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6128发布日期:2020-10-28 12:5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目前沙子是建筑领域常用的建筑原料,现有技术中,河流的水流运动致使河流中存在大量的沙子,进而某些沙场常常开设在一些河流地域,但是由于沙子常常集中分布,并且沙子质量较轻,其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内部岩石上方,即位于地表部分,因此大多数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来采集沙子,在挖掘采集过程中,人工会将挖掘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物如大石块等其他障碍物从沙坑中搬运出来,进而导致了在沙子挖掘后沙坑内部无残留沙子,地表深层土质露出,同时其内部的大石块被分离,导致地表深层土质直接暴露在地表,沙坑再次经过水流冲刷,会导致地表深层土质被进一步冲刷流失,沙坑附近的土质内部水分流失,地表植被无法继续汲取水分,生态遭到破坏,同时由于雨水和水流的冲刷作用,沙坑会不断扩大,水流干枯后,土壤内部水分加速流失,加快土质破坏,地表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河流的水流运动致使河流中存在大量的沙子,进而某些沙场常常开设在一些河流地域,但是由于沙子常常集中分布,并且沙子质量较轻,其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内部岩石上方,即位于地表部分,因此大多数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来采集沙子,在挖掘采集过程中,人工会将挖掘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物如大石块等其他障碍物从沙坑中搬运出来,进而导致了在沙子挖掘后沙坑内部无残留沙子,地表深层土质露出,同时其内部的大石块被分离,导致地表深层土质直接暴露在地表,沙坑再次经过水流冲刷,会导致地表深层土质被进一步冲刷流失,沙坑附近的土质内部水分流失,地表植被无法继续汲取水分,生态遭到破坏,同时由于雨水和水流的冲刷作用,沙坑会不断扩大,水流干枯后,土壤内部水分加速流失,加快土质破坏,地表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破坏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u形架板、第一机架板、第二机架板、运行控制屏、人工辅助推动手杆、底层潮土铺平机构、填料机构、石板运放机构、第一动力轮脚架、第二动力轮脚架、第三动力轮脚架、第四动力轮脚架和储能蓄电池;u形架板与第一机架板进行螺栓连接;u形架板下方一侧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并且u形架板下方另一侧与第四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一机架板与第二机架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机架板下方依次与第一动力轮脚架和第三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二机架板上方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第二机架板与人工辅助推动手杆相连接;u形架与石板运放机构相连接;第一机架板与填料机构相连接;填料机构与石板运放机构相连接;第二机架板与底层潮土铺平机构相连接;底层潮土铺平机构与填料机构相连接;第一动力轮脚架与储能蓄电池相连接;储能蓄电池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二动力轮脚架与填料机构相连接;第二动力轮脚架与石板运放机构相连接;第一动力轮脚架与填料机构相连接。

可选地,底层潮土铺平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巨齿轮、内套圆盘、滑动圆环板、外侧滑槽板、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第一集合板、第一铺平辊、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铺平辊、中部铺平板、电动升降推柱、第一转轴杆和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巨齿轮进行啮合;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巨齿轮内侧与内套圆盘进行套接;内套圆盘外表面与滑动圆环板进行套接;滑动圆环板与外侧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内套圆盘下方依次与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和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相连接;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下方与第一集合板相连接;第一集合板与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相连接;第一集合板下方与第一铺平辊相连接;第一集合板下方与中部铺平板相连接;第一铺平辊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二铺平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铺平辊上方与第一集合板相连接;第二锥齿轮轴心与电动升降推柱进行转动连接;电动升降推柱外表面与内套圆盘进行套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二机架板相连接;外侧滑槽板下方与第二机架板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填料机构相连接。

可选地,填料机构相连接包括有第一下料舱、第一密封顶盖、分舱隔板、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下料斗、下料渠板、轴承套筒、连轴板、侧部下料筒、固定轴承架条、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和动力电机;第一下料舱上方与第一密封顶盖进行铰接;第一下料舱内侧与分舱隔板相连接;第一下料舱下方依次与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相连接;第一下料舱下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与下料渠板进行插接;下料斗外表面下侧与轴承套筒进行套接;轴承套筒外表面上侧与连轴板进行套接;连轴板与侧部下料筒相连接;侧部下料筒与下料渠板相连接;轴承套筒外表面与固定轴承架条进行套接;下料斗下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轴心与动力电机进行转动连接;动力电机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固定轴承架条一侧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架条另一侧与第一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一下料舱外表面与第一机架板相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五传动轮与石板运放机构相连接。

