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22013发布日期:2020-12-25 11: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沉降的出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但是由于混凝土应力作用,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补浇工作的时间不同,因此会对地下室外墙的防水以及土方回填工作造成阻碍,这样对整体工期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选择有效的模板施工方式成为解决本技术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工期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通过三段式止水螺杆与外模板连接;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上设有用于夹持钢丝网的夹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的内杆设为可拆连接的左内杆和右内杆,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内杆和右内杆上的止水左夹片和止水右夹片,且止水左夹片和止水右夹片分别位于左内杆和右内杆相配合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左内杆和右内杆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内杆靠近右内杆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右内杆靠近左内杆的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柱。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远离外模板的一侧设有竖向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加强筋上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设为一组两个,且两个横向加强筋之间设有空隙,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穿设在空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的两端设有紧固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外模板为拼装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模板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承插连接。

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模板制作

上模板、下模板和内模板均采用木模板制作,将上模板和下模板拼装成外模板,在内模板和外模板相对的一侧表面均涂刷脱模剂,在内模板的另一侧固定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

a2、预埋件安装

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上连接三段式止水螺杆并通过紧固螺母固定;

a3、钢筋绑扎

在相对设置好的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绑扎钢筋;

a4、混凝土浇筑

对内模板和外模板进行检查,并清理垃圾、积水和钢筋污垢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a5、养护和拆模

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至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后拆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三段式止水螺杆连接在内、外模板上,便于后浇带的浇筑和浇筑后的拆模,提高了装配式后浇带外模板的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既有效避免了外模板渗水,又减低了施工成本;通过三段式止水螺杆上的夹持结构,可在两侧模板内侧夹持一层钢丝网,在混凝土浇筑后,起到加强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使其不易开裂渗水;通过外模板与地下室外墙相连处做成圆弧型,能有效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以及土方回填工作;本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还能进行周转使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既节能又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模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三段式止水螺杆的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模板1和外模板2,所述内模板1通过三段式止水螺杆3与外模板2连接;三段式止水螺杆3上设有用于夹持钢丝网的夹持结构。通过该后浇带模板体系,便于后浇带的浇筑,既有效避免了外模板渗水,又缩短施工周期,减低了施工成本。通过三段式止水螺杆3上的夹持结构,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该模板体系时,在两侧模板内侧夹持一层钢丝网,在混凝土浇筑后,起到加强混凝土结构的作用,使其不易开裂渗水。并且该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还能进行周转使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既节能又环保。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3的内杆设为可拆连接的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上的止水左夹片33和止水右夹片34,且止水左夹片33和止水右夹片34分别位于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相配合的一端,即左内杆36的右端设置止水左夹片33,右内杆32的左端设置止水右夹片34,使得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相连时在止水左夹片33和止水右夹片34之间可以夹持钢丝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内模板1远离外模板2的一侧设有竖向加强筋12,本实施例中,内模板1为传统木模板,竖向加强筋12为若干个木枋,若干个木枋竖向平行且间隔的固定在内模板1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地,所述左内杆36靠近右内杆32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右内杆32靠近左内杆36的一端设有与内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柱35,通过将外螺纹柱35拧入内螺纹孔中,即可连接左内杆36和右内杆32并夹紧固定钢丝网。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竖向加强筋12上连接有横向加强筋11,横向加强筋11为若干组,若干组横向加强筋11均横向且间隔的固定在竖向加强筋12上,竖向加强筋12和横向加强筋11垂直交叉固定在内模板1上对内模板1起到加强作用。所述横向加强筋11设为一组两个,每个横向加强筋11为钢管,且两个横向加强筋11也就是两个钢管之间设有空隙,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3穿设在两个钢管的空隙内,保证了三段式止水螺杆3稳定的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三段式止水螺杆3的两端设有紧固螺母31,保证了三段式止水螺杆3稳定的连接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模板2为拼装式结构,提高装配式后浇带外模板的施工速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模板2包括上模板21和下模板22,所述上模板21与下模板22承插连接。具体地,下模板22上设有承口,上模板21上设有与承口配合的插口,便于快速连接外模板2。

一种新型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模板制作

根据现场情况,上模板21、下模板22和内模板1均采用废弃木模板制作,将上模板21和下模板22拼装成外模板2,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相对的一侧表面均涂刷脱模剂,不仅保证该后浇带模板体系的耐久性及美观性,还利于拆模后二次使用,为了便于预埋连接三段式止水螺杆3,提前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上弹线放点定好螺杆的穿设位置,在内模板1的另一侧固定竖向加强筋12和横向加强筋11,完成模板的制作,其中固定竖向加强筋12时要避开三段式止水螺杆3穿设的位置,固定每组两个横向加强筋11时,要对准三段式止水螺杆3穿设的位置;

a2、预埋件安装

先在外模板2上连接好三段式止水螺杆3,并做好防护措施,再在三段式止水螺杆3上设置好内模板1并通过紧固螺母31固定,保证螺杆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受污染;

a3、钢筋绑扎

在相对设置好的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绑扎钢筋,绑扎顺序为底筋绑扎→面筋绑扎→设置钢筋马凳;钢筋型号选用hrb400,钢筋直径12mm,间距200mm设置,其中钢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钢筋废料进行加工制作;

a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对内模板1和外模板2进行检查,并清理垃圾、积水和钢筋污垢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混凝土泵送浇筑,并采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顺一个方向,确保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a5、养护和拆模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浇筑达到24h后进行模板拆除;拆模后发现有凸凹不平、开裂、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时要进行修整处理;在装配式外模板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此外,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设置该装配式后浇带体系时,外模板2与地下室外墙相连处做成圆弧型,能有效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并且还方便土方回填工作;在地下室后浇带封闭前,对该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整体进行检查,避免因加固不牢而造成后期外墙结构渗水。

该装配式后浇带模板体系的模板堆放或运输时,采用吊车进行搬运,吊车的吊钩伸入预留孔洞中,钩住稳定后起吊。叠放时上下板之间采用木枋作为垫块,当多层放置时垫块要放在同一垂线上,防止在堆放或运输过程中受力不均折断或受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