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0025发布日期:2020-08-11 20:13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大量的公路、铁路工程应运而生,这势必造成大量的边坡工程出现,而这些边坡多为人工开挖而成,使原有的植被被破坏,平衡被打破,故如何保持边坡的稳定以及坡面的绿化治理是目前边坡工程的研究重点。

授权公告号为cn2027872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边坡绿化排水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和排水槽,框架结构由网格组成,网格内围成的区域为种植区,网格的下边棱内沿与坡面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水的夹角,框架结构的两个相邻网格之间的竖直棱上设置有排水槽,网格的下边棱内沿与坡面之间设置的夹角与所述排水槽连通。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并且通过在种植区种植绿植,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但是,绿植种植初期,根系脆弱,遇上干旱天气或砂石层较厚的疏松多孔地质,种植区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绿植容易缺水干枯甚至死亡,成活率不高,绿化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具有提升种植区绿植存活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道路边坡绿化排水结构,包括将边坡坡面划分为多个种植区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由沿边坡斜坡设置的主骨架和沿主骨架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骨架组成,所述支骨架为尖端朝向边坡坡顶的人字骨架,所述主骨架的正面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壁开设有蓄水腔,所述边坡内位于种植区下方区域铺设有平行于坡面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封口、另一端与蓄水腔连通,所述管道的外壁开设有贯穿至管道内壁的通孔,所述管道内穿设有吸水条,所述吸水条的一端伸入蓄水腔内、另一端穿出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边坡坡面上的框架结构浇筑完成,以及种植区内种植上绿植后,首先对边坡进行洒水,让种植区土壤湿润,同时对主骨架上多个蓄水腔内灌水,在种植区土壤中水分蒸发或流失后,种植区下方的管道内的吸水条,通过毛细效应将蓄水腔中贮存的水分吸入到吸水条伸出管道外的一端,湿润周围土壤,保持吸水条伸出管道部位周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效避免种植区内绿植由于土壤内水分含量过低枯死,提升绿植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的外壁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管道内穿设有多根吸水条,多根所述吸水条的一端均匀穿出多个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管道外壁上开设多个通孔,并使多根吸水条从每个通孔处均匀穿出,提升吸水条能够湿润的土壤面积,增加种植区内土壤水分含量,有效避免绿植枯死,提升绿植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骨架包括固土层和导水边,所述固土层嵌设于边坡坡面上,所述导水边固定设置于固土层正面的下边缘处,所述导水边的正面与所述主骨架的正面共面,所述排水槽的侧壁在与支骨架连接处开设有位于导水边上方的缺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气或人工对边坡洒水时,洒落在占据边坡面积最大的种植区内的水分,在未及时被土壤吸收而汇聚在种植区下边缘的支骨架上后,被支骨架上的导水边阻挡、导流,最后从主骨架上排水槽侧壁的缺口处流入排水槽中,并首先流入和补充蓄水腔内水位,加快蓄水腔内的水的收集效率,并提升对下雨天雨水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的深度沿边坡坡面向下方向逐渐加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势较大时,汇入排水槽中的雨水自坡顶向下逐渐增加,而自坡顶向下逐渐加深的排水槽能逐步提升排水槽的排水量,将雨水约束在排水槽内,减少水流对种植区内土壤的冲刷,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保持边坡坡面土壤完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内沿自身长度方向铺设有渗水砖,所述渗水砖位于蓄水腔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雨水汇集或人工洒水时,水流流入排水槽内后在渗水砖上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逐渐渗入渗水砖下层的蓄水腔内,过滤掉水流中的落叶和泥沙,有效避免杂质在蓄水腔内堆集,以造成蓄水腔的容积减少,保持蓄水腔有足够水量支撑吸水条对种植区内土壤的加湿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坡的坡脚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底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去水沟,所述去水沟上方铺设有过滤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边坡上水流流下后,最终流入边坡坡脚处的排水沟内,在流入排水沟中后,污水被排水沟内的过滤板过滤后流入排水沟底部的去水沟中,汇聚流走,将落叶、石块等杂质垃圾过滤在排水沟上层,有效避免垃圾被水流冲走,同时使环卫人员在清理排水沟内垃圾时无需从污水中翻找,方便环卫人员打扫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去水沟平行开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去水沟分别位于排水管底壁的两侧,所述过滤板自排水沟竖直侧壁向排水沟底壁中部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沟两侧倾斜设置过滤板,使排水沟内的垃圾和污水经过滤后,垃圾向排水沟中部汇聚,污水依然能从过滤板上的网孔中继续过滤流入去水沟内,有效避免垃圾将过滤板网孔堵塞,保持过滤板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内竖直固定设置有用于分隔排水沟的竖直滤板,所述竖直滤板沿排水沟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沟内间隔设置多块竖直滤板,能将排水沟分隔成多段,有效避免在边坡局部流下的水流湍急时,将排水沟内的垃圾冲散,方便环卫人员集中定点清理排水沟内的垃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一、在边坡坡面上的框架结构中,主骨架上多个蓄水腔内灌水,在种植区土壤中水分蒸发或流失后,种植区下方的管道内的吸水条将蓄水腔中贮存的水分吸入到伸出管道外的一端,湿润周围土壤,有效避免种植区内绿植由于土壤内水分含量过低枯死,提升绿植存活率;

