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灌排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2396发布日期:2021-07-20 16: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灌排水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排水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灌排水渠。



背景技术:

水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和排水工程协调运行,灌溉完成后多余的水汇入排水渠道,以此使得农田内的水量维持在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的公告号为cn2069026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田灌排水渠,包括渠道和配水装置,配水装置包括用于阻止水流的节制闸、至少一个进水闸和至少一个出水闸,节制闸垂直于水流方向且固定于渠道两侧,每个节制闸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进水闸和一个或多个出水闸,渠道侧壁设有降渍排水口,降渍排水口设有从渠道穿入田地土壤的管道,管道位于田地一端连接喇叭管,喇叭管口部设有用于对其口部止挡的钢丝网,喇叭管内设有海绵,管道位于渠道一端设有用于对管道口部堵塞的密封塞。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渠道顶部为敞口,落叶、泥土等杂物易由渠道顶部的开口落入渠道内,当渠道内的落叶、泥土等杂物堆积较多时,容易对渠道的排水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落叶、泥土等杂物掉落至渠道内的概率,保证渠道的正常排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灌排水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农田灌排水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田灌排水渠,包括渠道,所述渠道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端以及第二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渠道两侧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沿渠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配合作用,以此对进入渠道内的落叶、泥土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降低了落叶、泥土等杂物掉落至渠道内底壁上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渠道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渠道的正常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渠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网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与渠道内侧壁固定的固定板以及贯穿设置于第一过滤网上并与第一过滤网滑移连接的滑杆,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贯穿开设有供滑杆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滑杆滑移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与滑杆上端固定的卡块以及设置于两个滑杆之间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农田灌排水渠在使用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个滑杆分别与第二滑槽两侧的侧壁抵紧,卡块对第一过滤网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以此增强了第一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第一过滤网发生破损时,工作人员只需将两个卡块向中间按压,使得弹簧被压缩,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发生破损的第一过滤网拆卸并更换,从而保证第一过滤网的过滤效果。

可选的,每个所述滑杆下端均固定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农田灌排水渠在使用时,限位块上表面与固定板底面贴合,卡块底面与第一过滤网上表面贴合,以此降低了第一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两端分别与渠道两侧的侧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上表面的落叶或泥土等杂物较多时,为保证水渠两侧上表面的水流流入渠道中,工作人员只需将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上的落叶或泥土等杂物扫入收集盒中,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集中清理,从而有利于水流穿过第一过滤网或第二过滤网并流入渠道中。

可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侧壁以及收集盒的底壁上均开设有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渠两侧上表面的水流流入收集盒中后,水流易由收集盒上的渗水孔渗出至渠道内,降低了因收集盒内含有过多的水而影响工作人员清理杂物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表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过滤网上表面的高度均自远离收集盒的一侧向收集盒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均倾斜设置,当少量石子等杂物掉落至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上时,石子等杂物易沿第一过滤网上表面以及第二过滤网上表面朝收集盒一侧滚动,有利于缩短工作人员清理杂物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收集盒上表面的高度小于第一过滤网上表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过滤网上表面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上的杂物自由滚落至收集盒中。

可选的,所述渠道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表面与收集盒底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托板对收集盒起到了良好的托起作用,以此增强了收集盒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配合作用,以此对进入渠道内的落叶、泥土等杂物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降低了渠道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渠道的正常排水工作;

