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及高位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3610发布日期:2020-03-17 15:56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及高位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建筑,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



背景技术:

高位水池是专门用于长距离供水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功能是可以稳定泵站尾水位,并且可以调节井内水位,保证供水水头的稳定性。高位水池通常设计为圆筒形,水从进水管进入后先经过环形溢流堰,然后溢流入井中,井下部连接有出水管,井中水位随流量及水头损失的变化而变化。

传统的高位水池从环形溢流堰跌落到最低运行水位常常有几十米落差。传统的高位水池的水位落差较大,这样大落差的水流跌落会造成大量的气泡掺混到水体中。气泡随水流进入到出水管中,会加剧供水管道水压的波动幅度。这种气泡掺混情况对于长距离供水管道安全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传统设计中采用的是环形溢流堰,水位落差是很难消减的,所以抑制水流掺气的难度非常大。

性能较为优异的高位水池体型,应在各级水位和流量的组合下尽可能少的进行掺气。但是同时在泵站临时停机的时候,高位水池还必须维持在初始水位,这经常是限制体型优化的关键因素。通过增加分流管,采用潜没入流的方式是一种能够尽量消除掺气环节的有效措施。

现有技术的分流管的技术缺陷在于:在供水系统流量较小时,常规分流管的管口处由于淹没水深不足,会产生吸气旋涡,造成分流管的振动和大量吸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可克服分流管的管口处在淹没水深不足的情况下发生漩涡并造成振动和大量吸气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包括管体和支架;管体的一端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连通且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管口,管口设在高位水池的溢流槽内;支架包括固定在管口外的凸起部,管口的径向尺寸从管体内向外渐扩,凸起部向管口内凸起,凸起部与管口的内侧之间设有过流间隙。

作为改进,支架包括盖板,盖板的中心向盖板的一侧凸起并形成凸起部。

作为改进,支架还包括若干立柱,立柱的一端与盖板相交且立柱的另一端与高位水池的隔板相交。

作为改进,立柱均布在盖板的周围。

作为改进,盖板的边缘形状为正方形。

作为改进,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立柱分别布置在盖板的四角。

高位水池,包括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

有益效果:凸起部与径向尺寸渐扩的管口配合形成过环形的流间隙,过流间隙围绕在凸起部的周围,凸起部处于管口的中心,过流间隙能降低水流速度并实现分散进水,能破坏形成吸气漩涡的条件,能抑制贯通性的吸气带的形成,能降低水流掺气程度,有利于水流连续、稳定地进入分流管,能适应不同水位和不同流量的运行工况。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位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4的b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5,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包括管体和支架;管体的一端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4连通且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管口7,管口7设在高位水池的溢流槽14内;支架包括固定在管口7外的凸起部8,管口7的径向尺寸从管体内向外渐扩,凸起部8向管口7内凸起,凸起部8与管口7的内侧之间设有过流间隙9。

作为优选,支架包括盖板10,盖板10的中心向盖板10的一侧凸起并形成凸起部8。

作为优选,支架还包括若干立柱11,立柱11的一端与盖板10相交且立柱11的另一端与高位水池的隔板3相交。

作为优选,立柱11均布在盖板10的周围。

作为优选,盖板10的边缘形状为正方形。

作为优选,立柱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立柱11分别布置在盖板10的四角。

高位水池,包括一种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

一种高位水池,包括内井1、外井2、隔板3、若干分流管4、若干进水管5和若干出水管6;内井1和外井2为筒状,外井2嵌套在内井1以外;内井1与外井2之间设有隔板3,隔板3的边缘与外井2的内壁相交并与内井1的外壁相交;内井1的顶部高于隔板3并形成溢流堰,外井2的顶部高于内井1,溢流堰、隔板3和外井2围成溢流槽14;进水管5与溢流槽14连通,进水管5能向溢流槽14内注水,出水管6与内井1连通,出水管6能排出内井1里的水;分流管4的一端与溢流槽14连通且分流管4的另外一端与内井1连通,分流管4与溢流槽14连通的一端高于分流管4与内井1连通的一端;分流管4与内井1连通的一端低于内井1中的井内最低运行水位。

分流管4与内井1连通的一端低于内井1中的井内最低运行水位,水流能从溢流槽14通过分流管4直接注入到内井最低运行水位12以下,能在内井1中形成潜没水流,能减少水流从内井1由高到低跌落而形成掺气,有利于抑制高位水池的掺气。

关于管体,本实施例中的管体设在溢流槽14内。管口7设在管体的顶端,管体的下端与分流管4的顶端连通。本实施例的管口7的径向尺寸渐扩形成喇叭口状。

关于支架,本实施例的支架设在溢流槽14内。支架与隔板3固定连接,使凸起部8固定在管口7处。

参照图2至3,本实施例的泵站开机最低水位13与管口7的顶面平齐。本实施例的高位水池设有四个分流管4,每个分流管4的顶端各设有一个分流管进口装置。本实施例的四个用于高位水池的分流管进口装置周向均布在溢流槽14内。

凸起部8与径向尺寸渐扩的管口7配合形成过环形的流间隙,过流间隙9围绕在凸起部8的周围,凸起部8处于管口7的中心,过流间隙9能降低水流速度并实现分散进水,能破坏形成吸气漩涡的条件,能抑制贯通性的吸气带的形成,能降低水流掺气程度,有利于水流连续、稳定地进入分流管4,能适应不同水位和不同流量的运行工况。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易于维护。

关于盖板10,本实施例的盖板10为塑料件,盖板10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且塑料件不会生锈,能降低过流间隙9堵塞的风险。盖板10还可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材料替代,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金属材质的盖板10可通过冲压成型,也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加工制造的特点。

关于立柱11,本实施例的立柱11将盖板10固定在隔板3上,使分流管进口装置易于安装和维护。

关于盖板10,本实施例的各个立柱11均布在盖板10的周围,有利于加强盖板10的结构稳定性。

关于盖板10,本实施例的盖板10形状为正方形,盖板10的四角对水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有利于减缓管口7周围的水流的流速,能降低掺气的风险。

关于立柱11,本实施例的立柱11分别布置在盖板10的四角,有利于加强盖板10的结构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