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3823发布日期:2021-07-27 13:5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具体涉及一种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基坑支护挡墙,作为临时支撑保障基坑开挖施工顺利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要具有直立稳定、微变形、止水等功能,对于软土地区一至二层地下结构的基坑工程,常规的基坑支护方法有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灌注桩排桩、双排桩等形式。现有各方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整体性差,仅适用于较浅基坑,且变形较大,易崩塌;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为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型钢,其中型钢可回收,一般需在基坑开挖区内配套设置坑内支撑或斜向锚索;3.灌注桩排桩成本较高,全部材料不可回收,且施工完成后成为地下障碍物,一般需设置坑内支撑或斜向锚索;4.坑内支撑系统影响地下结构施工效率、斜向锚索因超出用地红线,多数工程难以实施;5.双排桩支护结构增加一排桩及横梁,形成门架式结构,成本较高,但水平刚度提升有限,抗变形能力弱。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基坑支护工程综合成本高,材料浪费严重,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其中基坑支护结构中钢材可完整回收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锚索与可回收钢桩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的一侧为基坑开挖区,水泥土搅拌桩内设置型钢桩、钢板桩,钢梁、斜钢索、锚索和旋喷桩;型钢桩位于靠近基坑开挖侧,钢板桩位于远离基坑开挖侧;钢梁连接型钢桩和钢板桩,旋喷桩位于钢板桩的下部:斜钢索向下绕过钢板桩的桩身,并卡在桩身位置,两端向上与型钢桩的顶部外侧锚固;钢板桩内设置锚索,锚索的顶部与钢板桩的顶部锚固,锚索的底部与设在旋喷桩内的锚固装置锚固。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型钢桩的顶部侧面焊接锚具托架;钢板桩的桩身侧面焊接第一钢板,第一钢板外侧焊接第二钢板,第二钢板的底标高低于第一钢板的底标高,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形成槽口,斜钢索绕过槽口,斜钢索顶部张拉端设置第一锚具,第一锚具固定在锚具托架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锚具托架宽度大于型钢桩的翼缘宽度,并在超出型钢桩宽度范围之外的端部区预留斜钢索穿过的孔道,使斜钢索从型钢桩两侧绕过。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钢板桩与斜钢索接触面为圆弧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锚索顶部张拉端设置第二锚具,第二锚具固定在钢板桩的顶板上,第二锚具和顶板之间设有垫板。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型钢桩、钢板桩的顶部侧面与钢梁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泥土搅拌桩是现有成熟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一种索桁架,水泥土搅拌桩属于受力次要结构,主要作用是作为止水帷幕止水、以及便于型钢桩、钢板桩插入土中时减少阻力,施工时是把土和水泥浆搅成糊状后方便插入型钢。

该结构可实现基坑支护结构中钢材的完整回收,在锚索不超出用地红线的前提下,形成斜拉式支护结构,且充分发挥钢绞线作为受拉构件的高强度优势,减少基坑支护工程中钢材的用量;同时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多次逐步增加斜钢索张拉力,可同步控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保证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1.基坑支护结构中高价值的钢材可回收重复利用;2.可以取消坑内支撑体系,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便利性;3.旋喷桩上设置的锚索竖向设置,不超出用地红线范围,不受用地范围影响,便于实施;4.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多次增加斜钢索张拉力,同步控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保证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图。

图2为a节点详图。

图3为a节点的j-j剖面图。

图4为b节点详图。

图5为b节点的k-k剖面图。

图6为c节点详图。

图7为c节点的l-l剖面图。

图8为c节点的m-m剖面图。

图中标号:1为型钢桩,11为锚具托架,2为钢板桩,21为顶板,22为侧连接板,23为第一钢板,24为第二钢板,3为钢梁,31为第一端板,32为第二端板,4为斜钢索,41为第一锚具,5为锚索,51为第二锚具,52为垫板,53为锚固装置,6为旋喷桩,7为水泥土搅拌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水泥土搅拌桩7的一侧为基坑开挖区。水泥土搅拌桩7内包括型钢桩1、钢板桩2,钢梁3、斜钢索4、锚索5和旋喷桩6;型钢桩1靠近基坑开挖侧,钢板桩2位于远离基坑开挖侧;钢梁3连接型钢桩1和钢板桩2,旋喷桩6位于钢板桩2的下部;斜钢索4向下绕过钢板桩2的桩身,并卡在桩身位置,两端向上与型钢桩1的顶部外侧锚固;钢板桩2内设置锚索5,锚索5的顶部与钢板桩2的顶部锚固,锚索5的底部与设在旋喷桩6内的锚固装置53锚固。

