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5692发布日期:2021-06-15 21:4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建筑物内部的同层排水系统大多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隔层排水,将排水支管安装在本层的地板下方,即下一层的顶板下的排水方式,但采用隔层排水的方式,存在侵占下层空间严重、排水时噪音大、管道检修困难且管道若发生渗漏会对下层住户产生较大影响等问题。

第二种为降板式同层排水,将所有排水支管均在地面下敷设,由于厚度不够,混凝土楼板就向下降低一定高度,形成降板槽,尽管解决了隔层排水渗漏影响下层住户的问题,但是在管道安装处需要降低楼板的高度,现有技术中,楼板的高度大致降低了40cm,导致大量侵占下层住户的空间,且降板槽内易发生积水现象,管道检修极为困难、不方便施工等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安装有同层排水系统的地方,为建筑物上下层之间,发生火灾时,楼层之间是最容易引发火势蔓延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时,预埋有同层排水系统的楼板处极易被大火烧穿,导致火灾蔓延到临近的楼层,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室内的每个排水管件均单独连接有存水弯,因此当室内任一存水弯失效,将导致臭气返溢回室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组件,与所述排水管组件相连通的废水连接管,与所述废水连接管相连通的集中水封组件,与所述集中水封组件相连通的横管排水组件,连接在所述排水管组件上端的上层总排水管道以及下端的下层总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第二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顶端的管接口,与所述管接口活动连接具有偏心结构的管盖,将排水管组件与废水连接管相连的废水汇集器,所述废水汇集器包括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第三进水管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的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废水连接管以及横管排水组件中的排水管均为圆管。

优选地,所述第四进水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中水封组件包括水封组件,内嵌在水封组件内用于形成水封的水封芯以及设置在水封组件上并与水封组件连通的预留管件,以及包覆水封组件的防火预埋底座,其中,所述水封组件包括存水件以及与存水件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排水件。

优选地,所述预留管件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横管排水组件包括分别与四组预留管件相连且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以及第四排水管。

优选地,所述管盖包括可绕自身轴线360°旋转的活动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管上方的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与活动管的连接方式为偏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管盖中还包括偏心管和导流管;其中,所述偏心管的底端与所述活动管相连,所述偏心管的顶端与连接管的底端相连;所述导流管穿过活动管的中空部分与偏心管的底端相连且内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封芯包括弧形引流面,与所述引流面相连的半圆形水封管,以及卡设在水封芯边缘上的密封环。

优选地,所述水封芯将存水件分割为u型设置的进水腔、存水腔以及排水腔。

优选地,所述防火预埋底座包括用于放置水封组件的圆柱形预埋底座,以及设置所述预埋底座下方的圆饼形防火底座,所述防火底座包括放置腔,以及放置于放置腔中的阻燃剂。

优选地,所述阻燃剂为有机含磷膨胀型阻燃剂或者无机膨胀型石墨阻燃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楼板中设置集中水封组件,避免在室内采用多个排水管件以及存水弯,从而减小了排水管件占据楼板的空间,通过产业实践,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将建筑物的楼板高度大致降低13-15cm即可满足同层排水的条件。

2、通过设置与管接口活动连接的管盖,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上层总排水管道的位置对连接管的位置进行修正,将连接管的位置正好能够与上层排水管道的位置进行对接,进而使管盖能够与上层排水总管道进行对接,以适应各种安装场景,增强实用性。

3、通过设置集中水封组件,利用存水件以及预留管件使得沐浴区以及洗脸盆等建筑内部产生的废水一并汇入了排水件中,再经连接管排出,通过共用集中水封,避免采用多个排水管件以及存水弯,施工繁琐,排水管件占据大的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4、通过将防火预埋底座设置在建筑装修层中的水封组件的下方,而此处为发生火灾时,楼层之间最容易引发火势蔓延的地方,当火灾发生时,防火底座中受热膨胀后的阻燃剂能够迅速封堵容纳集中水封组件的楼板装修层通道,从而隔绝不同楼层之间的火焰,阻止火势向其他楼层蔓延。

