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扶手装置和挖掘机。
背景技术:
挖掘机上常用的扶手装置通常是在扶手杆的两端各利用一段圆钢焊接在挖掘机主体上,在挖掘机振动工况下扶手杆经常出现断裂。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扶手杆与上安装板之间设置套管增加两者间的连接强度,然而扶手断裂概率依然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扶手装置和挖掘机,其扶手断裂概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扶手装置,用于安装于挖掘机主体,包括扶手杆、安装板和第一吸能组件,扶手杆的一端通过安装板固定于挖掘机主体,第一吸能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扶手杆和安装板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包括橡胶套或尼龙套,橡胶套或尼龙套套设于扶手杆的外壁并与安装板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橡胶套或尼龙套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断缺口以方便套设于扶手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能组件包括第一夹套,第一夹套夹持扶手杆且第一夹套连接于安装板,第一弹性件衬设于第一夹套内以与扶手杆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扶手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用于连接于挖掘机主体,扶手杆连接有第二吸能组件,第二吸能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设置于扶手杆和挖掘机主体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扶手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板,另一端连接于扶手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杆靠近安装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吸能组件,第三吸能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支撑杆和安装板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杆与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杆与扶手杆通过螺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扶手杆连接于支撑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夹套,第二夹套套设于扶手杆外部并与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上述扶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扶手装置包括扶手杆、安装板和第一吸能组件,扶手杆的一端通过安装板固定于挖掘机主体,第一吸能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扶手杆和安装板之间。挖掘机包括扶手装置。本扶手装置通过设置带有弹性件的第一吸能组件,当挖掘机处于振动工况时,由于扶手杆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在扶手杆和安装板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扶手杆和安装板之间产生强烈碰撞,能够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挖掘机扶手装置断裂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扶手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扶手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扶手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第二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扶手装置;110-扶手杆;111-第一立杆;112-第一扁平段;113-扶手主体;114-第二扁平段;115-第二立杆;116-第一弯折段;130-安装板;132-第一板;133-加强板;134-第二板;150-第一吸能组件;151-断缺口;152-第一弹性件;153-箍紧部;154-第一夹套;155-连接部;160-第二吸能组件;162-第二弹性件;164-第三夹套;170-支撑杆;171-第三扁平段;172-第二夹套;173-第四扁平段;174-第一夹片;175-卡手;176-第二夹片;177-卡孔;179-第二弯折段;180-环绕部;181-固定部;185-第三吸能组件;186-第三弹性件;187-第四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扶手装置100,用于安装于挖掘机主体。扶手装置100包括扶手杆110、安装板130和第一吸能组件150,扶手杆110的一端通过安装板130固定于挖掘机主体,第一吸能组件150包括第一弹性件152,第一弹性件152设置于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
扶手杆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杆111、扶手主体113和第二立杆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11、第二立杆115均用于连接于挖掘机主体,挖掘机主体设置有柴油箱和平台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柴油箱高于平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11通过安装板130连接于挖掘机的柴油箱,第二立杆115用于连接于挖掘机的平台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11和第二立杆115也可以连接于挖掘机主体的其他部位,仅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扶手主体113整体呈倾斜状态连接于第一立杆111和第二立杆115之间,扶手主体113用于供用户扶持,扶手主体113与第一立杆111之间通过弯杆过渡连接。
