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9971发布日期:2021-03-09 18:5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竖井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交通,唯有修建地下道路来缓解。如何在交通主干道上建设地下道路,施工竖井的设置选位尤为关键。竖井设置占位既要满足隧道施工,又不能中断地面交通。
3.施工时,在需要施工的道路段进行围挡,然后在地面道路上开挖设置竖井,通过围挡对竖井的开口处进行围护和遮挡,便于对竖井施工,但是安装围挡占用的道路面积较大,在一些交通流量比较大的路段进行施工时,容易影响道路交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节约施工用地,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包括设置于竖井开口处的钢便桥组件和多个便桥支墩,多个所述便桥支墩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便桥支墩分别设置于竖井开口的两侧,所述便桥支墩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钢便桥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钢便桥组件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每组所述钢便桥组件均包括多个钢架梁,多个所述钢架梁沿便桥支墩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所述钢架梁的上方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水平覆盖于钢架梁的上方,所述承重板的数量和钢便桥组件的组数相等。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夜间车辆较少的时段开挖竖井,并在道路上设置警示标识,然后通过吊具将便桥支墩吊运至竖井开口端的两侧,将便桥支墩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然后通过吊具将钢架梁吊运至便桥支墩的上方,钢架梁横向跨设于两侧便桥支墩之间的间隔处,然后将承重板水平铺设于钢架梁的上方,在承重板和钢架梁的作用下实现对竖井开口处的遮挡,实现了在人流量大的白天或人流量小的夜间施工,减小了对交通的影响,节约施工用地。
6.可选的,相邻所述承重板之间预留有过水通道,相邻所述钢便桥组件之间设置有防水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承重板上方积水过多,避免承重板上方的积水进入竖井的内部影响施工环境。
8.可选的,所述防水装置包括接水框,所述接水框设置有空腔,所述接水框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和过水通道连通,所述接水框连通有排水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通过过水通道和过水孔进入接水框的空腔内部,然后雨水能够通过排水管排出,从而减小承重板上方积水量,避免承重板上方的积水进入竖井的内部影响施工环境。
10.可选的,所述接水框的内部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将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
第二腔室,所述隔水板设置有上透气孔,所述上透气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排水管和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通气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通过过水通道、过水孔、上过气孔、下透气孔、通气孔进入竖井的内部,保持对竖井的通风状态,当承重板上表面有雨水时,雨水通过过水通道和过水孔进入第一腔室的内部,进入第一腔室内部的雨水在隔水板的遮挡作用下被遮挡在第一腔室的内部,减少雨水通过通气孔进入竖井的内部。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和隔水板相错设置,所述挡水板设置有下透气孔,所述上透气孔和下透气孔沿接水框的厚度方向相错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水板实现对雨水的遮挡,减少从过水孔进入第一腔室内部雨水溅入第二腔室内部。
14.可选的,所述挡水板从上至下向远离隔水板的一侧倾斜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过水孔进入空腔内部雨水,部分雨水能够沿挡水板的斜面进入第一腔室,在保持竖井通风状态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雨水的遮挡。
16.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固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和第一腔室下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远离排水管的一侧至靠近排水管的一侧逐渐减小。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第一腔室内部的雨水通过导水板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移动,减少雨水在第一腔室内部的积聚,加速雨水排出第一腔室。
18.可选的,所述导水板背向第一腔室下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导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起部朝向过水孔的一侧设置为弧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改变水柱的反射角,减少水柱由于二次反射进入第二腔室。
20.可选的,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沿导水板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凸起部之间围成导水通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改变水柱的反射角,减少水柱由于二次反射进入第二腔室。