可选地,石板运放机构包括有第二下料舱、第二密封顶盖、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传送辊组、第一滑杆、第二集合板、第二滑杆、第三集合板、第一连轴滑套、连轴滑动杆、第二连轴滑套、衔接架板、拨动传送板、传动衔接板、第三连轴滑套、联动滑杆、控制转动圆盘、第六传动轮、衔接下料滑板、第七传动轮、第二转轴杆、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第二下料舱上方与第二密封顶盖进行铰接;第二下料舱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第二下料舱下方设置有传送辊组;传送辊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一侧与第二集合板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滑杆另一侧与第三集合板进行插接;第二集合板与第二滑杆进行插接;第二滑杆与第三集合板进行插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与第一连轴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轴滑套与连轴滑动杆进行插接;连轴滑动杆与第二连轴滑套进行插接;第二连轴滑套内侧与第二滑杆进行滑动连接;衔接架板一侧与第二集合板相连接,并且衔接架板另一侧与第三集合板相连接;连轴滑动杆与传动衔接板相连接;传动衔接板上方与拨动传送板进行插接;传动衔接板与第三连轴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轴滑套内侧与联动滑杆进行滑动连接;联动滑杆与控制转动圆盘相连接;控制转动圆盘轴心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集合板左侧设置有衔接下料滑板;衔接下料滑板与u形架板相连接;第二集合板上方与u形架板相连接;第三集合板上方与u形架板相连接;传送辊组与u形架板相连接;第二下料舱与u形架板相连接;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第二动力轮脚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

可选地,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包括有l形控制板、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l形控制板上方依次与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相连接;l形控制板与第二下料舱相连接。

可选地,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前后方向上均设置有十八个,每九个为一组,以第二下料舱左右向中线为对称轴前后对称分布。

可选地,传送辊组共设置有两组,以u形架板左右向中线为对称轴前后对称分布。

可选地,中部铺平板左侧和右侧、第一铺平辊右侧上方和第二铺平辊左侧上方均设置有刷毛。

可选地,下料渠板插入下料斗内部的深度超过下料斗下部内半径。

可选地,第一动力轮脚架、第二动力轮脚架、第三动力轮脚架和第四动力轮脚架均设置有两组,每两组间距均大于所要进行修复的沙坑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河流的水流运动致使河流中存在大量的沙子,进而某些沙场常常开设在一些河流地域,但是由于沙子常常集中分布,并且沙子质量较轻,其大部分分布于地表内部岩石上方,即位于地表部分,因此大多数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来采集沙子,在挖掘采集过程中,人工会将挖掘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物如大石块等其他障碍物从沙坑中搬运出来,进而导致了在沙子挖掘后沙坑内部无残留沙子,地表深层土质露出,同时其内部的大石块被分离,导致地表深层土质直接暴露在地表,沙坑再次经过水流冲刷,会导致地表深层土质被进一步冲刷流失,沙坑附近的土质内部水分流失,地表植被无法继续汲取水分,生态遭到破坏,同时由于雨水和水流的冲刷作用,沙坑会不断扩大,水流干枯后,土壤内部水分加速流失,加快土质破坏,地表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设计了底层潮土铺平机构、填料机构和石板运放机构,在使用时底层潮土铺平机构首先将沙坑内底端的潮土进行平铺操作,使其均匀分布于沙坑内底端,然后填料机构对沙坑进行沙子和石块填埋操作,使沙子和石块均匀的平铺在底层潮土的上方,通过石板运放机构将石板压在沙子和石块铺设完成的土层的上方;

