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1284发布日期:2021-04-16 15:0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正随着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不断向前推进,城市建设措施也需不断推陈出新。路灯,指给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围内的灯具。路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需要照明的地方。
3.授权公告号为cn2035175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用路灯,包括用电缆并联起来的一组或多组路灯,每个路灯包括灯柱及灯柱上的照明灯,灯柱竖直设于道路路面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系统、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和警示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于灯柱顶部;风力发电系统设于太阳能电池板下部、灯柱上部,同时电缆敷设在道路下的电缆沟内;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设于道路路面下部的砼井内,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系统所获得的电能,都输送到一个包括充放电控制器的蓄电池,该蓄电池通过所述电缆为照明灯及安全警示灯供电。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灯柱基础通常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而砼井等采用砖砌方式,无论是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还是砖砌的方式均存在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施工效率的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路灯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内均设置有检查井。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设置,无需现场进行浇筑,在实际安装时,只需要在现场挖槽,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置于槽内即可,采用工厂预制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现场施工效率,并且浇筑后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形状和表面光滑度较好,美观度较好;采用预制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可被重复利用,提高了预制结构的使用效果。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两侧,两侧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内均设置有检查井。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只有一个检查井时,电缆会首先穿入检查井,接通至路灯内,此时再穿回检查井朝向下一个路灯铺设,此时电缆在穿回检查井时会出现锐角的情
况,导致电缆出现弯折磨损,而采用两个检查井的设置,接通至路灯内的电缆可穿过其中一个检查井后,再通过另外一个检查井通过,提高了对电缆的铺设效果,防止电缆出现损坏。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侧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朝向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安装条,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条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条可实现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一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不同的环境下可选取指定数量的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并且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连接至一起,使得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成为一个整体,间接提高了对路灯的承载效果,并且方便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预制后进行安装固定。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相邻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同时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配重块的设置可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重量,当路灯的高度较高重量较重时,通过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重量,进一步提高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朝向第一配重块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配重块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安装条,所述第一配重块通过第二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条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条的设置可使得第一配重块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上,方便在需要使用第一配重块时对第一配重块安装,并且可使得第一配重块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背离检查井开口的面上设置有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配重块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配重块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重量,从而进一步使得预制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路灯,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朝向第二配重块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配重块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槽内的第三安装条,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第三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条的设置方便在需要时对第二配重块进行安装,并且可使得第二配重块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个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配重块包括多个拼接
块,相邻的所述拼接块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四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条,相邻的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第四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条可拆卸连接至一起。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拼接块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预制结构的适用范围,第四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条的设置可使得多个拼接块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个预制结构对不同重量路灯的承载效果。
2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检查井包括井体和铰接设置在井体开口上的井盖,所述井盖通过电磁锁固定至井体的开口上,所述井体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所述第二配重块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透水孔连通设置的第二透水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至井体内的积水通过=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渗入地底,防止对井体内的电缆造成损坏;采用电磁锁的设置可防止其他不法人员打开井盖对检查井内的光缆及电缆造成损坏。
