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4731发布日期:2021-05-18 23:2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污水收容设施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污水收容设施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合流管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
3.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用于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用于接收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污水输入单元,以及用于向市政管道排出污水的合流管;所述装置包括:
7.截流部,内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并分别与所述污水输入单元、所述合流管连通;
8.缓冲部,内部具有一存储污水的存储空间,并与所述截流部相连通;
9.其中,在所述缓冲部进水时,由所述污水输入单元输送至所述收纳空间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存储空间;在所述缓冲部出水时,所述存储空间中的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或者在动力驱动下流入所述收纳空间,并由所述合流管排出。
10.可选的,所述截流部包括:
11.截流进口,与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
12.第一截流出口和第二截流出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与所述缓冲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和所述合流管相连通,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开关。
13.可选的,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截流部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等于或高于所述截流部与所述合流管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
14.所述截流部包括:
15.截流进口,与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
16.第一截流出口和第二截流出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与所述缓冲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的底标高,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一截流出口的底标高。
17.可选的,所述缓冲部包括:
18.缓冲口,与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相连通,所述缓冲口的底标高和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的底标高相等;
19.在所述缓冲部进水时,所述截流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截流出口、所述缓冲口流入所述缓冲部中,在所述缓冲部出水时,所述缓冲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或者在动力驱动下依次通过所述缓冲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流入所述截流部中。
20.可选的,还包括:
21.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处的第一开关;
22.当所述第一开关开启时,所述污水依次经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及所述合流管的进水口流入所述合流管,和/或所述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或者在动力驱动下依次经所述缓冲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及所述合流管的进水口,由所述缓冲部流入所述合流管;
23.当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时,所述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经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及所述缓冲口流入所述缓冲部中存储。
24.可选的,在所述缓冲部出水且所述存储空间中的污水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收纳空间时,
25.所述缓冲部是一端开口、另一端呈密封结构的圆筒形管道,且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截流部横向设置,所述管道的开口为所述缓冲口。
26.可选的,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截流部倾斜分布,且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的垂直高度,从所述缓冲口相对立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缓冲口的那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27.可选的,在所述缓冲部出水且所述存储空间中的污水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收纳空间时,
28.所述缓冲部是一端设有开口结构的方形池体,且所述方形池体的纵向高度小于所述方形池体的横向宽度,所述方形池体的开口结构为所述缓冲口,所述方形池体的底标高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一截流出口的底标高。
29.可选的,在所述缓冲部出水且所述存储空间中的污水是在动力驱动作用下流入所述收纳空间时,
30.所述缓冲部是一端设有开口结构的方形池体,所述方形池体的开口结构为所述缓冲口,所述方形池体的底标高低于所述第一截流出口的底标高;
31.所述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水泵及输送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缓冲部中,并与所述输送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截流部中。
32.可选的,还包括:
33.凹台,固定在所述缓冲口处,所述输送管的出水口置于所述凹台上,以在所述缓冲部出水时,将所述缓冲部内所存储的所述污水泵抽至所述凹台处,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所述污水依次经过所述缓冲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流入所述截流部中。
34.可选的,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三开关;
35.或者,
36.所述截流部内靠近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固定堰,所述固定堰的顶标高高于所述污水输入单元的出水口的底标高。
37.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38.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第一开关开启,使得缓冲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
39.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得截流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缓冲部。
40.有益效果: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雨天需要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时,只需由污水输入单元输出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截流部自动流入缓冲部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中仅存在雨水,而当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缓冲部中存储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截流部流入合流管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4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图1的侧视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又一种结构示意图一;
47.图4为图3的侧视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又一种结构示意图二;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5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 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54.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5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说明书,进而支持本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说明书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0056]“单元区域”,是指存在污水的区域,如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等;污水支管,“合流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污水输入单元”,是指用于对单元区域内污水进行汇集传输的污水支管,也可以是对污水支管所传输的污水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污水收容设施(如化粪池等具有处理功能池体结构);“底标高”指的是某个部位、构件最底层的标高值。
