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4488发布日期:2021-09-14 23:2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地下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


背景技术:

2.城市的排水系统包括埋在地下的水平排水管道和与水平排水管道连通的竖向排水管道,通过竖向排水管道将地面上的雨水排入水平排水管道,再水平排水管道排出,现有的排水地下管道通常在下雨过后,雨水通常带着树叶以及地面上的污泥和杂物顺着下水道井盖从竖向管道流向横向管道,而这些杂物容易导致排水地下管道堵塞,造成麻烦,且事后清理容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排水地下管道维护成本,且进入排水地下管道的污水容易散发臭味,给过路行人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地下管道,在不下雨的时候有效阻绝污水,防止其臭味顺着下水道井盖飘上来给行人带来困扰。
4.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包括竖管、横管、过滤管和防臭管,所述横管插接于竖管左右两侧,所述横管与竖管相通,所述过滤管位于竖管内部上方,所述防臭管位于竖管内部中部;
6.所述竖管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环板,所述环板与竖管相通,所述环板上表面边缘开有环槽;
7.所述过滤管下端嵌入环槽内,所述过滤管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所述过滤管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外壁贴合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外壁与竖管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滤板内嵌入有滤网一,所述第二滤板内嵌入有滤网二,所述滤网一的网径大于滤网二的网径;
8.所述防臭管上端与竖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臭管下端设有转板二,所述防臭管下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直径,所述防臭管外壁左侧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转板二位于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杆二,所述转板二与转杆二贯穿设置。
9.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转板一,所述转板一与第一滤板之间设有铰链,所述转板一通过铰链与第一滤板铰接,所述转板一靠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竖管内壁左右两侧均开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
10.优选的,所述转板二右端可以完全遮住防臭管下端。
11.优选的,所述转板二下方左端固定连接有承重块。
12.优选的,所述竖管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竖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竖管上
端安装有下水道井盖。
13.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内壁底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所述转杆一上端贯穿出安装箱并插入竖管内部,所述转杆一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刀片。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5.雨水可以通过下水道井盖进入排水地下管道的竖管,先后经过过滤管和防臭管再进入排水地下管道的横管,雨水先通过过滤板上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进行过滤,雨水中的杂物经过两次过滤后大部分杂质便都留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上,有效的避免了大量杂物通过竖管流入横管,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杂物堵塞排水地下管道,雨水通过过滤管后便经过防臭管,由于防臭管下端通过转板二进行遮挡,转板二与防臭管下端转动连接,雨水便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度转板二施加一个向下的冲击力,使其顺时针转动,从而将防臭管下端打开,雨水便可以通过防臭管下端来到竖管底部,进入横管,而当水停止下落时,转板二下端的承重块便可以带动转板二逆时针转动遮住防臭管下端,防止横管内的污水的气味顺着竖管和下水道井盖飘上来给行人带来困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臭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竖管1、卡槽101、环板102、环槽103、安装箱104、电动机105、转杆一106、刀片107、下水道井盖108、横管2、过滤管3、铰链301、转板一302、卡块303、第一滤板304、第二滤板305、滤网一306、滤网二307、橡胶层308、防臭管4、转板二401、承重块402、转杆二403、固定板40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是一种市政工程嵌入式防臭防堵排水地下管道,包括竖管1、横管2、过滤管3和防臭管4,所述横管2插接于竖管1左右两侧,所述横管2与竖管1相通,所述过滤管3位于竖管1内部上方,所述防臭管4位于竖管1内部中部;
24.所述竖管1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环板102,所述环板102与竖管1相通,所述环板102上表面边缘开有环槽103;
25.所述过滤管3下端嵌入环槽103内,所述过滤管3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304,所述过滤管3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板305,所述第一滤板304外壁贴合有橡胶层308,所
述橡胶层308外壁与竖管1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滤板304内嵌入有滤网一306,所述第二滤板305内嵌入有滤网二307,所述滤网一306的网径大于滤网二307的网径,所述竖管1上端安装有下水道井盖108;
26.具体的,由于过滤管3下端嵌入环板102的环槽103内,且过滤管3上端的第一滤板304通过橡胶层308与竖管1内壁贴合,所以雨水便会通过下水道井盖108流向第一滤板304,接着再经过过滤管3内壁固定的第二滤板305之后再往下流,由于第一滤板304内的滤网一306的网径大于第二滤板305内的滤网二307的网径,所以雨水中的杂物便可以通过滤网一306和滤网二307进行两次过滤,大部分杂物便可以留在过滤网一306和滤网二307上,有效的避免了大量杂物通过竖管1流入横管2,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杂物堵塞排水地下管道;
27.所述防臭管4上端与竖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臭管4下端设有转板二401,所述防臭管4下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直径,所述防臭管4外壁左侧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4,所述转板二401位于两块所述固定板404之间,两块所述固定板404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杆二403,所述转板二401与转杆二403贯穿设置;
28.所述转板二401右端可以完全遮住防臭管4下端,所述转板二401下方左端固定连接有承重块402,所述竖管1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竖管1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04,所述安装箱104内壁底面安装有电动机105,所述电动机105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106,所述转杆一106上端贯穿出安装箱104并插入竖管1内部,所述转杆一106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刀片107;
29.进一步的,由于防臭管4位于过滤管3下端,所以雨水便可以向下经过防臭管4,由于防臭管4下端转动连接有转板二401,转板二401可以完全遮住防臭管4下端,水便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对转板二401施加一个向下的冲击力,使其顺时针转动,将防臭管4下端打开,水便可以通过防臭管4下端来到竖管1底部,进入横管2,由于转板二401下方左端固定连接有承重块402,在水停止下落时,承重块402便可以带动转板二401逆时针转动遮住防臭管4下端,防止横管2内污水的气味顺着竖管1和下水道井盖108飘上来给行人带来困扰;
30.由于竖管1下端为封闭结构,竖管1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箱104,安装箱104内部的电动机105动力输出端与竖管1内部的转杆一106固定连接,所以给电动机105通电,电动机105便可以带动转杆一106旋转,由于转杆一106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刀片107,所以刀片107也随着转杆一106旋转,对经过转杆一106的水中的杂物进行切割,将杂物切割成小块,进一步避免杂物堵塞排水地下管道;
31.所述第一滤板304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转板一302,所述转板一302与第一滤板304之间设有铰链301,所述转板一302通过铰链301与第一滤板304铰接,所述转板一302靠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03,所述竖管1内壁左右两侧均开有与卡块303对应的卡槽101,所述卡块303与卡槽101卡接;
32.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滤板304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有转板一302,且转板一302靠外一侧通过卡块303卡入卡槽101与竖管1卡接,转板一302的存在可以防止过滤管3向上浮起,提高了过滤管3的稳定性;
33.当使用者需要对过滤管3进行更换清理时,只需要打开下水道井盖108,再将转板一302向内旋转,使卡块303脱离卡槽101,再将过滤管3向上拿出排水地下管道即可对其进行更换清理了,注意为了防止过滤管3上的杂物过多导致水无法通过过滤管3,使用者需要
定期清理过滤管3。
34.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5.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