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5126发布日期:2021-04-16 11:4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2.在家庭生活中,时时会产生各种生活垃圾,尤其菜叶、菜根、果皮、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产生异味,对我们的家庭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垃圾处理器可对垃圾进行切碎处理,以便于排放。申请号为cn201520057359.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生活垃圾处理桶》披露了一种比较常见的垃圾处理结构,其桶身和上盖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桶身与上盖的打开和闭合通过电磁开关实现;隔板将桶身内部的容纳空间由下至上分隔成驱动空间和容水空间,驱动空间的内壁上设置电路板,驱动空间内底部中心的位置设置电动机,粉碎刀设置在容水空间内,粉碎刀的转轴末端穿过隔板连接电动机的转动输出轴;出水管由容水空间穿过驱动空间后伸出驱动空间的桶底,出水管的入水口与设置在隔板上的电控排水阀相对应,进水管设置在容水空间的侧壁上,水位传感器固定在容水空间的内侧壁上。上述结构实现了不出家门即完成生活垃圾的处理,它通过电动机带动粉碎刀将容水空间内装入的垃圾粉碎,然后通过出水管将粉碎后的垃圾排入下水道,为家庭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但是,上述垃圾处理器在使用时上盖无法自动开启及关闭,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自动开合、使用方便的垃圾处理器。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处理器,包括桶体、切削刀及驱动件,所述切削刀能转动地设于桶体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切削刀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切削刀设于下壳体中,所述上壳体成形为套筒状且能上下移动地套置在下壳体上部的外周,所述下壳体上端设置有能随上壳体上升而将上壳体的上端口盖合、随上壳体下降而将上壳体的上端口打开的盖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位于该盖板下侧供垃圾放入的输入口。
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壳体的外周壁与上壳体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换向布置的密封圈,该密封圈为多个并将下壳体的外周壁与上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分割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腔体、下腔体,所述桶体外侧设置有与上腔体流体连通的第一导管、与下腔体流体连通的第二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向上腔体中吸排水、通过第二导管向下腔体中吸排水,可通过液压原理实现中壳体升降,从而实现对上壳体上端口及输入口开闭的控制。
8.优选地,所述切削刀包括外刀套及内刀盘,所述外刀套成形为套筒状且底部具有挡板,所述外刀套和/或挡板上开有供碎渣穿过的开口,所述外刀套约束在下壳体中,所述内刀盘能转动地设于外刀套中。上述外刀套与内刀盘配合,可实现对残渣的快速有效切碎。
9.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刀盘具有贴紧挡板上壁面布置且沿外刀套径向延伸的第一刀
片及竖向布置在该第一刀片外端的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贴紧外刀套的内周壁布置。上述第二刀片可避免残渣粘附在外刀套的内壁中,并将残渣引导至外刀套中部,与第一刀片配合,提高切削效果。
10.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该电机设于下壳体的底部且输出轴穿过下壳体的底壁伸入下壳体中与内刀盘相连接。以驱动切削刀转动。
11.为了便于装配,所述下壳体包括装配套及底座,所述装配套脱卸式套置在底座上部的外周,所述盖板位于装配套的上端,所述输入口开设于装配套的侧壁上。
12.为了提高装配后的密封性,所述底座在靠近上端处形成有沿周向布置的内凹台阶,对应的,所述装配套的内周壁上形成有能抵靠在该内凹台阶上的凸圈,且所述内凹台阶与凸圈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13.优选地,所述凸圈约束在底座的上端处,且所述凸圈的上壁面成形为自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该结构便于将进入上壳体内的残渣等向下输送至切削刀处。
