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9441发布日期:2021-10-24 06:4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是设置在市政道路的用于收集雨水并使用雨水对绿化带进行灌溉的系统。
3.相关技术中,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过滤管、收集箱和安装在市政公路排水口处的盖体,盖体开设有若干排水孔,过滤管顶端连接于排水口下方,收集箱设置于地下且位于过滤管的下方,过滤管底端与收集箱连通,收集箱顶部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顶端伸出市政道路且呈朝向绿化带设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收集箱内的垃圾或杂物过多时,出水管的顶端不易于喷水灌溉,造成了不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过滤管、收集箱和安装于市政道路本体排水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若干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过滤管连接于盖体下方,所述收集箱连接于过滤管底端,所述收集箱顶部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顶端伸出市政道路本体且呈朝向绿化带设置,所述过滤管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过滤管时,需要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经由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逐级过滤,大大减少了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从而使得收集箱内的垃圾和杂物不会出现过多的情况,便于出水管喷水灌溉,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9.可选的,所述过滤管底端通过漏斗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底端固定有承托网,所述螺旋管内依次填充有海绵层、活性炭和鹅卵石,所述螺旋管的底端与收集箱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依次经过鹅卵石、活性炭和海绵层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净化,减少了雨水携带的垃圾和杂物,有利于出水管喷水灌溉。
11.可选的,所述收集箱内设有两层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呈竖直设置,所述过滤层位于螺旋管底端和水泵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能进一步过滤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即使收集箱内存在垃圾和杂物,也不影响出水管进行喷水灌溉。
13.可选的,所述市政道路本体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于绿化带,所述安装座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于调节组件的工作部,所述调节组件的工作
部呈可转动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工作部带动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摆动,实现对喷水方向的调节,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灌溉,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15.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气缸、齿条和齿轮,所述安装座朝向绿化带的侧面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气缸呈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水平板顶面,所述齿条呈水平设置,所述齿条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气缸的活塞杆,所述齿轮呈水平设置,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水平板顶面,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转轴底端呈穿过水平板设置,所述出水管伸出市政道路本体的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呈水平设置,所述喷头侧壁与转轴底端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控制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通过伸缩驱动齿条移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喷头摆动,实现对喷水方向的调节,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17.可选的,所述收集箱内靠近螺旋管的过滤层的过滤孔大于靠近水泵的过滤层的过滤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逐级过滤,进一步减少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
19.可选的,所述喷头靠近绿化带的一端呈喇叭状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喇叭状的一端扩大了喷水范围,从而有利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21.可选的,所述水平板顶面连接有罩体,所述气缸、齿条和齿轮均位于罩体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起到保护气缸、齿条和齿轮的作用,有利于气缸、齿条和齿轮的正常工作,以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雨水经过过滤管时,需要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经由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逐级过滤,大大减少了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从而使得收集箱内的垃圾和杂物不会出现过多的情况,便于出水管喷水灌溉,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25.工人控制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通过伸缩驱动齿条移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喷头摆动,实现对喷水方向的调节,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26.雨水依次经过鹅卵石、活性炭和海绵层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净化,减少了雨水携带的垃圾和杂物,有利于出水管喷水灌溉。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剖视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29.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管;2、收集箱;3、市政道路本体;4、排水口;5、盖体;6、排水孔;7、水泵;8、出水管;9、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漏斗;12、螺旋管;13、承托网;14、海绵层;15、活性炭;16、鹅卵石;17、过滤层;18、过滤孔;19、安装座;20、气缸;21、齿条;22、齿轮;23、水平板;24、转轴;25、喷头;26、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参照图1,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过滤管1、收集箱2和安装于市政道路本体3排水口4处的盖体5,盖体5呈水平设置且开设有若干排水孔6,用于排水。过滤管1嵌设于市政道路本体3内且与排水口4连通,过滤管1呈竖直设置,盖体5位于过滤管1的顶端。收集箱2嵌设于市政道路本体3内且位于过滤管1下方,收集箱2通过管道与过滤管1底端连通。收集箱2顶部连接有水泵7,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8,出水管8顶端伸出市政道路本体3且朝向绿化带。
34.参照图2,过滤管1内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0,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0均呈水平设置,且第一过滤网9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10的网孔,从而实现逐级过滤。
35.参照图2和图3,过滤管1底端连通有漏斗11,漏斗11底端连通有呈竖直设置的螺旋管12,漏斗11和螺旋管12均位于收集箱2的上方。螺旋管12底端固定有承托网13,承托网13呈水平设置,且螺旋管12底端与收集箱2顶面连通。螺旋管12内依次填充有海绵层14、活性炭15和鹅卵石16,起到进一步逐级过滤的作用,也对雨水进行净化。
36.参照图2,收集箱2内设有两层过滤层17,过滤层17呈竖直设置,两层过滤层17均位于螺旋管12底端和水泵7之间,即雨水从螺旋管12底端进入收集箱2后,经过两层过滤层17后,才能被水泵7抽出。
37.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净化雨水,将收集箱2内靠近螺旋管12的过滤层17的过滤孔18设置成大于靠近水泵7的过滤层17的过滤孔18。
38.参照图1,市政道路本体3顶面固定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位于排水口4和绿化带之间,安装座19朝向绿化带的侧面设有调节组件,出水管8远离水泵7的一端伸出市政道路本体3后连接于调节组件的工作部,调节组件的工作部呈可转动设置,用于带动出水管8的端部摆动。
39.参照图2和图4,调节组件包括气缸20、齿条21和齿轮22,安装座19朝向绿化带的侧面连接有水平板23,气缸20固定于水平板23顶面且靠近于安装座19,气缸20的活塞杆呈水平设置且朝向绿化带。齿条21呈水平设置,且齿条21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气缸20活塞杆的端部。齿轮22呈水平设置,齿轮22通过竖直的转轴24转动连接于水平板23顶面,齿轮22靠近于齿条21,且齿轮22与齿条21啮合。转轴24底端穿过水平板23且位于水平板23的下方,出水管8伸出市政道路本体3的一端连通有喷头25,喷头25呈水平设置且朝向绿化带,喷头25的侧壁与转轴24底端固定连接。
40.参照图4,为了扩大喷水范围,提高灌溉效率,将喷头25靠近绿化带的一端设置成喇叭状,雨水从喷头25喇叭状一端喷出后马上扩散,从而有利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41.参照图4,为了保护调节组件,延长调节组件的使用寿命,在水平板23顶面固定有罩体26,气缸20、齿条21和齿轮22均位于罩体26内,从而有利于气缸20、齿条21和齿轮22的正常工作。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雨水从排水口4进入过滤管1时,需要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0,经由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0逐级过滤,大大减少了雨水中的垃圾和杂物,再进入螺旋管12,并经过鹅卵石16、活性炭
15和海绵层14,得到更好的净化,减少了雨水携带的垃圾和杂物,从而使得收集箱2内的垃圾和杂物不会出现过多的情况,工人控制气缸20,气缸20的活塞杆通过伸缩驱动齿条21移动,进而带动齿轮22转动,进而使得喷头25摆动,实现对喷水方向的调节,便于喷水灌溉,从而便于对绿化带进行灌溉。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