5、通过设置废水汇集器将排水管组件与连接管相连,利用第三进水管接收来自第二进水管中的污水,利用第四进水管接收来自水封组件中的废水后,通过第二立管将污水和废水旋流排出至下层总排水管道中时,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不含上下总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总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伸缩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排水管组件(不含伸缩节和废水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排水管组件(不含伸缩节和废水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废水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集中水封组件(不含防火预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水封组件和水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集中水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防火预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排水管组件;11、第一进水管;111、第一立管;12、第二进水管;13、管接口;14、管盖;141、连接管;142、偏心管;143、活动管;144、导流管;15、横管接口;16、管壁腔体;17、挡板;18、伸缩节;181、上杯体;182、下杯体;183、密封圈;184、螺母圈;185、压环;19、废水汇集器;191、第三进水管;192、第四进水管;

2、废水连接管;

3、集中水封组件;31、水封组件;311、存水件;312、排水件;3111、进水腔;3112、存水腔;3113、排水腔;32、水封芯;321、引流面;322、水封管;323、密封环;33、预留管件;34、防火预埋底座;341、预埋底座;3411、空腔;3412、金属支架;342、防火底座;3421、放置腔;3422、阻燃剂;35、支撑件;36、止回阀;37、地漏盖;38、防逆流板。

4、横管排水组件;41、第一排水管;42、第二排水管;43、第三排水管;44、第四排水管;

5、上层总排水管道;51、引导筋;

6、下层总排水管道;61、连接件;6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管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所述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在实际安装时,为连接于上下层总排水管道之间,且与上下层总排水管道分别连通,用于将建筑内部产生的污水和废水排入排水管道系统中,其包括排水管组件1,与所述排水管组件1相连通的废水连接管2,与所述废水连接管2相连通的集中水封组件3,与所述集中水封组件3相连通的横管排水组件4,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排水管组件1上端的上层总排水管道5以及下端的下层总排水管道6。本发明中,污水指的是从马桶排放出的水,废水指的是从淋浴间、洗脸池等排出的水。

所述排水管组件1包括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管接口13以及管盖14。其中,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的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的连接部位为一体积膨大的管壁腔体16,所述管壁腔体16的内边缘分别与第一进水管11的内边缘和第二进水管12的内边缘相切,从而使来自第二进水管12中的污水在进入第二进水管12中时能够沿第二进水管12的内壁旋流贴壁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所述管接口13与第一进水管11的顶端相连且内部连通,用于将第一进水管11与其他排水管件相连;管盖14的一端与管接口13活动连接,即管盖14经管接口13与第一进水管11活动连接且内部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以及管接口13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减小废水或污水从排水管件中泄漏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排水系统排水过程中的密封性。

所述第二进水管12可与卫生间的马桶排污口相连通,用于接收来自马桶排污口的污水,并将其汇入至第一进水管11中,具体地,所述第二进水管12远离第一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一横管接口15,操作人员利用横管接口15即可将马桶排污口的排污横管(图中未示出)与排水系统的第二进水管12相连且内部连通,进而利用第二进水管12将来自马桶的污水汇入第一进水管11中。

进一步地,为避免污水长时间停留在横管接口15以及排污横管中,本实施例中,横管接口15为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通过将横管接口15倾斜设置以后,使得横管接口15能够与倾斜的排污横管相连,进而使进入排污横管和横管接口15中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快速进入第二进水管12中,有效避免污水停留在排水管件中而堵塞排水通道,提高污水的排放速率。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管接口15与第一进水管11的中轴线夹角为80°-90°。

进一步地,当污水沿第二进水管12进入第一进水管11时,管壁腔体16的存在能够增大污水紧贴管壁旋流的曲率半径,当污水排量较大时,仍能够有效降低污水的排放速率,进而确保污水可紧贴管壁旋流排出,避免因连接部位管道的曲率半径过小,污水排量大时,污水从管道中直流排放而造成排水时噪声大,降低管道使用寿命等问题。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壁腔体16也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从而使得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进而使得进入第二进水管12中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快速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有效避免污水停留在第二进水管12中堵塞排水通道,从而提高污水排放速率。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之间中轴线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为避免上层排水管道5中的污/废水旋流进入第一进水管11时,或污水从第二进水管12旋流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时,污水会沿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的交界处冲出第二进水管12,从而造成污水对流,进而影响排水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的连接部位还设有一挡板17。通过设置挡板17之后,不仅能够使得第二进水管12中的污水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进入第一进水管11,还能够阻挡第一进水管11中的污水反向进入第二进水管12中,增强排水管组件1中的排水效率。

