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8796发布日期:2021-04-27 18:3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中防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


背景技术:

2.防浪墙是堤防、大坝等防洪工程中,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结构,设于堤顶或坝顶迎水侧边缘,其作用与堤坝相同,高程计入堤防或大坝的防洪高度。
3.目前防浪墙多为钢筋混凝土墙、圬工墙等形式,美观性较差。由于城市沿江一带因空间限制,只得采用防洪墙以减少占地和拆迁,对景观性要求较高。此外,随着生态水利的发展,部分堤坝对景观性要求较高,随之也对防洪墙的景观性要求较高。
4.因此,提出一种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墙和位于防浪墙临路侧的景观休闲结构;所述景观休闲结构为地面花坛或休闲坐凳。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景观休闲结构为地面花坛,所述防浪墙的临水侧与堤防连接;所述地面花坛与道路连接,地面花坛内有景观植物;所述地面花坛与道路之间的下方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通过第一排水管与地面花坛内连通;此时景观休闲结构为一级花坛型式。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所述防浪墙的临水侧与堤防连接;所述休闲坐凳与道路连接;所述休闲坐凳与道路之间的下方有排水沟;此时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式。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所述休闲坐凳位于亲水平台的下方;所述亲水平台与防浪墙连接;此时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变式。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浪墙顶部有墙顶花坛;所述墙顶花坛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地面花坛上部的侧面连通;此时景观休闲结构为二级花坛型式。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沟紧贴地面花坛底部侧面;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地面花坛内部。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防浪墙内部;所述墙顶花坛内有景观植物或爬藤植物。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休闲坐凳位于防浪墙临路侧的中部。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休闲坐凳位于防浪墙临路侧的中上部。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大幅提升了防洪墙的景观性,使硬化混凝土防洪墙兼具观赏、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并通过绿化和休闲设施,消隐防洪墙,使得防洪墙不再突兀。
17.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高度防洪墙,防洪墙景观性提升后,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广泛使用,并可适当降低堤顶或平台高程,更好与周围环境融合。
18.3)本实用新型若用于亲水平台临水侧,可将防洪墙转化为坐凳,可弱化防洪墙型式,或可在不影响防洪的条件下降低亲水平台高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景观休闲结构为一级花坛型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景观休闲结构为二级花坛型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景观休闲结构为休闲坐凳变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4.参阅附图可知: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墙1和位于防浪墙1临路侧的景观休闲结构2;所述景观休闲结构2为地面花坛21或休闲坐凳22;景观休闲结构2对防洪墙起到遮挡消隐作用。地面花坛21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砖砌、混凝土、仿木结构等材质。
25.所述景观休闲结构2为地面花坛21,所述防浪墙1的临水侧与堤防3连接;所述地面花坛21与道路4连接,地面花坛21内有景观植物211;所述地面花坛21与道路4之间的下方有排水沟41;所述排水沟41通过第一排水管51与地面花坛21内连通;此时景观休闲结构2为一级花坛型式;景观植物211,对防洪墙1起到遮挡消隐作用。
26.所述景观休闲结构2为休闲坐凳22,所述防浪墙1的临水侧与堤防3连接;所述休闲坐凳22与道路4连接;所述休闲坐凳22与道路4之间的下方有排水沟41;此时景观休闲结构2为休闲坐凳式;防浪墙1上间隔一定距离或公交车站附近,设置坐凳22,提供市民休憩使用。
27.所述景观休闲结构2为休闲坐凳22,所述休闲坐凳22位于亲水平台6的下方;所述亲水平台6与防浪墙1连接;此时景观休闲结构2为休闲坐凳变式。
28.所述防浪墙1顶部有墙顶花坛23;所述墙顶花坛23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52与地面花坛21上部的侧面连通;此时景观休闲结构2为二级花坛型式。
29.所述排水沟41紧贴地面花坛21底部侧面;所述第一排水管51位于地面花坛21内部。
30.所述第二排水管52位于防浪墙1内部;所述墙顶花坛23内有爬藤植物231;在防洪墙1的墙顶花坛23内种植景观植物或爬藤植物,让其自然垂下,对防洪墙1起到遮挡消隐作用;排水沟路面雨水,并通过第一排水管51和第二排水管52收集地面花坛21和墙顶花坛23的排水,保障道路4、防洪墙1等结构的排水通畅。
31.所述休闲坐凳22位于防浪墙1临路侧的中部,防浪墙1临路侧中部以上贴有景墙11,提升墙体美观性。
32.所述休闲坐凳22位于防浪墙1临路侧的中上部,若防洪墙1高度不高,可将防洪墙1顶部几乎与休闲坐凳22平齐,将防洪墙1转化为休闲坐凳22,弱化防洪墙1结构,并可降低亲水平台11高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33.景观休闲多功能消隐式防洪墙结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1:现场勘测,确定防洪墙1的高度要求;
35.步骤2:当防洪墙1高度较低时,具备水面观赏性时,选用一级花坛型式,通过地面花坛21对防洪墙1起到景观美化作用,不影响观赏视线;
36.当防洪墙1较高,不具备水面观赏性时,选用二级花坛型式,通过地面花坛21和墙顶花坛23,对防洪墙1进行绿植覆盖,增强生态性;
37.当防洪墙1提供市民休憩需求时,选用休闲坐凳式,结合防洪墙1上景墙11,增强景观性;
38.当防洪墙1位于滨水侧,选用休闲坐凳变式;若防洪墙1高度不高,可将防洪墙1顶部几乎与休闲坐凳22平齐,将防洪墙1转化为休闲坐凳22,弱化防洪墙1结构,或在不影响防洪的条件下降低亲水平台6高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39.实际使用中,有别于传统的防洪墙,本实用新型将地面花坛21和休闲坐凳22与防洪墙1结合起来,可大幅减小占地;并根据防洪墙1的不同高度,不同功能需求,设置不同的组装方法;
40.当防洪墙1高度较低时,具备水面观赏性时,选用一级花坛型式,通过地面花坛21对防洪墙1起到景观美化作用,不影响观赏视线;
41.当防洪墙1较高时,充分利用防洪墙1的顶部空间,设置墙顶花坛23,并将排水排入地面花坛21中,将水资源二次利用,以达到节水效果。
42.当有休闲需要,或位于城市道路公交车站处时,可利用此结构,减小防洪堤放坡占地,并结合防洪墙1、景墙11设置休闲坐凳22,以供人们休憩用,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广泛适用性。
43.当为临水亲水平台,也可采用休闲坐凳变式,将防洪墙1转化为坐凳22,可弱化防洪墙1的型式,或可在不影响防洪的条件下降低亲水平台6的高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44.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