第一立杆111远离扶手主体113的一端连接安装板130,安装板130用于固定于挖掘机的柴油箱。第一立杆111连接安装板130的一端设置呈扁平状的第一扁平段112,第一扁平段112与安装板130通过螺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11为圆管,圆管连接安装板130的一端被压扁从而形成第一扁平段112,以方便与安装板130螺栓连接,从而将扶手杆110连接于挖掘机的柴油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扁平段112与安装板130通过两个螺栓紧固连接,以保证两者间的连接强度。
扶手杆110远离安装板130的一端用于连接于挖掘机主体。具体地,第二立杆115远离扶手主体113的一端呈l形弯折形成第一弯折段116,第一弯折段116用于固定于挖掘机的平台结构。第一弯折段116设置有呈扁平状的第二扁平段114,第二扁平段114与第一扁平段112的结构相同。第二立杆115整体为圆管,第一弯折段116连接平台结构的一端被压扁从而形成第二扁平段114。挖掘机的平台结构设置有固定板,第二扁平段114与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扶手杆110连接于挖掘机的平台结构。
为提高结构强度,第一立杆111、扶手主体113、弯杆和第二立杆115一体成型。整个扶手杆11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仅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安装板130包括第一板132和连接于第一板132的一侧的第二板134,第一板132和第二板134之间呈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32可通过螺栓紧固于挖掘机的柴油箱。第二板134垂直于第一板132,第二板134用于固定第一立杆111。第二板134与第一立杆111的第一扁平段112的扁平面大致平行,第二板134和第一扁平段112均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安装孔,从而第一扁平段112和第二板134可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扶手杆110与安装板13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而避免采用传统的焊接连接,可避免在振动工况下焊缝开裂导致扶手杆110与安装板130连接处的断裂问题。同时,螺栓连接可避免焊接所存在的扶手杆110的应力集中问题,连接强度和连接弹性度更好。此外,第一板132和第二板134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133,以提高安装板130的结构强度。
为缓冲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的振动,扶手装置100包括第一吸能组件150。第一吸能组件150包括第一弹性件152,第一弹性件152设置于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2包括橡胶套或尼龙套,橡胶套或尼龙套套设于扶手杆110的外壁并与安装板130接触,从而在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橡胶套或尼龙套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断缺口151以方便套设于扶手杆11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2也可以为硅胶套,仅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好地固定第一弹性件152,第一吸能组件150包括第一夹套154,第一夹套154夹持扶手杆110且第一夹套154连接于安装板130,第一弹性件152衬设于第一夹套154内以与扶手杆110接触。第一夹套154包括箍紧部153和连接于箍紧部153的连接部155。箍紧部153整体呈u形。第一弹性件152衬设在箍紧部153的内壁,箍紧部153将第一弹性件152箍在第一立杆111的外壁。连接部155设置于箍紧部153的两端且两个连接部155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两端的连接部155均开设有螺栓安装孔,连接部155与安装板130的第二板134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从而第一夹套154可保证第一弹性件152能够被紧固于第一立杆111上且进一步增加了第一立杆111与安装板1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相对于采用套管进行刚性连接的方式来说,连接弹性更好,防断裂性能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扶手杆110连接有第二吸能组件160,第二吸能组件160包括第二弹性件162,第二弹性件162用于设置于扶手杆110和挖掘机主体之间。具体地,为好地吸收掉振动能量,避免扶手杆110发生断裂,第一弯折段116远离扶手主体1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吸能组件160。第二吸能组件160与第一吸能组件15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吸能组件160包括第三夹套164和衬设于夹套内的第二弹性件162,第二弹性件162为橡胶套或尼龙套,第二弹性件162被第三夹套164紧固于第一弯折段116外,且第三夹套164通过螺栓固定于平台结构。第二弹性件162与第一弯折段116直接接触,从而在扶手杆110和平台结构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吸收振动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扶手杆110的强度,扶手装置100包括支撑杆170,支撑杆170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板130,另一端连接于扶手杆110,以对扶手杆110起到支撑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杆170,仅需保证扶手杆110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7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扁平段171和第四扁平段173,支撑杆170为圆管,圆管的两端被压扁以形成第三扁平段171和第四扁平段173。第三扁平段171和第四扁平段173均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请参照图1、图3和图5,支撑杆170与扶手杆110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第三扁平段171通过螺栓连接于扶手杆110。扶手杆110连接于支撑杆17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夹套172,第二夹套172套设于扶手杆110外部并与支撑杆170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夹套172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夹片174和第二夹片176。第一夹片174和第二夹片176均为弯曲状。第一夹片174的一端设置有卡手175,第二夹片176的一端设置有与卡手175配合的卡孔177,卡手175能够卡入卡孔177内从而连接第一夹片174和第二夹片176。第一夹片174远离卡手175的一端、第二夹片176远离卡孔177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第一夹片174和第二夹片176在一端卡接后共同包围扶手主体113以夹持扶手杆110,第一夹片174和第二夹片176的另一端与支撑杆170的第三扁平段17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支撑杆170连接于扶手杆110。采用第二夹套172实现支撑杆170和扶手杆110之间的螺栓连接,避免在支撑杆170和扶手杆110之间使用焊接,减小焊缝应力集中,减少支撑杆170和扶手杆110之间连接处的断裂问题的发生。