实现了对沙坑的分层填埋修复,即首先在沙坑底层铺设均匀的潮土进行打底槽,稳固沙坑地基,使潮土与沙坑侧壁紧密结合,并通过与周围环境土质相同的沙子和石块对沙坑进行填埋操作,并通过大块石板对填埋过后的沙坑进行长时间压实,使其土质压缩凝实,完成沙坑的修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层潮土铺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填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石板运放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传送辊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u形架板,2:第一机架板,3:第二机架板,4:运行控制屏,5:人工辅助推动手杆,6:底层潮土铺平机构,7:填料机构,8:石板运放机构,9:第一动力轮脚架,10:第二动力轮脚架,11:第三动力轮脚架,12:第四动力轮脚架,13:储能蓄电池,601:第一传动齿轮,602:第一巨齿轮,603:内套圆盘,604:滑动圆环板,605:外侧滑槽板,606: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7: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8:第一集合板,609:第一铺平辊,6010:第一锥齿轮,6011:第二锥齿轮,6012:第三锥齿轮,6013:第二铺平辊,6014:中部铺平板,6015:电动升降推柱,6016:第一转轴杆,6017:第一传动轮,701:第一下料舱,702:第一密封顶盖,703:分舱隔板,704:第一电动阀门,705:第二电动阀门,706:下料斗,707:下料渠板,708:轴承套筒,709:连轴板,7010:侧部下料筒,7011:固定轴承架条,7012:第二传动轮,7013:第三传动轮,7014:第四传动轮,7015:第五传动轮,7016:动力电机,801:第二下料舱,802:第二密封顶盖,803: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4:传送辊组,805:第一滑杆,806:第二集合板,807:第二滑杆,808:第三集合板,809:第一连轴滑套,8010:连轴滑动杆,8011:第二连轴滑套,8012:衔接架板,8013:拨动传送板,8014:传动衔接板,8015:第三连轴滑套,8016:联动滑杆,8017:控制转动圆盘,8018:第六传动轮,8019:衔接下料滑板,8020:第七传动轮,8021:第二转轴杆,8022:第四锥齿轮,8023:第五锥齿轮,80301:l形控制板,80302:第一缓冲块,80303:第二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u形架板1、第一机架板2、第二机架板3、运行控制屏4、人工辅助推动手杆5、底层潮土铺平机构6、填料机构7、石板运放机构8、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第四动力轮脚架12和储能蓄电池13;u形架板1与第一机架板2进行螺栓连接;u形架板1下方一侧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并且u形架板1下方另一侧与第四动力轮脚架12相连接;第一机架板2与第二机架板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机架板3下方依次与第一动力轮脚架9和第三动力轮脚架11相连接;第二机架板3上方与运行控制屏4相连接;第二机架板3与人工辅助推动手杆5相连接;u形架与石板运放机构8相连接;第一机架板2与填料机构7相连接;填料机构7与石板运放机构8相连接;第二机架板3与底层潮土铺平机构6相连接;底层潮土铺平机构6与填料机构7相连接;第一动力轮脚架9与储能蓄电池13相连接;储能蓄电池13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第二动力轮脚架10与填料机构7相连接;第二动力轮脚架10与石板运放机构8相连接;第一动力轮脚架9与填料机构7相连接。

在使用土壤修复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运送至修复场地,然后通过储能蓄电池13为装置进行整体供电,供电后可控制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和第四动力轮脚架12带动装置运动,并通过人工辅助推动手杆5将装置精准停放在沙坑上方,然后首先向沙坑内部投入大量湿度较大的潮土,进行铺底操作,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4控制底层潮土铺平机构6将沙坑内底端的潮土进行平铺操作,使其均匀分布于沙坑内底端,然后控制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和第四动力轮脚架12带动装置进行运动,带动装置使填料机构7位于沙坑正上方,然后填料机构7对沙坑进行沙子和石块填埋操作,使沙子和石块均匀的平铺在底层潮土的上方,然后控制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和第四动力轮脚架12带动装置进行运动,带动装置使石板运放机构8位于沙坑正上方,通过石板运放机构8将石板压在沙子和石块铺设完成的土层的上方,实现了对沙坑的分层填埋修复,即首先在沙坑底层铺设均匀的潮土进行打底槽,稳固沙坑地基,使潮土与沙坑侧壁紧密结合,并通过与周围环境土质相同的沙子和石块对沙坑进行填埋操作,并通过大块石板对填埋过后的沙坑进行长时间压实,使其土质压缩凝实,完成沙坑的修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的效果。

底层潮土铺平机构6包括有第一传动齿轮601、第一巨齿轮602、内套圆盘603、滑动圆环板604、外侧滑槽板605、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第一集合板608、第一铺平辊609、第一锥齿轮6010、第二锥齿轮6011、第三锥齿轮6012、第二铺平辊6013、中部铺平板6014、电动升降推柱6015、第一转轴杆6016和第一传动轮6017;第一传动齿轮601与第一巨齿轮602进行啮合;第一传动齿轮601与第一转轴杆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6016与第一传动轮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巨齿轮602内侧与内套圆盘603进行套接;内套圆盘603外表面与滑动圆环板604进行套接;滑动圆环板604与外侧滑槽板605进行滑动连接;内套圆盘603下方依次与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和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相连接;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下方与第一集合板608相连接;第一集合板608与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相连接;第一集合板608下方与第一铺平辊609相连接;第一集合板608下方与中部铺平板6014相连接;第一铺平辊609轴心与第一锥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6010与第二锥齿轮6011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11与第三锥齿轮6012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6012轴心与第二铺平辊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铺平辊6013上方与第一集合板608相连接;第二锥齿轮6011轴心与电动升降推柱6015进行转动连接;电动升降推柱6015外表面与内套圆盘603进行套接;第一转轴杆6016与第二机架板3相连接;外侧滑槽板605下方与第二机架板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17与填料机构7相连接。