2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配重块背离第一混凝土预制块的面上以及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相邻于第一配重块的面上均设置有配重接口。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接口的设置可完成更多的配重拼接,从而进一步使得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更重的路灯,防止整个预制结构位于槽内倾倒,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的稳定性。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采用工厂预制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设置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现场施工效率,并且浇筑后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的形状和表面光滑度较好,美观度较好;
29.2.采用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条的设置可使得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30.3.采用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的设置可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重量,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路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对不同重量路灯的承载效果;
31.4.第二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条、第三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条、第四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条的设置可使得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附图说明
32.图1是用于展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34.图3是用于展示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36.图5是用于展示定位插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7.图中, 11、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2、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3、检查井;131、井体;132、井盖;133、第一透水孔;14、第一安装槽;141、第一安装条; 16、第一配重块;161、第二安装槽;162、第二安装条; 17、第二配重块;171、第三安装槽;172、第三安装条;173、拼接块;174、第四安装槽;175、第四安装条;176、第二透水孔;18、配重接口;19、定位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慧路灯基础、检查井综合体的预制结构,包括用于固定路灯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
40.采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设置,无需现场进行浇筑,在实际安装时,只需要在现场挖槽,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置于槽内即可,采用工厂预制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现场效率,并且浇筑后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形状和表面光滑度较好,美观度较好。
41.为了提高电缆的铺设效果,在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两侧,两侧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内均设置有检查井13;当只有一个检查井13时,电缆会首先穿入检查井13,接通至路灯内,此时再穿回检查井13朝向下一个路灯铺设,此时电缆在穿回检查井13时会出现锐角弯曲的情况,导致电缆出现弯折磨损,而采用两个检查井13的设置,接通至路灯内的电缆可穿过其中一个检查井13后,再通过另外一个检查井13通过,电缆不会出现锐角的弯折情况,提高了对电缆的铺设效果,防止电缆出现损坏。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可拆卸连接至一起,从而方便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之间安装固定,在两侧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朝向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4,第一安装槽14沿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4内的第一安装条141,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通过第一安装槽14和第一安装条141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上。
42.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安装槽的横截面设置为
ꢀ“
ω”形,将第一安装条与“ω”形的第一安装槽配合设置,可防止第一安装条沿垂直于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槽脱离。
43.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之间的安装固定效果,在第一安装槽14位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朝向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安装条141纹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朝向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每个面上同样均设置有两条。结合图1和图2,为了使得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较重的路灯,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相邻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两个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配重块16。
44.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第一配重块16同时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上,使得在需要时对第一配重块16安装,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朝向第一配重块16的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1沿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配重块16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槽161内的第二安装条162,第一配重块16通过第二安装槽161和第二安装条162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上。
45.合杆工程中,路灯基数远远大于交安、智能交通等设施,除多杆合一的立杆,还有一部分照明独立立杆,这部分立杆采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即可,若灯杆高度有提升,可酌情配置第一配重块16,增加整个预制结构的平衡性。
46.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第一配重块16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之间安装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61位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两个面上仅设置有一条,将第二安装条162位于每个第一配重块16上仅设置有一条。
47.合杆工程中,多系统共杆后,设施带中用于布置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纵向有其他管线检查井障碍时,可以更换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将两个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分别置于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直角方向的两侧,有效避让纵向障碍。
48.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使得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路灯,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背离检查井13开口的面上设置有第二配重块17。