请参照图6,第二夹套172可以包括环绕部180和固定部181,环绕部180沿周向包围扶手主体113,固定部181设置在环绕部180的两端且两者沿朝远离环绕部180的方向延伸,两个固定部181大致平行,且两个固定部181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安装孔。该种夹套结构也可以实现支撑杆170和扶手杆110之间使用螺栓固定的目的。
支撑杆170与安装板130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第四扁平段173通过螺栓连接于安装板130。具体地,支撑杆170远离第二夹套172的一端设置第二弯折段179,第二弯折段179远离第二夹套172的一端被压扁以形成第四扁平段173。第四扁平段173的扁平面与安装板130的第二板134大致平行。第四扁平段173螺栓连接于第二板134远离第一立杆111的一侧,从而将支撑杆170固定于安装板130。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扁平段173大致与第一立杆111的延伸方向平行。支撑杆170的整体呈多段弯折状,其具体弯折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中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扁平段173也可以与第一立杆111的延伸方向交叉或垂直,仅需保证第四扁平段173的扁平面与安装板130的第二板134大致平行以方便安装螺栓即可。
由此,扶手杆110与安装板130之间、扶手杆110与挖掘机平台之间、扶手杆110与支撑杆170之间、支撑杆170与安装板130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使得整个扶手装置100的任何连接位置均避免使用焊接,减少焊缝,提高扶手装置100的连接弹性,避免焊缝易开裂的问题。
为防止支撑杆170断裂,支撑杆170靠近安装板130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吸能组件185,第三吸能组件185包括第三弹性件186,第三弹性件186设置于支撑杆170和安装板130之间。第三吸能组件185与第一吸能组件150、第二吸能组件160的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第三吸能组件185包括第四夹套187和衬设于夹套内的第三弹性件186,第三弹性件186为橡胶套或尼龙套,第三弹性件186被第四夹套187紧固于第二弯折段179外,第四夹套187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板130的第二板134远离第一立杆111的一侧。第三弹性件186与第二弯折段179直接接触,从而在支撑杆170和安装板13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吸收振动能量,相对于采用套管进行刚性连接的方式来说,连接弹性更好,防断裂性能更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挖掘机,包括扶手装置100。挖掘机包括挖掘机主体,挖掘机主体设置有柴油箱和平台结构,掘机扶手装置100中的扶手杆110通过安装板130固定于柴油箱,安装板130与柴油箱通过螺栓连接。扶手杆110远离安装板130的一端与平台结构螺栓连接。
扶手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扶手杆110的第一立杆111用于通过安装板130固定于柴油箱,第二立杆115用于连接于挖掘机的平台结构。第一立杆111设置第一扁平段112从而与安装板130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立杆111与安装板130之间连接有第一吸能组件150,第一吸能组件150包括橡胶套或者尼龙套等第一弹性件152,以吸收振动,起到缓冲作用。
第二立杆115设置第二扁平段114从而与平台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立杆115连接于平台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吸能组件160,第二吸能组件160包括第二弹性件162,第二弹性件162用于设置于第二立杆115和平台结构之间,以吸收振动,起到缓冲作用。
支撑杆170的一端与套设于扶手杆110的第二夹套172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130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杆170连接于安装板130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吸能组件185,第三吸能组件185包括第三弹性件186,第三弹性件186设置于支撑杆170和安装板130之间,以吸收振动,起到缓冲作用。
扶手装置100中所有零部件的连接处均采用螺栓连接,避免了使用传统焊接导致的焊接变形和安装变形问题,减小扶手杆110产生应力集中的概率,减少振动工况下扶手装置100的断裂问题的发生。设置第一吸能组件150、第二吸能组件160和第三吸能组件185,在振动工况下,对扶手杆110、支撑杆170和安装板13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相对于焊接或者套管连接来说,可减小对扶手连接位置的冲击,防止扶手装置100断裂。
扶手装置100通过在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设置带有弹性件的第一吸能组件150,当挖掘机处于振动工况时,由于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52,第一弹性件152在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扶手杆110和安装板130之间产生强烈碰撞,能够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挖掘机扶手装置100断裂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