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1099发布日期:2021-08-03 13:1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闸泵站建设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水闸泵站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水闸的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水利工程建设中水闸建筑的地基对于水闸泵站的承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公开号为cn20870173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固定于水底表面的底座和桩体,所述底座开设有供所述桩体插入的桩孔,所述桩体包括桩柱和桩尖,所述桩柱中空设置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桩柱侧壁设置有通孔组,所述通孔组包括以轴线为中心对称开设于所述桩柱侧壁的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均插接有固定锥,所述固定锥的尖刺部以及靠近尖刺部的一段插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固定锥远离尖刺部的一段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固定锥自通孔推向外界的推动组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底座下面的泥土受到水流的长时间侵蚀时,泥土变得松软,受到水闸的重力影响,泥土可能会发生塌陷,使得水闸可能会发生倾斜,丛而影响水闸的拦洪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水闸的拦洪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固定于坝体泄水口底面两侧的桩体和固接于两个所述桩体顶部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分别向两端延伸,所述横梁两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位于所述坝体和所述横梁之间,所述平衡装置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座顶面,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埋入所述坝体内,所述支撑座顶面开设有螺杆槽,所述螺杆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面与所述支撑板底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升降的升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闸泵站发生倾斜时,通过驱动升降机构驱动第一螺纹杆向上运动,第一螺纹杆顶着支撑板向上运动,支撑板将倾斜一端的横梁顶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水闸泵站的正常使用,有利于提高水闸泵站的拦洪能力。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套筒、第一齿轮以及轴承,所述螺纹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螺纹套筒上并与所述螺纹套筒固接;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套设于所述螺纹套筒的两端并与螺纹套筒固接,两个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螺杆槽内壁上,所述升降机构中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螺纹套筒转动,使得螺纹套筒内的第一螺纹杆上下运动,有利于操作工人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第二齿轮、蜗轮以及蜗杆,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内,且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蜗轮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其中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座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通过转动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有利于操作工人的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传动组件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均与所述传动组件中的第二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第一螺纹杆,可以增加对横梁的支撑强度,有利于提高横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座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且所述连接座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连接块为两个,且所述连接块螺栓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固接有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支撑板和第一螺纹杆进行安装时,通过连接块上的卡条与连接座上卡槽相互卡接,再通过螺栓将连接块固定在支撑板底面;当需要对上滑块和螺杆进行拆卸时,通过旋转螺栓将固定在支撑板底面的连接块进行拆卸,解除连接块上的卡条对连接座上的卡槽的控制,有利于第一螺纹杆与支撑板的拆装。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两侧开设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与所述螺杆槽的底部连通,且所述泄水孔位于所述坝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进入到螺杆槽内时,由于在支撑座两侧开设有泄水孔,使得进入螺杆槽内的水流经泄水孔排出,从而可以保证泄水槽内第一螺纹杆的干燥,有利于第一螺纹杆的正常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面均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套筒的直径并小于螺杆槽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第一螺纹杆向上移动时,由于在第一螺纹杆底面固接有限位块,使得第一螺纹杆不易滑出螺纹套筒,从而可以保证第一螺纹杆的正常使用。

可选的,所述横梁的侧面上设置有液泡水平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液泡水平仪可以精准查看横梁倾斜的程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水闸泵站发生倾斜时,通过驱动升降机构驱动第一螺纹杆向上运动,第一螺纹杆顶着支撑板向上运动,支撑板将倾斜一端的横梁顶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水闸泵站的正常使用,有利于提高水闸泵站的拦洪能力;

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螺纹套筒转动,使得螺纹套筒内的第一螺纹杆上下运动,有利于操作工人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当需要驱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通过转动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旋转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有利于操作工人的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水闸泵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平衡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2、平衡装置;3、连接机构;4、升降机构;5、传动组件;6、液泡水平仪;11、坝体;12、桩体;13、横梁;14、闸门;21、支撑座;22、支撑板;23、第一螺纹杆;31、连接座;32、连接块;41、螺纹套筒;42、第一齿轮;43、轴承;51、转轴;52、第二齿轮;53、蜗轮;54、蜗杆;101、第二螺纹杆;102、电机;211、螺杆槽;212、泄水孔;231、限位块;311、卡槽;321、卡条;541、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参照图1,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固定于坝体11泄水口底面两侧的桩体12和固接于两个桩体12顶部之间的横梁13;两个桩体12之间设置有闸门14,闸门14的顶面中间位置固接有第二螺纹杆101,第二螺纹杆101远离闸门14的一端穿过横梁13,横梁13上固接有驱动第二螺纹杆101移动的电机102,横梁13的侧面固接有用于观测水闸泵站倾斜状况的液泡水平仪6;横梁13的两端分别向闸门14的两侧延伸,横梁13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平衡装置2,且分别位于坝体11与横梁13之间。