49.结合图3和图4,为了将第二配重块17可拆卸连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朝向第二配重块17的面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71,第二配重块17上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于第三安装槽171内的第三安装条172,第二配重块17通过第三安装槽171和第三安装条172可拆卸连接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
50.合杆工程中,多系统共杆后,设施带中用于设置检查井13和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的横向宽度有限,采用一个混凝土预制块11和两个检查井13组合形式仍然不能有效平衡灯杆,则采取第二配重块17的设置,直至立杆平衡。
51.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配重块17安装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的安装效果,在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两个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三安装槽171,在第二配重块17上设置有三条用于分别移入至每条第三安装槽171内的第三安装条172。
52.结合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调节第二配重块17的重量,使得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路灯,将第二配重块17包括多个拼接块173。
53.结合图3和图4,为了将相邻的拼接块173可拆卸连接至一起,在相邻的拼接块173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四安装槽174和第四安装条175,相邻的第二配重块17通过第四安装槽174和第四安装条175可拆卸连接至一起。
54.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相邻的拼接块173之间的安装固定效果,将第四安装槽174位于每个拼接块173上均匀分布有三条,相邻的拼接块173上设置有三条用于移入至每条第四安装槽174内的第四安装条175。
55.结合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安装条162与第二安装槽161、第三安装条172与第三安装槽171以及第四安装条175与第四安装槽174之间的安装固定效果,将第二安装槽161、第三安装槽171和第四安装槽174的横截面均设置为燕尾形,将第二安装条162、第三安装条172和第四安装条175设置为与燕尾形的第二安装槽161、第三安装槽171和第四安装槽174配合的燕尾块。为了进一步使得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更重的路灯,在第一配重块 16背离第一混凝土预制块 11的面上以及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相邻于第一配重块 16的面上均设置有配重接口1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配重与配重接口18之间的安装效果,将配重接口18的横截面设置为燕尾形。
56.配重接口18的设置可以连接更多的配重,从而适用于更重的路灯,当不需要连接其他配重时,可在地面挖的槽内浇筑一层混凝土,在浇筑的混凝土上设置与配重接口相配合的连接块,从而使得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与浇筑好的混凝土成为
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预制结构对路灯的承载效果。
57.如图3所示,检查井13包括井体131和铰接设置在井体131开口上的井盖132,井盖132通过电磁锁固定至井体131的开口上;为了防止进入至井体131内的水对电缆造成影响,在井体131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透水孔133,第二配重块17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透水孔133连通设置的第二透水孔176。
58.在本实施例中,将井盖132设置为球磨铸铁防盗井盖,为了进一步防止不法人员对检查井13内的电缆造成破坏,在检查井13内设置有光纤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光纤传感器对检查井13内的电缆进行监测,当不法人员进入检查井13内时将信号传送给监测人员。
59.结合图1和图5,在本申请中,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通过第一安装槽14和第一安装条141相互拼接而成后,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之间采用定位插销19固定,定位插销19的穿设方向与第一安装槽14和第一安装条141的长度方向垂直,定位插销19可阻止第一安装条141位于第一安装槽14内沿第一安装条141的插接方向脱离,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之间的拼接固定效果。
60.结合图1和图5,在本申请中,第一配重块 16 在通过第二安装槽161和第二安装条162安装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上后,将第一配重块 16 和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之间同样采用定位插销19固定,定位插销19的穿设方向与第二安装槽161和第二安装条162的长度方向垂直,定位插销19可阻止第二安装条162位于第二安装槽161内沿第二安装条162的插接方向脱离,提高了整个预制结构之间的拼接固定效果。
61.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在检查井13的底壁上且位于第一透水孔133和第二透水孔176的两侧同样穿设有定位插销19,通过定位插销19可将第二配重块 17固定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 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并且可将多个第二配重块 17固定至一起,防止第三安装条172沿第三安装槽171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安装槽171脱离,同样可防止第四安装条175沿第四安装槽174的长度方向脱离。
6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预制结构铺设时,首先在需要铺设的位置挖槽,将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带动第一安装条141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上的第一安装槽14配合,完成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与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之间的安装固定,此时根据路灯的规格选取是否需要使用第一配重块16和第二配重块17,当需要使用第一配重块16时,将第一配重块16带动第二安装条162移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上的第二安装槽161内,完成第一配重块16的安装固定,当需要对第二配重块17固定时,将不同数量的拼接块173通过第四安装槽174和第四安装条175安装至一起,再将第二配重块17带动第三安装条172移入至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第三安装槽171内,完成第二配种块的安装,从而完成整个预制结构的安装,整个预制结构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路灯,采用工厂预制的方法提高了施工人员的现场施工效率,并且各个预制件可被重复利用,提高了预制结构的使用效果,采用工厂浇筑后的第一混凝土预制块11和第二混凝土预制块12的形状和表面光滑度较好,美观度较好;道路工程延续到改造周期,其配套合杆工程中若采用了本专利,可以重新分解,回归模块构造,根据项目改造后实际情况,重新模块组合,利旧建设,让模块可持续使用,使改造性质的工程的造价更经济合理,高效落实新发展需求;本专利采用模块化预制,提高工地开挖和模块制作的同步系数,且免疫了不良天气,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预制结
构和检查井13合体的构建办法,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让预制结构和检查井13共同去平衡立杆,有效降低了平衡构筑物的空间需求;现有的道路建设均采用多杆合一的设计,多杆合一设计带来新的设计浪潮,载于照明灯杆,合杆建设交通、智能交通、天网、5g等智慧城市系统设施,配套供电和通信管道从独立的镀锌钢管,演变成多系统共路由的智慧综合排管,简单的预制空管智慧路灯基础或现浇钢筋立柱基础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大更稳定的基础来平衡灯杆;街道一体化设计后,一方面要解决智慧综合排管纵横交错且贯通,其间敷设的电缆和光缆要有序直线串联和弯通引上继而t接杆内接线座,另一方面要回避埋设的市政规划管线及其检查井,缓解设施带横向宽幅和竖向覆土的空间局限, 当要解决排管走线需多设检查井,但检查井和智慧路灯基础分离的传统做法,仅有基础平衡立杆,检查井无平衡功能,导致基础巨大,直接而提高了综合排管和市政规划管线的冲突概率,虽然也尝试了各种异型基础,如骑马墩式、板凳式、板型立杆式等,既给未来市政规划管线维护修复带来了障碍,又增加了设计施工的难度,方法独特而不通用,均不能有效解决空间局限问题,本申请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拼接的方式,在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性进行拼接,在解决了空闲局限性的问题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基础对于灯杆支撑时的平衡性。
6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