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5063发布日期:2019-12-24 21:52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钢板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钢板桩施工是指在地层中插入钢板桩,以达到对基坑起到支护作用的施工过程。

钢板桩是边缘带有联动锁口装置的一种型钢,这种锁口可扣实形成连续紧密的挡土或挡水墙的钢结构体,适用于各种建(构)筑物和市政、水利、公路、地下轨道交通等基坑支护工程,具有施工便捷、即插即用、重复利用率高、环保无污染等优点,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得到广泛的应用。

钢板桩支护兼挡土和止水两种功能,适用于软弱土、粉土、黏性土、砂土等一般土层地质,当钢板桩需要穿越风化泥岩、强风化花岗岩等软质岩层或含中风化硬岩的夹层时,因地层较坚硬,钢板桩难以打设至设计标高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质岩层进行钢板桩施工,钢板桩难以打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包括多个排列布置在土层的引孔以及多个纵向垂直打入土层的钢板桩,所述钢板桩的两端分别形成锁扣和锁口,相邻所述钢板桩通过所述锁口与所述锁扣依次锁接;沿横向方向,所述钢板桩形成凸起部,相邻所述钢板桩的凸起部呈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包括横向部、两个倾斜部以及限制部,所述横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一端形成所述锁扣或所述锁口,所述倾斜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向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横向部呈垂直布置,下沉所述钢板桩时,所述限制部处于所述土层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部的两端弯折延伸分别形成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横向部呈平行布置;两个所述水平段的延伸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其一所述水平段延伸连接所述倾斜部。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钢板桩锁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引孔的中部。

进一步的,单个所述钢板桩的范围内对应单个所述引孔。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包括处于所述引孔内的空置部以及处于土层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进行降低摩擦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桩的下端具有朝上凹陷的对位槽,所述对位槽包括水平布置的顶槽壁以及呈纵向布置的侧槽壁,所述引孔包括孔壁;所述侧槽壁贴合所述孔壁,所述顶槽壁嵌入所述土层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包括螺旋钻头,所述螺旋钻头钻进形成所述引孔;所述螺旋钻头包括钻杆以及螺旋片,沿所述钻杆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旋片呈环绕螺旋状固定在所述钻杆的外表面,沿背离所述钻杆方向,所述螺旋片朝下倾斜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钢板桩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各个钢板桩纵向垂直打入土层,且相邻钢板桩通过锁口与锁扣依次锁接,形成支护;由于各个相邻的钢板桩的凸起部呈错位布置,增大钢板桩的支护范围,且时各个钢板桩组合支护效果更佳;另外,在各个引孔的作用下,降低钢板桩的桩底阻力,保证在软质岩层地质情况下,钢板桩顺利沉入土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施工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降低摩擦处理的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降低摩擦处理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降低摩擦处理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降低摩擦处理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的螺旋钻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用于解决软质岩层进行钢板桩施工,钢板桩难以打设的问题。

软质岩层钢板桩20打入的引孔10施工结构,包括多个引孔10以及多个钢板桩20,多个引孔10排列布置,钢板桩20纵向垂直打入土层,钢板桩20的两端分别形成锁扣21和锁口22,相邻钢板桩20通过锁口22与锁扣21依次锁接;沿横向方向,钢板桩20形成凸起部,各个钢板桩20的凸起部呈错位布置。

上述的软质岩层钢板桩20打入的引孔10施工结构,各个钢板桩20纵向垂直打入土层,且相邻钢板桩20通过锁口22与锁扣21依次锁接,形成支护;由于各个相邻的钢板桩20的凸起部呈错位布置,增大钢板桩20的支护范围,且时各个钢板桩20组合支护效果更佳;另外,在各个引孔10的作用下,降低钢板桩20的桩底阻力,保证在软质岩层地质情况下,钢板桩20顺利沉入土层。

本实施例中,钢板桩20包括横向部23、两个倾斜部24以及限制部30,横向部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倾斜部24,倾斜部24的一端形成锁扣21或锁口22,倾斜部24的另一端连接横向部23;限制部30与横向部23呈垂直布置,下沉钢板桩20时,限制部30处于土层内部;在限制部30的作用下,便于钢板桩20的下沉进土层;另外,有效抑制钢板桩20下沉时,出现扭转,保证钢板桩20的下沉效果。

相邻的钢板桩20通过锁扣21或锁口22锁接,形成整体,从而提高钢板桩20的支护能力。

再者,限制部30的两端弯折延伸分别形成水平段31,水平段31与横向部23呈平行布置;两个水平段31的延伸方向相反;在两个水平段31的作用下,有效抑制钢板桩20下沉时,出现扭转,提高钢板桩20的下沉效果,从而提高钢板桩20的支护能力。

