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1587发布日期:2020-07-14 16:38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燃煤电站后续扩建项目中,凝汽器的循环水管需要穿过目前的输煤运输铁路专线,而为了安全和节约空间考虑,循环水管需从输煤运输铁路专线的下方穿过,这种方法就必须将施工位置处的铁路移除后进行循环水管的施工,这就必然会造成该铁路运输专线暂时无法向储煤场运输燃煤,进而造成在管道施工期间,储煤场中的燃煤的储存量不断下降。因此,为了保证燃煤电站的持续运行,在储煤场中的燃煤储存量下降至临界点之前,就必须完成循环水管的施工工作。

现有的循环水管穿过铁路专线的施工方法是:将施工位置处的铁路轨道移除后进行开挖,然后在底部浇筑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凝固并达到要求后,在混凝土垫层上部覆盖砂垫层后进行循环水管的布置,布置完成后进行循环水管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施工,模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并验收合格后,再将移除的铁轨道道恢复至原位,至此完成循环水管的施工。但是该方法的施工工期至少需要25天,施工工期较长,不适用于储煤场储存能力较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工期短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轨道,设置在轨道下方的轨枕,设置在轨枕下方的石渣垫层;所述石渣垫层的下方设置有预制层;所述预制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垫层;所述预制层包括至少一个预制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具有至少一个横跨轨道的预制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沿轨道的宽度方向拼接的至少两个预制混凝土管廊,每个预制混凝土管廊内具有至少一个管廊孔,所有预制混凝土管廊上的相对应位置的管廊孔构成所述预制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管廊的顶部具有预埋件;相邻预制混凝土管廊的预埋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预制混凝土管廊拼接位置处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的下方,支撑梁的另一端位于另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挡石条。

进一步的,所述石渣垫层的厚度≥400mm。

进一步的,所述砂垫层的厚度≥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节约了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进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预制混凝土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

图5是将循环水管穿过铁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轨道,2-轨枕,3-石渣垫层,4-砂垫层,5-预制混凝土构件,6-预制通道,7-预制混凝土管廊,8-管廊孔,9-预埋件,10-连接件,11-支撑梁,12-挡石条,13-循环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轨道1,设置在轨道1下方的轨枕2,设置在轨枕2下方的石渣垫层3;所述石渣垫层3的下方设置有预制层;所述预制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垫层4;所述预制层包括至少一个预制混凝土构件5,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内具有至少一个横跨轨道1的预制通道6。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从上向下依次包括轨道1、轨枕2、石渣垫层3、预制层和砂垫层4。所述轨道1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在若干个轨枕2的上方,在轨枕2的下方设置有石渣垫层3。所述石渣垫层3为由若干个小石子铺设而成,其作用是支撑轨枕2,把轨枕2上部的巨大压力均匀地传递到预制混凝土构件5上,并固定轨枕2的位置,阻止轨枕2纵向或横向移动,缓和了机车车辆轮对钢轨的冲击。作为优选,所述石渣垫层3的厚度≥400mm。

所述预制层包括至少一个预制混凝土构件5,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是在现场施工之前,就已经预制成型的结构件,其载荷计算应考虑机车车辆满载通过时的最大动载荷。预制混凝土构件5内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整体浇筑后按规范进行保养,保证成型后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每个预制混凝土构件5内具有至少一个预制通道6,所述预制通道6的作用是供循环水管13穿过。所述砂垫层4是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和碎石、卵石,经分层夯实,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其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作为优选,所述砂垫层4的厚度≥5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首先选定施工位置,将施工位置处的轨道1和轨枕2移开;然后向下开挖,开挖完成后在底部铺砂垫层4,砂垫层4的厚度≥50mm,然后通过吊装设备将预制混凝土构件5放在砂垫层4上;然后采用吊车和滚杠将循环水管13穿入预制混凝土构件5的预制通道6;然后回填砂子、并在预制混凝土构件5的顶部铺石渣垫层3,石渣垫层3的厚度≥400mm,且保证石渣垫层3的顶部与轨枕2的底部标高一致;然后将移开的轨枕2和轨道1安装至原位置,至此完成循环水管13的安装工作,其结构如图5所示。

在大型燃煤电站后续扩建项目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构件5,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节约了模板施工的时间和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可将循环水管13的施工工期控制在5天以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尤其适用于储煤场储存能力较小的情况。

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可以为整体预制成型,但是整体预制成型后的结构的体积大、重量大,对运输和吊装的要求均较高,进而会增加运输和吊装时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了降低预制混凝土构件5在运输和吊装时的安全风险,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包括沿轨道1的宽度方向拼接的至少两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每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内具有至少一个管廊孔8,所有预制混凝土管廊7上的相对应位置的管廊孔8构成所述预制通道6。图3、图4为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预制混凝土管廊7内具有两个管廊孔8。通过设置多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减小了每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体积和重量,进而降低了每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运输和吊装要求,提高了运输和吊装时的安全性。如图1、图2所示,多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拼接而形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所述预制混凝土管廊7上相对应位置的管廊孔8构成两个预制通道6,以供循环水管13穿过。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顶部具有预埋件9;相邻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预埋件9之间通过连接件10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9是预先安装在预制混凝土管廊7顶部的钢构件,以利于其他钢结构的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为型钢,优选为槽钢。安装时,如图1所示,连接件10的一端焊接在其中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顶部的预埋件9上,连接件10的另一端焊接在相邻的另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顶部的预埋件9上,以实现相邻的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连接。优选的,相邻的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拼缝处采用砂浆勾缝处理。

为了保证相邻的预制混凝土管廊7在拼接时,它们的拼接端的标高相一致,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设置在相邻预制混凝土管廊7拼接位置处的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下方,支撑梁11的另一端位于另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11为型钢,优选为槽钢。安装时,如图1所示,先将支撑梁11放在砂垫层4上,然后将其中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拼接端放在支撑梁11的一端的上方,将另一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拼接端放在支撑梁11的另一端的上方;由于支撑梁11为刚性件,因此通过支撑梁11就可保证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拼接端的标高相一致。作为优选,相邻的预制混凝土管廊7的拼接位置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梁11。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5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轨道1长度方向延伸的挡石条12。所述挡石条12可以与预制混凝土构件5在预制时一体成型;也可以在预制混凝土构件5预制成型后再安装在预制混凝土构件5的顶部。挡石条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通过挡石条12对石渣垫层3中的石子进行阻拦,防止石子从预制混凝土构件5顶部两端掉落,提高了石渣垫层3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