[0057]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
[0058]
附图1

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这一具体的应用场景时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0059]
附图3

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这一具体的应用场景时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0060]
上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这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时,可以实现通过该污水调蓄装置基于其污水的自身重力实现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污水的排放和存储,该排水系统可以包括污水支管、污水输入单元20(也即污水收容设施20)、合流管30、市政管道等,污水支管与污水收容设施相连,以将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集中输送至污水收容设施中。
[0061]
实施例一
[0062]
具体的,请首先参阅附图1

2,在该种污水调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该污水调蓄装置至少包括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
[0063]
其中,该截流部10内部具有一个可用于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并分别与污水收容设施20、合流管30相连通;该收纳空间101的大小、体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同样的,缓冲部40内部也具有一个可用于存储上述污水的存储空间 401,并与截流部10相连通;该存储空间401的大小、体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截流部10,内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并分别与所述污水收容设施、所述合流管相连通;其中,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等于或高于截流部10与合流管3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
[0064]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控制成本,由于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并不设置用
于污水流通的控制开关,因此在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等于截流部10与合流管3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时,可以理解为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内的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相互流通,以及在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高于截流部10与合流管3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时,可以理解为缓冲部40内的污水可以直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向截流部10,这样就使得在缓冲部40需要进水时,由污水收容设施输送至收纳空间101中,而随着收纳空间101中的液位不断上升,此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存储空间401;在缓冲部40需要出水时,由于截流部10 中的污水会随着合流管30的排出而不断降低,此时存储空间40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收纳空间101,并由合流管30排出。
[0065]
作为该截流部10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包括:截流进口 102、第一截流出口103和第二截流出口104,该截流进口102用于与污水收容设施连接,用于对需要调蓄的污水提供输入接口,第一截流出口103用于与合流管连接,用于对需要调蓄的污水提供输出接口,第二截流出口104与缓冲部40连接,用于将由截流进口102 输入的污水,经该第二截流出口104输送至缓冲部40进行存储。
[0066]
作为该缓冲部40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包括:缓冲口402,该缓冲口402用于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这样使得当需要对污水输入机构输入的污水进行调蓄时,由截流部10中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而需要将缓冲部40中的污水进行排放时,只需要将缓冲部40中所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流入截流部10中,并由第一截流出口103排入合流管30中即可。
[0067]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截流进口102、第一截流出口103、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而言,本实用新型对其口径大小、各自在其载体上开设的方位不做限制,可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只要能够实现污水在污水收容设施20、截流部的10及缓冲部 40中互通即可,同样的,针对缓冲部40的个数,以及对应的缓冲口402的个数,本说明书实施例也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储水量的大小灵活设计即可,不应以口径大小不同、或各自在其载体上开设的方位不同、以及缓冲部40的个数不同,而被认为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8]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有降雨和无降雨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有降雨时,如果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有降雨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无降雨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0069]
也即,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降雨时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雨水,而在晴天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 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
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70]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又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根据降雨量的大小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如果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 30。
[0071]
也即,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降雨量比较大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降雨量比较大时的雨水,而在晴天或者降雨量比较小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的在降雨量比较大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7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降雨量的大与小,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设定雨量参数阈值进行界定即可。
[0073]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缓冲部40内的液位高度,通过预先设置液位区间阈值,并对缓冲部40内的液位高度实时监测,使得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则认为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此时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流入缓冲部40进行存储。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0074]
也即,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表示此时缓冲部10的存储空间很大,为了降低合流管的输送压力,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等,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 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实现在缓冲部40在液位比较低时对污水进行存储,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时,表示此时缓冲部10的中所存储的污水即将溢出,此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在有效的减轻了合流管的输送压力,或者污水
