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6132发布日期:2021-04-13 15:1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填压脚治理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工程建设施工之中,例如在管线铺设、路面抢险、掘路修补、应急抢险、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或路基填补等施工过程中,需要补实槽缝或回填沟槽,在现有技术中,回填压脚操作复杂易出现疏漏且难于管理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5.(1)第一步:前期准备,施工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并做好“四通一平”、临建工程、各种设备和器材等的准备工作;
6.(2)第二步:地表清理,回填压脚前需将施工地表的杂物清除;
7.(3)第三步:材料选择,回填压脚土料选用碎石土,且碎石土中不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8.(4)第四步:回填方式,包括人工回填压脚和机械回填压脚两类;
9.(5)第五步:分层回填控制,填土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筑,对于倾斜地面应先将斜坡开挖成阶梯状,分层回填分为人工回填和机械回填;
10.(6)第六步:压实,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碾压遍数进行控制,包括人工回填压实和机械回填压实;
11.(7)第七步:调节平整度,对(6)中压实的区域进行平整度调整,可通过靠尺或水准仪进行平整度测量;
12.(8)第八步:验收,通过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在合格后完成验收,不合格重新回填或者针对问题专项解决;
13.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碎石土中碎石粒径<8cm,占碎石土总量的50%~80%。
14.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步(4)中人工回填压脚主要机械包括:机动翻斗车、木夯(铁夯或石夯)和蛙式打夯机;机械回填压脚主要机械包括:自卸车、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平蹍和平板振动器。
1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步(6)中应控制填土的密实度和填土的含水率。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解
决了现有技术中回填压脚操作复杂易出现疏漏且难于管理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下文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做被理解为对本体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基础上显而易见地作出的各种改变和变化,应该均在发明的范围之内。
18.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
19.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20.(1)第一步:前期准备,施工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并做好“四通一平”、临建工程、各种设备和器材等的准备工作;
21.(2)第二步:地表清理,回填压脚前需将施工地表的杂物清除;
22.(3)第三步:材料选择,回填压脚土料选用碎石土,且碎石土中不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23.(4)第四步:回填方式,包括人工回填压脚和机械回填压脚两类;
24.(5)第五步:分层回填控制,填土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筑,对于倾斜地面应先将斜坡开挖成阶梯状,分层回填分为人工回填和机械回填;
25.(6)第六步:压实,通过碾压试验确定碾压遍数进行控制,包括人工回填压实和机械回填压实;
26.(7)第七步:调节平整度,对(6)中压实的区域进行平整度调整,可通过靠尺或水准仪进行平整度测量;
27.(8)第八步:验收,通过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在合格后完成验收,不合格重新回填或者针对问题专项解决;
28.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步(3)中碎石土中碎石粒径<8cm,占碎石土总量的50%~80%,所述第四步(4)中人工回填压脚主要机械包括:机动翻斗车、木夯(铁夯或石夯)和蛙式打夯机;机械回填压脚主要机械包括:自卸车、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平蹍和平板振动器,所述第六步(6)中应控制填土的密实度和填土的含水率。
29.该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填压脚治理工程设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回填压脚操作复杂易出现疏漏且难于管理的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适应各个区域。
30.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