型钢桩1为热轧h型钢,长度15m;如图5所示,钢板桩2为12mm厚半圆弧形截面的钢板桩,在这种情况下,可使斜钢索4与钢板桩2桩身的接触面为圆弧形,方便斜钢索4绕钢板桩布置。钢板桩2的长度12m。如图2至图5所示,钢梁3为热轧h型钢,长度3m。钢梁3两端分别焊接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32。第一端板31、第二端板32均为16mm厚钢板。第一端板31用于螺栓连接型钢桩1;第二端板32用于螺栓连接钢板桩2。

如图2和图3所示,型钢桩1顶部侧面焊接锚具托架11,锚具托架11为钢板弯折或拼接焊接而成的三角形管状,钢板厚度为16mm;锚具托架11宽度500mm,并在超出型钢桩1翼缘宽度范围之外的端部区为斜钢索4预留孔道。斜钢索4为15.24mm直径的七芯钢绞线,数量根据基坑支护计算确定,顶部张拉端设置第一锚具41,第一锚具41采用长方形夹片式锚具套装,第一锚具41固定在锚具托架11上,斜钢索4从型钢桩1两侧绕过,贯穿锚具托架11的孔道,利用第一锚具41锚固。

如图4和图5所示,钢板桩2顶部焊接顶板21,顶板21为20mm厚钢板,板中开直径150mm的锚索施工孔;钢板桩2顶部侧面焊接侧连接板22,侧连接板22为16mm厚钢板,预留螺栓孔,用于和钢梁3的第二端板32连接。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钢板桩2的圆弧外侧焊接第一钢板23,第一钢板23外侧焊接第二钢板24,第二钢板24的底标高低于第一钢板23的底标高,形成向下开口的槽口,第一钢板23及第二钢板24均为弧形16mm厚钢板。斜钢索4向下绕过钢板桩2上第一钢板23和第二钢板24形成的槽口。

如图4和图5所示,锚索5为15.24mm直径的七芯钢绞线,数量根据基坑支护计算确定,顶部张拉端设置垫板52及第二锚具51,第二锚具51采用圆形夹片式锚具套装,垫板52为20mm厚直径为200mm的钢板,覆盖于顶板21孔洞上方,板中为锚索预留孔道。如图1所示,锚索5底端在旋喷桩6内设置锚固装置53,如锚固装置53采用成品可回收锚固装置,锚索5可回收。

旋喷桩6可采用400至800桩径高压旋喷桩,其中端部桩径为800mm,中间段桩径为400mm。

水泥土搅拌桩7可采用ф700@500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桩长15m;型钢桩1、钢板桩2、钢梁3、斜钢索4的组合结构紧随水泥土搅拌桩7施工后整体插入水泥土搅拌桩7内部。

以上所有部件均可通过焊接及螺栓连接、拆装;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领域的施工及安装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描述为:

步骤一:型钢桩1、钢板桩2、钢梁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为整体,斜钢索4向下绕过钢板桩2上第一钢板23、第二钢板24形成的槽口,两端分别利用第一锚具41锚固于锚具托架11之上,斜钢索4张拉以绷直为准。

步骤二:施工水泥土搅拌桩7,并将步骤一组合完成的结构紧随水泥土搅拌桩7之后插入液态桩体内。

步骤三:当水泥土搅拌桩7达到特定强度后,在钢板桩2内部范围钻孔施工锚索5、锚固装置53、旋喷桩6,具体施工方式为:钻孔,下放锚固装置53、锚索5及旋喷机器喷管,喷管在中心,自下而上喷射高压浆液,桩体形成后锚固装置53和锚索5留在旋喷桩体中心位置。此处的工艺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待旋喷桩6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钢板桩2顶部安装垫板52、第二锚具51,张拉并锚固锚索5。

步骤四:进一步张拉斜钢索4达到设计张拉力,利用第一锚具41锚固斜钢索4,也可在基坑开挖区土体f开挖过程中多次逐步增加斜钢索4张拉力,同步控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

步骤五:开挖基坑开挖区土体f,施工地下室结构;图1中所示,基坑坑底e上为基坑开挖区土体f、水泥土搅拌桩7的顶面与坑外地面g齐平。

步骤六:施工完成地下结构并回填基坑后,放松第一锚具41,逐根抽出斜钢索4;放松第二锚具51,拆除垫板52,锚固装置53采用可回收旋喷锚具时,锚索5也可回收。一般,现有技术中,旋喷锚索的锚具有两种,一种是常规不可回收的,即工程完成后锚索不抽出,锚索锚具都留在土里;另一种可回收锚索在施工完成后,锚索可以抽出回收,两种方式锚具都是留在旋喷桩桩体内。

步骤七:拆除型钢桩1、钢板桩2与钢梁3之间的连接螺栓,回收钢梁3,分别拔出型钢桩1、钢板桩2,拔出后的孔道采用灌水泥浆方式充填,完成基坑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