其一水平段31延伸连接倾斜部24,这样,水平段31与倾斜部24形成整体,增强钢板桩20的整体支护效果;另外,有助于增强水平段31的抑制钢板桩20扭转能力,同时增强水平段31的使用寿命。

相邻钢板桩20锁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处于引孔10的中部;这样,钢板桩20与引孔10的配合效果更佳;同时,这样设置,引孔10对相邻的两个钢板桩20的协助作用一致,使相邻钢板桩20下沉的阻力更为接近,使形成整体的支护效果更佳。

引孔10具有孔心,连接部与引孔10的孔心重合布置,这样设置,引孔10对相邻的两个钢板桩20的协助作用一致,使相邻钢板桩20下沉的阻力更为接近,使形成整体的支护效果更佳。

单个钢板桩20的范围内对应单个引孔10;保证各个引孔10对应各个钢板桩20,便于各个钢板桩20的下沉。

螺旋钻头50的径值大于钢板桩20的径值,相邻引孔10之间的间距大于螺旋钻头50的径值,确保一根钢板桩20的范围内对应一个引孔10;保证各个引孔10对应各个钢板桩20,便于各个钢板桩20的下沉。

螺旋钻头50、引孔10间距以及钢板桩20配合的实施例:配置直径范围为500mm的螺旋钻头50,相邻引孔10的间距范围为800mm,确保一根钢板桩20的范围内对应一个引孔10;保证各个引孔10对应各个钢板桩20,便于各个钢板桩20的下沉。

钢板桩20包括处于引孔10内的空置部25以及处于土层的嵌入部26,嵌入部26进行降低摩擦处理40;这样,下沉钢板桩20时,降低钢板桩20对周边地基产生负面影响,提高打桩施工时的钢板桩20的直进性,能够防止施工中,钢板桩20弯曲、倾倒。

另外,嵌入部26进行降低摩擦处理40,空置部25在引孔10的作用下,减少摩擦处理40范围,降低施工成本。

降低摩擦处理40:在钢板桩20的嵌入部26上涂覆树脂性材料或沥青材料或涂料等降低摩擦材料,或者钢板桩20的嵌入部26的表面实施化学处理、调整钢板桩20的化学成分;或者将可降低摩擦的板状的部件等粘贴于钢板桩20的嵌入部26的表面。

钢板桩20的下端具有朝上凹陷的对位槽,对位槽包括水平布置的顶槽壁以及呈纵向布置的侧槽壁,引孔10包括孔壁;侧槽壁贴合孔壁,顶槽壁嵌入土层内部;提高钢板桩20的直进性,保证钢板桩20的下沉效果。

钢板桩20下沉对位时,侧槽壁贴合孔壁,顶槽壁贴合土层,在对位槽的作用下,便于钢板桩20垂直就位。

软质岩层钢板桩20打入的引孔10施工结构包括螺旋钻头50,螺旋钻头50钻进形成引孔10;在螺旋片52的作用下,便于对土层切割,便于形成引孔10。

螺旋钻头50包括钻杆51以及螺旋片52,沿钻杆51的长度方向,螺旋片52呈环绕螺旋状固定在钻杆51的外表面,沿背离钻杆51方向,螺旋片52朝下倾斜延伸布置;这样,便于对土层切割,且螺旋钻头50旋进时,有助于将孔中的土体破碎挤压至孔壁周边土体中,从而降低排出渣土;并且有助于加固地层,提高支护效果。

螺旋片52具有朝下的下端面,螺旋片52的下端面设有多个第一挤压板53,多个第一挤压板53沿螺旋片52的螺旋方向间隔布置;这样,短螺旋钻头50进行钻进时,第一挤压板53破碎并挤压引孔10内的土层,至孔壁周边土体中,使孔口处无大量钻渣堆积,便于钢板桩20的下沉,且这样,减少了钻取排出渣土的外运,降低施工成本。

螺旋片52具有朝下的上端面,螺旋片52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二挤压板54,多个第二挤压板54沿螺旋片52的螺旋方向间隔布置;这样,短螺旋钻头50进行钻进时,第二挤压板54破碎并挤压引孔10内的土层,至孔壁周边土体中,使孔口处无大量钻渣堆积,便于钢板桩20的下沉,且这样,减少了钻取排出渣土的外运,降低施工成本。

各个第一挤压板53与各个第二挤压板54呈上下错位布置,这样,第一挤压板53与第二挤压板54的配合效果最佳,便于破碎并挤压引孔10内的土层,最大化的降低渣土外运。

引孔10的深度大于钢板桩20的长度;有效保证钢板桩20的顺利下沉。

采用旋挖钻机配置短螺旋钻头50进行钻进,多次钻进,形成多个排列布置的引孔10,实现引孔10的施工。

采用挖掘机配置的液压振动打桩机进行钢板桩20沉桩施工;实现钢板桩20的下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