首先将湿度较大的潮土加入至沙坑内部,将沙坑底端进行潮土掩埋,然后人工控制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和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向下伸出,进而带动第一铺平辊609和第二铺平辊6013运动至其下方与沙坑内部潮土接触的位置,然后通过运行控制屏4控制电动升降推柱6015向下伸出,进而电动升降推柱6015带动第二锥齿轮6011向下运动至第二锥齿轮6011与第一锥齿轮6010和第三锥齿轮6012啮合的位置,然后第四传动轮7014带动第一传动轮6017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6017通过第一转轴杆6016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01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齿轮601啮合带动第一巨齿轮602进行转动,然后第一巨齿轮602带动内套圆盘603进行转动,即内套圆盘603带动滑动圆环板604在外侧滑槽板605内侧进行滑动转动,进而内套圆盘603带动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和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进行转动,进而第一手动液压升降杆606和第二手动液压升降杆607分别带动第一铺平辊609和第二铺平辊6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铺平辊609和第二铺平辊6013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6010和第三锥齿轮6012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6010和第三锥齿轮6012在被第一铺平辊609和第二铺平辊6013带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锥齿轮6011进行啮合,实现了第一锥齿轮6010和第三锥齿轮6012的自转,进而第一锥齿轮6010和第三锥齿轮6012又分别带动第一铺平辊609和第二铺平辊6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铺平辊609、第二铺平辊6013和中部铺平板6014对下方潮土进行铺平操作,完成了沙坑底层潮土的铺平。

填料机构7相连接包括有第一下料舱701、第一密封顶盖702、分舱隔板703、第一电动阀门704、第二电动阀门705、下料斗706、下料渠板707、轴承套筒708、连轴板709、侧部下料筒7010、固定轴承架条7011、第二传动轮7012、第三传动轮7013、第四传动轮7014、第五传动轮7015和动力电机7016;第一下料舱701上方与第一密封顶盖702进行铰接;第一下料舱701内侧与分舱隔板703相连接;第一下料舱701下方依次与第一电动阀门704和第二电动阀门705相连接;第一下料舱701下方设置有下料斗706;下料斗706与下料渠板707进行插接;下料斗706外表面下侧与轴承套筒708进行套接;轴承套筒708外表面上侧与连轴板709进行套接;连轴板709与侧部下料筒7010相连接;侧部下料筒7010与下料渠板707相连接;轴承套筒708外表面与固定轴承架条7011进行套接;下料斗706下方与第二传动轮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7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7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7013轴心与第四传动轮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14轴心与第五传动轮7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7015轴心与动力电机7016进行转动连接;动力电机7016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固定轴承架条7011一侧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并且固定轴承架条7011另一侧与第一动力轮脚架9相连接;第一下料舱701外表面与第一机架板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7014与第一传动轮601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7015与石板运放机构8相连接。

待底层潮土铺平后,填料机构7位于沙坑上方,然后打开第一密封顶盖702,将沙子和石块分别加入至第一下料舱701内部分舱隔板703左侧和分舱隔板703右侧的舱室内部,然后控制打开第一电动阀门704和第二电动阀门705,然后沙子和石块同时进入到下料斗706内部进行混合,混合后向下运动,部分混合料被下料渠板707拦截,被拦截的混合沙子和石块通过下料渠板707流动至侧部下料筒7010内部,并从侧部下料筒7010下方漏出至沙坑内部,部分从下料斗706下方出口漏出,同时通过运行控制屏4控制接通动力电机7016电源,然后动力电机7016依次带动第五传动轮7015、第四传动轮7014和第三传动轮7013进行转动,然后第三传动轮7013带动第二传动轮7012进行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7012带动下料斗706进行转动,同时下料斗706通过下料渠板707带动侧部下料筒7010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侧部下料筒7010的转动均匀下料,即侧部下料筒7010完成了沙坑外环的填埋,而下料斗706完成了沙坑中心部分的填埋,完成了沙坑内部空间的填埋。