22.可选的,相邻所述钢便桥组件之间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设置于接水框的下方。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接水框提供支撑,提高钢便桥组件的承重能力。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承重板和钢架梁的共同作用遮挡竖井开口处,实现了在人流量大的白天或人流量小的夜间施工,减小了对交通的影响,节约施工用地;第二、通过在承重板设置过水通道、过水孔,减小承重板上方积水量,避免承重板上方的积水进入竖井的内部影响施工环境;第三、通过在空腔内部设置隔水板,当承重板上表面有雨水时,雨水通过过水通道、过水孔进入空腔的内部,进入空腔内部的雨水在隔水板的遮挡作用下被遮挡在第一腔室的内部,减少雨水通过通气孔进入竖井的内部;第四、通过设置导水板,加速雨水排出第一腔室,减少雨水在第一腔室内部的积聚。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的安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中便桥支墩、钢便桥组件、集水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中显示承重板内部隔水板、挡水板、导水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6.图中,11、钢便桥组件;111、钢架梁;1111、主梁;1112、次梁;12、便桥支墩;13、承重板;131、过水通道;14、填缝板;21、接水框;211、空腔;2111、第一腔室;2112、第二腔室;212、过水孔;213、通气孔;214、加强板;31、隔水板;311、倾斜部;312、竖直部;32、挡水板;41、上透气孔;42、过气通道;43、下透气孔;5、导水板;51、凸起部;52、导水通道;61、排水管;62、主管道;63、集水箱;7、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道路管道竖井施工装置,包括钢便桥组件11、便桥支墩12和承重板13,承重板13、钢便桥组件11、便桥支墩12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承重板13水平覆盖于竖井的开口处,且承重板13上表面和道路基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29.结合图1和图2,便桥支墩12为多个,多个便桥支墩12均分为两组,两组便桥支墩12分别设置于竖井开口的两侧。便桥支墩12呈四棱柱形设置,便桥支墩12的长度方向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侧便桥支墩12之间的距离大于竖井开口端的距离,使得便桥支墩12的设置不妨碍施工人员通过竖井开口进入竖井内部。
30.结合图1和图2,钢便桥组件11为多组,多组钢便桥组件11沿便桥支墩12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每组钢便桥组件11均包括多个钢架梁111,多个钢架梁111沿便桥支墩1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
31.结合图1和图2,钢架梁111包括主梁1111和次梁1112,主梁1111的竖向截面呈工字型设置,主梁1111横向跨设于两侧便桥支墩12之间的间隔处,主梁1111的长度大于两侧便桥支墩12之间的距离。次梁1112和主梁1111垂直设置,次梁1112的一端和主梁111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其相邻的主梁1111固定连接,次梁1112为多个,多个次梁1112沿主梁111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提高相邻主梁1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32.结合图2和图3,钢架梁111于主梁111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填缝板14,填缝板14设置于主梁1111端部和竖井开口端侧壁之间,减少钢架梁111两侧对竖井侧壁的挤压,保持竖井侧壁的平整度。
33.结合图2和图3,承重板13优选为钢板,钢板呈矩形设置,承重板13水平铺设于钢架梁111的上方,承重板13的下表面抵接于钢架梁111的上表面,承重板13的表面积大于钢架梁111的表面积。承重板13的数量和钢便桥组件11的组数相等,相邻承重板13之间围成过水通道131,过水通道131沿承重板13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承重板13实现对竖井开口处的遮挡,同时钢架梁111能够对承重板13提供稳定支撑,减少开挖竖井对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
承重板1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由和道路颜色相近的镀塑胶喷涂而成,提高承重板13的摩擦力。
34.结合图4和图5,相邻承重板13之间设置有能够防止承重板13上方雨水进入竖井内部的防水装置,防水装置设置于承重板13的下方。防水装置包括接水框21,接水框21呈四棱柱型设置,接水框21的长度方向和承重板1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接水框21的上表面覆盖于相邻承重板13之间的过水通道131,接水框21通过固定螺栓和钢架梁111固定连接,承重板13能够覆盖固定螺栓的螺栓孔,避免雨水通过固定螺栓的螺栓孔进入竖井内部。
35.结合图5和图6,接水框21设置有空腔211,使得接水框21呈中空设置,接水框21于其与过水通道131的重合处开设有过水孔212,过水孔212沿接水框21的方向设置,过水孔212的规格和过水通道131的规格相等,使得接水框21的空腔211和过水通道131连通,雨水能够通过过水通道131和过水孔212进入接水框21空腔211的内部。
36.结合图6和图7,接水框21的下侧壁开设有通气孔213,通气孔213和过水孔212相错设置。接水框21的内部设置有隔水板31,隔水板31将空腔211分隔成第一腔室2111和第二腔室2112,第一腔室2111和第二腔室2112沿承重板13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过水孔212和第一腔室2111相连通,在通气孔213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腔室2112和竖井的内部连通。
37.结合图6和图7,隔水板31包括倾斜部311和竖直部312,倾斜部311从上至下向靠近第一腔室2111的一侧延伸,且倾斜部311和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之间的夹角为45
°
,竖直部312和空腔211的下侧壁垂直设置,倾斜部311的下端和空腔21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竖直部312的下端和倾斜部311的自由端一体成型,竖直部312的上端和空腔211上侧壁之间围成上透气孔41。
