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3340发布日期:2020-11-20 09:5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楼和企业楼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城市的建设面积越来越小,为了满足需求,开发商将建筑设计的越来越高,基坑越来越深。高层建筑最重要的是基坑支护,锚杆或锚索常作为一种经济的基坑支护形式,但当基坑周边有建筑物地下室、地铁等构筑物,基坑较深且安全等级较高时,不宜采用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方式,因而内支撑结构(支撑式结构)常被用于城市基坑支护设计中。

建筑物在内支撑结构存在的工况下完成该阶段结构施工后,先期的内支撑结构将影响后续结构施工,故需对先期的内支撑做换撑处理,便于后期结构施工。目前,内支撑换撑施工一般采用混凝土换撑板、混凝土换撑梁等做法,常规换撑施工做法的缺点:a)属于一次性结构,材料损耗极大,不利于节材。b)当支护桩和地下室外墙距离过小时,模板支设难度大。c)换撑梁与内支撑梁之间高度较小时,混凝土振捣困难,影响混凝土成形质量。d)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设计强度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利于节约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以解决混凝土换撑板、混凝土换撑梁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其包括:支撑器,所述支撑器包括支撑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可调支撑器;所述支撑体为长条状结构,支撑体的长度小于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第一侧板固定在所述支撑体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侧板固定在支撑体的第二端部;所述可调支撑器包括支撑螺杆、端板、第一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和垫片,所述端板固定在支撑螺杆的一端,所述支撑螺杆插入侧板的安装孔,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安装在支撑螺杆上,分别位于侧板的两侧;所述垫片安装在锁紧螺母与侧板之间;安装在第一侧板的可调支撑器与支护桩顶紧,安装在第二侧板的可调支撑器与地下室外墙顶紧。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一步,所述支撑体为工字钢,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固定在工字钢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为四个,安装孔均匀布置在工字钢腹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一步,还包括同步调节器,所述同步调节器包括第一调节器本体、第二调节器本体、第三调节器本体、第四调节器本体、安装板、摇杆和同步驱动齿轮,第一调节器本体、第二调节器本体、第三调节器本体和第四调节器本体可旋转的连接在安装板上,调节器本体布置位置与侧板上安装的可调支撑器相对应;同步驱动齿轮驱动第一调节器本体、第二调节器本体、第三调节器本体、第四调节器本体同步转动,摇杆连接所述同步驱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器本体、第二调节器本体、第三调节器本体和第四调节器本体均包括被动齿轮、连接轴和设置端板插槽的调节头,连接轴连接在被动齿轮和调节头之间,且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同步驱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可调支撑器的端板可插入调节头的端板插槽。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一步,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摇杆的端部。

可周转、可伸缩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用于换撑施工,安装简单、可循环使用,不仅解决了混凝土换撑梁结构支模困难、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减少了资源的投入、节约了成本,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应用示意图;

图3为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设置在底板位置示意图;

图4为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设置在负三层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同步调节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同步调节器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支撑器,11、支撑体,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可调支撑器,141、支撑螺杆,142、端板,143、第一锁紧螺母,144、第二锁紧螺母,145、垫片,20、同步调节器,21、第一调节器本体,211、被动齿轮,212、连接轴,213、调节头,214、端板插槽,22、第二调节器本体,23、第三调节器本体,24、第四调节器本体,25、安装板,26、摇杆,27、把手,28、同步驱动齿轮,30、支护桩,40、底板,41、负三层,42、负二层,43、负一层,44、顶板,50、地下室外墙,60、砂砾石。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和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其包括:支撑器10,支撑器10包括支撑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和可调支撑器14;

支撑体11为长条状结构,支撑体11的长度小于支护桩30与地下室外墙50之间的间隔距离;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体11为工字钢,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分别固定在工字钢的两端。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体为利用两根槽钢腹板相互焊接而成。

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均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孔,第一侧板12固定在支撑体11的第一端部,第二侧板13固定在支撑体11的第二端部;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上所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为四个,安装孔均匀布置在工字钢腹板的两侧。通过设置对称的安装孔,在其内部安装可调支撑器后,能够形成更为稳定的支点,避免单一支点容易发生倾斜的问题。

可调支撑器14包括支撑螺杆141、端板142、第一锁紧螺母143、第二锁紧螺母144和垫片145,端板142固定在支撑螺杆141的一端,支撑螺杆141插入侧板的安装孔,第一锁紧螺母143和第二锁紧螺母144安装在支撑螺杆141上,分别位于侧板的两侧;垫片145安装在锁紧螺母与侧板之间;安装在第一侧板12的可调支撑器14与支护桩30顶紧,安装在第二侧板13的可调支撑器14与地下室外墙50顶紧。

结合图3和图4说明一种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进行换撑施工的过程:建筑物由底板40向上依次为负三层41、负二层42、负一层43、顶板44。换撑体系说明: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可周转使用(只需要2组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在本项目中周转使用,也可在类似项目周转使用),且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间距较大,有利于基坑肥槽的回填。工艺流程:地下室底板砼浇筑→安装换撑装置→负四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三层换撑装置→拆除换撑装置→回填砂砾石60→第三道内支撑拆除→负三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二层换撑装置→拆除负三层换撑装置→回填砂砾石60→第二道内支撑拆除→负二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一层换撑装置→拆除负二层换撑装置→第一道内支撑拆除→负一层结构施工→拆除负一层换撑装置→回填砂砾石60。此外,还能按照另外一种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地下室底板砼浇筑→安装底板换撑装置→负四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三层换撑装置→负三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二层换撑装置→负二层结构施工→安装负一层换撑装置→负一层结构施工→拆除所有换撑装置→回填砂砾石60。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上所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为四个,与此对应可调支撑器14的数量与安装孔对应。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同时调节可调支撑器14的伸缩长度,在后期调节同一侧板上的可调支撑器14伸出长度存在需要反复调节,难以调节精确的问题,影响换撑后支撑的稳定性。因此,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上所设置的安装孔位置设置与支撑螺杆适配的内螺纹。结合图5和图6所示,可周转式基坑换撑装置还包括同步调节器20,同步调节器20包括第一调节器本体21、第二调节器本体22、第三调节器本体23、第四调节器本体24、安装板25、摇杆26和同步驱动齿轮28,第一调节器本体21、第二调节器本体22、第三调节器本体23和第四调节器本体24可旋转的连接在安装板25上,调节器本体布置位置与侧板上安装的可调支撑器14相对应;同步驱动齿轮28驱动第一调节器本体21、第二调节器本体22、第三调节器本体23、第四调节器本体24同步转动,摇杆26连接同步驱动齿轮28。第一调节器本体21、第二调节器本体22、第三调节器本体23和第四调节器本体24均包括被动齿轮211、连接轴212和设置端板插槽214的调节头213,连接轴212连接在被动齿轮211和调节头213之间,且转动安装在安装板25上,同步驱动齿轮28与被动齿轮211啮合;可调支撑器14的端板142可插入调节头213的端板插槽214。

在进行可调支撑器的调节时,首先取下支撑螺杆上的第二锁紧螺母及对应垫片,并且将第一锁紧螺母调节至靠近端板的位置,然后将四个支撑螺杆分别等深度的拧入对应的安装孔内,然后利用同步调节器同步旋拧支撑螺杆,使其能够同步的在安装孔内移动。支撑螺杆长度调节到位后,分别锁紧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进行支撑螺杆的固定。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27,把手27安装在摇杆26的端部。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