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出现缓冲部40内污水溢出的情况,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0075]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可以按照污水处理厂是否有富余容量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污水处理厂没有富余容量时,如果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在非降雨时期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者在降雨时期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此时都会造成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过多而达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上限,极易发生溢流,因此此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污水收容设施20 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污水处理厂有富余容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 30。
[007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应用环境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装置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三种应用环境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应用环境,或者上述三种应用环境的组合,包括还可以应用于除了排水系统这一具体应用场景的其他应用场景,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应用环境或者应用场景,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7]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用于截流部10中的污水流入合流管30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 103处的第一开关121;当所述第一开关121开启时,所述污水依次经所述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及所述合流管30的进水口流入所述合流管30,和/或所述污水依次经所述缓冲口402、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及所述合流管30的进水口,由所述缓冲部40流入所述合流管30;当所述第一开关关闭时,所述污水依次经所述污水收容设施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及所述缓冲口流入所述缓冲部并存储。
[0078]
其中,该第一开关121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9]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缓冲部40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缓冲部 40可以是
[0080]
一端开口、另一端呈密封结构的圆筒形管道,且管道相对于缓冲部40横向设置,管道的开口为所述缓冲口402。
[0081]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降低成本设计、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该污水调蓄的装置特将呈管道结构的缓冲部40横向设施,并且将缓冲口402的底标高设计成等于或者高于第一截流出口103的底标高,使得在其开口端作为缓冲口 402时,当需要污水排出时,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自动排出。
[0082]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依靠自身重力排出的通畅性,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截流部10还可以倾斜分布,也即管道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的垂直高度,从所述缓冲口402相对立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缓冲口402的那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可以理解为,所述管道的缓冲口402的那一端,低于其相对立的另一端。
[0083]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缓冲部40的又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附图3

4,相交于
上一实施方式为了使得缓冲部40能够存储、调蓄更多的污水,而又为了避免横向设置管路太长而占用空间面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针对缓冲部40的又一种实施方式,该缓冲部40 可以是一端设有开口结构的方形池体,如类似于储水量大的蓄水池或者井的结构;此时,缓冲口402的底标高还是高于第一截流出口 103的底标高,而方形池体的底标高则低于第一截流出口103的底标高,这样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通过污水自身重力的作用流入该缓冲部40的存储空间401内,此时对于污水排出时可以通过泵提的方式实现,也即该装置还包括:水泵50及输送管60,所述水泵50设置在所述缓冲部40中,并与所述输送管6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输送管60的出水口置于截流部10中,以在需要对存储空间401内的污水进行排放时,只需将其泵抽至所述截流部10中即可。
[0084]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缓冲部40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相交于上一实施方式为了缩短输送管60的输送距离,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请继续参阅附图5,该装置中还可以增设一个凹台70,该凹台70固定在缓冲口402处,这样就使得输送管60的出水口可以置于凹台 70上,以将缓冲部40内所存储的所述污水泵抽至凹台70处,并在污水自身重力作用下依次经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流入截流部10中即可,达到在存储、调蓄更多的污水、避免横向设置管路太长而占用空间面积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管路铺设成本。
[0085]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缓冲部40的再一种实施方式,该缓冲部 40同样也可以是一端设有开口结构的方形池体,但此时方形池体的纵向高度小于所述方形池体的横向宽度,可以立即为方形池体呈扁平状,减小其纵向高度,而充分利用横向空间进行存储分布,所述方形池体的开口结构为缓冲口402,同样的所述方形池体的底标高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的底标高。
[0086]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缓冲部的结构具体是属于上述哪一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上述缓冲部40的任意一种结构,或者进行简单变换后的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能够时限对进入的污水进行存储,并且在需要污水排放时进行排出的技术效果的缓冲部40,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7]
进一步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于在存储空间401设置有水泵50的缓冲部40来说,为了避免水泵50因堵塞等原因而无法正常作业,该缓冲部40的顶部开设有1个或多个检修口80及与检修口数量相对应的封盖90,所述封盖90与所述检修口80可拆卸式连接。
[0088]
具体的,当所述检修口80和所述封盖90的数量均是1个时,则1个所述检修口80开设在所述水泵50的正上方处;当所述检修口80和所述封盖90的数量均是多个,则每一个所述封盖90对应的与一个所述检修口80可拆卸式连接,且多个所述检修口80在所述缓冲部40的顶部等间距分布,且至少一个所述检修口80开设在所述水泵50的正上方处。
[0089]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该检修口80和封盖90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可以螺栓连接或者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也不做限定。
[0090]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该截流部10是分流井、截流井、弃流井、缓冲廊道或安装井中的一种。
[0091]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开启和开闭的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包括:
[0092]
第一液位计,设置在缓冲部10中,用于监测缓冲部10内污水的液位数据;
[0093]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开关121和第一液位计进行通讯,以接收液位数据并依据所述