二、在边坡上水流流下并流入边坡坡脚处的排水沟内后,污水被排水沟内的过滤板过滤后流入去水沟中,汇聚流走,将垃圾过滤在排水沟上层,有效避免垃圾被水流冲走,同时使环卫人员在清理排水沟内垃圾时无需从污水中翻找,方便环卫人员打扫工作;

三、在排水沟内间隔设置多块竖直滤板,能将排水沟分隔成多段,有效避免在边坡局部流下的水流湍急时,将排水沟内的垃圾冲散,方便环卫人员集中定点清理排水沟内的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框架结构;11、种植区;12、边坡;2、主骨架;21、排水槽;22、蓄水腔;23、缺口;3、支骨架;31、固土层;32、导水边;4、管道;41、通孔;42、吸水条;5、渗水砖;6、排水沟;61、去水沟;62、过滤板;63、竖直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道路边坡12绿化排水结构,包括将边坡12坡面划分为多个种植区11的框架结构1。框架结构1由主骨架2和支骨架3组成,主骨架2沿边坡12斜坡设置,并且沿边坡12长度方向均匀平行间隔设置有多根,支骨架3为尖端朝向边坡12坡顶的人字骨架,位于相邻两根主骨架2之间,并且支骨架3沿主骨架2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相邻两根主骨架2与两者之间的两根支骨架3所围成的区域即为种植区11,且主骨架2与边坡12坡顶护肩、坡底护脚结合一根支骨架3同样构成种植区11。

如图1所示,行人垂直于边坡12坡面进行观测的观测面为正面。主骨架2的正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21,排水槽21的深度自边坡12坡顶向下逐渐加深。支骨架3包括固土层31和导水边32,固土层31嵌设在边坡12上,固土层31的两端与两侧主骨架2连接在一起,导水边32与固土层31一体成型,位于固土层31正面的下边缘处。导水边32的正面与主骨架2的正面共面,排水槽21的侧壁上在与支骨架3连接处开设有位于导水边32上方的缺口23,缺口23深度为导水边32高度。便于将种植区11内的地表水导流入排水槽21中。

如图2、3所示,排水槽21内铺设有一层渗水砖5,排水槽21的底壁开设有蓄水腔22,蓄水腔22沿排水槽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位于两根支骨架3的中间位置。结合图1,种植区11内的泥土中埋设有管道4,管道4的一端封口,另一端与蓄水腔22连通。管道4内穿设有吸水条42,吸水条42材质选用pva吸水海绵,吸水条42的一端伸入蓄水腔22中,并接触到蓄水腔22底壁。管道4的外壁上开设有开穿入管道4内的通孔41,通孔41在管道4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吸水条42远离蓄水腔22的一端从通孔41穿出管道4,每一个通孔41内均穿设有一根吸水条42。通过吸水条42的毛细效应,将蓄水腔22内存储的水吸起,能够对管道4周围土壤进行湿润,保持土壤内水分含量,有效避免绿植在刚种植不久后因为种植区11土壤干燥,从而造成绿植干枯死亡,加快种植区11绿植成长效率。

如图1所示,边坡12的坡脚处沿边坡12长度方向开挖有排水沟6,排水沟6的底壁靠近两侧的竖直侧壁开挖有两条去水沟61,去水沟61上方铺设有过滤板62,过滤板62从排水沟6两侧向排水沟6中部向下倾斜,过滤板62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污水经排水沟6两侧过滤板62过滤后,垃圾向排水沟6中部汇集。排水沟6内还竖直固定设置有竖直滤板63,竖直滤板63在排水沟6内间隔设置有多块,用于将排水沟6隔断为多段,有效避免边坡12上垃圾被大雨冲刷入排水沟6内后,被雨水冲散,便于环卫人员对垃圾定点清理。

具体工作过程:在对边坡12的坡面进行加固和绿化工作时,在边坡12上灌筑成型出主骨架2和支骨架3,同时一体成型出主骨架2上的排水槽21以及排水槽21底部间隔分布的蓄水腔22。在主骨架2和支骨架3浇筑完成后,在主骨架2和支骨架3围成的种植区11内开挖渠道,将带内部带有吸水条42的管道4放置入渠道内,并将管道4未封口的一端插入主骨架2上的蓄水腔22中。使管道4内吸水条42从管道4伸入蓄水腔22一端伸出并深入到与蓄水腔22底部接触,最后将渠道填土封闭,即完成边坡12固土防护的框架结构1搭建。

在边坡12坡面上的框架结构1浇筑完成后,在种植区11内种植上绿植,并对边坡12进行洒水,让种植区11土壤湿润。同时对主骨架2上多个蓄水腔22内灌水,在种植区11土壤中水分蒸发或流失后,种植区11下方的管道4内的吸水条42,通过毛细效应将蓄水腔22中贮存的水分吸入到吸水条42伸出管道4外的一端,湿润周围土壤,保持吸水条42伸出管道4部位周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效避免种植区11内绿植由于土壤内水分含量过低枯死,提升绿植存活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