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7873发布日期:2020-06-16 20:3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河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多数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由于受到城市用地紧张、河道蓝线过窄、以及出于保障行洪排涝安全和河岸稳定需要等因素影响,需要对河道两侧的驳岸进行硬化处理。

但是驳岸硬化处理后,会阻断河流与河岸之间的有机联系,虽然一般会通过在硬质驳岸上摆设盆栽、种植垂直绿化植物来对硬质驳岸进行美化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流的景观效果,但是对河流的生态修复没有较好的作用,不能起到恢复河流横向连通性,以及重建和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生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河岸上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观消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驳岸硬化处理会阻断河流与河岸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使得河岸自然生境和自然景观消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相对两侧的硬质驳岸,以及环保植生毯和石笼挡墙,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与硬质驳岸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环保植生毯铺设于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石笼挡墙堆砌于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呈阵列排布于硬质驳岸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包括多个环保植生毯,多个环保植生毯依次连接,并沿河流覆盖于硬质驳岸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环保植生毯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硬质驳岸固定,各相邻的环保植生毯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环保植生毯包括定型层及回填层,定型层为网状结构并固定于硬质驳岸上,回填层设置于定型层的网格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u型钢钉,用于将定型层固定于硬质驳岸上,第二紧固件为锚钉,用于将各相邻环保植生毯的定型层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石笼挡墙包括呈阶梯式设置于硬质驳岸上的多个石笼,以及填充于石笼与驳岸间隙之间的砾石。

一种河流生态绿化系统施工方法,包括:

在河道的两侧设置硬质驳岸;

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

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开设多个与硬质驳岸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

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包括:

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设置多个呈阶梯式排布的石笼;

在石笼与驳岸间隙之间填充砾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环保植生毯包括回填层及网状结构的定型层,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具体为:

将多个定型层依次连接并覆盖于硬质驳岸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

将回填层回填并夯实于各定型层的网格中;

其中,各定型层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硬质驳岸固定,各相邻的定型层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之后,还包括:在回填层上种植植株或播散草籽。

本发明提供的河流生态绿化系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河道的两侧设置硬质驳岸,可以保障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河水冲刷导致河岸水土流失,从而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由于石笼挡墙具有孔隙,一方面可以通过接触氧化法对河流的水质进行净化,另一方面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河流的沉积物会不断填充石笼挡墙的孔隙,使得石笼挡墙可以提供水上植物的生长基制,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位置上开设多个与硬质驳岸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并铺设环保植生毯,环保植生毯可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的生长基质,且种植于环保植生毯上的植物的根系可以进一步通过多个通孔与硬质驳岸下的土壤取得联系,进而利于植物生长。综上所述,通过硬质驳岸与环保植生毯及石笼挡墙的配合作用,可以起到恢复河流植被带、重建和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环境,恢复河流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河流生态绿化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河流生态绿化系统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硬质驳岸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0、河流;100、硬质驳岸;200、环保植生毯;300、石笼挡墙;310、石笼;320、砾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绿化系统进行说明。上述生态绿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流10的河道相对两侧的硬质驳岸100,以及均设置于硬质驳岸100上的环保植生毯200和石笼挡墙300,其中,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与硬质驳岸100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110,环保植生毯200铺设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石笼挡墙300堆砌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