液位数据对所述第一开关121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切换;其中,控制器包括一存储器和一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0094]
将所述液位数据与标准液位区间进行比较,所述标准液位区间包括区间最小液位值和区间最大液位值;
[0095]
若所述液位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小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0096]
若所述液位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大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0097]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 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表示此时缓冲部10的存储空间很大,为了降低合流管的输送压力,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等,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实现在缓冲部40在液位比较低时对污水进行存储,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时,表示此时缓冲部10的中所存储的污水即将溢出,此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在有效的减轻了合流管的输送压力,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出现缓冲部40内污水溢出的情况,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0098]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开启和开闭的又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
[0099]
第一雨量计,与上述控制器进行通讯,用于监测当前是否为降雨时期;
[0100]
上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0101]
若当前为降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0102]
若当前为非降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0103]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 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降雨时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 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雨水,而在晴天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104]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开启和开闭的再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
[0105]
第二雨量计,与上述控制器进行通讯,用于在当前为降雨时期时,监测降雨量;
[0106]
上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0107]
若当前的降雨量小于预先设置的雨量基础阈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0108]
若当前的降雨量大于预先设置的雨量基础阈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0109]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 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降雨量比较大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降雨量比较大时的雨水,而在降雨量比较小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 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的在降雨量比较大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110]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开启和开闭的再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包括:
[0111]
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污水处理厂中,用于监测污水处理厂内污水的液位数据;
[0112]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开关121和第而本申请液位计进行通讯,以接收液位数据并依据所述液位数据对所述第一开关121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切换;其中,控制器包括一存储器和一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0113]
将所述液位数据与标准液位区间进行比较,所述标准液位区间包括区间最小液位值和区间最大液位值;
[0114]
若所述液位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小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0115]
若所述液位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大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0116]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截流部10的截流进口102与单元区域内的污水收容设施20的出水口相连通,使得污水收容设施20中的污水在进入合流管前先进入截流部10,并通过缓冲部40的缓冲口 402,与第二截流出口104相连通,以实现截流部10和缓冲部40相连通,这样在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表示此时污水处理厂还有富余处理量,此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 30中即可,合理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进行有效利用,实现污水及时排出的技术效果。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时,表示此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也达上限,无法对更多的污水进行处理,为了降低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只需由污水收容设施20 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 中进行存储,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0117]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装置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实施方式,或者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或排放,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11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雨量基础阈值的大小设定、标准液位区间的大小
设定,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雨量参数阈值及标准液位区间进行设定即可。同样的,针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的监测,以及针对降雨量大小的监测,可以通过两个雨量计进行监测,当也可以通过一个具有两种监测功能雨量监测器来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以及降雨量大小进行监测,以及针对液位的监测,可以通过两个液位计进行监测,当也可以通过一个具有两种液位监测功能的液位监测器来对缓冲池和污水处理厂的液位大小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两种监测功能的一个或者多个监测器件的实施方法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119]
实施例二
[0120]
与实施例一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请继续参阅图6

7,本说明书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0121]
在该实施例二中,对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和截流部10与合流管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不做限定,并在第二截流出口104处设置第二开关500。
[0122]
具体来说,为了防止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在正常由污水输入单元20经截流部10排向合流管30的过程中,截流部10中的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倒灌至缓冲部40 中而使其无法正常排放,或者占据缓冲部40内不必要的存储资源,此时在第二截流出口104处设置第二开关500,将其关闭即可,如在晴天时将其关闭,而当需要向缓冲部40中存储水时,将其打开即可,如在雨天时将其打开。
