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8306发布日期:2021-01-05 17: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湖排污管道滤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是一种用于将人工湖中污水排出,并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装置,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现有的人工湖排污管在使用时,由于湖区内地质情况一般,湖内水体可能会发生渗漏,将会对底部和坡岸产生一定的产生影响,因此需对堤坡和堤基进行反滤和防渗设计,其次,由于现有的人工湖常被用作市政的排污过滤装置,通过将市政排放的污水,送入到人工湖中,通过人工湖的渗透与过滤,得到可用于市政供水的水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细土垫层、填料层、管底砂层、管顶砂层和砂石垫层,且管底砂层和管顶砂层之间镶嵌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细土垫层的厚度为140-160mm,且细土垫层包括细土、沙砾和碎石其中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细土垫层的压实度为88%-92%。

优选的,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40-60mm,且填料层和管底砂层均由中砂和粗砂其中一种或多种分层铺设而成,所述填料层的压实度为93%-97%。

优选的,所述管底砂层和管顶砂层的厚度均为排水管内直径的一半,且管底砂层和管顶砂层的压实度均为93%-97%。

优选的,所述管顶砂层和砂石垫层均由中砂、粗砂、碎石、最大粒径40毫米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分层回填密实形成,分层厚度小于200mm,且砂石垫层的厚度为660-740mm,所述砂石垫层的压实度为88%-92%。

优选的,所述管顶砂层和砂石垫层的宽度与排水管的直径相等,所述细土垫层、填料层和管底砂层的宽度相等,当所述排水管的内直径大于200mm时,所述细土垫层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2m,当所述排水管的内直径小于200mm时,所述细土垫层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逐层铺设的方式对排水管道进行处理,能够对人工湖底端的污水进行过滤,通过各层砂石的逐层过滤,达到市政用水程度,其次,工期和施工质量容易控制,且施工工艺简单,而且由于管底砂层和填料层,能够防止水进行一步的渗透,同时避免底部水渗透到人工湖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在一般地质地段铺设排水管道的施工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在对软土地基铺设排水管道的截面图。

图中;1、细土垫层;2、填料层;3、管底砂层;4、管顶砂层;5、砂石垫层;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2所示,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细土垫层1、填料层2、管底砂层3、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且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之间镶嵌有排水管6。

参照图1-2,细土垫层1的厚度为140-160mm,且细土垫层1包括细土、沙砾和碎石其中一种或多种组成,细土垫层1的压实度为88%-92%。

参照图1-2,填料层2的厚度为40-60mm,且填料层2和管底砂层3均由中砂和粗砂其中一种或多种分层铺设而成,填料层2的压实度为93%-97%。

参照图1-2,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的厚度均为排水管6内直径的一半,且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的压实度均为93%-97%。

参照图1-2,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均由中砂、粗砂、碎石、最大粒径40毫米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分层回填密实形成,分层厚度小于200mm,且砂石垫层5的厚度为660-740mm,砂石垫层5的压实度为88%-92%。

参照图1-2,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的宽度与排水管6的直径相等,细土垫层1、填料层2和管底砂层3的宽度相等,当排水管6的内直径大于200mm时,细土垫层1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4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2m,当排水管6的内直径小于200mm时,细土垫层1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4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1m。

使用前,当需要在一般地质地段建设人工湖时,先在预定铺设管道位置,铺设沙砾和碎石,并挤压,使得沙砾和碎石的压实度达到90%,铺设150mm,之后再铺设50mm的中砂和粗砂,使得沙砾和碎石的压实度为95%,完成后再将排水管6放置到中砂和粗砂铺设后的填料层2上,再将中砂和粗砂铺设到填料层2与排水管6道两侧,铺设的高度为排水管6的半径,便完成排水管6底端的固定与铺设,最后在排水管6的顶端铺设中砂、粗砂、碎石、最大粒径40毫米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分层,压实得到压实度为95%的管顶砂层4,之后再次铺设中砂、粗砂、碎石、最大粒径40毫米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分层,压实得到砂石垫层5,完成整体的排水管6的铺设。

当需要在软土地建设人工湖时,只需事先在排水管6底端铺设细土,之后根据上述步骤进行铺设。

排水管6顶端靠近管顶砂层4的位置等间距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表面设有过滤网。

使用时,人工湖中的湖水通过渗透方式,从砂石垫层5与管顶砂层4的两侧以及顶端渗透到排水管6中,而排水管6底端铺设的管底砂层3护阻挡湖水进一步渗透,从而能够避免基槽长期泡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细土垫层(1)、填料层(2)、管底砂层(3)、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且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之间镶嵌有排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土垫层(1)的厚度为140-160mm,且细土垫层(1)包括细土、沙砾和碎石其中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细土垫层(1)的压实度为88%-9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2)的厚度为40-60mm,且填料层(2)和管底砂层(3)均由中砂和粗砂其中一种或多种分层铺设而成,所述填料层(2)的压实度为93%-9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的厚度均为排水管(6)内直径的一半,且管底砂层(3)和管顶砂层(4)的压实度均为93%-9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均由中砂、粗砂、碎石、最大粒径40毫米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分层回填密实形成,分层厚度小于200mm,且砂石垫层(5)的厚度为660-740mm,所述砂石垫层(5)的压实度为88%-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顶砂层(4)和砂石垫层(5)的宽度与排水管(6)的直径相等,所述细土垫层(1)、填料层(2)和管底砂层(3)的宽度相等,当所述排水管(6)的内直径大于200mm时,所述细土垫层(1)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4)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2m,当所述排水管(6)的内直径小于200mm时,所述细土垫层(1)的两侧外表面到管顶砂层(4)的两侧外表面的距离均为0.1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的细土垫层、填料层、管底砂层、管顶砂层和砂石垫层,且管底砂层和管顶砂层之间镶嵌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排污管滤杂装置,通过采用逐层铺设的方式对排水管道进行处理,能够对人工湖中的水进行逐层过滤,大大减少人工湖中的杂质含量,使得过滤后的水符合市政使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其次,工期和施工质量容易控制,且施工工艺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卓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2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