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安装的下水器和台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2919发布日期:2021-04-20 22:1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方便安装的下水器和台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方便安装的下水器和台盆。


背景技术:

2.下水器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并使用频繁的一种装置,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以及公共场所等。下水器的常规安装,下水器一般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通常是在台盆的下方用手或扳手将下主体安装在上主体,由于安装台面下方的空间普遍比较狭小,因此需要安装人员长时间弯腰、或蹲着或躺在阴暗狭窄的台盆下方用手或扳手拧紧下水器,该安装方式显得费时又费力,而且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便安装的下水器和台盆,以解决以上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下水器,包括上主体、扳手部以及下主体,上主体包括内周壁,内周壁限定形成第一下水孔,扳手部设置于第一下水孔内并连接于内周壁,扳手部被配置为驱动上主体围绕第一下水孔的轴线方向转动,下主体设有第二下水孔,上主体与下主体螺纹连接,且第二下水孔与第一下水孔连通,下主体包括外壁和固定部,固定部连接于外壁,固定部设有固定孔。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扳手部与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下水间隙。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扳手部包括环状体和多个连接部,环状体与内周壁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围绕环状体的轴线设置,每个连接部均连接于环状体与内周壁之间,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形成下水间隙,环状体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卡合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卡合面形成于环状体的内周。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水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套设于上主体,且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相对间隔设置。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包括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分别设于下主体的相对两侧,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均贯穿地设有固定孔。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水器还包括弹跳芯和盖体,弹跳芯包括壳体和弹跳部,弹跳部可活动地设于壳体,壳体设于第一下水孔内并与内周壁形成固定,盖体连接弹跳部,并在弹跳部的作用下选择性地遮蔽第一下水孔或打开第一下水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扳手部设有嵌设孔,扳手部的位于嵌设孔内的内周设有卡扣,壳体的外周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水器还包括翻盖件,翻盖件转动连接于上主体并可选择性地遮蔽第一下水孔或打开第一下水孔。
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台盆,包括盆体以及上述任一个下水器,盆体贯穿地设有装配孔,下水器可拆卸地安装于装配孔。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水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下主体固定使其保持不动,在台盆的上方通过扳手等工具扳动扳手部转动,扳手部带动整个上主体转动以使上主体与下主体螺纹连接,而不需要安装人员在台盆的下方进行安装作业,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水器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水器的上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水器的上主体和扳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水器的上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水器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下水器在组装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下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台盆在拆分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下水器100,包括上主体110、扳手部120以及下主体130,上主体110包括内周壁111,内周壁111 限定形成第一下水孔112,扳手部120设置于第一下水孔112内并连接于内周壁 111,扳手部120被配置为驱动上主体110围绕第一下水孔112的轴线方向转动,下主体130设有第二下水孔131,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螺纹连接,且第二下水孔131与第一下水孔112连通,下主体130包括外壁132和固定部133,固定部133连接于外壁132,固定部133设有固定孔1333。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水器100在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将起子等工具插入设于下主体130的固定孔133使其保持不动,在台盆的上方通过扳手等工具扳动扳手部120转动,扳手部120带动整个上主体110转动以使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螺纹连接,而不需要安装人员在台盆的下方进行安装作业,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又省力。