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为一上端膨大,下端缩小的漏斗状结构,使得污水在第一进水管11的内壁上贴壁旋流时,其旋流半径由大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了污水的排放速率,同时降低了排水过程中的噪音,进一步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7-8所示,所述管盖14包括连接管141、偏心管142、活动管143以及导流管144,其中,连接管141为一圆管,用于将管盖14与上层排水管件相连,所述连接管141的底端与偏心管142的顶端相连且内部连通,用于接受来自上层排水管件中的污水;所述偏心管142的底端与活动管143的顶端,导流管144的顶端同时相连。具体地,导流管144穿过活动管143的空心部分与偏心管142的底端相连且内部连通,用于接收通过偏心管142的污水。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41、偏心管142、活动管143以及导流管144也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减小污/废水从管盖14中泄漏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排水过程中管盖14的密封性,同时制造工艺也更加简单。

所述偏心管142为一顶端开口小于底端开口的偏心圆台状结构,其顶端开口与连接管141相连,底端开口与活动管143和导流管144同时相连,且连接管141的端面面积小于活动管143的端面面积。

所述活动管143也为一圆形管件,且与管接口13活动连接,其活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活动管143套接在管接口13中,也可以是管接口13套接在活动管143中,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管143套接在管接口13的中空部分,活动管143能够相对管接口13绕自身轴线进行360°旋转,进而使得管盖14能够绕自身轴线进行360°旋转。管盖14在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偏心管142自身为偏心结构,使得偏心管142的顶端开口将跟随管盖14旋转而发生位移,当然,与偏心管142顶端开口相连的连接管141也将发生位移(即连接管141的轴线与活动管143的轴线平行但不相重合,当活动管143绕自身轴线进行360°旋转时,连接管141也将绕活动管143的轴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上层排水管件的位置对连接管141的位置进行修正,使连接管141的位置能够正好与上层排水管件的位置进行对接,进而将管盖14与上层的排水管件进行对接,以完成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安装,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同层排水系统适应于各种安装场景。

另外,导流管144的底端与第一进水管11套接,进而将上层排水管件中的污水导向第一进水管11中,为避免污水发生泄漏,导流管144的底端应伸入第一进水管11中,且导流管144伸入第一进水管11中的部分与第一进水管1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使得管盖14旋转时,导流管144伸入第一进水管11中的部分能够在第一进水管11的中空部分中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为避免导流管144中的污水冲出导流管144后,由于缺乏导流管144管壁的导流作用,污水的旋流方向发生改变,导致污水滴落在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连通处,溅起水花,进而影响第一进水管11的排水和排气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144设计为顶端开口大于底端开口的收口结构。将导流管144设置为上述结构后,污水从导流管144中流向第一进水管11中时,将跟随导流管144的管壁被引流至第一进水管11的中空部分,进而避免污水滴落在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的连通处。在此对导流管144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导流管144可以是倒置的圆台或偏心圆台状的结构,也可以是圆管与倒置的圆台或偏心圆台状的管件相连的结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144为一顶端为圆管,底端为倒置的圆台结构,圆管的直径与圆台底端直径相同且圆管与圆台同轴相连。

由于来自上层总排水管道5中的污/废水的温度根据来源不同,污/废水的温度有所差异,例如淋浴产生的废水的温度会比正常生活用水的温度高出接近30℃,污/废水的温差会导致管道发生热胀冷缩。因此,为了减少热胀冷缩对管道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管盖14和上层总排水管道5之间还设置有伸缩节18,伸缩节18的下端插接在管盖14上,与连接管141相连且内部连通,上端与上层总排水管道5相套接且内部连通。为提高连接的密封性,在插接的过程中也可以辅以粘接的方式,伸缩节18的上端与上层总排水管道5相连且内部连通。具体地,所述伸缩节18包括相互套设的上杯体181以及下杯体182,上杯体181与上层总排水管道5连通,上杯体181与上层总排水管道5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其中,伸缩节18的伸缩范围最高可达102mm。下杯体182插接在连接管141上与管盖14连通。另外,本实施例中,为提高伸缩节18与上层总排水管道5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伸缩节18上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密封圈183,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密封圈183的螺母圈184,其中,所述螺母圈184与上杯体181螺纹连接,操作人员旋动螺母圈184即可利用螺母圈184将密封圈183固定在上杯体181的上端内壁上。为进一步固定密封圈183,所述密封圈183与螺母圈184之间还设有一压环185,通过设置压环185,拧紧螺母圈184即可通过压环185将密封圈183压紧在上杯体181的上端内壁上。为进一步固定密封圈183,所述密封圈183与螺母圈184之间还设有一压环185,通过设置压环185,拧紧螺母圈184即可通过压环185将密封圈183压紧在上杯体181的上端内壁上。

