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2480发布日期:2020-05-15 15: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绿化与水系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品位提升的关键,对于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来说,利用城市河道修筑景观湖泊和景观水库等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城市河道治理时往往需要在满足行洪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防渗处理,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这样在城市河道流动水条件下需要选用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渗效果好和抗冲刷能力强的防渗结构形式,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包括第一堤坝,所述第一堤坝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河床,所述河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黏土层,所述黏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河床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堤坝,所述第一堤坝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河岸,所述第一堤坝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网架,所述第一钢筋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沥青层,所述第一沥青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泥层,所述第二堤坝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河岸,所述第二堤坝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网架,所述第二钢筋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河岸和第二河岸的右侧面均固定连通有导流管,两个所述导流管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通有l型通管,两个所述l型通管的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贯穿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并延伸至底座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水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水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台阶。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钢筋层,每个所述钢筋层的大小相等。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通过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对水进行初步防渗,通过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对水进行二次防渗透,实现对水进行防渗透,避免水渗透到河床内导致出现对河流附近的环境和土壤污染,通过第一钢筋网架和第二钢筋网架对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进行支撑,避免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进行固定,避免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由于地质塌陷导致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出现断裂现象,通过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对水流进行缓冲,通过底座对河床进行保护,避免河床被水流冲低,造成河床越来越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河床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台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河岸、2第一堤坝、3第一台阶、4第一水泥层、5第一沥青层、6第一钢筋网架、7第一连接层、8第一缓冲层、9底座、10钢筋层、11黏土层、12第二缓冲层、13l型通管、14第二河岸、15第二台阶、16第二水泥层、17导流管、18第二钢筋网架、19第二沥青层、20河床、21第二堤坝、22第二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包括第一堤坝2,第一堤坝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河床20,河床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黏土层11,黏土层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9,底座9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钢筋层10,每个钢筋层10的大小相等,通过钢筋层10对底座9进行支撑,避免底座9由于水压过大导致断裂现象,河床2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堤坝21,第一堤坝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河岸1,第一河岸1和第二河岸14的右侧面均固定连通有导流管17,两个导流管1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通有l型通管13,两个l型通管13的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贯穿第一水泥层4和第二水泥层16并延伸至底座9的上方,第一水泥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8,第二水泥层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12,通过第一缓冲层8和第二缓冲层12在水量过多时,水淹没过第一缓冲层8和第二缓冲层12进行缓冲,避免水流过于湍急,通过导流管17和l型通管13的配合将雨水排入河道内部,避免出现路上积水过多现象,第一堤坝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层7,第一连接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网架6,第一钢筋网架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沥青层5,第一沥青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泥层4,第二堤坝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河岸14,第二堤坝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层22,第二连接层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网架18,第二钢筋网架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沥青层19,第二沥青层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层16,第一水泥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台阶3,第二水泥层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台阶15,通过第一台阶3和第二台阶15对河流的水位进行测试,并且提醒人们水深。

工作原理:通过第一水泥层4和第二水泥层16对水进行初步防渗,通过第一沥青层5和第二沥青层19对水进行二次防渗透,通过第一钢筋网架6和第二钢筋网架18对第一沥青层5和第二沥青层19进行支撑,通过第一缓冲层8和第二缓冲层12对水流进行缓冲,通过底座9对河床20进行保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包括第一堤坝(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堤坝(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河床(20),所述河床(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黏土层(11),所述黏土层(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9),所述河床(2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堤坝(21),所述第一堤坝(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河岸(1),所述第一堤坝(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层(7),所述第一连接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网架(6),所述第一钢筋网架(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沥青层(5),所述第一沥青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泥层(4),所述第二堤坝(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河岸(14),所述第二堤坝(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层(22),所述第二连接层(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网架(18),所述第二钢筋网架(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沥青层(19),所述第二沥青层(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泥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河岸(1)和第二河岸(14)的右侧面均固定连通有导流管(17),两个所述导流管(17)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通有l型通管(13),两个所述l型通管(13)的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贯穿第一水泥层(4)和第二水泥层(16)并延伸至底座(9)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层(8),所述第二水泥层(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层(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台阶(3),所述第二水泥层(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台阶(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的内部固定镶嵌有两个钢筋层(10),每个所述钢筋层(10)的大小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包括第一堤坝,所述第一堤坝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河床,河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黏土层,黏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河床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堤坝。该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实现对水进行防渗透,避免水渗透到河床内导致出现对河流附近的环境和土壤污染,通过第一钢筋网架和第二钢筋网架对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进行支撑,避免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进行固定,避免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由于地质塌陷导致第一沥青层和第二沥青层出现断裂现象,通过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对水流进行缓冲,通过底座对河床进行保护,避免河床被水流冲低,造成河床越来越深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黄为;张媚青;徐永乐;卢秉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6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