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

文档序号:26179320发布日期:2021-08-06 18:2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

本发明涉及海岸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



背景技术:

海岸带处于海洋、陆地和空气三带的交界处,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地带,在风、浪、潮、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海岸的泥沙收支不平衡,导致海岸线后退、海滩下蚀等一系列的海岸侵蚀现象。据908专项调查结果报告,我国大陆海岸总侵蚀岸线为3255.3km,砂质海岸线的侵蚀2463.4km,占我国砂质海岸的49.5%;淤泥质海岸线侵蚀为791.9km,占我国粉砂淤泥质海岸的7.3%,已经严重影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岸侵蚀的防护与修复应运而生,在此之前海岸大多采用硬性防护,如海堤、防波堤、丁坝,以及少数软性防护,随着绿色环保深入人心,同时贯彻和响应我国的“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国家统筹支持地方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礁岛”等生态修复工程,可以看到,未来的防护与修复将会是以生态防护与修复为主。

长期以来,一系列的人类活动加上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加剧了海岸侵蚀的程度,相关学者针对不同侵蚀的侵蚀现象做了大量工作,为海岸带的防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简述和讨论国内外近年来海岸侵蚀相关理论研究情况,包括海岸侵蚀机理、侵蚀原因和危害,探索海岸防护与修复的方法,从研究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思考。

海岸的沙滩由从陆地的河流及海岸沙丘等供应的沙子堆积而生成,在自然状态下供应的沙子堆积于海岸的现象与沙子因波浪而向海里流失的现象实现均衡,使得保持沙滩。

另一方面,海岸的沙滩不仅在环境保护方面,而且得力于各种海洋休闲运动的人气,其作为观光资源的重要性也正在凸显,但由于河流整治工程引起的河流岸边被填埋,或用混凝土堤防阻断,城市设施建设导致的自然绿地减少和填埋导致的海岸沙丘消失等理由,流入海里的沙量急剧减少,因而发生海岸沙滩缩小的现象。

根据护岸方式,波浪向护岸推进而在护岸前面发生冲刷,无法防止沙子流失。人为地投入沙子的人工养滩方式,不仅采沙及搬运需要大量费用,而且不是阻止沙子流失的根本对策,因而存在需持续供应沙子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达到海岸防侵蚀的效果,而且能在完成防护要求之后方便地撤除的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大积沙孔、小积沙孔;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平行海岸线一排排对齐放置,俯视均为工字形;

相邻的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错位布置,每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两端均伸入相邻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内,且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横端板均插入相邻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最近的矩形槽内;相互插入的相邻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腹板和横端板围成竖向的小积沙孔;相间的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横端板以及二者之间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腹板围成大积沙孔;

在平行于海岸线的边缘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封端,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边缘一侧的横端板插入到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的矩形槽,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的横端板均插入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矩形槽;

相互插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和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的横端板以及腹板围成小积沙孔;

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与相隔一排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横端板与二者之间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的腹板围成大积沙孔;

每排大积沙孔和小积沙孔相互交替排列,且每排小积沙孔的数量是每排大积沙孔数量的2倍。

进一步地,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主要由横端板、腹板、u形槽、梯形加强段、矩形槽、混凝土齿、齿槽加强段、中间平板、端平板组成;

腹板位于两端的横端板中间,与两端的横端板正交连接,整体俯视为工字形;横端板、腹板连接处为梯形加强段,梯形加强段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

腹板设有两对竖直的矩形槽将腹板三等分;每对矩形槽均对称分布在腹板两侧;每对矩形槽均由两对对称且相同的混凝土齿和腹板围成,矩形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混凝土齿远离矩形槽的一侧均为齿槽加强段,每对两侧对称的齿槽加强段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中间两对相邻的齿槽加强段之间为中间平板,梯形加强段和相邻的齿槽加强段之间为端平板;

中间平板、端平板均为竖直的平整混凝土板。

进一步地,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的腹板的一端与横端板的中间正交连接,整体俯视为t形;横端板、腹板连接处为梯形加强段(1-4),梯形加强段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