进一步地,为将第一进水管11中的污水排入下层排水管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下端,还设有与第一进水管11相连且内部连通的第一立管111,以及与所述第一立管111相连且内部连通的废水汇集器19。其中,为增强排水管件的密封性,所述第一立管111与第一进水管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的排水管件能够有效减小废水或污水泄漏的可能性,所述第一立管111用于将第一进水管11与废水汇集器19相连,并将第一进水管11中的污/废水导向下方的废水汇集器19中,在此对第一立管111与废水汇集器19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立管111的底部与废水汇集器19的顶部相插接,同样地,为提高连接的密封性,插接的过程中也可以辅以粘接的方式。

如图9所示,所述废水汇集器19包括第三进水管191以及第四进水管192,其中,所述第四进水管192的一端与第三进水管191的侧壁相连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废水连接管2相连,用于接收来自废水连接管2中的废水,并将其导入废水汇集器19中,所述第三进水管191的下端与下层总排水管道6相连,进而通过废水汇集器19将室内的污水与废水排入排水系统中。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三进水管191以及第四进水管19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减小废水或污水从废水汇集器19中泄漏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同层排水系统排水过程中的密封性。为增强废水汇集器19的排水效率,所述第四进水管192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第四进水管192,避免废水停留在第四进水管192中,堵塞排水通道。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水管191与第四进水管192的夹角为80°-90°。

如图10-14所示,所述集中水封组件3包括水封组件31,内嵌在水封组件31内用于形成水封的水封芯32,设置在水封组件31上并与水封组件31连通的预留管件33,以及包覆水封组件31的防火预埋底座34,所述水封组件31包括存水件311以及与存水件311相连且内部连通的排水件312,所述存水件311用于接收来自室内产生的废水,并通过排水件312排入与排水件312相连的废水连接管2中,所述水封芯32内嵌于存水件311中,利用水封芯32与存水件311相互配合,进而在存水件311中形成水封,以避免废水连接管2中的气溶胶、臭气等有害物质进入水封组件31中,溢出至室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存水件311与排水件3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废水泄漏的可能性。所述废水连接管2的一端与排水件312相连,另一端与第四进水管192相连,由于第四进水管192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与第四进水管192相连的废水连接管2以及排水件312均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水封芯32包括弧形的引流面321,与所述引流面321相连的半圆形的水封管322,以及卡设在水封芯32上的密封环323,所述引流面321用于接收来自室内的废水,并将其导入水封管322中,所述水封芯32内嵌于存水件311时,其底部与存水件311的底部存在间隙,进而通过水封芯32将存水件311分割为进水腔3111、存水腔3112以及排水腔3113,其中,如图所示,所述进水腔3111,存水腔3112,以及排水腔3113呈u型设置,流向引流面321的废水,在引流面321的导流作用下,将沿进水腔3111进入存水腔3112中,当存水腔3112中废水的液面高度高于水封芯32最低点时,即可将进水腔3111与排水腔3113隔绝,形成水封。存水件311中的液面继续上升,当存水件311中的液面高度上升至高于排水件312排水口的最低点时,即可将存水件311中的废水从排水件312中排出。所述密封环323卡设在水封芯32的边缘上,以增强水封组件31中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封组件3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预留管件33,当然,所述预留管件33的进水口安装高度应当高于水封组件31中排水件312的排水口安装高度,以避免存水件311中的废水向预留管件33中返流。在此对水封组件31上预留管件33的数量不作限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封组件31上设有四组预留管件33,四组预留管件33均与横管排水组件4相连且内部连通。