石板运放机构8包括有第二下料舱801、第二密封顶盖802、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传送辊组804、第一滑杆805、第二集合板806、第二滑杆807、第三集合板808、第一连轴滑套809、连轴滑动杆8010、第二连轴滑套8011、衔接架板8012、拨动传送板8013、传动衔接板8014、第三连轴滑套8015、联动滑杆8016、控制转动圆盘8017、第六传动轮8018、衔接下料滑板8019、第七传动轮8020、第二转轴杆8021、第四锥齿轮8022和第五锥齿轮8023;第二下料舱801上方与第二密封顶盖802进行铰接;第二下料舱801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第二下料舱801下方设置有传送辊组804;传送辊组804下方设置有第一滑杆805;第一滑杆805一侧与第二集合板806进行插接,并且第一滑杆805另一侧与第三集合板808进行插接;第二集合板806与第二滑杆807进行插接;第二滑杆807与第三集合板808进行插接;第一滑杆805外表面与第一连轴滑套8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轴滑套809与连轴滑动杆8010进行插接;连轴滑动杆8010与第二连轴滑套8011进行插接;第二连轴滑套8011内侧与第二滑杆807进行滑动连接;衔接架板8012一侧与第二集合板806相连接,并且衔接架板8012另一侧与第三集合板808相连接;连轴滑动杆8010与传动衔接板8014相连接;传动衔接板8014上方与拨动传送板8013进行插接;传动衔接板8014与第三连轴滑套8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轴滑套8015内侧与联动滑杆8016进行滑动连接;联动滑杆8016与控制转动圆盘8017相连接;控制转动圆盘8017轴心与第六传动轮8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1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锥齿轮8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8023与第四锥齿轮802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8022轴心与第二转轴杆8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8021与第七传动轮8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集合板806左侧设置有衔接下料滑板8019;衔接下料滑板8019与u形架板1相连接;第二集合板806上方与u形架板1相连接;第三集合板808上方与u形架板1相连接;传送辊组804与u形架板1相连接;第二下料舱801与u形架板1相连接;第五锥齿轮8023轴心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第二转轴杆8021外表面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20轴心与第二动力轮脚架10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20与第五传动轮7015相连接。

待沙子和石块填埋完成,然后打开第二密封顶盖802将石板加入至第二下料舱801内侧,然后通过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的收缩缓冲下料,进而石板掉落至传送辊组804上方,同时第五传动轮7015带动第七传动轮8020进行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8020带动第二转轴杆8021和第四锥齿轮8022进行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8022带动第五锥齿轮8023进行转动,进而第五锥齿轮8023带动第六传动轮8018进行转动,然后第六传动轮8018带动控制转动圆盘8017转动带动联动滑杆8016进行转动,然后联动滑杆8016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三连轴滑套8015带动传动衔接板8014和拨动传送板8013进行运动,即传动衔接板8014和拨动传送板8013带动连轴滑动杆8010通过第一连轴滑套809和第二连轴滑套8011在第一滑杆805和第二滑杆807外表面向左滑动,进而带动拨动传送板8013向左运动,将传送辊组804上方的石板向左推动,进而石板从衔接下料滑板8019落下额,并且衔接下料滑板8019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进而衔接下料滑板8019对下滑的石板进行缓冲,进而完成了石板的平稳下料。

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包括有l形控制板80301、第一缓冲块80302和第二缓冲块80303;l形控制板80301上方依次与第一缓冲块80302和第二缓冲块80303相连接;l形控制板80301与第二下料舱801相连接。

首先石板放置在第一缓冲块80302和第二缓冲块80303上方,然后控制l形控制板80301收缩至第二下料舱801内壁中,然后首先l形控制板80301左侧较短部分收缩至第二下料舱801内壁中,此时l形控制板80301右侧部分仍然支撑着石板,然后l形控制板80301继续收缩,进而石板右侧从第二缓冲块80303上方滑下,完成缓冲石板下移。

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前后方向上均设置有十八个,每九个为一组,以第二下料舱801左右向中线为对称轴前后对称分布。

以便于两块电动伸缩下料控制板803能够对一块石板进行同步操作,以实现石板的前后受力平衡,进而保证石板不会偏移。

传送辊组804共设置有两组,以u形架板1左右向中线为对称轴前后对称分布。

以便于拨动传送板8013在两组传送辊组804之间的缝隙中向左运动将石板向左拨动。

中部铺平板6014左侧和右侧、第一铺平辊609右侧上方和第二铺平辊6013左侧上方均设置有刷毛。

以便于防止泥土进入轴承和齿轮内。

下料渠板707插入下料斗706内部的深度超过下料斗706下部内半径。

以便于下料渠板707能够拦截下料斗706内部较多的沙子和石块,因为沙坑内部外环侧部下料筒7010转动下料的面积大于下料斗706下方下料中心面积,即侧部下料筒7010需要更多的料进行填埋。

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和第四动力轮脚架12均设置有两组,每两组间距均大于所要进行修复的沙坑的直径。

以便于第一动力轮脚架9、第二动力轮脚架10、第三动力轮脚架11和第四动力轮脚架12可以将装置架在沙坑上方,使装置不会侧翻进入沙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