28.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上主体110可以为管状结构,上主体110的外周可以设有限位部113,限位部113可以环绕于上主体110的轴线设置,其中限位部113可以连接于上主体110的环面的外侧边缘处。限位部113可以用于限制上主体110的安装位置。上主体110的内周壁111可以是光滑壁面。上主体110 的外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图未示),且外螺纹可
以设于上主体110的远离限位部113的一端。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主体110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溢水孔114,溢水孔114可以沿上主体110的径向设置,当上主体110内的水流无法从第一下水孔 112下漏时,溢过溢水孔114高度的水流可以从溢水孔114溢出。
30.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扳手部120与内周壁111之间形成有下水间隙 1111,从上主体110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下水间隙1111流向下主体130的第二下水孔131。具体地,扳手部120可以设有嵌设孔123,扳手部120包括环状体121和多个连接部122,环状体121与内周壁111间隔设置,环状体121可以环绕第一下水孔112的轴线限定形成嵌设孔123,多个连接部122围绕环状体121 的轴线设置,每个连接部122均连接于环状体121与内周壁111之间,相邻的连接部122之间形成下水间隙1111。扳手部120与上主体110可以一体成型。环状体121形成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卡合面1211。其中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卡合面1211可以形成于环状体121的内周,作为一种示例,环状体121的内周可以形成有六个卡合面1211,每两个卡合面1211相对间隔且平行设置,六个卡合面1211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限定形成内六角形的嵌设孔123。在安装时,可以将内六角扳手嵌入嵌设孔123内,其中内六角扳手的六个平面可以分别与六个卡合面1211相抵,通过转动内六角扳手带动上主体110转动,使得上主体110 与下主体130进行螺纹连接。此外,环状体121的内周可以形成其它数量的卡合面1211,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卡合面1211可以形成于环状体121 的外周,作为一种示例,环状体121的外周可以形成外六角结构,在安装时,可以将外六角扳手套设于环状体121的外周,通过转动外六角扳手带动上主体 110转动,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进行螺纹连接。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状体121也可以由柱体结构替代,例如,圆柱体结构通过多个连接部122与内周壁111进行固定,圆柱体的朝向第一下水孔112 的入口的端面可以设置“十”字型槽、梅花槽或者其它类型的槽结构,通过采用与槽结构相适配的工具,例如可以采用“十”字型起子拆入“十”字型槽内,通过转动“十”字型起子带动上主体110转动,使得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 进行螺纹连接。或者也可以在柱体结构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槽结构,例如,在柱体的外周沿柱体的轴向设置“v”型槽或“u”型槽,采用与多个槽结构相适配的套筒工具,其中,套筒的内周可以设置有与该槽结构相配合的凸肋等结构,通过将套筒套设在柱体结构的外周,套筒内周的凸肋一一嵌设于对应的槽结构内,通过转动套筒以带动上主体110转动,使得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进行螺纹连接。此外,也可以将扳手部120设置为其它的结构以与拆卸工具相适配,只要拆卸工具能够向上主体110提供驱动力以使上主体110围绕第一下水孔112 的轴线方向进行转动即可。
33.在一些实施方中,扳手部120也可以不包括连接部122,环状体121的外周可以直接连接于内周壁111。
34.在本实施例中,下主体130为管状结构,下主体130的内周可以设置有与上主体110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图未示)。安装时,上主体110可以嵌入下主体130内并与下主体130螺纹连接。此外,下主体130的外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上主体110的内周可以内螺纹,上主体110可以套设于下主体130 的外周并与下主体130螺纹连接。
35.在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进行螺纹连接时,安装人员可以通过起子等工具插入固
