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9588发布日期:2020-03-31 16:0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减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减渗结构。



背景技术: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各国对河流健康状态的重视,河流的生态修复也越来越大,河流的修复工程中减渗处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常见的减渗结构一般包括地基层、减渗层和覆盖层,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混凝土,一般采用现浇或是与块石、预制板结合对河道进行进行硬护砌;(2)复合土工膜,直接铺设进行防渗;(3)膨润土防水毯,直接铺设进行防渗;(4)粘土铺盖,铺设一定厚度的粘土层进行防渗。混凝土和复合土工膜虽能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但对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不良影响,有损水相、土壤相、气相和生物相的相互联系,破坏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河水失去自净能力,水质恶化加快;膨润土防水毯相较前两者,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略小,但在河道中增加一难降解的异物层,与自然河道不协调,同时一旦受洪水冲刷可能会被成片掀起;粘土铺盖粘土层防渗则生态效果良好,但存在抗冲刷能力弱的缺点,且粘土资源短缺。同时,现有的减渗处理进度慢,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减渗处理结构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渗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渗效果好,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小,减渗处理进度更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易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减渗结构,包括基础夯实层、减渗层、回填土保护层,基础夯实层、减渗层、回填土保护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减渗层的厚度为200mm,回填土保护层的厚度为400mm,所述的减渗层由减渗混合料及铺撒在混合料表层的天然钠基膨润土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渗混合料由现场原状壤土与天然钠基膨润土按80:20干重比均匀掺混而成;铺撒在混合料表层的天然钠基膨润土的铺撒重量为每平方米15公斤。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渗层在1m水深条件下的渗透速率不大于5mm/d;所述的减渗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2%。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渗层与结构物墙面的交接处设置有100mm宽、100mm高的槽,槽中以天然钠基膨润土填充。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填土保护层的上部设置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的厚度为300mm,该结构可用于有植物种植减渗。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填土保护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0%;基础夯实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结构防渗效果好,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小,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承重能力,利于施工作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后期定期清淤和维护管理提供了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有植物种植的减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结构物墙面接触面的减渗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减渗结构,包括基础夯实层1、减渗层2、回填土保护层3,基础夯实层1、减渗层2、回填土保护层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减渗层2的厚度为200mm,回填土保护层3的厚度为400mm。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减渗层2由减渗混合料4及铺撒在混合料表层的天然钠基膨润土5组成;其中减渗混合料4由现场原状壤土与天然钠基膨润土按80:20干重比均匀掺混而成,混合料表层的天然钠基膨润土5的铺撒重量为每平方米15公斤。

本具体实施方式减渗层2在1m水深条件下的渗透速率不大于5mm/d,减渗料的铺设需摊铺平整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2%,压实厚度均匀,现场施工时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辅助夯具夯实;减渗层2与结构物墙面6的交接处开有100mm宽、100mm高的槽,以天然钠基膨润土填槽再覆土夯实,接口处不得有裂缝或接缝等渗透绕流;减渗混合料4压实一遍后,表层打毛,铺撒天然钠基膨润土5,再碾压一遍,减渗层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搭缝宽度不小于20cm,同时需禁止雨天施工作业,雨后复工碾压则应经晾晒、负压处理。减渗层2底部的基础夯实层1应清除淤泥、杂物、大石,平整无局部突起,基础夯实层1的压实度不小于95%,回填土保护层3采用现场开挖回填,回填土保护层3的压实度不小于90%。

本具体实施方式可在回填土保护层3的上部设置有种植土层7,种植土层7的厚度为300mm,该结构可用于有植物种植减渗处理(图2)。

本具体实施方式能有效减少河道水体渗漏,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小,经济实用,适用性广,防渗效果好,方便施工作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后期定期清淤和维护管理更为便捷,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