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02643发布日期:2022-07-01 21:5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地下结构多数采用现浇式,但传统的现浇方式存在施工周期较长、对工程周边环境影响大、劳动力强度大等弊端,预制拼装式结构通过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当遇到限时、敏感程度高的基坑工程时,采用模块化施工可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情况下,满足时效性的要求。因此如何将大底板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成为目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及施工方法。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包括:
5.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的多块预制大底板;
6.设置于相邻各块的预制大底板之间的后浇带,每块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伸入所述后浇带,相邻的两块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互相连接;
7.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下部的灌注桩的桩身,设置于所述后浇带内的灌注桩的桩头的钢筋,所述桩头的钢筋的一端与所述桩身的钢筋连接,所述桩头的钢筋的另一端连接。
8.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浇带和预制大底板的表面的面层。
9.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还包括由上至下一层设置于所述后浇带和预制大底板的下部的与所述桩身相邻的预铺反粘卷防水层、预制混凝土垫层、砾石砂找平层和素土夯实层。
10.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垫层上对称设置有配合搭接的企口。
11.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桩头的钢筋上套设有pvc塑料套管。
12.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预铺反粘卷防水层为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
13.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桩身之间还设置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的涂料防水层,所述涂料防水层延伸至所述预铺反粘卷防水层下。
14.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相邻的两块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之间采用50%焊接和50%钢丝绑扎的方式进行互相连接。
15.进一步的,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后浇带采用uhpc混凝土。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提供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17.步骤s1,采用pvc套管将灌注桩顶的桩头的钢筋套住,然后进行灌注桩的桩头和桩身混凝土灌注,以及将桩头的pvc塑料套管外的混凝土破除;
18.步骤s2,采用小竖井跳挖工艺,全程基坑开挖与施工同步进行,由下至上进行素土夯实、铺设砾石砂,以进行基坑找平;
19.步骤s3,搭设吊机平台,安放吊机;
20.步骤s4,通过所述吊机进行预制混凝土垫层的吊装,在预制混凝土垫层上进行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施工工法的施工;
21.步骤s5,通过所述吊机进行预制大底板的吊装,将灌注桩的桩头的钢筋与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焊接;
22.步骤s6,在相邻各块的预制大底板之间的后浇带桩头的钢筋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上浇筑后浇带。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桩头快速破除、预制垫层密拼、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施工、桩板防水节点连接设计、uhpc后浇连接等施工工艺,最终形成了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大底板模块化施工体系。
24.本发明的使用预制拼装底板的拼装结构中地下结构的预制拼装底板同底部桩稳固连接,结构受力完整,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25.本发明适用于基坑靠近地铁隧道或者从上方横跨地铁隧道工程,防止了由于基坑开挖短时间的卸载,造成地铁隧道上方土压力降低,会对地铁隧道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地铁隧道上浮,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地铁隧道断裂。
26.本发明通过将大底板和垫层在工厂进行预制,结合塔吊型号选取合适预制尺寸,配合高效的桩头失效破除技术,与小竖井跳挖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一种高效的大底板施工体系。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的俯视图;
2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的第一截面图;
29.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的第二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包括:
32.设置于地下连续墙1内的多块预制大底板2;
33.设置于相邻各块的预制大底板2之间的后浇带3,每块预制大底板2的外伸钢筋伸入所述后浇带3,相邻的两块预制大底板2的外伸钢筋互相连接;
