胶密封环8。第三水管3分别与第一水管1、第二水管2夹角呈135°倾斜设置。在第一水管1和第二水管2之间设置有连通的分流管。

参照图1和2,在第一水管1内设置有三重减震过滤装置5和固定件6。固定件6是三角状的加强筋,用于把三重减震过滤装置5固定在第一水管1的管道内。三重减震过滤装置5包括在第一水管1管内从进水端向出水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1、弹性减震件52、第一吸附层53、第二过滤网54、弹性减震件52、第二吸附层55、第三过滤网56、弹性减震件52、第三吸附层57。弹性减震件52是半径与第一水管1内壁一致的减震弹簧。第一吸附层53、第二吸附层55和第三吸附层57是沿第一水管1内壁环形设置的活性炭吸附层。第一过滤网51、第二过滤网54和第三过滤网56根据的网孔依次由大至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水灌入该水管道时,由第一水管1注入,经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先通过第一过滤网51,过滤体积较大的混杂物,由于第二过滤网54的网孔孔径比第一过滤网51大,体积较大的混杂物游离在第二过滤网54与第一过滤网51之间,进而被第一吸附层53吸附,使得河水内的体积较大混杂物吸附在第一吸附层53内,避免对三通造成堵塞影响河水在三通接头内分流的效果,河水每经过一次过滤吸附后经过弹性减震件52进行一次缓冲。同样的,体积中等的混杂物被第二吸附层55吸附,体积较小的混杂物被第三吸附层57吸附。通过第一、二、三过滤网的设置把体积不一样的混杂物分开吸附,有效降低第一、二、三吸附层吸附的强度,延长了第一、二、三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另外经过三重弹性减震件52的缓冲有效的减缓水利管道内由大量河水灌入带来的冲击力。在大量河水灌入通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过程中,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弹性减震件52有效的缓冲这个冲击力,避免大量河水直接冲向排水弯头4,导致排水弯头4破裂。进而由第一水管1流向第三水管3再通过排水弯头4流至第二水管2,直至河水全部排出。使用该水利管道时,在河水灌入水利管道,由第一水管1注入,经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先通过第一过滤网51,过滤体积较大的混杂物,由于第二过滤网54的网孔孔径比第一过滤网51大,体积较大的混杂物游离在第二过滤网54与第一过滤网51之间,进而被第一吸附层53吸附,使得河水内的体积较大混杂物吸附在第一吸附层53内,避免对三通造成堵塞影响河水在三通接头内分流的效果,河水每经过一次过滤吸附后经过减震弹簧进行一次缓冲。同样的,体积中等的混杂物被第二吸附层55吸附,体积较小的混杂物被第三吸附层57吸附。通过第一、二、三过滤网的设置把体积不一样的混杂物分开吸附,有效降低第一、二、三吸附层吸附的强度,延长了第一、二、三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另外经过三重弹性减震件52的缓冲有效的减缓水利管道内由大量河水灌入带来的冲击力。在大量河水灌入通过三重减震缓冲装置过程中,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弹性减震件52有效的缓冲这个冲击力,避免大量河水直接冲向排水弯头4,导致排水弯头4破裂。而且设置的分流也有效的进一步减少了河水的冲向排水弯头4的冲击力,使得排水弯头4不容易损坏。进而由第一水管1流向第三水管3再通过排水弯头4流至第二水管2,直至河水全部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