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988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吊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吊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特别基坑工程领域,常用的落地式塔吊基础,多采用承台式基础、十字交叉梁等。承台式是一种超厚的板式结构,整体性优越但耗费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十字交叉梁等梁式塔吊基础主要利用梁作为承重结构,基础梁基本独立承受荷载的作用而存在整体性不佳的情况;由于塔吊长时间循环作业,一条梁上局部的问题容易引发整个基础梁的报废;此外塔吊基础下方通常需要施工作业,梁之间的空洞在塔吊作业时容易对塔吊基础下部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增加防护措施。结合塔吊作业时荷载的分布特点,通常基础基座一端受拉一端受压,循环往复,要求塔吊基础截面下部和上部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塔吊基础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优化的塔吊基础结构,保证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同时节约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

,所述包括支撑梁、支撑柱和承台板,所述支撑柱呈四角分布,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方,且所述支撑梁之间形成交叉设置;所述承台板位于所述上方,用于设置塔吊基座,所述塔吊基座位于所述承台板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支撑梁、支撑柱和承台板,支撑柱呈四角分布,支撑梁设置于支撑柱上方,且支撑梁之间形成交叉设置;承台板位于支撑梁上方,用于设置塔吊基座,塔吊基座位于承台板的中部。通过优化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汲取承台式(板式)和梁式基础结构的优点,利用支撑梁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利用承台板和支撑梁上部钢筋共同抗拉,保证塔吊基础整体性的同时减少塔吊基础材料结构用量,节约成本;并利用承台板对塔吊基础下方作业人员作为一道可靠的安全防护,同时给人观感上多一份踏实和厚重。本塔吊基础结构属于一种集合了承台式和梁式优点的一种梁板式结构,保证了安全性和整体性的同时,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交叉形成二字叠加型或者叉型或者井字型。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塔吊基座的安装牢固性,所述塔吊基座侧面与承台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包括混凝土灌注桩、型钢格构柱或者钢筋混凝土柱。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塔吊基座与承台板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实现塔吊基座的精准安装,所述塔吊基座与承台板之间通过锚栓固定,所述塔吊基座包裹在所述支撑梁内。

进一步地,根据设计要求,为了满足塔吊荷载要求,所述承台板的厚度为200~30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塔吊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塔吊基础结构中叉型支撑梁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塔吊基础结构中叉型支撑梁与承台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塔吊基础结构中二字叠加型支撑梁的平面图。

图中:

1-塔吊基座;2-承台板;3-支撑梁;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塔吊基础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塔吊基础结构的结构组成。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包括支撑梁3、支撑柱4和承台板2,支撑柱4呈四角分布,支撑梁3设置于支撑柱4上方,且支撑梁3之间形成交叉设置;承台板2位于支撑梁3上方,用于设置塔吊基座1,塔吊基座1位于承台板2的中部。

具体来说,通过优化现有的塔吊基础结构,汲取承台式(板式)和梁式基础结构的优点,利用支撑梁3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利用承台板2和支撑梁3上部钢筋共同抗拉,保证塔吊基础整体性的同时减少塔吊基础材料结构用量,节约成本同时,利用承台板2对塔吊基础下方作业人员作为一道可靠的安全防护,同时给人观感上多一份踏实和厚重。本塔吊基础结构保证了安全性和整体性的同时,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支撑梁3交叉形成二字叠加型或者叉型或者井字型。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保证塔吊基座1的安装牢固性,塔吊基座1侧面与承台板2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支撑柱4包括混凝土灌注桩、型钢格构柱或者钢筋混凝土柱。具体样式根据施工需求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保证塔吊基座1与承台板2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实现塔吊基座1的精准安装,塔吊基座1与承台板2之间通过锚栓固定,塔吊基座1包裹在支撑梁3内。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根据设计要求,为了满足塔吊荷载要求,承台板2的厚度为200~300mm。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塔吊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

该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现场情况和吊装要求确定塔吊的平面位置,施工塔吊基础结构中的支撑柱4,支撑柱4呈四角分布。

步骤二:在支撑柱4上方铺设支撑梁3的底模并绑扎支撑梁3的钢筋,精确定位并安装塔吊基座1及其连接件,然后施工支撑梁3的侧模和承台板2的底模,承台板2位于支撑梁3的上方。

步骤三:绑扎承台板2的钢筋,封模后整体浇筑支撑梁3和承台板2的混凝土,完成塔吊基础结构施工。

当然,在步骤三中,完成塔吊基础结构施工后,同条件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方可安装塔吊,需同条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塔吊才能开始吊装作业。

在步骤一至三中,承台板2和支撑梁3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根据塔吊荷载经计算确定,承台板2的厚度优选200~300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支撑柱和承台板,所述支撑柱呈四角分布,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方,且所述支撑梁之间形成交叉设置;所述承台板位于所述支撑梁上方,用于设置塔吊基座,所述塔吊基座位于所述承台板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交叉形成二字叠加型或者叉型或者井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基座侧面与承台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混凝土灌注桩、型钢格构柱或者钢筋混凝土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基座与承台板之间通过锚栓固定,所述塔吊基座包裹在所述支撑梁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塔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板的厚度为200~3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吊基础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塔吊基础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的问题。该结构包括支撑梁、支撑柱和承台板,支撑柱呈四角分布,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方,且支撑梁之间形成交叉设置;承台板位于支撑梁上方,用于设置塔吊基座,塔吊基座位于承台板的中部。利用支撑梁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利用承台板和支撑梁上部钢筋共同抗拉,保证塔吊基础整体性的同时减少塔吊基础材料结构用量,节约成本;并利用承台板对塔吊基础下方作业人员作为一道可靠的安全防护。本塔吊基础结构保证了安全性和整体性的同时,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曾树平;陈志强;周炯;徐磊;梅杰;沈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