如图13-14所示,所述防火预埋底座34设置在水封组件31的下方,其包括圆柱形预埋底座341,以及设置所述预埋底座341下方的圆饼形防火底座342,其中,所述预埋底座341中设有空腔3411,用于放置水封组件31,其底部设有金属支架3412,可通过向金属支架3412的安装孔中钉入铁钉,将防火预埋底座34安装在建筑物的楼板中,当然,位于预埋底座34下方的防火底座342同样固定在金属支架3412上,且防火底座342中同样设有放置腔3421,放置腔3421中放置有阻燃剂3422,具体地,所述阻燃剂3422为膨胀型阻燃剂,例如有机含磷膨胀型阻燃剂或者无机膨胀型石墨阻燃剂,其中,所述膨胀型阻燃剂在受热后,体积会迅速膨胀,同时在表面会生成炭质泡沫层,起到隔热、隔氧、抑烟、防滴等功效,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通过在水封组件31的下方设置防火预埋底座34,当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时,设有水封组件31处为楼层之间最容易引发火势蔓延的地方,利用受热膨胀后的阻燃剂迅速封堵容纳水封组件31的楼板装修层通道,从而隔绝不同楼层之间的火焰,阻止火势向其他楼层蔓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燃剂3422为膨胀型石墨阻燃剂。

所述集中水封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水封组件31上方的支撑件35,安装在支撑件35上的止回阀36和地漏盖37,所述废水通过地漏盖37进入水封组件31中时,首先是地漏盖37对废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地漏盖37过滤后的废水再通过止回阀36后进入水封组件31中,以减少水封组件31中拥堵的可能性,所述止回阀36在废水从地漏盖37流入水封组件31中时处于打开状态,无废水时则处于关闭状态,关闭状态下的止回阀36使得水封组件31中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延缓存水件311中的废水蒸发,同时当预留管件33流向水封组件31的废水排量大时,能够避免存水件31中的废水经地漏盖37溢出地面,以及防止下水道中的蚊虫进入室内。

上述结构,在检修集中水封组件3时,操作人员只需依次取出位于淋浴区地面内的地漏盖37、止回阀36、以及支撑件35,即可对水封组件31以及内嵌于水封组件31中的水封芯32进行检修,且检修视野好,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存水件311与排水件312的连通处还设有防逆流板38,通过设置防逆流板38,有效避免废水连接管2中的废水从排水件312中逆流至存水件311中,从而起到防逆流作用。

所述废水连接管2的两端分别与排水件312以及第四进水管192相连,用于将集中水封组件3中的废水导入废水汇集器19中后汇入排水系统中,本发明中,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对废水连接管2的长度进行截取,使同层排水系统能够适应于各种安装场景。

如图2所示,所述横管排水组件4包括分别与四组预留管件33相连且内部连通的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第三排水管43以及第四排水管44,其中,第一排水管41,第二排水管42,第三排水管43以及第四排水管44分别与室内的生活废水排水口相连,例如与室内的干区地漏,洗脸池,浴缸以及洗衣机排水口等相连,从而将室内产生的生活废水送入存水件311中集中排出,共用集中水封组件3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补充存水件311中的废水量,防止存水件311中的废水干涸以至于废水液面低于水封芯32的最低点,从而防止水封组件31中的水封失效,通过在楼板中设置集中水封组件3,避免在室内采用多个排水管件以及存水弯,从而减小了排水管件占据楼板的空间,通过产业实践,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将建筑物的楼板高度大致降低13-15cm即可满足同层排水的条件。

如图1及图3所示,污/废水在上层总排水管道5或下层总排水管道6中排出时,为进一步引导污/废水旋流排出,避免水塞的形成,本实施例中,上层总排水管道5和下层总排水管道6的内壁上均设有螺旋状的引导筋51,通过设置引导筋51以后,不仅能够引导上层总排水管道5或下层总排水管道6中的污/废水旋流排出,还能够降低污/废水在排水管道中排出时的流速,保持排水管道中的气压平衡,进一步减少排水时的噪音,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下层总排水管道6与废水汇集器19的下端相连,用于将微降板同层排水系统中的污/废水引导至排水系统中,所述下层总排水管道6上还设有用于固定下层总排水管道6的连接件61,具体地,所述连接件61上还开设有若干安装孔611,操作人员通过向安装孔611中钉入铁钉即可将连接件19固定安装在楼板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