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2629发布日期:2021-07-20 16:3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管桩和钻孔灌注桩是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然而当他们应用于软土地基中作为摩擦桩使用,由于桩周土体所能提供的侧摩阻力较低,会出现桩身强度尚未充分发挥周围土体已经达到极限强度,导致桩顶沉降过大而无法继续承担荷载的情况。桩身带肋的形式可以有效增强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带肋桩通过自身的截面变化,使桩身与土体间产生一定的机械咬合力;桩土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侧摩阻力得到提高。混凝土预制带肋桩相较于其他桩型的优越性已经被业界所认同,在软土地基处理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对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混凝土预制带肋桩包括各种类型的竹节桩,竹节桩是桩身沿轴向等间隔布置环向竹节状突起的预应力混凝土桩,通过专用模具一体成型,被证明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和抗拔能力。

根据上述,目前现有竹节桩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普遍结构简单、连接方式单一,大多数依靠螺栓,因此导致稳定性差,极大影响了装配后每组预制桩的连接牢固性。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包括混凝土组件、上固定组件和下固定组件,所述的混凝土组件由混凝土本体和钢筋组成,所述的上固定组件由上固定盘、上连接柱、上避让槽和上卡槽组成,所述的下固定组件由下固定盘、下连接柱、下避让槽和下卡槽组成,所述的上固定组件固设于混凝土组件顶部,所述的上固定组件与混凝土组件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下固定组件固设于混凝土组件底部,所述的下固定组件与混凝土组件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钢筋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钢筋均匀分布于混凝土本体内部,所述的钢筋与混凝土本体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上固定盘固设于混凝土本体顶部,所述的上固定盘与混凝土本体采用水泥砌合连接,且所述的上固定盘与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上连接柱固设于上固定盘顶部四角处,所述的上连接柱与上固定盘一体成型,所述的上避让槽位于上连接柱之间,所述的上避让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上卡槽位于上连接柱外壁上端,所述的上卡槽为凹槽,所述的下固定盘固设于混凝土本体底部,所述的下固定盘与混凝土本体采用水泥砌合连接,且所述的下固定盘与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柱固设于下固定盘顶部四角处,所述的下连接柱与下固定盘一体成型,所述的下避让槽位于下连接柱之间,所述的下避让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下卡槽位于下连接柱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卡槽为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本体内部上下四角处还设有螺栓槽,所述的螺栓槽为圆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螺栓槽内部还固设有螺栓柱,所述的螺栓柱与螺栓槽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螺栓柱外壁还套设有螺母套,所述的螺母套与螺栓柱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上固定盘和下固定盘内部四角处还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为圆形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具有以下优点:

1、首先混凝土组件、上固定组件和下固定组件相互之间可方便拆装,不仅便于生产,此外牢固性强。

2、其次通过上固定组件和下固定组件中的巧妙结构,能够便于若干数量的相同该装置相互组合装配,且不仅方便钢筋之间的焊接,同时也便于混凝土浇筑,因此提高了组合装配的强度和牢固性,具备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立体图;

图4是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图5是螺栓柱和螺母套部位立体放大图;

图6是上固定组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7是下固定组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8是两组该装置的组合装配示意图。

混凝土组件1、上固定组件2、下固定组件3、混凝土本体4、钢筋5、上固定盘6、上连接柱7、上避让槽8、上卡槽9、下固定盘10、下连接柱11、下避让槽12、下卡槽13、螺栓槽401、螺栓柱402、螺母套403、避让孔601、安装孔6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包括混凝土组件1、上固定组件2、下固定组件3、混凝土本体4、钢筋5、上固定盘6、上连接柱7、上避让槽8、上卡槽9、下固定盘10、下连接柱11、下避让槽12、下卡槽13,所述的上固定组件2固设于混凝土组件1顶部,所述的上固定组件2与混凝土组件1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下固定组件3固设于混凝土组件1底部,所述的下固定组件3与混凝土组件1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钢筋5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钢筋5均匀分布于混凝土本体4内部,所述的钢筋5与混凝土本体4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上固定盘6固设于混凝土本体4顶部,所述的上固定盘6与混凝土本体4采用水泥砌合连接,且所述的上固定盘6与钢筋5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上连接柱7固设于上固定盘6顶部四角处,所述的上连接柱7与上固定盘6一体成型,所述的上避让槽8位于上连接柱7之间,所述的上避让槽8为矩形凹槽,所述的上卡槽9位于上连接柱7外壁上端,所述的上卡槽9为凹槽,所述的下固定盘10固设于混凝土本体4底部,所述的下固定盘10与混凝土本体4采用水泥砌合连接,且所述的下固定盘10与钢筋5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柱11固设于下固定盘10顶部四角处,所述的下连接柱11与下固定盘10一体成型,所述的下避让槽12位于下连接柱11之间,所述的下避让槽12为矩形凹槽,所述的下卡槽13位于下连接柱11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卡槽13为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组合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具备以下功能;

a、混凝土组件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可拆装的上固定组件2和下固定组件3,不仅方便生产安装,此外牢固性强;

b、实际施工时,根据具体的长度需要,通过将第一组的该装置底部的下固定组件3安装在第二组的相同该装置的上固定组件2,即通过上卡槽9和下卡槽13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上下两组的对接;

c、焊接时,可将上连接柱7和下连接柱11进行焊接,同时,因上避让槽8和下避让槽12的作用,因此可方便现有的焊枪插入,继而便于工作人员对上下两组钢筋5连接处进行焊接;

d、焊接完毕后,可将混凝土水泥倒入至第一组的该装置下固定组件2和第二组的该装置上固定组件3之间区域,此时通过上述,最终实现了两组混凝土预制桩的装配组合;

所述的混凝土本体4内部上下四角处还设有螺栓槽401,所述的螺栓槽401为圆形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螺栓槽401能够方便螺栓柱402的插入,实现了避让安装目的;

所述的螺栓槽401内部还固设有螺栓柱402,所述的螺栓柱402与螺栓槽401采用水泥砌合连接,所述的螺栓柱402外壁还套设有螺母套403,所述的螺母套403与螺栓柱402采用内外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螺栓柱402能够安装在混凝土本体4的螺栓槽401中,实现了螺栓柱402和混凝土本体4的安装,螺母套403能够套设在螺栓柱402外壁,继而能够将上固定组件2或下固定组件3分别夹持固定在混凝土组件1的上下两端;

所述的上固定盘6和下固定盘10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601,所述的避让孔601为圆形通孔,所述的上固定盘6和下固定盘10内部四角处还设有安装孔602,所述的安装孔602为圆形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孔601为了对若干数量的钢筋5进行避让,便于钢筋5安装在上固定盘6和下固定盘10中,安装孔602能够便于螺栓柱402插入,实现了螺母套403安装,此时通过上述,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组件1与上固定组件2和下固定组件3的相连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