[012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二中为了避免缓冲部40出现倒灌,造成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无法正常排放,或者占据缓冲部40内不必要的存储资源,而在第二截流出口104处设置第二开关500的改进方案,同样也适用于实施例一中的各种结构(例如附图1

5所示的任意一种结构),并且在第二截流出口104处设置第二开关500时,此时对缓冲部40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和截流部10与合流管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可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二中未详述部分如其余结构关系、工作原理等,由于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关系、工作原理相通,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即可,本实施例二不在赘述。
[0124]
需要特别说的是,在第二截流出口104处设置第二开关500 后,针对图7所示的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通过泵排的方式排至截流部10时,此时可将第二开关 500关闭;而针对图6所示的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通过重力排的方式排至截流部10时,此时可将第二开关500打开,本实施例二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话句话说,针对第二开关500开启或是关闭的使用方式,并不造成对本实施例二的方案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按照实际需求进行排出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125]
同样的,该第二开关500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126]
更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8

9,对于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污水输入单元20而言,相同的,在缓冲部40中水排至截流部10 时,为了防止排至截流部10中的水倒灌至污水输入单元20中而使其无法正常排放,此时在污水输入单元20的出水口处设置第三开关600,将其关闭即可,如需要缓冲部40内的水排出时,关闭第三开关600,而当需要缓冲部40
进行调蓄,或者对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正常由污水输入单元20经截流部10排向合流管30时,则第三开关600即可。
[0127]
同样的,该第三开关600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128]
当然,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在所述截流部10内靠近所述污水输入单元20的出水口处,设置固定堰601,且固定堰601的顶标高高于所述污水输入单元20的出水口的底标高,以此来通过固定堰601代替第三开关600实现上述防止排至截流部10中的水倒灌至污水输入单元20中而使其无法正常排放。对于固定堰601而言,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可实现对水流有“阻断”功能的固定堰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129]
实施例三
[0130]
与实施例一、二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装置,该方法包括:
[0131]
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使得缓冲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
[0132]
接收所述缓冲部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得截流部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缓冲部。
[0133]
作为该方法的第一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雨量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出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一雨量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0134]
具体为,在第一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降雨状态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关闭,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 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雨水。而当第一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非降雨状态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开启,此时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控制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135]
作为该方法的第二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雨量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出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二雨量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0136]
具体的,在第一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降雨量较大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关闭,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降雨量比较大时的雨水,而在第二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降雨量较小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开启,此时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 30中
即可,有效的避免了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的在降雨量比较大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137]
作为该方法的第三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液位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出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一液位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0138]
具体的,在第一液位计监测到当前时期缓冲部还有存储空间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关闭,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30中仅存在降雨量比较大时的雨水,而在第一液位计监测到当前时期缓冲部没有存储空间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开启,此时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 103流入合流管30中即可,有效防止缓冲部中污水溢出。
[0139]
作为该方法的第四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液位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出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二液位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0140]
具体的,在第二液位计监测到当前时期污水处理厂还有容水空间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开启,此时只需在缓冲部40中存储的污水依次通过缓冲口402、第二截流出口104、第一截流出口103流入合流管30 中即可,合理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进行有效利用,实现污水及时排出的技术效果。而在第二液位计监测到当前时期污水处理厂没有容水空间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关闭,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依次通过第二截流出口104、缓冲口402流入缓冲部40中进行存储,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014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方法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方法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实施方式,或者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或排放,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142]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