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6538发布日期:2020-09-15 18:12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桩桩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常用的有,1.钻孔灌注桩,用螺旋钻机、潜水钻机等就地成孔灌注混凝土而成桩,施工时无振动、不挤土,但桩的沉降量稍大,螺旋钻机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等,钻削下来的土块沿钻杆上的螺旋叶片上升排出孔外,孔径300mm左右,钻孔深度8~12m,根据土质和含水量选择钻杆,潜水钻机宜用于粘性土、砂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等,尤宜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成孔,钻孔时为防止坍孔用泥浆护壁,在粘土中用清水钻进,自造泥浆护壁;在砂土中应注入制备的泥浆钻进,利用泥浆循环排除钻削下的土屑,钻至要求深度后要清孔以排除沉在孔底的土屑,减少桩的沉降量,目前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多用此法施工,桩径多在1m以上,桩底部还可扩孔,单桩承载能力可达数千吨,2.沉管灌注桩等。

目前灌注桩桩头在混凝土凝固后,由于灌注桩石沙沉降量略大,顶部所形成的灌注桩坚固程度不达标,需要进行凿除。而现有灌注桩在混凝土凝固后,钢筋笼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机械与时间设备才能进行凿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具备便于凿除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灌注桩桩头在混凝土凝固后,由于灌注桩石沙沉降量略大,顶部所形成的灌注桩坚固程度不达标,需要进行凿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机械与时间设备进行凿除工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凿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托架,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套管,所述托架与内套管固定连接将内套管与外套管固定,所述内套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筋笼,所述外套管与托架的内部均粘接有隔离膜;所述灌注桩桩头还包括钢筋套,所述钢筋套包括与内套管数量及位置对应、并能套住内套管的套体,以及将所有套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圆形连接筋。

优选的,所述托架安装设置有6~8个,呈等距离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隔离膜的厚度不小于两毫米,且隔离膜为耐腐蚀膜。

优选的,所述钢筋套的套体的长度占整个钻孔灌注桩长度的8~10%,所述钢筋套的套体的套壁厚度为1.5~5cm。

优选的,所述连接筋设置有多个,固定安装在套体顶部。

优选的,所述钢筋套的套体顶部为密封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钻孔灌注桩桩头,当完成打孔后,将钢筋笼放入桩孔内,将内套管利用胶带与钢筋笼进行固定,利用吊机将外套管放入桩孔内,使外套管罩在筋笼的外侧,然后将钢筋套套在外套管上,将混凝土通过外套管内部灌入桩孔,当混凝土石沙沉降并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桩,需要凿除时,将外套管外侧的地表挖除,由于隔离膜的存在,可利用吊机将外套管取出混凝土桩,而后将钢筋套取出,混凝土桩与钢筋笼之间通过内套管隔离,而内套管与混凝土桩之间又通过钢筋套隔离了一次,留出了足够的间隙,便于凿除部分的混凝土桩与钢筋笼分离,相比普通的凿除方式,更加简便快速,从而达到了便于凿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钻孔灌注桩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筋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2隔离膜、3托架、4内套管、5钢筋笼、6混凝土桩、7钢筋套、7a连接筋、7b套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头,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托架3,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套管4,所述托架3与内套管4固定连接将内套管4与外套管1固定,所述内套管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筋笼5,所述外套管1与托架3的内部均粘接有隔离膜2;所述灌注桩桩头还包括钢筋套7,所述钢筋套7包括与内套管4数量及位置对应、并能套住内套管4的套体7b,以及将所有套体7b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圆形连接筋7a。

优选的,所述托架3安装设置有6~8个,呈等距离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隔离膜2的厚度不小于两毫米,且隔离膜2为耐腐蚀膜。

优选的,所述钢筋套7的套体7b的长度占整个钻孔灌注桩长度的8~10%,所述钢筋套7的套体7b的套壁厚度为1.5~5cm。

优选的,所述连接筋7a设置有多个,固定安装在套体7b顶部。

优选的,所述钢筋套7的套体7b顶部为密封结构。

当完成打孔后,将钢筋笼5放入桩孔内,将内套管4利用胶带与钢筋笼5进行固定,利用吊机将外套管1放入桩孔内,使外套管1罩在筋笼5的外侧。将混凝土通过外套管1内部灌入桩孔,当混凝土石沙沉降并凝固后形成混凝土桩6,而后静置,让其自然沉降,直至稳定。

需要凿除时,将外套管1外侧的地表挖除,由于隔离膜2的存在,可利用吊机将外套管1取出混凝土桩6,混凝土桩6与钢筋笼5之间通过内套管4隔离,而内套管4与混凝土桩6之间又通过钢筋套7隔离了一次,由于钢筋套7的套体7b长度限定在占整个钻孔灌注桩长度的8~10%,钢筋套7的套体7b的套壁厚度为1.5~5cm,灌注桩的沉降量肯定小于钢筋套7的套体7b长度,所以凿除点肯定位于被二次隔离的区域内。由于双重隔离,混凝土桩与钢筋笼5之间会留出很大的间隙,凿除时可以先利用工具将混凝土部分凿除,再利用工具剪除多余钢筋部门,整个操作相较于直接凿除钢筋混凝土桩要便捷许多,从而达到了便于凿除的目的。

凿除工作完成后,钢筋笼5与混凝土桩之间的间隙部门可以再次用混凝土填实即可。整个过程时间相较于现有凿除方式要缩短接近一倍,施工工作强度也有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同样减轻了许多,由于无需对钢筋混凝土组件进行凿除,因此无需专业设备,成本也大幅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