定孔1333内以将下主体130固定,在上主体110相对于下主体130进行转动时,可以避免下主体130也跟着转动。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3可以包括第一凸耳1331和第二凸耳1332,第一凸耳1331和第二凸耳1332可以分别设于下主体130的相对两侧,第一凸耳1331和第二凸耳1332均贯穿地设有固定孔1333。通过在第一凸耳1331和第二凸耳1332分别设置固定孔1333,任意一者可以朝向安装人员,安装人员可以将起子等工具任意地插入设于第一凸耳1331的固定孔1333或设于第二凸耳 1332分的固定孔1333以对下主体130进行固定,或者,可以通过将起子等工具插入设于第一凸耳1331的固定孔1333以及设于第二凸耳1332分的固定孔1333 以对下主体130进行固定。第一凸耳1331和第二凸耳1332的数量可以是1个、 2个或多个,在此不作特别限定,固定孔1333可以是通孔或盲孔。
3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下水器100可以包括弹跳芯141 和盖体142,弹跳芯141包括壳体1411和弹跳部1412,弹跳部1412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411,壳体1411设于第一下水孔112内并与内周壁111形成固定,盖体142连接弹跳部1412,并在弹跳部1412的作用下选择性地遮蔽第一下水孔 112或打开第一下水孔112。其中,扳手部120的位于嵌设孔123内的内周可以设有卡扣124,壳体1411的外周设有与卡扣124相配合的卡槽1413。安装时,壳体1411可以嵌入嵌设孔123内并与环状体121进行卡接,以便于拆装。当按压设于弹跳芯141上面的盖体142时,弹跳部1412弹跳出壳体1411外并支撑起盖体142,盖体142相对上主体110远离以打开第一下水孔112,水流可以从第一下水孔112进行下漏;当再次按压设于弹跳芯141上面的盖体142时,弹跳部1412进行复位并缩回至壳体1411内,盖体142相对上主体110靠近并可以嵌设于第一下水孔112内以遮蔽第一下水孔112,这样水流基本无法从第一下水孔112下漏,此时,上主体110就会处于密封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142的外周可以设置有环形固定槽,环形固定槽内可以嵌设有密封圈,当盖体142遮蔽第一下水孔112时,密封圈可以位于盖体142与上主体110的内壁之间,以填充两者之间形成的间隙。
38.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下水器100可以包括翻盖件151,翻盖件151可以替代上述的弹跳芯141和盖体142,翻盖件151转动连接于上主体 110并可选择性地遮蔽第一下水孔112或打开第一下水孔112,下水器100还可以包括转轴152,翻盖件151可以通过转轴152转动连接于上主体110,翻盖件 151以转动的方式选择性地打开或者遮蔽第一下水孔112。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水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161和第二密封圈 162,第一密封圈161和第二密封圈162均可以套设于所述上主体110的外周,第一密封圈161可以限位部113相抵,并与第二密封圈162相对间隔设置。当下水器100安装于台盆时,上主体110可以穿过设于台盆的底盘的装配孔,第一密封圈161和第二密封圈162可以分别位于台盆的底盘的上下两侧,第一密封圈161可以与底盘的上表面贴合,第二密封圈162可以与底盘的下表面进行贴合,第二密封圈162可以与上主体110的外周卡接或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圈 161和第二密封圈162可以与上主体110的外周贴紧,并遮盖住上主体110与底盘之间的缝隙,这样避免台盆内的流体从上主体110与底盘之间的缝隙流出。
40.本实施例实施例提供的下水器100在安装时,安装人员可以将起子等工具插入设于下主体130的固定孔133使其保持不动,在台盆的上方通过扳手等工具扳动扳手部120转动,扳手部120带动整个上主体110转动以使上主体110 与下主体130螺纹连接,而不需要安
装人员在台盆的下方进行安装作业,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又省力。
41.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台盆200,包括盆体210以及上述的下水器100,盆体210贯穿地设有装配孔213,下水器100可拆卸地安装于装配孔213。
42.盆体210可以包底盘211和侧壳212,侧壳212围设于底盘211并与底盘 211共同限定形成水槽214,装配孔213设于底盘211。
43.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安装时,将第一密封圈161套设于的上主体110的外周,上主体110穿过装配孔,第一密封圈161与底盘211的上表面相抵,此时,限位部113与第一密封圈161相抵以对上主体110进行限位;第二密封圈162 可以从底盘211的下方套设于上主体110的外周并与底盘211的下表面抵紧,第二密封圈162可以与上主体110卡接或者螺纹连接以形成固定,第二密封圈162 可以部分地嵌设于上主体110与底盘211之间的间隙,以更好地对间隙形成密封。下主体130位于底盘211的下方,其中上主体110可以嵌入下主体130内。安装人员可以通过起子等工具拆入下主体130的固定孔1333以先将下主体130 固定住,安装人员可以从盆体210的上方通过扳手等工具插入扳手部120的内六角形的嵌设孔123内,通过扳手转动上主体110,同时,下主体130保持不动,进而使得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进行螺纹连接,而不需要在盆体210的下方来旋转下主体130来进行安装,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又省力。在完成上主体110与下主体130的安装后,可以将弹跳芯141安装于嵌设孔123 以及盖体142安装于弹跳芯141。
44.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台盆200通过设置上述的下水器100,可以快速地将下水器100安装于盆体210,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不需要在台盆的下方进行安装作业,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省时又省力。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