本申请中,在农田灌排水渠使用过程中,弹簧发挥良好的弹性性能,两个滑杆分别与第二滑槽两侧的侧壁抵紧,卡块底面与第一过滤网上表面贴合,以此增强了第一过滤网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二过滤网均倾斜设置,当石子等杂物掉落至第一过滤网或第二过滤网上时,石子等杂物易滑落至收集盒中,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农田灌排水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农田灌排水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申请实施例用于凸显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渠道;2、过滤组件;21、第一过滤网;211、第一滑槽;22、第二过滤网;221、第二滑槽;3、第一固定组件;31、固定板;32、滑杆;33、卡块;34、弹簧;35、限位块;4、第二固定组件;5、收集盒;51、渗水孔;6、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灌排水渠。参照图1,农田灌排水渠包括渠道1以及过滤组件2,渠道1设置于农田中,以便对农田进行灌溉或将农田内多余的水排出。过滤组件2设置于渠道1内,用于对进入渠道1内的落叶、泥土等杂物进行清理,且过滤组件2包括第一过滤网21和第二过滤网22。第一过滤网21和第二过滤网22均为长方形网板状结构,第一过滤网21的两端以及第二过滤网22的两端分别与渠道1两侧的侧壁贴合,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的数量均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过滤网21与多个第二过滤网22沿渠道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通过设置过滤组件2,当落叶、泥土等杂物易由渠道1两侧进入渠道1内,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配合,以此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降低了杂物掉落至渠道1内并堆积于渠道1内底壁上的概率,有利于保证渠道1的正常排水效果。

参照图2,渠道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3,用于固定第一过滤网21,结合图3所示,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1、滑杆32、卡块33、弹簧34以及限位块35。固定板31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一侧的侧壁与渠道1的内侧壁固定,且固定板31上表面与第一过滤网21底面贴合。滑杆3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过滤网21上开设有供滑杆32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211,固定板31上开设有供滑杆32滑移连接的第二滑槽221,在本实施例中,滑杆32的数量为两个。卡块33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卡块33的底面与滑杆32上端固定并与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贴合,卡块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33相互远离一侧的表面均为倾斜面,且两个卡块33的倾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滑槽211两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以此便于两个卡块33同时穿过第一过滤网21。弹簧34设置于两个滑杆32之间,弹簧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杆32固定,以此使得两个滑杆32分别与第二滑槽221两侧的侧壁抵紧。限位块35为矩形块状结构,其上表面与滑杆32下端固定,限位块3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1底面贴合,限位块3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35对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两个滑杆32分别与第二滑槽221两侧的侧壁抵紧,卡块33底面与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贴合,限位块35上表面与固定板31底面贴合,以此对第一过滤网21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作用,增强了第一过滤网2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第一过滤网21发生破损时,为保证第一过滤网21对杂物的过滤效果,工作人员只需同时按压两个卡块33,以此使得弹簧34被压缩,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过滤网21拆卸并更换。

参照图1,渠道1内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第二过滤网22,第二固定组件4的结构、形状均与第一固定组件3相同,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过滤网22固定,增强了第二过滤网2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第二过滤网22发生局部破损时,工作人员即可轻易拆卸并更换第二过滤网22。

参照图1,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之间设置有收集盒5,收集盒5的两端分别与渠道1两侧的侧壁贴合,收集盒5一侧的外侧壁与第一过滤网21一侧的侧壁贴合,收集盒5另一侧的侧壁与第二过滤网22一侧的侧壁贴合。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均倾斜设置,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过滤网22上表面的高度均自远离收集盒5的一侧朝收集盒5一侧递减,且收集盒5上表面的高度小于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过滤网22上表面的高度,以此便于掉落至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上的石子等杂物沿第一过滤网21表面以及第二过滤网22表面滚落,降低了石子等杂物滞留于第一过滤网21表面以及第二过滤网22表面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清理石子等杂物的难度。

参照图2,收集盒5的侧壁以及收集盒5的底壁上均开设有渗水孔51,以此便于少量流入收集盒5内的水从渗水孔51渗出,降低了水流滞留于收集盒5中而增大工作人员对杂物清理的难度。

参照图4,渠道1内设有托板6,托板6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托板6一侧的侧壁与渠道1内侧壁固定,且托板6上表面与收集盒5底面贴合,以此对收集盒5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提升了收集盒5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因收集盒5中杂物含量过多而损坏收集盒5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农田灌排水渠的实施原理为:当渠道1两侧的杂物掉落至渠道1中后,第一过滤网21与第二过滤网22配合,以此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降低了杂物滞留于渠道1内底壁上的概率,有利于保证渠道1的正常排水效果。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过滤网22上表面的高度均朝向收集盒5一侧递减,以此便于掉落至第一过滤网21上表面以及第二过滤网22上表面的石子等杂物滚落至收集盒5中,降低了工作人员清理杂物的难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