38.结合图6和图7,位于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上透气孔41进入第二腔室2112的内部,位于第二腔室2112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213进入竖井的内部,同时当有雨水通过过水孔212进入第一腔室2111内部时,位于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雨水在隔水板31的作用下被阻隔,从而减少雨水通过通气孔213进入竖井内部,减少雨水天气对竖井内部施工环境的影响。
39.结合图6和图7,空腔211于第一腔室2111的内部设置有挡水板32,挡水板32和隔水板31相错设置,挡水板32和隔水板31之间围成过气通道42,挡水板32的一端和空腔21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向靠近空腔211下侧壁的一侧延伸,挡水板32和空腔211的下侧壁之间围成下透气孔43,上透气孔41和下透气孔43沿承重板13的厚度方向相错设置,在下透气孔43的作用下实现第一腔室2111和过气通道42的连通,过气通道42通过上透气孔41和第二腔室2112连通。
40.结合图6和图7,挡水板32自由端和空腔211下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水板31自由端和空腔211下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挡水板32遮挡上透气孔41,减少水柱由于二次反射通过上透气孔41进入第二腔室2112。
41.结合图6和图7,挡水板32从上至下向远离隔水板31的一侧倾斜设置,雨水通过过水孔212时,水柱能够沿挡水板32的斜面流至第一腔室2111的内部,改变水柱的运动方向,减少水柱通过过水孔212进入第二腔室2112的可能。
42.结合图6和图7,空腔211于第一腔室2111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导水板5,导水板5设置于靠近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的一端,导水板5的表面积和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的表面积
相等,导水板5沿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导水板5的一侧和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水板5的另一侧和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之间的距离,掉落至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雨水能够沿导水板5表面向靠近导水板5较低一端流动。
43.结合图6和图7,导水板5背向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的一侧向上弯折有多个凸起部51,多个凸起部51沿导水板5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相邻凸起部51之间围成导水通道52,位于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雨水能够沿导水通道52流动,进一步减少雨水进入第二腔室2112的可能。
44.结合图6和图7,凸起部51沿导水板5的长度方向设置,凸起部51朝向过水孔212的一侧设置为弧面,凸起部51的竖向截面呈半球形设置,半球形的开口端朝向第一腔室2111的底壁,雨水通过过水孔212和凸起部51的弧面接触,改变水柱的反射角,减少水柱由于二次反射进入第二腔室2112。
45.结合图2和图7,承重板13于第一腔室2111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设置于靠近导水板5低端的一侧,出水孔处安装有排水管61,排水管61和第一腔室2111相连通,实现对第一腔室2111内部雨水的排出。导水板5和第一腔室2111下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远离排水管61的一侧至靠近排水管61的一侧逐渐减小,能够较少雨水在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积聚。相邻排水管61之间通过主管道62连通,主管道62远离排水管61的一端设置有集水箱63,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较少雨水对竖井内部施工环境的影响。
46.结合图6和图7,承重板13于第二腔室2112的内部固设有多个加强板214,多个加强板214沿第二腔室211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加强板214的两侧分别和第二腔室2112的侧壁固定连接,增大承重板13的承重力,减少承重板13受外力形变。
47.结合图6和图7,接水框21的下方设置有托架7,托架7包括多个托杆,托杆呈四棱柱型设置,托杆的长度方向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托杆的两端分别和钢架梁111次梁1112抵接,能够提供接水框21稳定支撑,提高接水框21的承重能力。
4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夜间车辆较少的时段开挖竖井,并在道路上设置警示标识,在竖井开完至一定深度后,通过吊具将便桥支墩12吊运至竖井开口端的两侧,将便桥支墩12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然后通过吊具将钢架梁111吊运至便桥支墩12的上方,钢架梁111横向跨设于两侧便桥支墩12之间的间隔处,然后将承重板13水平铺设于钢架梁111的上方,在承重板13和钢架梁111的作用下实现对竖井开口处的遮挡,实现了在人流量大的白天或人流量小的夜间不会影响道路的通行。
49.由于相邻承重板13之间围成过水通道131,雨水能够通过过水通道131和过水孔212进入第一腔室2111内部的水柱在凸起部51和挡水板32的作用下改变水柱的反射角,减少水柱由于二次反射进入第二腔室2112,雨水在挡水板32和隔水板31的配合作用下积聚在第一腔室2111内部,水能够沿导水板5的长度方向向靠近排水管61的一侧移动,实现对第一腔室2111内部积水的排出,在保持竖井的通风状态的同时能够减少雨水进入竖井内部,从而保证竖井内部的施工环境,减少雨水进入竖井内部。
50.气体能够通过过水通道131和过水孔212进入第一腔室2111内部,然后通过上透气孔41进入第二腔室2112内部,进入第二腔室2112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213进入竖井内部,能够在保证道路同行的同时不影响竖井的施工,减小了对交通的影响,节约施工用地。
5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