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8473发布日期:2020-05-29 13:50阅读:1641来源:国知局
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地坪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部位地坪因为下部回填土沉降而引起局部地坪沉降拉裂。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地坪一边按照原状态未改变,另一部分地坪跟随回填土下沉。

针对这个情况,一般性处理方式为直将地坪拆除,重新进行回填后二次浇注混凝土地坪。上述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返工工期长,加上破坏拆除,重新回填,再次浇注,时间过长,对于地坪正常的使用存在影响;2、返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对已施工完毕的混凝土进行破坏,存在周边人员安全管理、返工区域临时围挡、建筑垃圾外运等一系列问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3、返工施工成本高,该返工成本包含了原混凝土破除的费用、重新回填的费用、再次浇注的费用。从人材机方面分析,由于本身工程体量不大,却需要组织诸多工序施工,时间较长,存在人工与机械大量闲置浪费情况。

针对该情况,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地坪沉降处理方法(申请号为2019102108511,该方法通过在结构层下预埋了注浆管,采用劈裂注浆原理,通过在地坪下注浆,扩大、挤密土体体积,使地坪隆起,以抬升地坪减小地坪沉降,当地坪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可随时进行注浆,抬升地坪,减小沉降。上述方法虽然可预防后期地基沉降进行注浆处理,可在无尘环境下施工,不影响地坪的正常使用。但是,需要在地坪浇筑前就预埋注浆管,且注浆管网呈水平设置,两端伸出混凝土层外。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地坪施工初期的使用,对于没有预埋注浆管网的地坪来说并不适用,且注浆管网伸出的一端影响地坪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预埋,处理方式简单、快捷,能够将沉降混凝土地坪抬升后并对沉降位置进行注浆的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多根呈筒状的注浆管,并在每根注浆管上下两端、注浆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块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混凝土地坪厚度;s2,将注浆管间隔置于地坪沉降的裂缝中,插入注浆管时,应将注浆管带有翼缘的一侧对应地坪沉降的裂缝,并将注浆管插入裂缝中,然后旋转注浆管,使注浆管其中一侧的下翼缘板抵在沉降后的混凝土地坪层下;s3,抬升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具体的,将各个注浆管向上提升,直至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上表面抬升后与未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在每根注浆管左右两侧的上翼缘板下放置垫块,使抬升后的混凝土地坪层保持在抬升后的高度;s4,注浆,用高压注浆泵向各个注浆管内注入浆液,浆液通过所有注浆管被压入土层中;s5,待浆液达到强度后,旋转注浆管后取出所有注浆管,同时,向缝隙内继续注入浆液。这样,在地坪出现沉降后,只需在裂缝处放入制备好的注浆管,并通过注浆管抬升沉降后的混凝土地坪层,使之满足设计要求,再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通过浆液填满土层,使混凝土地坪层具有足够的支撑,填满沉降,完成沉降修复。该修复过程操作简单,无需过多的人工和机械。且浆液能够很快到达使用强度,修复时间短,不会对地坪的使用造成影响。另外,所使用的注浆管能够取出后多次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相邻两根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这样,注浆管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m以内,可有效确保浆液的压入量能够快速满足沉降的需求量。