腹板从与横端板连接一端到另一端分别为梯形加强段、端平板、齿槽加强段、混凝土齿、矩形槽和矩形齿;

一对矩形槽均对称分布在腹板两侧;每个矩形槽均由混凝土齿、矩形齿(1-10)和腹板围成,矩形槽的横截面为矩形;两侧对称的齿槽加强段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端平板为竖直的平整混凝土板。

本发明的优点为:

抑制沙子从海岸向海里流动,捕集随着近岸流而流动的沙子,从而缓解海岸的侵蚀,有助于保护海岸沙滩;该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采用产业化制造与施工,有效减少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且拆除后的建筑材料还可循环利用,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俯视示意图。

图中,1a为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b为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2为大积沙孔;3为小积沙孔。

1-1为横端板;1-2为腹板;1-3为u形槽;1-4为梯形加强段;1-5为矩形槽;1-6为混凝土齿;1-7为齿槽加强段;1-8为中间平板;1-9为端平板;1-10为矩形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如图1~图3所示。

装配式混凝土工字形板海岸防侵蚀结构,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大积沙孔2、小积沙孔3,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平行海岸线一排排对齐放置,俯视均为工字形;

相邻的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错位布置,每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两端均伸入相邻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内,且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横端板1-1均插入相邻一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最近的矩形槽1-5内;相互插入的相邻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腹板1-2和横端板1-1围成竖向的小积沙孔3;相间的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横端板1-1以及二者之间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腹板1-2围成大积沙孔2;

在平行于海岸线的边缘两排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封端,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边缘一侧的横端板1-1插入到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的矩形槽1-5,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的横端板1-1均插入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矩形槽1-5;

相互插入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和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的横端板1-1以及腹板1-2围成小积沙孔3;

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与相隔一排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横端板1-1与二者之间的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的腹板1-2围成大积沙孔2;

每排大积沙孔2和小积沙孔3相互交替排列,且每排小积沙孔3的数量是每排大积沙孔2数量的2倍。

装配式混凝土积沙工字形标准板1a主要由横端板1-1、腹板1-2、u形槽1-3、梯形加强段1-4、矩形槽1-5、混凝土齿1-6、齿槽加强段1-7、中间平板1-8、端平板1-9组成;

腹板1-2位于两端的横端板1-2中间,与两端的横端板1-1正交连接,整体俯视为工字形;横端板1-1、腹板1-2连接处为梯形加强段1-4,梯形加强段1-4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

腹板1-2设有两对竖直的矩形槽1-5将腹板1-2三等分;每对矩形槽1-5均对称分布在腹板1-2两侧;每对矩形槽1-5均由两对对称且相同的混凝土齿1-6和腹板1-2围成,矩形槽1-5的横截面为矩形;混凝土齿1-6远离矩形槽1-5的一侧均为齿槽加强段1-7,每对两侧对称的齿槽加强段1-7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中间两对相邻的齿槽加强段1-7之间为中间平板1-8,梯形加强段1-4和相邻的齿槽加强段1-7之间为端平板1-9;

中间平板1-8、端平板1-9均为竖直的平整混凝土板。

装配式混凝土积沙t形边缘板1b的腹板1-2的一端与横端板1-1的中间正交连接,整体俯视为t形;横端板1-1、腹板1-2连接处为梯形加强段1-4,梯形加强段1-4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

腹板1-2从与横端板1-1连接一端到另一端分别为梯形加强段1-4、端平板1-9、齿槽加强段1-7、混凝土齿1-6、矩形槽1-5和矩形齿1-10;

一对矩形槽1-5均对称分布在腹板1-2两侧;每个矩形槽1-5均由混凝土齿1-6、矩形齿1-10和腹板1-2围成,矩形槽1-5的横截面为矩形;两侧对称的齿槽加强段1-7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端平板1-9为竖直的平整混凝土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