本发明提供的河流生态绿化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位置上开设多个通孔110并铺设环保植生毯200,且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下的区域堆砌石笼挡墙300,其中,硬质驳岸100可以保障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河水冲刷导致河岸水土流失,从而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环保植生毯200可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的生长基质,且种植于环保植生毯200上的植物的根系可以进一步通过多个通孔110与硬质驳岸100下的土壤取得联系,进而利于植物生长,由于石笼挡墙300具有孔隙,一方面可以通过接触氧化法对河流10的水质进行净化,另一方面当河流10在流动过程中,河流10的沉积物会不断填充石笼挡墙300的孔隙,使得石笼挡墙300最终可以提供水上植物的生长基制。综上所述,通过硬质驳岸100与环保植生毯200及石笼挡墙300的配合作用,可以起到恢复河流植被带、重建和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环境,恢复河流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通孔110呈阵列排布于硬质驳岸100上,其中通孔110的排布密度、开孔孔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根据环保植生毯200尺寸、环保植生毯200上种植的植物特性及硬质驳岸100下的土壤特性等等)灵活设置,且硬质驳岸100下的土壤开设有多个与通孔110一一正对的孔洞(图未标示),使得植物根系能够进一步进入土壤中。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0的排布密度为每平方米1-5个,每个通孔110的孔径为0.1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河流生态绿化系统包括多个环保植生毯200,多个环保植生毯200依次连接,并沿河流10的常水位以上覆盖硬质驳岸100,从而增大对硬质驳岸100的生态绿化面积,且环保植生毯200通过第一紧固件(图未示意)与硬质驳岸100固定,各相邻的环保植生毯200通过第二紧固件(图未示意)连接固定,确保所有环保植生毯200都能牢靠固定在硬质驳岸100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环保植生毯200包括固定于硬质驳岸100上用于提供支撑作用的定型层(图未示意),以及回填层(图未示意),其中,定型层为网格结构,回填层设置于定型层的网格中,且回填层由粘性土、复合肥及沤制肥混合制成,从而便于种植于回填层上的植株或草籽生长。

更进一步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保植生毯200可以由层叠设置的上网、植物纤维层、衬纸层、种子层、衬纸层及下网共六层结构形成,也可以由上网层、纤维层、下网层三层结构形成。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紧固件为u型钢钉,其中u型钢钉由直径为8mm钢筋弯曲制成,用于将环保植生毯200中的定型层固定于硬质驳岸100上,第二紧固件为锚钉,用于将各相邻环保植生毯200中的定型层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石笼挡墙300包括呈阶梯式设置于硬质驳岸100上的多个石笼310,以及填充于石笼310阶梯与驳岸100间隙之间的砾石320,砾石320一方面能够通过接触氧化化对河流10水质进行净化,一方面也能够起到稳固各级石笼310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石笼310包括网箱(图未标示),及设置于网箱内的石块(图未标示),其中网箱由机械将双线绞合编织成的多绞状六角形网形成,具体采用低碳钢丝编织,钢丝的直径为2.0mm-4.0mm,钢丝的表面依次覆有热镀锌保护层及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保护层。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河流生态绿化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在河道的两侧设置硬质驳岸100;

步骤s2,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300;

步骤s3,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开设多个与硬质驳岸100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110;

步骤s4,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20。

上述河流生态绿化系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河道的两侧设置硬质驳岸100,可以保障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河水冲刷导致河岸水土流失,从而对河流10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300,由于石笼挡墙300具有孔隙,一方面可以通过接触氧化法对河流10的水质进行净化,另一方面当河流10在流动过程中,河流10的沉积物会不断填充石笼挡墙300的孔隙,使得石笼挡墙300可以提供水上植物的生长基制,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开设多个与硬质驳岸100底部土壤连通的通孔110,并铺设环保植生毯200,环保植生毯200可为植被生长提供稳定的生长基质,且种植于环保植生毯200上的植物的根系可以进一步通过多个通孔110与硬质驳岸100下的土壤取得联系,进而利于植物生长。综上所述,通过硬质驳岸100与环保植生毯200及石笼挡墙300的配合作用,可以起到恢复河流10植被带、重建和改善河流10生物栖息环境,恢复河流10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的作用。

具体地,对于一些已经设置有硬质驳岸100的河道,即可以省去上述步骤s1;请参阅图3,在步骤s2中,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堆砌石笼挡墙300包括:

步骤s21,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下的区域上设置多个呈阶梯式排布的石笼310;

步骤s22,在石笼310与硬质驳岸100间隙之间填充砾石320。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还包括在硬质驳岸100下的土壤钻设与通孔110连通的孔洞,其中通孔110及对应连通的孔洞可以通过钻孔设备一并钻设形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步骤s4中,在硬质驳岸100的位于河流10常水位以上的区域上铺设环保植生毯200具体为:

步骤s41,将多个定型层依次连接并覆盖于硬质驳岸位于河流常水位以上的区域;

步骤s42,将回填层回填并夯实于各定型层的网格中。

其中,定型层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硬质驳岸100固定,各相邻的定型层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s42之后,还包括在回填层上种植植株或播散草籽,其中,相邻于河流10常水位线的回填层上一般种植挺水植物或耐淹的湿生植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