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3016发布日期:2021-08-31 14:0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型工业、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等工程的涌现,天然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其荷载要求,回旋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性强、承载力大、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优点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基础形式。

目前,采用传统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在粉质黏土(尤其是硬塑粉质黏土)中钻进时,钻头容易发生糊钻现象,因此不得不提钻清理钻头后再重新接杆钻进,成孔效率低;且由于粉质黏土黏性强,成孔后需花费1~2小时再次进行扫孔,而采用传统的灌注桩桩机钻头难以将全部粉质黏土转化为泥浆,部分黏土会形成泥团,导致二次清孔时很难将泥团全部清除,从而产生大量沉渣,因此在混凝土灌注中容易发生浮笼、断桩、夹泥、夹心等现象,不仅施工效率低,施工工期长,而且施工质量也难以控制。

经检索,关于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相关专利已有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769420.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超厚黏土层正循环灌注桩排渣促进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装置包括搅碎钢丝绳束、钢丝绳卡、固定压条和钻杆,其中搅碎钢丝绳束由若干根钢丝绳组成,且每根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卡连接成环状,搅碎钢丝绳束通过固定压条依次固定在钻杆上,钢丝绳束分两排沿钻杆对称布置。本发明有效提升正循环施工工艺在超厚黏土层中钻进的排渣能力与钻进效率。该申请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排渣能力与钻进效率,但该申请案并不能有效解决其施工时发生的糊钻问题,其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采用传统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在粉质黏土中钻进时,其成孔效率及施工效率较低,施工工期较长,且施工质量也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避免钻头发生糊钻现象,提高其成孔效率,同时也有效改善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实用性好。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包括钻杆、翼板和护圈,所述翼板包括多组,其安装于钻杆上并沿钻杆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护圈安装于翼板外端,所述钻杆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组搅碎钢丝绳,且每组搅碎钢丝绳包括沿钻杆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钢丝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护圈包括多段,其数量与翼板相匹配,该护圈对应安装于翼板外端并围成一个圆环,且相邻护圈之间设有排渣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每段护圈两端与排渣口对应位置加工有斜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翼板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翼板一端和下翼板一端连接在一起,其另一端分别对应安装于钻杆上,所述护圈安装于上翼板与下翼板连接处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下翼板的外侧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钻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搅碎钢丝绳的长度与护圈所围成圆环的外圆半径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钻杆的上端设有法兰盘,其下端连接有钻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一种改进,所述钻尖的底部两侧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钻齿。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通过在钻杆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组搅碎钢丝绳,并将每组搅碎钢丝绳沿钻杆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用该钻头在粉质黏土中钻进时,能够将难以转化为泥浆的泥团进行打碎形成泥浆,以确保两次清孔时沉渣厚度及泥浆浓度,避免发生浮笼、断桩、夹泥、夹心等现象,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同时搅碎钢丝绳的设置也有效改善了钻头发生糊钻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成孔效率,其整体施工成本较低,实用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所述护圈包括多段,且相邻护圈之间设有排渣口,通过设置排渣口,从而能够在钻头钻进粉质黏土时,将搅碎钢丝绳搅碎的粉质黏土从排渣口排出,使粉质黏土无法包裹在护圈内,从而无法产生糊钻现象,进一步有效提高了钻头的成孔效率。所述每段护圈两端与排渣口对应位置加工有斜口,从而能够确保护壁质量,防止其出现塌孔等现象。

(3)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所述搅碎钢丝绳的长度与护圈所围成圆环的外圆半径相匹配,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原钻孔的大小,避免对原钻孔进行大面积破坏,恢复简便。所述钻杆的上端设有法兰盘,用于连接钻机;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尖,且钻尖底部两侧以及下翼板外侧都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钻齿,从而能够在钻头钻进时切削粉质黏土,以便成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杆;2、法兰盘;3、翼板;31、上翼板;32、下翼板;4、护圈;41、排渣口;42、斜口;5、钻齿;6、钻尖;7、搅碎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包括钻杆1、翼板3和护圈4,所述翼板3包括多组,其安装于钻杆1上并沿钻杆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护圈4安装于翼板3外端,所述钻杆1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组搅碎钢丝绳7,且每组搅碎钢丝绳7包括沿钻杆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钢丝绳,通过设置多组搅碎钢丝绳7,并将每组搅碎钢丝绳7沿钻杆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用该钻头在粉质黏土中钻进时,能够将难以转化为泥浆的泥团进行打碎形成泥浆,以确保两次清孔时沉渣厚度及泥浆浓度,避免发生浮笼、断桩、夹泥、夹心等现象,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同时搅碎钢丝绳7的设置也有效改善了钻头发生糊钻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成孔效率,其整体施工成本较低,实用性好。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翼板3可以设置四组,其安装于钻杆1偏下的位置,并沿钻杆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翼板3包括上翼板31和下翼板32,上翼板31一端和下翼板32一端连接在一起,其另一端分别对应安装于钻杆1上。所述护圈4包括多段,其数量与翼板3相匹配,本实施例具体可设置四段,该护圈4对应安装于上翼板31与下翼板32连接处的外侧,并围成一个圆环。所述相邻护圈4之间设有排渣口41,具体可采用气割割除钻头上原有的部分护圈4,使剩余护圈4分割成多段,且每段护圈4对称安装于其对应的翼板3两侧,使相邻翼板3之间形成排渣口41,通过设置排渣口41,从而能够在钻头钻进粉质黏土时,将搅碎钢丝绳7搅碎的粉质黏土从排渣口41排出,使粉质黏土无法包裹在护圈4内,从而无法产生糊钻现象,进一步有效提高了钻头的成孔效率。每段护圈4两端与排渣口41对应位置加工有斜口42,即在用气割割除部分护圈4后,在剩余的每段护圈4两头切割除出一定角度,形成斜口42,通过斜口42的设置,从而能够确保护壁质量,防止其出现塌孔等现象。所述搅碎钢丝绳7的长度与护圈4所围成圆环的外圆半径相匹配,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原钻孔的大小,避免对原钻孔进行大面积破坏,恢复简便。所述钻杆1的上端设有法兰盘2,用于连接钻机;所述钻杆1的下端连接有钻尖6,且钻尖6的底部两侧以及下翼板32的外侧都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钻齿5,从而能够在钻头钻进时切削粉质黏土,以便成孔。

制作该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时,可直接采用传统的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进行加工。首先可根据施工图纸桩径,选择合适的钻头;然后采用气割割除钻头上的部分护圈4,形成排渣口41,以便钻进时粉质黏土无法包裹在护圈4内,从而无法形成糊钻;由于割除部分护圈4后,剩余护圈4会分割成多段,接着在剩余的每段护圈4两头切割除出一定角度,形成斜口42,以确保护壁质量,防止出现塌孔等现象;最后在钻杆1上加焊多组搅碎钢丝绳7,搅碎钢丝绳7具体可采用φ350mm的钢丝绳,将多组搅碎钢丝绳7将沿钻杆1的轴线方向等距离间隔分布,每组搅碎钢丝绳7又包括多根搅碎钢丝绳7,将每组多根搅碎钢丝绳7沿钻杆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即可,从而采用该回旋钻孔灌注桩桩机钻头施工时,尽可能保证其不发生糊钻现象,同时又保证了护壁质量,并将难以转化为泥浆的泥团打碎成泥浆,避免发生浮笼、断桩、夹泥、夹心等现象,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用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