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6874发布日期:2019-12-06 17:5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造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为了节约水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们常常采用经处理后的雨水作为绿化浇灌、喷泉补水、构造水景、冲洗厕所、洗衣洗车、消防用和地下水回灌等各种用途。由于雨水自身的特殊性,即初期降雨有明显的冲刷作用,各类悬浮物、污染物往往都集中在降雨初期数毫米的雨量中,而为了更好的利用雨水,一般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不用。

目前,公开号为cn1019564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场地雨水收集回用的雨水弃流井装置,是由进水槽、弃流槽和收集槽组成,进水槽上设有进水管、格栅、出水口,弃流槽上设有弃流装置、弃流管,收集槽上设有雨水收集阀、雨水排放阀、雨水收集管、雨水排放管,并在进水槽、弃流槽和收集槽上分别设置检修人孔。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一种用于场地雨水收集回用的雨水弃流井装置,其通过雨水收集阀、雨水排放阀等控制,实现精准地控制水质,保证所收集的雨水水质。但是,上述结构复杂,且需要在各弃流井布设电源,加工制造成本高,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包括预埋在地底下的弃流井、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以及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落水管,所述弃流井内设置有透水板,所述透水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板将所述弃流井内部分隔成弃流室和引流室,所述引流室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落水管出口端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引流室内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进水口的浮球,所述落水管的出口端且位于所述进水口上方设置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集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初期,屋面的雨水通过落水管进入引流室,再由透水板上的透水孔进入弃流室,当弃流室和引流室的水位逐渐上升时,浮球上浮并堵塞引流室的进水口,使后期雨水改道进入集水管,并通过集水管流入蓄水池,作为今后再利用水源。综上,相对于原有采用雨水收集阀、雨水排放阀等控制,上述结构简单,且无需布设电源,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球为塑料空心球或不锈钢空心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空心球或不锈钢空心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均可实现上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球的表面涂覆有耐腐蚀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具有一定的酸性,通过防腐蚀层能够避免浮球被腐蚀,有利于延长浮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的开口边缘两侧倾斜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室内壁固定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浮球跑偏,确保浮水上浮时能够堵塞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设置,能够减小限位板与浮球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浮球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净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水层的设置,能够使进入蓄水池内的雨水再次得到净化,保证后期雨水收集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过滤层、吸附层和除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可过滤掉雨水中直径较大的固体颗粒及杂质;吸附层可吸附直径较小的固体颗粒及有机色素;除臭层可除去雨水中的异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管与所述落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能够过滤进入集水管内的雨水,使蓄水池内收集到的雨水较为干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浮球的设置,能够在弃流室内雨水储满时堵塞引流室的进水口,使后期雨水改道进入集水管,并通过集水管流入蓄水池,实现对后期雨水的收集,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2、通过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浮球跑偏,确保浮水上浮时能够堵塞进水口;

3、通过净水层的设置,能够使进入蓄水池内的雨水再次得到净化,保证后期雨水收集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弃流井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弃流井;2、蓄水池;3、落水管;4、透水板;5、透水孔;6、弃流室;7、引流室;8、进水口;9、集水管;10、浮球;11、耐腐蚀层;12、限位板;13、橡胶层;14、过滤网;15、净水层;151、过滤层;152、吸附层;153、除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屋顶雨水弃流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预埋在地底下的弃流井1、用于储存雨水的蓄水池2以及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落水管3,落水管3的一端与弃流井1的内部连通。具体地,弃流井1内设置有透水板4,透水板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透水孔5,透水板4将弃流井1内部分隔成弃流室6和引流室7,引流室7的上端设置有与落水管3出口端连通的进水口8,落水管3的出口端且位于进水口8上方设置有与蓄水池2连通的集水管9。

如图2所示,引流室7内设置有直径大于进水口8的浮球10,浮球10可为塑料空心球或不锈钢空心球,本实施例中浮球10优选为不锈钢空心球。当弃流室6和引流室7的水位逐渐上升时,浮球10可上浮并堵塞引流室7的进水口8,使后期雨水改道进入集水管9,并通过集水管9流入蓄水池2,作为今后再利用水源。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由于雨水具有一定的酸性,为了延长浮球1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浮球10的表面涂覆有耐腐蚀层11。

如图2、3所示,进水口8的开口边缘两侧倾斜设置有与引流室7内壁固定的限位板12,通过限位板12能够防止浮球10跑偏,确保浮水上浮时能够堵塞进水口8。其中,为了能够减小限位板12与浮球10之间的磨损,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2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13。

如图2所示,为了使蓄水池2内收集到的雨水较为干净,本实施例中集水管9与落水管3连接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14。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蓄水池2内设置有净水层15,净水层15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过滤层151、吸附层152和除臭层153,通过过滤层151可过滤掉雨水中直径较大的固体颗粒及杂质;吸附层152可吸附直径较小的固体颗粒及有机色素;除臭层153可除去雨水中的异味,从而进一步提高蓄水池2内收集到的雨水的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如下:在降雨初期,屋面的雨水通过落水管3进入引流室7,再由透水板4上的透水孔5进入弃流室6,当弃流室6和引流室7的水位逐渐上升时,浮球10上浮并堵塞引流室7的进水口8,使后期雨水改道进入集水管9,并通过集水管9流入蓄水池2,作为今后再利用水源。

综上,相对于原有采用雨水收集阀、雨水排放阀等控制,上述结构简单,且无需布设电源,制作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