进一步的,所述浆液为早强砂浆液。这样,修复时间短,快硬砂浆一般2小时就强度就达到要求,方便通行。

进一步的,在抬升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时,可在裂缝处放入撬棍并向上起撬,辅助地坪抬升。这样,采用撬棍能够辅助地坪抬升,从而减小注浆管的提升重力,并能够在注浆管下放入垫块之前对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保持在所需要的高度,与未沉降的地坪层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在每根注浆管上、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套有一防磨筒。这样,采用防磨筒后,能够防止注浆管被刮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防磨筒的上端两端分别设有一块呈水平设置的垫圈,所述垫圈呈环状,且每个垫圈均具有两个与上翼缘板或下翼缘板相对应的延伸部。这样,垫圈能够对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磨筒和垫圈一体成型,并采用橡胶制成。这样,橡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且制作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的上端伸出上翼缘板外,形成提拉部,所述注浆管的下端伸出下翼缘板外,且下端的出浆口为一个斜切口,朝沉降混凝土层方向设置。这样,上部的提拉部能够便于操作者握持提拉部将注浆管向上提拉,而下端的斜切口能够有效增大出浆口的出浆量,并增大浆液的流动性,使得浆液流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注浆管刚插入裂缝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注浆管注浆状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注浆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注浆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垫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未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1、沉降后的混凝土地坪层2、裂缝3、注浆管4、上翼缘板5、出浆口51、下翼缘板6、防磨筒7、垫圈8、延伸部81、垫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地坪混凝土沉降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多根呈筒状的注浆管4(如图4所示),并在每根注浆管4上下两端、注浆管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块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所述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之间的间距大于混凝土地坪厚度;s2,将注浆管4间隔置于地坪沉降的裂缝3中,插入注浆管4时,应将注浆管4带有翼缘的一侧对应地坪沉降的裂缝3(如图1所示),并将注浆管4插入裂缝3中,然后旋转注浆管4,使注浆管4其中一侧的下翼缘板6抵在沉降后的混凝土地坪层2下;s3,抬升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2,具体的,将各个注浆管4向上提升(同时,可在裂缝处放入撬棍并向上起撬,辅助地坪抬升),直至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2上表面抬升后与未沉降的混凝土地坪层1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在每根注浆管4左右两侧的上翼缘板5下放置垫块9(如图2所示,垫块9呈三角形,这中形状可满足不同抬升高度需求),使抬升后的混凝土地坪层保持在抬升后的高度;s4,注浆,用高压注浆泵向各个注浆管4内注入浆液(所述浆液为早强砂浆液),浆液通过所有注浆管4被压入土层中;s5,待浆液达到强度后,旋转注浆管4后取出所有注浆管4,同时,向缝隙3内继续注入浆液。

在旋转注浆管4时,所述下翼缘板6能够对地坪层下的土层形成切割,使其能够顺利地插在地坪层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翼缘板6的外侧厚度小于内侧厚度,这样,下翼缘板6更容易插入地坪层下。

另外,若在实施时,沉降的地坪层下的土层较硬,则需先用撬棍撬起沉降的地坪层,使沉降地坪层与沉降土层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后,再转动注浆管4,使下翼缘板6抵在沉降的地坪混凝土层下。

如图3所示,在插入注浆管4时,相邻两根注浆管4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本实施例中的注浆管4、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通过焊接固定,或一体成型,且采用钢材制成。在具体实施时上翼缘板5与注浆管4之间还可以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上下对应设置,在具体实施时,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可不用对称设置。两上翼缘板5需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相平行。

上翼缘板5与注浆管4固定连接时,所述上翼缘板5可为一个圆盘,这样可增大上翼缘板与垫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上翼缘板5还可以为两个对称设在注浆管两侧的工字钢,这样,工字钢的上翼缘可供操作者握持,进而便于对注浆管4旋转。

上翼缘板5与注浆管4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时,上翼缘板5可在注浆管4上上下移动并定位,具体的,上翼缘板5包括一内螺纹套筒,在内螺纹套筒21外侧设有一与抬升板13平行的挤压部22。在注浆管4上端、注浆管外壁上设有一个与内螺纹套筒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通过向不同方向转动上翼缘板,即可使上翼缘板在注浆管上上下移动并定位。

在每根注浆管4上、上翼缘板5和下翼缘板6之间套有一防磨筒7(如图4所示),在防磨筒7的上端两端分别设有一块呈水平设置的垫圈8(如图5所示),所述垫圈8呈环状,且每个垫圈8均具有两个与上翼缘板5或下翼缘板6相对应的延伸部81。所述防磨筒7和垫圈8一体成型,并采用橡胶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注浆管4的上端伸出上翼缘板5外(至少伸出30mm),形成提拉部,所述注浆管4的下端伸出下翼缘板6外,且下端的出浆口51为一个斜切口,朝沉降混凝土层方向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将注浆管4向上提升,可在注浆管4上可拆卸安装一个提升把手。具体的,可在注浆管的提拉部外表面设置螺纹,所述提升把手由一个与提拉部通过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筒和固定在内螺纹套筒一侧的把手组成,这样,装配时,通过向不同方向旋转即可将提升把手安装或拆卸。这样,在提升注浆管4时,即可安装提升把手后,向上提拉把手即可。当然,具体实施时,为了更方便提升,所述把手可设置两个,分别固定在内螺纹套筒的左右两侧。为了更加省力,在应用过程中,可将把手设为扁平状,在把手下面用一个伸缩式顶托顶升把手后,对注浆管4进行抬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