参照图2,每个平衡装置2包括支撑板22和支撑座21,支撑板22为矩形,支撑板22的宽度与横梁13的宽度一致,支撑板22设置于支撑座21的顶面;支撑座21为矩形,且支撑座21的长宽与支撑板22的长宽一致,支撑座21的底部埋入坝体11内,支撑座21的顶面开设有两个螺杆槽211,两个螺杆槽211对称设置于支撑座21的两侧,支撑座21两侧开设有泄水孔212,泄水孔212与螺杆槽211的底部连通,泄水孔212的轴线方向与横梁1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泄水孔212位于坝体11的上方,利用泄水孔212可以排出进入螺杆槽211内的水流;每个螺杆槽211内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3,第一螺纹杆23的顶面与支撑板22底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3,支撑座21内设置有驱动第一螺纹杆23升降的升降机构4,第一螺纹杆23的顶面固接有限位块231,限位块231的直径大于螺纹套筒41的直径并小于螺杆槽211的直径,利用限位块231可以阻碍第一螺纹杆23滑出螺纹套筒41。

当水闸泵站发生倾斜时,通过驱动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驱动第一螺纹杆23向上运动,第一螺纹杆23顶着支撑板22向上运动,支撑板22将倾斜一端的横梁13顶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水闸泵站的正常使用,有利于提高水闸泵站的拦洪能力;此外,利用两个第一螺纹杆23,可以增加对横梁13的支撑强度,有利于提高横梁13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升降机构4包括螺纹套筒41、第一齿轮42以及轴承43,螺纹套筒41与第一螺纹杆23螺纹连接,轴承43为两个,两个轴承43分别套设于螺纹套筒41的两端并与螺纹套筒41固接,两个轴承43外环嵌设于支撑座21内,第一齿轮42套设于螺纹套筒41上并与螺纹套筒41固接且位于两个轴承43之间,升降机构4还包括驱动第一齿轮42转动的传动组件5,传动组件5包括转轴51、第二齿轮52、蜗轮53以及蜗杆54,转轴51转动连接与支撑座21内,且转轴51的轴线方向与支撑座2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齿轮52和蜗轮53均套设于转轴51上并与转轴51固接,且第二齿轮52位于蜗轮53的顶面,第二齿轮52与两侧的两个第一齿轮42均相互啮合,蜗杆54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内并与蜗轮53相互啮合,蜗杆54的其中一端延伸至支撑座21外并固接有手轮541。

当需要驱动第一螺纹杆23移动时,通过转动蜗杆54带动蜗轮53旋转,蜗轮53旋转带动转轴51旋转,转轴51旋转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第二齿轮52可同时带动每个螺纹套筒41上的第一齿轮42转动,第一齿轮42使得螺纹套筒41可同步驱动第一螺纹杆23同向运动,从而可以节省人力,有利于操作工人的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2,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座31和连接块32,连接座31为圆柱状,且连接座31固接于第一螺纹杆23的一端,连接座31的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槽311;连接块32为两个,且两个连接块32分别螺栓连接于支撑板22底面并位于连接座31两侧,两个连接块32靠近连接座31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与卡槽311相互卡接的卡条321。

当需要对支撑板22和第一螺纹杆23进行安装时,通过连接块32上的卡条321与连接座31上卡槽311相互卡接,再通过螺栓将连接块32固定在支撑板22底面;当需要对支撑板22和第一螺纹杆23进行拆卸时,通过旋转螺栓将固定在支撑板22底面的连接块32进行拆卸,解除连接块32上的卡条321对连接座31上的卡槽311的控制,有利于第一螺纹杆23与支撑板22的拆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闸泵站基础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观察到液泡水平仪6中的液泡偏移时,此时水闸泵站已发生倾斜,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支撑座21外的手轮541带动蜗杆54旋转,蜗杆54旋转带动蜗轮53旋转,蜗轮53再带动转轴51旋转,转轴51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第二齿轮52同时带动两个第一齿轮42转动,第一齿轮42转动带动螺纹套筒41旋转,螺纹套筒41驱动第一螺纹杆23向上运动,第一螺纹杆23顶着支撑板22向上运动,支撑板22与横梁13相抵触,继续转动蜗杆54,同时观察液泡水平仪6状态,直至液泡水平仪6中的液泡处于中间位置时即可,从而可以保证水闸泵站的正常使用,有利于提高水闸泵站的拦洪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