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109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下水道的气味很难闻,为了封闭下水管的气味,所以设计成u型管,让u型拐弯的地方始终都有水,从而达到封闭下水道气味的功能,同时由于u形管是一个连通器,所以在排放污水的时候并不阻碍污水顺利通过u型弯,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而目前的下水道防堵塞装置,无非是利用结构过于简单的过滤网,不能全面的防止堵塞,在日常生活中,厨房下水道被堵塞的问题时常会发生,尤其u型拐弯处,会有没能被过滤掉的砾砂、米粒等堆积而造成堵塞现象,一旦厨房下水道被堵塞,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厨房操作,且还需要花钱请专业人员来疏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过滤效果好、宽度可调节的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用于过滤的过滤框组、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用于连接所述过滤框组的若干连接杆,所述过滤框组包括三个形状为长方形的过滤框,分别为位于右端的第一过滤框、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框左侧的第二过滤框、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框左侧的第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伸缩杆和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上伸缩杆、位于所述上伸缩杆下方的下伸缩杆,所述固定杆包括与所述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的前端连接的前固定杆、与所述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的后端连接的后固定杆,所述第一过滤框上设有第一过滤网组和挡板组,所述第一过滤网组的底部与所述挡板组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框上设有第二过滤网组,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套设在所述内杆上且与所述内杆滑动连接的外杆,所述内杆和外杆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上伸缩杆包括上内杆和上外杆,所述上外杆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滑道,所述下伸缩杆包括下内杆和下外杆,所述下外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滑道,所述上内杆和下内杆之间设有贯穿所述上滑道和下滑道的内过滤网,所述上外杆和下外杆之间设有位于所述内过滤网左右两侧的外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外杆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的若干安装槽、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弹簧、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的滚珠、位于所述内杆的外表面上且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安装槽呈两排分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不少于8个,所述限位槽不少于16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下方的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前端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后端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套设在所述第一内杆上且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的第一外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套设在所述第二内杆上且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道的第二外杆,所述第一内杆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道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内杆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滑道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左侧的第二过滤网和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右侧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外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左侧的第二挡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右侧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三伸缩杆下方的第四伸缩杆、与所述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的前端连接的第三固定杆、与所述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的后端连接的第四固定杆,所述第三伸缩杆包括第三内杆、套设在所述第三内杆上且下表面开设有第三滑道的第三外杆,所述第四伸缩杆包括第四内杆、套设在所述第四内杆上且上表面开设有第四滑道的第四外杆,所述第三内杆和第四内杆之间设有贯穿所述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的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三外杆和第四外杆之间设有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左侧的第五过滤网和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右侧的第六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五伸缩杆、位于所述第五伸缩杆下方的第六伸缩杆、与所述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的前端连接的第五固定杆、与所述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的后端连接的第六固定杆,所述第五伸缩杆包括第五内杆、套设在所述第五内杆上的第三外杆,所述第六伸缩杆包括第六内杆、套设在所述第六内杆上的第六外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之间设有第一钢丝网,所述第四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网,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三钢丝网,所述第三固定杆和第五固定杆之间设有第四钢丝网,所述第二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设有第五钢丝网,所述第四固定杆和第六固定杆之间设有第六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伸缩杆,可根据不同下水道的宽度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其尺寸与不同的下水道相匹配;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上设置有内过滤网,外杆上设置有外过滤网,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不会影响过滤效果;内杆和外杆上设置限位机构,对调节后的伸缩杆的长度进行固定,使整体结构稳定;内杆和设置第二过滤网组,对污水进行初次过滤,设置第一过滤网组和挡板组,对污水进行第二次过滤,挡板组能阻挡污水从底部通过,使污水中未被初次过滤掉的米粒、砾砂等垃圾在此处沉淀,不含这些垃圾的水则从挡板组上方的第一过滤网组通过,从而达到高效过滤的效果;当过滤装置内的垃圾堆积过多时,可以将其提起,然后将其内的垃圾倾倒出去,设置第一钢丝网、第二钢丝网、第三钢丝网、第四钢丝网、第五钢丝网和第六钢丝网,防止垃圾在倾倒的过程中洒落在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b部分放大图;

图7为c部分放大图;

图8为d-d方向的剖面图;

图9为e部分放大图;

其中: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第三伸缩杆5,第四伸缩杆6,第三固定杆7,第四固定杆8,第五伸缩杆9,第六伸缩杆10,第五固定杆11,第六固定杆12,连接杆13,第一上外杆14,第一上内杆15,第一下外杆16,第一下内杆17,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9,第三过滤网20,安装槽21,弹簧22,限位槽23,滚珠24,第一过滤网组25,挡板组26,第二过滤网组,27第一挡板28,第二挡板29,第三挡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安装的用于过滤的过滤框组、沿水平方向安装的用于连接过滤框组的八根连接杆13,过滤框组包括三个形状为长方形的过滤框,分别为位于右端的第一过滤框、位于第一过滤框左侧的第二过滤框、位于第二过滤框左侧的第三过滤框,第一过滤框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组25和挡板组26,第二过滤框内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组27。第一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的第一伸缩杆1、位于第一伸缩杆1下方的第二伸缩杆2、与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的前端连接的第一固定杆3、与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的后端连接的第二固定杆4,第一伸缩杆1包括第一内杆15、套设在第一内杆15上且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道的第一外杆14,第二伸缩杆2包括第二内杆17、套设在第二内杆17上且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道的第二外杆16,第一内杆15上设有贯穿第一滑道的第一过滤网18,第二内杆17上设有贯穿第二滑道的第一挡板28,第一过滤网18的底部与第一挡板2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外杆14上设有位于第一过滤网18左侧的第二过滤网19和位于第一过滤网18右侧的第三过滤网20,第二外杆16上设有位于第一挡板28左侧的第二挡板29和位于第一挡板28右侧的第三挡板30,第二过滤网19的底部与第二挡板2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过滤网20的底部与第三挡板3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组25包括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9和第三过滤网20,挡板组26包括第一挡板28、第二挡板29和第三挡板30。第一外杆14和第二外杆16的后端均为封闭状态,第一外杆14前端有供第一内杆15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二外杆16前端有供第二内杆17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一内杆15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内杆17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外杆14的后端与第二固定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外杆16的后端与第二固定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18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杆3的后侧面连接,第二过滤网19和第三过滤网20的后端与第二固定杆4的前侧面连接。