14.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供残渣排出的排废口,所述桶体外侧设置有能将排废口打开或关闭的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设置成内外嵌套且可相对升降的结构,使用时,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下降,盖板将上壳体的上端口打开,同时输入口露出于上壳体上侧,可将垃圾放入垃圾处理器中进行处理,使用完毕后,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上升,盖板将上壳体的上端口盖合,同时输入口隐藏在上壳体内侧,将垃圾处理器封闭,避免异味泄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17.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打开状态);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削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包括桶体1、切削刀2及驱动件3,切削刀 2能转动地设于桶体1中,驱动件3用于驱动切削刀2转动。
22.在本实施例中,桶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切削刀2设于下壳体12中,上壳体11成形为套筒状且能上下移动地套置在下壳体12上部的外周,下壳体12上端设置有能随上壳体11上升而将上壳体11的上端口111盖合、随上壳体11下降而将上壳体11的上端口111打开的盖板121,下壳体12的侧壁上开有位于该盖板121下侧供垃圾放入的输入口1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相对于下壳体12的运动为相对运动,即不限定上壳体11为主动运动而下壳体12为静止状态,也可以是上壳体 11静止、下壳体12上下升降,只要能通过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的相对运动而实现输入口122开合即可。下壳体12的侧壁上开有供残渣排出的排废口120,桶体1外侧设置有能将排废口120打开或关闭的阀。
23.如图2所示,上述下壳体12的外周壁与上壳体11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换向布置的
密封圈13,该密封圈13为多个并将下壳体12的外周壁与上壳体1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分割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腔体131、下腔体132,桶体1外侧设置有与上腔体131流体连通的第一导管10、与下腔体132流体连通的第二导管20。通过第一导管10向上腔体131中吸排水、通过第二导管20向下腔体132中吸排水,可通过液压原理实现中壳体升降,从而实现对上壳体11上端口111及输入口122开闭的控制。
2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削刀2包括外刀套21及内刀盘22,外刀套21成形为套筒状且底部具有挡板211,外刀套21、挡板211上开有供碎渣穿过的开口212,外刀套21的上部紧配固定在下壳体12中,内刀盘22能转动地设于外刀套21中。上述外刀套21与内刀盘22配合,可实现对残渣的快速有效切碎。内刀盘22具有贴紧挡板211 上壁面布置且沿外刀套21径向延伸的第一刀片221及竖向布置在该第一刀片221外端的第二刀片222,第二刀片222贴紧外刀套21的内周壁布置。上述第二刀片222可避免残渣粘附在外刀套21的内壁中,并将残渣引导至外刀套21中部,与第一刀片221配合,提高切削效果。本实施例的驱动件3为电机,该电机设于下壳体12的底部且输出轴31 穿过下壳体12的底壁伸入下壳体12中与内刀盘22相连接。
2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切削刀进行装配,下壳体12包括装配套 123及底座124,装配套123脱卸式套置在底座124上部的外周,盖板121位于装配套 123的上端,输入口122开设于装配套123的侧壁上。为了提高装配后的密封性,底座 124在靠近上端处形成有沿周向布置的内凹台阶1241,对应的,装配套123的内周壁上形成有能抵靠在该内凹台阶1241上的凸圈1231,且内凹台阶1241与凸圈1231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25。凸圈1231约束在底座124的上端处,且凸圈1231的上壁面成形为自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1232,该结构便于将进入上壳体内的残渣等向下输送至切削刀处。底座124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位于内凹台阶1241上方的外螺纹,对应的,凸圈123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能与该外螺纹相匹配连接的内螺纹。装配套123下部的内周壁与底座124上部的外周壁之间始终保持紧贴状态。
26.使用本实施例的垃圾处理器时,第一导管10进水、第二导管20排水,驱动上壳体 11相对于下壳体12下降,盖板121将上壳体11的上端口111打开,同时输入口122露出于上壳体11上侧,可将垃圾放入垃圾处理器中进行切碎处理,切碎完毕后可用加入水进行冲洗并打开排废口120将碎渣通过下水管排出;使用完毕后,第一导管10排水、第二导管20进水,驱动上壳体11相对于下壳体12上升,盖板121将上壳体11的上端口111盖合,同时输入口122隐藏在上壳体11内侧,将垃圾处理器封闭,避免异味泄漏,使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