34.设置于所述后浇带3的下部的灌注桩4的桩身,设置于所述后浇带3内的灌注桩的桩头的钢筋,所述桩头的钢筋的一端与所述桩身的钢筋连接,所述桩头的钢筋的另一端连接。
35.在此,本发明将大底板进行预制,实现了大底板工业化生产,预制大底板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与传统的现浇式大底板相比,解决了传统的现浇方式存在的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大等弊端。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施工速度快、对周边影响小、受力和防水效果好。预制大底板与灌注桩的桩头之间采用现浇带连接,保证节点连接可靠度以及防水效果。
36.现场可布置多台吊车使用专门吊具挂住大底板两端底层的外伸钢筋进行吊装。预制大底板间留有后浇带,后浇带设有止水钢板,。采用小竖井跳挖工艺,全程基坑开挖与大底板施工同步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37.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浇带3和预制大底板2的表面的面层5。
38.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由上至下一层设置于所述后浇带3和预制大底板2的下部的与所述桩身相邻的预铺反粘卷防水层6、预制混凝土垫层7、砾石砂找平层和素土夯实层。
39.在此,基坑在素土夯实层的基础上铺设砾石砂找平层,混凝土垫层采用工厂预制。引人预铺反粘卷防水层,预铺反粘卷防水层能够与混凝土结构主体共同建立复合+融合的防水体系,与混凝土结构融合、形成一体,充分发挥结构自防水和卷材防水材料的互补优势,有效阻止防水层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窜水、渗漏现象,防水效果可靠、耐久。桩头的钢筋与后浇带3的接缝处、预铺反粘卷防水层6与灌注桩4的接缝处可以用密封膏8密封。
40.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垫层7上对称设置有配合搭接的企口10。
41.在此,相邻预制混凝土垫层之间通过企口半咬合的形式搭接,以防止翘板的现象。
42.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桩头的钢筋上套设有pvc塑料套管。
43.在此,为提高的底板的施工速度,桩头前期采用pvc塑料套管隔离桩头的钢筋+防水胶布封堵固定的方法,使桩头的混凝土和桩头的钢筋不发生握裹。破桩头的混凝土时利用钻孔、分离钢钎及外力敲击使桩头与桩身完全分离,然后利用起吊设备吊出上部桩头的混凝土即可。
44.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铺反粘卷防水层为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
45.在此,引人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预铺反粘卷防水层能够与混凝土结构主体共同建立复合+融合的防水体系,与混凝土结构融合、形成一体,充分发挥结构自防水和卷材防水材料的互补优势,有效阻止防水层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窜水、渗漏现象,防水效果可靠、耐久。
46.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与所述桩身之间还设置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的涂料防水层9,所述涂料防水层延伸至所述预铺反粘卷防水层6下。
47.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之间采用50%焊接和50%钢丝绑扎的方式进行互相连接,以在保证牢固的基础上,节省工时。
48.在此,外伸钢筋之间采用50%焊接和50%钢丝绑扎形式。
49.本发明的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采用uhpc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
5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限时条件下大底板模块化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51.步骤s1,采用pvc套管将灌注桩顶的桩头的钢筋套住,然后进行灌注桩的桩头和桩
身混凝土灌注,以及将桩头的pvc塑料套管外的混凝土破除;
52.步骤s2,采用小竖井跳挖工艺,全程基坑开挖与施工同步进行,由下至上进行素土夯实、铺设砾石砂,以进行基坑找平;
53.步骤s3,搭设吊机平台,安放吊机;
54.步骤s4,通过所述吊机进行预制混凝土垫层的吊装,在预制混凝土垫层上进行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施工工法的施工;
55.步骤s5,通过所述吊机进行预制大底板的吊装,将灌注桩的桩头的钢筋与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焊接;
56.步骤s6,在相邻各块的预制大底板之间的后浇带桩头的钢筋预制大底板的外伸钢筋上浇筑后浇带。
57.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桩头快速破除、预制垫层密拼、预铺反粘高分子聚合物防水卷材施工、桩板防水节点连接设计、uhpc后浇连接等施工工艺,最终形成了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大底板模块化施工体系。
58.本发明的使用预制拼装底板的拼装结构中地下结构的预制拼装底板同底部桩稳固连接,结构受力完整,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59.本发明适用于基坑靠近地铁隧道或者从上方横跨地铁隧道工程,防止了由于基坑开挖短时间的卸载,造成地铁隧道上方土压力降低,会对地铁隧道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地铁隧道上浮,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地铁隧道断裂。
60.本发明通过将大底板和垫层在工厂进行预制,结合塔吊型号选取合适预制尺寸,配合高效的桩头失效破除技术,与小竖井跳挖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一种高效的大底板施工体系。
6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