第二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伸缩杆5、位于第三伸缩杆5下方的第四伸缩杆6、与第三伸缩杆5和第四伸缩杆6的前端连接的第三固定杆7、与第三伸缩杆5和第四伸缩杆6的后端连接的第四固定杆8,第三伸缩杆5包括第三内杆、套设在第三内杆上且下表面开设有第三滑道的第三外杆,第四伸缩杆6包括第四内杆、套设在第四内杆上且上表面开设有第四滑道的第四外杆,第三内杆和第四内杆之间设有贯穿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的第四过滤网,第三外杆和第四外杆之间设有位于第四过滤网左侧的第五过滤网和位于第四过滤网右侧的第六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组27包括第四过滤网、第五过滤网和第六过滤网。第三外杆和第四外杆的后端均为封闭状态,第三外杆的前端有供第三内杆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四外杆前端有供第四内杆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三内杆的前端与第三固定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第四内杆的前端与第三固定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外杆的后端与第四固定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四外杆的后端与第四固定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第四过滤网的前端与第三固定杆7的后侧面连接,第五过滤网和第六过滤网的后端与第四固定杆8的前侧面连接。

第三过滤框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的第五伸缩杆9、位于第五伸缩杆9下方的第六伸缩杆10、与第五伸缩杆9和第六伸缩杆10的前端连接的第五固定杆11、与第五伸缩杆9和第六伸缩杆10的后端连接的第六固定杆12,第五伸缩杆9包括第五内杆、套设在第五内杆上的第三外杆,第六伸缩杆10包括第六内杆、套设在第六内杆上的第六外杆,第五外杆和第六外杆的后端均为封闭状态,第五外杆的前端有供第五内杆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六外杆的前端有供第六内杆朝前方滑动的开口,第五内杆的前端与第五固定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六内杆的前端与第五固定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五外杆的后端与第六固定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六外杆的后端与第六固定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杆2和第四伸缩杆6之间连接有第一钢丝网,第四伸缩杆6和第六伸缩杆10之间连接有第二钢丝网,第一钢丝网和第二钢丝网位于该过滤装置的底部,第一固定杆3和第三固定杆7之间连接有第三钢丝网,第三固定杆7和第五固定杆11之间连接有第四钢丝网,第三钢丝网和第四钢丝网位于该过滤装置的前侧面,第二固定杆4和第四固定杆8之间连接有第五钢丝网,第四固定杆8和第六固定杆12之间连接有第六钢丝网,第五钢丝网和第六钢丝网位于该过滤装置的后侧面。

第一外杆14和第一内杆15之间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一外杆14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的8个第一安装槽21、位于第一安装槽21内的第一弹簧22、与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滚珠24、位于第一内杆15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一滚珠24相配合的16个第一限位槽23,第一安装槽21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4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4个,第一限位槽23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8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8个。第二外杆16和第二内杆17之间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二外杆16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的8个第二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滚珠、位于第二内杆17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二滚珠相配合的16个第二限位槽,第二安装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4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4个,第二限位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8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8个。第三外杆和第三内杆之间有第三限位机构,第三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三外杆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的8个第三安装槽、位于第三安装槽内的第三弹簧、与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三滚珠、位于第三内杆的外表面上且与第三滚珠相配合的16个第三限位槽,第三安装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4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4个,第三限位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8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8个。第四外杆和第四内杆之间有第四限位机构,第四限位机构包括位于第四外杆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的8个第四安装槽、位于第四安装槽内的第四弹簧、与第四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的第四滚珠、位于第四内杆的外表面上且与第四滚珠相配合的16个第四限位槽,第四安装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4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4个,第四限位槽呈两排分布,分别为位于左侧的一排8个和位于右侧的一排8个。

使用时,同时调节第一伸缩杆1、第二伸缩杆2、第三伸缩杆5、第四伸缩杆6、第五伸缩杆9个第六伸缩杆10的长度,使过滤装置的宽度与下水道的宽度相匹配,内杆在外杆内滑动,限位机构对内杆和外杆的位置关系进行限位,保证内杆与外杆的位置关系牢固,将过滤装置放入下水道的入口处,污水通过第三过滤框进入过滤装置,经第二过滤网组27的初步过滤,然后被挡板组26挡下来,被挡住的污水中的米粒、砾砂等垃圾在此处沉淀,不含这些垃圾的水则通过位于挡板组上方的第一过滤组25流出去,当过滤装置中的垃圾堆积过多时,将其提起,将内部的垃圾倾倒进垃圾桶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